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博士溺亡:導師和學生的關係為何如此扭曲

2020-12-06 騰訊網

博士生之死不能直接指嚮導師,但這段師生關係已然扭曲

自殺去世的博士叫楊寶德。按常理推斷,他本應該有個至少過得去的前程。去年12月26日,他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而他的女友把楊寶德的自殺行為,直接指向了他導師。女友認為,男友的女博導周某與此悲劇有關。「楊德寶在讀博士期間,周某經常安排他做PPT,打掃衛生,買東西……」

29歲的博士,何苦要走向死亡

說句實在話,這樣的指控力度太弱了。生死是大事,指控和生死有關的事,更是大事,如果想證明自殺博士的死因和老師的「變態驅使」有直接關係,目前的信息量是不夠的。

根據穀雨實驗室的報導,楊博士以前就有過自殺行為,曾帶著一包蟑螂藥奔赴秦嶺,「藥喝了,發現自己沒死。」而楊博士女友表示,他尋短見的那天下午,曾被導師周某批評了很久。

即使這樣,還是不能確定楊博士自殺的直接原因。死者並沒有留下遺書,我們並不能斷定,壓倒他的最後一棵稻草是什麼。

雖然不能指控導師的壓迫導致了學生自殺。但在這段師生關係中,有太多事情突破了老師的職權範圍和學生的應盡之責。根據中青報的報導,在微信上,周某有一個學生群,叫作「粉絲群」。在群裡,她曾對一個碩士生說,「老師要重點培養你,把你培養成我的博士,也好替我擋酒。」除了陪吃飯、擋酒以外,周教授對楊寶德明確提及或暗示的要求還包括:澆花、洗車、打掃辦公室、拎包、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等。

這會讓人有一種錯覺,這是老師的學生,還是老師的男朋友、玩伴、傭人?

只要過了本科階段,導師和學生的關係總有點不正常

可以總結一下現在中國的師生關係熱點話題圖譜。幼兒園階段是虐童,小學階段是家長不堪忍受老師的「變態作業」,中學階段是應試教育,本科階段似乎風平浪靜,而一旦過了本科,如果你不幸還在讀書,不管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核心議題似乎變成了和導師間私人關係的問題。

2016年1月,南京郵電大學一名研三的學生從9樓跳下。在記者的調查採訪中,該學生生前多次跟同學抱怨「導師不讓畢業」。據了解,該研究生的導師,不僅不給學生做助教的交通補貼,而且還要收繳他們的實習工資,甚至還強行收取論文版面費。

南京郵電大學自殺的研究生生前與同學的聊天

2016年5月,華東理工大學一位研究生在自己導師的工廠工作時,因工廠爆炸而死亡。「暫緩發表論文,幫導師招待客人,每天必須在實驗室工作至深夜,去導師辦的工廠做工……」而他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按時完成學業,順利畢業。華東理工大學規定,碩士畢業必須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死者在其研究的課題上,「已有所突破」,但是導師不讓他發表論文。

以上舉的這兩個悲劇,似乎都和導師不讓學生順利畢業有關。作為旁觀者,我們實在無法判斷,導師不讓畢業究竟是真的不合格而秉公執法呢,還是故意穿小鞋刁難學生呢?

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有一種扭曲的權威服從關係,一個導師,難道要因為學生給他擦皮鞋而對他的學業放鬆要求、放他一馬嗎?一個學生,難道因為怕導師給他穿小鞋而不敢拒絕導師的無理要求嗎?

有人形容,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係,是「比愛情還要複雜的恩怨情仇」。我們嚮往師生之間親密的關係,但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副院長在2015年發布的名為《研究生與導師關係調查與啟示》的學術論文顯示,在生活困難時,被調查研究生首先選擇求助導師的僅佔9%,遠低於選擇「父母」的51%和「朋友」的34%。

最近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是高校反性騷擾運動,我們看到了一些案例的成功,比如長江學者陳小武被拿下,而他的身份正是北航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是不是可以思考下,中國高校之所以性騷擾相對普遍的原因,和導師和學生之間扭曲的關係是否有關?

喊「老闆」沒問題,真當作「老闆」也沒問題,但中國的老闆導師變了味

大家都知道,研究生對自己導師的稱呼是「老闆」。有些人喜歡在這個詞上做文章,其實沒必要,叫什麼不重要,把「老闆」改回「老師」,顯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像美國有些大學的化工學院,就把化工企業作為科研基地,學生稱導師為「Boss」的現象亦不少見。

根據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和其團隊的研究,國外的導師制度無非兩種,一種是歐洲的「導師制」,一種是美國的「老闆制」。導師制源自德國,就是師傅帶徒弟,它是言傳身教的絕對精英教育,在學生規模很小的情況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老闆制由美國開創,也就是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在一個團隊裡面只有一位教授和一群博士及輔助研究人員。負責的教授,用拿到的經費來支付團隊成員的開支。

而中國的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係,名義上看,是歐洲的模式,實際上,是美國的「老闆制」。不過,周光禮教授可能忽視了,不管是美國模式還是歐洲模式,都有兩個前提。第一,學校或者學術委員會對導師有充分的制衡。第二,科研經費來自於競爭,而不是導師的人脈。

遺憾的是,這兩個前提,國內都不具備。第一,為什麼很多國內的研究生受了委屈,不敢向學校申訴呢?本質上,還是認為,學校和導師是一夥的,學術委員會是虛設的,學校是以「捂蓋子」為最高目標的,校長是政客是有政治企圖的。所以,還是忍著比較好。但是,國外高校的學術委員會,作為同行評價的組織形態,對導師職權使用狀況的監督、學生舉報申訴的及時排查,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第二,科研項目的獲得和科研經費的使用,太不透明了。研究生諸項工作中,數量最多、分量最重的,是在科研的名義下接項目、做課題。導師通過自身人脈資源、學術影響力「拉活」,學生利用在校學習的時間「打工」。導師與學生不像師徒,更像老闆與僱工。研究生的求學與研究過程,就是為「老闆」不斷打工服務的過程。

中國的科研經費報銷,是從2006年開始,才稍微嚴格一點的。這是因為06年發生了一起非常丟臉的事,號稱中國第一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晶片「漢芯」,被證實只是將摩託羅拉公司的晶片表面的MOTO字樣磨掉,刻上「漢芯」標誌。這種富有想像力的學術造假,在長達3年的時間內,都卻沒有被發現,反而順利通過一系列的評審,向國家各部門成功申報項目四十多次,累計騙取撥款突破1億元。

從「漢芯」造假事件之後,中國才逐漸建立起科研經費報銷制度,包括實行事前預算評估、事中經費監督和財務檢查、事後財務驗收和審計等程序。但這幾年來,「貪、吞、套、騙、假」的科研違規依然時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意的是,能不能跟上一個有人脈有資源能搞到錢的導師,導師在意的是,學生是否聽話,能不能為我所用。所以,學生替導師幹私活,很容易變成理所應當的事。特別是一些理工科的導師,很容易接到一些私活甚至自己開廠讓學生無償打工,學生面對掌握自己生死的導師,有選擇權嗎?

碩士生取消論文,博士生取消統考,或許能改變失衡的師生關係

追溯「壓榨式」師生關係的形成,導師和學生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和相應監督的缺乏是主因。而且,還有一個學術腐敗問題。主要有三點:1,學術造假;2,無償佔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勞動;3,科研經費使用不當。這三點,都在加劇本來就失衡的師生關係。

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除了一些顯然的措施外,其實可以考慮從研究生的畢業、招收入手。先看碩士研究生,不是有很多碩士因為論文的問題,對「老闆」非常忌憚麼?其實完全可以考慮,碩士研究生不用再搞畢業論文了。現在碩士論文的抄襲現象非常嚴重。而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都沒有寫畢業論文的必要,既浪費時間還產生大量學術垃圾,不如讓那些真正有志於學術的人在博士階段好好鍛鍊自己的學術能力。

再來看博士,很多博士之所以要對導師形成嚴重的人身依附,說到底還是對自身實力的信心不夠。我們認為,應該取消博士統考。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大多採用「初試外語+2門筆試+面試」的選拔模式。這其實又是高考和考研的延續。考生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而卷面成績卻不能反映導師需要側重考核的能力。造成的結果是,「考進去」的博士在高校往往屬於不被重視的,導師經常抱怨所帶的「考進來」的博士太多。

「考試」不應再成為讀博士的方式

去年,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發布了新的招生簡介,明確表明,「從2018年起,學校不再組織統一的博士生入學考試」。想在交大讀博,要麼本科直博,要麼碩博連讀,要麼就只能進行申請然後指望考核通過了。這其實是好事。到了博士生階段,再談教育公平的問題,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招一個博士,是期望其能夠做出成果的,所以招生階段就應該是以研究成果為導向,而不是課程成績為導向。所以,如果不是中國的「水博士」太多,也不會造成和導師關係之間的大幅度失衡。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溺亡博士家屬不滿意校方處理結果:應開除導師並公示
    去年12月底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生楊寶德溺亡於灞河,其導師周筠因被質疑「壓榨」學生而陷入輿論漩渦。2018年1月18日,西安交通大學宣布取消周筠招收研究生的資格,但是楊寶德的家屬對學校的處理結果並不滿意,「希望能開除周筠,並在官網上進行公示,這是最好的。」
  • 西安交大回應博士生溺亡事件:停止該博導研究生招生資格
    1月17日,中國青年報刊發《寒門博士之死》,引發社會關注。據該報導,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楊寶德於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認定,無證據表明系刑事案件。據楊寶德與博士生導師的聊天記錄及其身邊同學親友反映,楊寶德生前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
  • 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學回應該報導稱,楊寶德的博士生導師周筠確實存在讓學生到家裡打掃衛生、陪同超市購物、洗車等行為。校方已對周筠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新聞報導: 寒門博士之死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 校方停止其博導招生資格
  • 西交大暫停溺亡博士女導師招生資格 女友:符合預期
    在他之前,周筠招收了一名2015年入學的博士,預計於2018年畢業,目前已有4名碩士畢業。 同時,根據《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學籍學歷管理規定》,研究生學滿1年後,對其他學科專業有興趣和特長的,有權根據自身學習科研狀況或創業需求,申請轉導師、轉專業一次,轉導師申請無需原導師籤字。
  •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背後:曾因被女博導批評,喝蟑螂藥自殺未遂
    2017年12月25日,楊寶德從西安交大的學生公寓出走,第二天,失聯的楊寶德溺亡於西安灞河。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證明書」顯示,排除刑事案件。   曾自殺未遂   吳靜發現楊寶德渾身是傷的前一天晚上,楊寶德就曾嘗試自殺。
  • 西安交大回應「寒門博士之死」:已停止博導周筠研究生招生資格
    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楊寶德於2017年12月25日溺水身亡,警方認定,無證據表明系刑事案件。校方1月19日回應媒體報導稱,楊寶德的博士生導師周筠確實存在讓學生到家裡打掃衛生、陪同超市購物、洗車等行為。已對周筠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 寒門博士溺水自殺女友首度發聲,導師責任佔70%
    談到師生關係,大家常會想到這樣一句話,「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教師把學生當作弟子,兼具傳道、授業、解惑等多重職能,學生則視老師為遵從和感恩的對象。上個月西安交大藥理學博士楊寶德溺水身亡,有媒體報導稱,楊寶德生前經常被導師要求幫忙處理私人瑣事。西安交通大學近日回應稱,涉事博導被停止招生資格。令人唏噓的悲劇不得不讓人反思,今天的大學校園怎麼了?
  • 西安交大首期博士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成功舉行
    西安交大首期博士學位論文在線視頻答辯成功舉行  Connor Feng • 2020-02-19 17:35:05 來源:前瞻網 E2748G0
  • 寒門博士之死:「你這麼廉價又聽話,我怎麼會輕易讓你畢業呢?」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系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因不堪導師使喚,輕生溺亡,年僅28歲。   楊寶德在尋短見之前,曾經寫下「不管怎麼樣,讀博這條路也要走完」。  但他最終還是倒在了這條路上。  我們在惋惜的同時,不禁也想要了解,究竟是怎樣的絕望,能讓一個本來前途無量的年輕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 這8位「男神」全是博士,都來自西安交大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奔跑在科研路上,用自己的努力為科技和社會進步助力。眼眸有星辰,心中有山河,他們是學生,也是科研工作者和知識的探索者。他們是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優秀研究生標兵(博士)。今天,小編就帶你走近這群"砥礪前行的奮進者",向他們學習!
  • 讀研找個好導師有多重要?施一公的學生顏寧和白蕊就是最好的例證
    我們看到許多博士、碩士畢業就拿高薪,沒幾年就成學術大牛。也偶爾聽到有些研究生、博士生延遲畢業,甚至有人因此走極端,讓人非常可惜。可以這麼說,讀研如果能找個好導師,會讓你受益終生,而如果遇到一個不負責的導師,會讓你沒有尊嚴,抑鬱到不管不顧。一、施一公的弟子大放異彩。
  • 教育部正研究制訂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規範:不得將研究生當作廉價...
    強化「一票否決」制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得到的《規範》徵求意見稿規定,導師不得諷刺、挖苦、辱罵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為,不得與研究生發生任何形式的不正當關係。根據公開報導,2018年1月1月,女學者羅茜茜實名舉報其博士生副導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小武性騷擾。
  • 西安交大:訓練學生綜合技能 激發創新創業能力
    他說,從西安交通大學「重實踐」的培養氛圍中收穫的不僅是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還有自信和成長。 在西安交大,像嚴孝清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剛剛過去的2015年,西安交大學子斬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兩項;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4件作品獲6項大獎;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獲獎11項……每年,西安交大投身創新訓練的本科生超過3000人次,佔新生總數的3/4,大批學生從中嶄露頭角,各類競賽獲獎多達67項。
  • 西安交大人才培養系列報導: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 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
    西安交通大學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八十餘年研究生教育歷史的名校,始終將培養具有堅實基礎理論和系統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及較高學術和科研水平的人才作為研究生教育的目標。作為國內首批博士、碩士點授權單位的高校,西安交大的研究生教育在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已形成了與本科生教育規模旗鼓相當的態勢。
  • 西安交大二附院醫學生:要像老師一樣擔當使命
    交大二附院莘莘學子用青年人的熱情,為榮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的鞏守平老師送上了鮮花和教師節寄語。讓全國抗疫先進個人、陝西省高等教育師德標兵鞏守平教授提前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教師節。當日中午,載譽歸來的鞏守平教授受到了交大二附院醫護人員和學生代表的熱烈歡迎,他所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為老師送上了鮮花和教師節寄語。
  • 西安交大將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
    本次會議系統總結了西安交大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成效,探討了未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方向,並對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進行了安排。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徐維清說,西安交大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希望西安交大繼續弘揚「西遷精神」,大膽探索,狠抓落實,大力培養關鍵領域緊缺人才,推動研究生教育再上新臺階。
  • 美麗的校園 我回來了 西安交大昨迎首批返校學生
    5月6日,家住西安三橋的西安交大航空航天學院力學專業大四學生趙勝璞,和其他當天返校的近4000名大學生回到熟悉的校園,興奮中滿是感慨。期盼早些回到學校早晨7時許,走在西安交大興慶校區,前來報到的大學生攜帶著行李、書籍,相隔一米以上排隊有序進入校園。
  • 對話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46萬導師 如何做好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如何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首期「研究生教育發展新圖景」系列報導,我們對話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人民網:導師應如何將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既做學業導師又做人生導師?王樹國: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負有對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和學術規範教導的責任。
  • 研究生導師和學生關係問題何在?
    來源《教育研究》2020年第9期作者:劉志摘要研究生導師與學生關係是研究生教育的關鍵要素,構建和諧導師和學生關係是確保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要求。當前,導師和學生關係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法律意義上權利義務關係失衡,經濟意義上生產勞動關係異化,倫理意義上輩分次序關係失範,哲學意義上認識與實踐關係失度。
  • 西安交大研究生教育新啟程!
    會議系統總結了西安交大近年來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成效,探討了未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方向,並對下一步研究生教育工作進行了安排。為中國之脊 為世界之光會上,60家參會龍頭企業代表分別與西安交大對口學院負責人籤訂企業協同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協議。西安交大將持續推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全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蓬勃有力的西部科研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