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讀者會一下子想到狗、蒼蠅、屎殼郎之類的動物,這些動物確實是以屎為食的,不過我們不想說這些大家都知道的動物,因為這樣就體現不了我們的特殊性了。要說就說那些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動物,畢竟我們的主旨就是滿足大家的好奇心。
1.蝴蝶
自蝴蝶從碟蛹中破繭成蝶後,雄蝶便忙著四處翩飛尋找雌蝶交合,而雌蝶則忙著尋找適宜的地方產卵繁衍後代。在這段時間裡,為了支持他們頻繁的日常活動,他們必須每天得攝入一定的熱量。在人們傳統的觀念中蝴蝶都是採食花蜜的,然而蝴蝶種類繁多,總有一些品性獨特的存在。
比如華南雙尾蛺(jia第二聲)和赭(zhe第三聲)色樟蛺碟,他們會經常飛棲到糞坑旁邊去吸食糞便和尿液,這麼做是為了攝取他們所需要的鈉(Na)元素。還有一些蝴蝶除了吸食糞便與尿液外,還會去食用一些腐爛動物的屍體。
2.大象
如果你有機會走在非洲大草原上,愜意的欣賞著羚羊嬉戲,斑馬奔跑。與此同時還可能會看到一隻大象悠然地走在草原上一邊煽動自己如蒲扇一般的耳朵驅趕蚊蠅,一邊用象鼻在翻動著自己或同類的糞便。不用過分驚訝,它正如你所想像的那樣——大象正在咀嚼自己的糞便。
雖然人們也把大象通過直腸拍出來的東西叫做糞便,不過大象的糞便並不全是髒的。大象是單胃型動物,消化道也比較短,這些導致它的消化率比較低。所以大象排出的糞便中會含有一些半消化的草,而且在糞便中還會有一些助消化的細菌。在我們看來大象是在吃「屎」,但是在大象的眼中他們只不過在吃一些被咀嚼過的草而已。
3.兔子
兔子也會食用自己的糞便,不過兔子食用的「糞便」有些特殊。對於兔子來說它是有兩種糞便的,一種就是純粹意義上的糞便,通常是堅硬、圓滾滾的黑色小顆粒,是不可食用的。大約佔全部糞便的80%。另一種是可食用的糞便,這種糞便叫盲腸便,盲腸便是軟軟的,一顆一顆地連在一起,有點像葡萄;約佔全部糞便的20%。兔子為什麼會有兩種糞便呢?

對於部分的食草動物來說,它們進食後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會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返回嘴裡再次咀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反芻」,比如牛、羊。但是兔子是單胃的食草動物,沒有瘤胃,因此也就不能像牛羊一樣進行反芻。不過慶幸的是兔子的盲腸非常發達,在長期的進化中盲腸就慢慢替代了瘤胃的作用,開發出了另一種「反芻」的方式。
4.考拉
在人們眼中考拉總是呆萌萌的,每天要宅在家裡20個小時去睡覺,其實它的呆萌完全是因為它一直處於中毒狀態才導致的。考拉以桉樹葉為食,但是桉樹葉具有輕微的毒性,但是生物的進化導致考拉不得不吃桉樹葉。
現實中只有小考拉才會吃媽媽的糞便,成年的考拉很少吃,這主要是因為考拉只吃桉樹葉,而桉樹葉有毒,只有母考拉消化後,桉樹葉的毒性會減弱,小考拉才可以食用。隨著小考拉的成長慢慢適用桉樹葉的毒性後就會自己嘗試著吃桉樹葉了。
動物吃糞便,其實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是一種搞笑加腦殘的行為,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吃「屎」都是為了倆字——生存。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作品請點擊關注我們,每天一篇小文章,滿足你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