這種外形像紅毛丹的植物名叫猴歡喜。劉西攝
溫州網訊 近年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泰順烏巖嶺,頻現珍稀物種。日前,多名遊客前往保護區遊玩,爬山爬得口乾舌燥時,突然見一樹「紅毛丹」壓彎了枝條。可紅毛丹是熱帶果樹,怎麼會出現在泰順?遊客心中浮起一個疑團。
昨天,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鄭方東和林莉斯均稱,他們可以肯定烏巖嶺沒有野生紅毛丹的分布,遊客所拍到的植物很可能是杜英科的猴歡喜。
為此,烏巖嶺自然保護區另一名工作人員劉先生特意去現場查看,他發現遊客所稱的「紅毛丹」,高五六米,枝葉繁茂,累累碩果壓彎了細弱的枝條。那一串串紅火帶刺的果實像極了紅毛丹。
劉先生從路旁撿來一個邊緣鋒利的石頭,用砸板慄的辦法敲開了厚厚的果皮,發現果皮裡面與紅毛丹內部完全不同,該果實內部果皮呈紫色,種子為黑色,外面還包著橙色的肉質假種皮。
記者查詢溫州野生植物網發現,猴歡喜在我市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常見於海拔700—800米向陽的山坡、山谷以及溪溝兩旁的常綠闊葉林中。
猴歡喜,是不是非常惹猴子喜歡才得此名?劉先生說,他前往查看時,並未看到猴子,倒是有看到松鼠在上面。
據悉,猴歡喜名稱的來歷有幾種版本。一種說法為:果子成熟時,野外的猴子以為是板慄,個個搶著去採摘,準備飽餐一頓,誰知剝開後很多果莢裡面是空的,落了空歡喜一場,因此被取名為猴歡喜。還有一種說法為:果實色彩鮮豔,表面有一層毛如同猴毛,成熟的果實自然開裂5至6瓣,顯露出深黃色的種皮及褐色的種子,形似猴的面孔,因而被命名為猴歡喜。當然,最直接的說法是這種果實猴子很愛吃,因此叫做猴歡喜。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