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大博士培育出克隆黑牛 媲美"日本和牛"(圖)

2020-11-25 半島網官網



  2001年在青島農業大學,「牛博士」董雅娟和丈夫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對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2004年帶著這對「姐妹」,青農大教授董雅娟遠赴淄博高青縣,踏出克隆技術產業化道路第一步。14年後的今天,在黑毛和牛體細胞的基礎上,使用由中國人掌握的克隆技術培育出的中國黑牛已經走向全國,成為與牛肉界神話「日本和牛」相媲美的優質牛肉。如大理石般優美的花紋,飽滿多汁的口感,當頂級黑牛邂逅核心高科技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進入這段勵志與驕傲並存的《尋牛記》。

  尋牛記1

  牧場探牛

  導遊:中國第一對體細胞克隆牛姐妹「康康」「雙雙」「貴族牛」聽音樂享按摩

  「雙雙,醒醒!我們今天要做導遊。」現代化的牧場內,黑牛「康康」正在試圖叫醒還在軟床上沉睡的妹妹「雙雙」。淄博市高青縣黑裡寨鎮仁裡村,一個安靜祥和的小鄉村,靜謐優雅的環境讓曾是動物界閃耀之星的「康康」「雙雙」姐妹倆感到非常享受。一番努力之後,原本還在享受午休的「雙雙」被叫醒,本次尋牛記的兩位明星導遊正式開始工作。「大家好,我叫康康,這是我的妹妹雙雙,我們是中國第一對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我們貌似還挺出名的,可到底是怎麼來的我們自己也不清楚,這個還是交給後面「媽媽」來解釋吧,我倆先帶大家看看我們的家吧。」一段簡單的開場白後,「康康」「雙雙」姐妹倆帶眾人進入現代化牧場內。妙曼舒緩的古箏名曲 《春江花月夜》、優美動聽的鋼琴曲《致愛麗絲》緩緩流出,一場現實版的「對牛彈琴」正在牧場內真實地上演著。

  聽著舒緩的音樂,佔地2500畝的大型牧場內,萬頭黑牛埋頭吃著牧草,絲毫沒有因為陌生人的闖入而受到驚嚇。「這是我們每天都能聽到的音樂,歌聲可以幫我們更好地成長。」妹妹「雙雙」向眼前的陌生人解釋道。音樂可以隔離噪音、減少應激反應,使牛兒們處於愉快、安逸的環境中生活。除了音樂,牧場的牛兒們還要定期享受按摩,以促進肌肉脂肪沉積和大理石花紋的形成。就連睡覺的地方也是鋪著鋸末的軟床,其中添加生物酵素,對牛棚內的異味和細菌能起到抑制作用,讓牛兒們在舒適衛生的環境中成長。

  小黑牛變「小金牛」

  「怎麼樣,我們的家是不是非常高大上啊,不過我們可不是白住這麼好的地方,我們本身也金貴著呢。」黑牛姐姐「康康」十分驕傲地說。在牛肉界一直有一個神話似的存在,那就是和牛,因為其柔韌、肥嫩以及外表所呈現出的大理石紋理,被列為世界最高級9種食物之一。同是牛肉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身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讓國內名牛們感到很不服氣,而現今終於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9月22日,經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國家肉牛改良中心等機構專家們聯合品鑑,黑牛肉肌間脂肪分布均勻,大理石花紋明顯,肉色鮮豔,肉質細嫩,脂肪潔白,風味獨特,符合西餐和中餐高檔食材的要求,達到黑毛牛肉的A3級標準,在國內同類產品中處於領先地位、國際先進水平。最好的牛肉每斤能賣到1000多元,成為國內乃至國際高端牛肉市場上的一匹黑馬。如今在高青,一頭普通成年黃牛價值2萬元左右,而一頭同樣重量的黑牛卻能賣到6萬元。滿牧場的小黑牛儼然成為一頭頭金光閃閃的「小金牛」。

  尋牛記2

  牛海無涯

  導遊: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生物克隆技術權威、「牛媽媽」董雅娟克隆助力「黑牛王」降臨

  結束了第一階段的導遊工作,「康康」和「雙雙」姐妹倆已感到筋疲力盡。「累了吧你們倆,辛苦了,快回去歇著吧。」摸著姐妹倆的頭,「牛媽媽」董雅娟慈祥地說著。在2001年11月3日和6日,就是在這位「牛媽媽」和其丈夫等一批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康康」和「雙雙」先後降臨並成活至今。「一般一頭牛正常壽命在15年左右,『康康』『雙雙』到現在也算是老牛了。」望著這對由自己親手培育的牛姐妹,董雅娟滿臉疼愛。

  從兩隻小牛犢到如今7萬多頭黑牛,媲美國際先進水平的頂級黑牛肉,從實驗理論到如今日漸成熟的產業化體系,董雅娟認為,這一切都離不開生物克隆技術的成熟和進步。非常幸運的是,如今中國已完全掌握了這一整套的核心技術。董雅娟告訴記者,2000年從日本學成,帶著牛體細胞克隆技術回國後,她便和丈夫開始克隆牛相關工作,在工作中她發現,魯西黃牛和渤海黑牛是我國專門化肉牛地方品種,具有許多優良性狀,但由於是由役用改良而來,也存在著一些嚴重的不足,如生長緩慢、增重不大、尻部尖斜、大腿肌肉欠充實等,與國外肉用專門化品種相比,它仍是經濟性狀欠佳的品種,如不進行科學選育,很難提高其商品率和經濟價值,難以培育出專門化優質肉牛品種。黑毛和牛是當今世界公認品質最優良的肉牛品種,其肉的大理石花紋明顯,又稱「雪花肉」。黑毛和牛的肉多汁細嫩、肌肉脂肪中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風味獨特,肉用價值極高。於是董雅娟嘗試分離出了黑毛和牛的體細胞細胞核,運用超數排卵技術成功產下了我國第一例體細胞克隆牛,取名為「康康」,緊隨其後,董雅娟博士成功克隆出了我國第二例體細胞克隆牛,取名為「雙雙」。在十多年的培育過程中,其運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技術結合常規育種反覆篩選,於2009年經山東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專家鑑定,在國內首次培育出高檔優質肉牛新種質-布萊凱特黑牛。

  克隆核心技術國際領先

  在董雅娟看來,中國黑牛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是讓農民找到增收的手段,讓世界人民的餐桌上多了一味來自中國的優質牛肉,也標誌著克隆技術,這一長期被日本、歐美等國壟斷的技術,已經被中國掌握並已經走上一條良性產業化發展道路。黑牛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在克隆領域內三大核心技術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1、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是隨著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而產生的新技術,它可以從分子水平上快速準確分析個體的遺傳組成,從而實現對基因型的直接選擇,進行分子育種。該方法的一個重要優點是其測定不受年齡限制,這為布萊凱特黑牛的早期選擇創造了條件,對於要到生命的中晚期才能表達的性狀和需要進行後裔測定的性狀來說,早期選擇可大大縮短世代間隔、縮短育種周期。

  2、精子細胞冷凍保存技術

  精子冷凍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影響冷凍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精子的來源、冷凍稀釋液和防凍劑的選擇、冷凍和解凍方法的選擇。在精子的冷凍過程中外來的壓力,如冷休克、防凍劑的毒性、冰晶的形成、滲透壓的改變,都會造成精子結構個功能的損傷,其損傷程度則由精子自身對外來壓力的耐受能力決定。可以大大提高布萊凱特黑牛優秀種公牛的利用率,減少了疾病的傳播。

  3、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技術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是存在於骨髓中不同於造血幹細胞的另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近年研究發現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具有跨系統、跨胚層分化的潛能,其不僅具有向中胚層分化的能力,而且具有向內胚層和神經外胚層來源的組織細胞分化的潛能。為進一步深入研究抗狂牛症、抗口蹄疫等各種疾病的轉基因克隆牛提供參考。

  尋牛記3

  牛氣沖天

  10萬頭黑牛計劃整裝待發

  對於未來的發展,董教授和產業化團隊認為國內高檔牛肉市場變化和發展為公司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人們消費高檔牛肉已經逐步回歸理性,高檔牛肉價格逐步回升至合理區間,高檔牛肉市場產品貨源緊張。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餘年的艱苦努力,產業鏈已經完善,產業布局已經初步完成,中國黑牛的國內品牌影響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公司所生產60%以上的產品全部被包銷,產品供不應求。產品銷往除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營銷網絡布局和構建基本完成。公司今年屠宰量最多也就10000頭,遠遠滿足不了6萬頭屠宰廠的屠宰加工能力,也滿足不了市場的剛性需求。公司計劃到十三五末達到年繁育布萊凱特黑牛70000頭、育肥出欄50000頭,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淨利潤2.7億元,帶動更多養牛戶共同致富。 本版撰稿攝影記者 王曉先 通訊員 董懿為

相關焦點

  • 我國克隆牛產業化試驗項目啟動 首批牛明年誕生
    中新網8月20日電 中國克隆牛產業化試驗項目,最近在河北省唐山市正式啟動。據光明日報報導,如果順利,明年3月成批的克隆牛將誕生。  6月24日到7月16日,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河北國富愛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在中國農大李寧、戴蘊平教授的指導下,經過23天的努力,成功地將280枚優種奶牛的克隆胚胎移植到140頭受體母牛體內。
  • 《新西部雜誌》張湧:克隆羊之父的「牛」事業
    讀博士期間,張湧主持完成的「小鼠山羊半胚冷凍和凍胚分割試驗」被同行專家鑑定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其博士論文獲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當時還沒有全國優博論文。」權富生說。,克隆出45隻山羊,形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群胚胎克隆動物群體。
  • 日本科學家克隆出581隻完全相同的老鼠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日本科學家經過25輪克隆培育,最新繁殖出581隻相同的克隆老鼠,它們的基因都源自同一隻老鼠。科學家表示,這項完美克隆實驗為實驗室培育能夠產奶和提供肉食的「超級動物」奠定了基礎。據悉,研究人員使用培育「多利」克隆羊的技術成功地克隆出連續世代繁殖的克隆老鼠。這些老鼠擁有正常的壽命,它們能夠無限期世代繁殖。
  • 頂級霜降和牛,解開入口即溶的奧秘
    因和牛的血統及飼養方式與其他國家品種的牛有所差別,日本嚴格限定和牛育種的出口制度。日本小牛出生後即予以註冊,圖片來源:Matsui-farm後來,出於市場需求,美國、澳大利亞,包括我國也飼養出品質優良的「混血和牛」,比如「雪龍黑牛」,以及堪稱中國最貴的「山東超牛」,每公斤售價高達 1000 元人民幣。
  • 巧克力柿子樹「紮根」青農大
    巧克力柿子樹「紮根」青農大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3.11.03 星期日 記者看到,和普通柿子樹相比,現在綠化柿子樹個頭已經長到4米,葉子也從綠色變成了褐紅色,可是落葉的並不多。樹梢上還掛著金燦燦的果實,由於皮非常薄,七成熟的柿子摘回家灠3天就能吃了。    辛淑亮告訴記者,綠化柿子樹最大的亮點就是一年開兩次花,5月中旬結果時開一次,8月份新長出的嫩枝再開一次花,花朵像個鑲著金邊的小鈴鐺,一棵樹就能開上萬朵花,味道非常淡。
  • 青島農大國內首度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珍梅 通訊員 曲天澤時隔20年,成功培育了中國本土首頭克隆牛的青島農業大學再迎喜訊,日前成功獲得森林貓體細胞克隆後代,培育出克隆貓。青農大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個成功完成貓科動物體細胞克隆的高校。
  • 中國第一頭「土生土長」的克隆牛剛出生就夭折
    本報山東曹縣1月18日電(記者蔣韡薇鄭燕峰) 今天晚上9點25分,中國第一頭「土生土長」的克隆牛在山東省曹縣城郊五裡墩村誕生,這頭取名為「委委」的克隆牛降生一個多小時後,就匆匆告別了世界。  記者在產房看到,「委委」的頭部和背部有大面積的黑色花斑,身上都是血跡。它的身邊點著一堆篝火,10多名值班人員一直在照顧它和母牛。現場測得「委委」的體重是62公斤。
  • 聚焦克隆牛:中國自主克隆牛誕生記
    去年,在深圳誕生的克隆牛是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組在紐西蘭的實驗室裡構建胚胎到國內移植後問世的,萊陽農學院的兩隻克隆牛是由該校在日本留學的博士生在日本以胎兒皮細胞為供核細胞組建的胚胎,在國內移植後誕生的。與這兩者不同的是,這次克隆牛完全是在中國國內完成的成年體細胞的克隆牛,從體細胞的培養、胚胎的構建到胚胎的移植都是在中國完成的。
  • 美國批准克隆動物奶製品和肉製品上市銷售(圖)
    人類培育的克隆牛  中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 據外電報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宣布,批准克隆動物的奶製品和肉製品上市銷售,並宣稱這些有爭議的食品可以像來自正常動物製品那樣安全食用。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稱「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克隆動物,比如克隆牛、豬和山羊的肉和奶,可以安全食用。」  此前,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耗時6年研究是否允許以克隆動物為原料製成的食品上市銷售。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2006年宣布克隆動物製品與正常飼養的牛的製品沒有任何區別,但FDA通告生產商在確定的指導政策出臺前不要上市銷售克隆動物製品。
  • 中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體繁育後代誕生(圖)
    「健健」的誕生,說明我國的體細胞克隆牛具有正常的妊娠產犢能力,繁育機能正常,並證明了我國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剛出生的「健健」體長72釐米,身高76釐米,體重38公斤,是個健康漂亮的小母牛犢。
  • 中韓科學家培育出轉基因「肌肉豬」(圖)
    金振秀說,過去人們為培育一種動物新品種需要耗費幾十年時間,但在基因技術幫助下,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不過,研究人員尚沒有把「肌肉豬」引入人們日常食譜的打算。當前不少國家規定,由於不清楚轉基因肉類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允許銷售這種肉類。(荊晶)  另據中國吉林省延邊大學網站消息,此項成果系該校尹熙俊教授課題組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Jin-Soo Kim團隊合作完成。
  • 韓國科學家克隆出一頭「冷凍牛」
    據澳大利亞媒體6月15日報導,韓國科研人員近日利用「極速」冷凍和解凍卵子的技術成功克隆了一頭已經死亡的牛。完成這項克隆實驗的濟州國立大學研究項目組宣布,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克隆技術,可以用於大量克隆那些已經死去較長時間的動物。正是利用這種技術,該研究團隊成功地讓一頭已經死亡的牛「起死回生」。
  • 中國第一隻本土克隆牛「委委」在山東出生
    華夏經緯網1月19日訊:據中新社報導,我國第一隻本土克隆牛「委委」昨天晚上21時25分在著名的畜牧生產基地山東省曹縣出生。據新華社報導,「委委」之所以被稱為我國第一頭土生土長的克隆牛。去年,深圳和山東萊陽也都曾培育出克隆牛,但其胚胎都是從國外引進的,不是真正的中國本土克隆牛。「委委」只是我國首批本土克隆牛的先行者。
  • 我國首批轉基因克隆牛再克隆小牛增至六頭
    新華社訊來自山東科龍畜牧產業有限公司梁山縣基地的消息,2日15時50分,又一頭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再克隆體「福平娃」順利降生。至此,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主持的我國首批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再克隆項目已成功培育了6頭小母牛。  據研究人員介紹,「福平娃」預產期為1月17日,由於提前半個月出生,它比前幾天出生的5頭小牛看上去有點瘦弱。
  • 「中國黃牛」牛起來——我國肉牛品種40年保育發展記
    如今,楊佔崗的華興畜牧公司已經成為國家級渤海黑牛保種場,還是省市縣相關部門開展渤海黑牛研究的「大本營」。不僅保種,楊佔崗公司在十幾年的發展中,逐漸建立起了從飼料生產、屠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條,目前已經開發出渤海黑牛牛肉乾等系列產品。如今,保種場內渤海黑牛核心種群已經達到了600多頭,還帶動周邊農戶養殖1000多頭。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2007年5月24日,通過克隆技術,它們降生在天津寶坻祖代種豬場。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 青島農大第一次黨代會代表風採:劉煥奇
    青島農大第一次黨代會代表風採:劉煥奇 劉煥奇,男,1970年2月生,博士、教授、中共黨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小動物醫學分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外科學分會理事,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臨床獸醫學教研室主任。
  • 克隆動物能自然繁衍了
    據新浪科技引述外媒報導稱,科學家表示世界上第一頭克隆駱駝「因扎茲」(Injaz)成功自然受孕。「因扎茲」今年6歲,是2009年一頭屠宰駱駝的卵巢細胞克隆結晶。整個克隆過程藉助一位代孕母親完成。
  • 動物轉基因克隆專家李寧被調查 身邊人:學術上有能力背景很深
    今天上午,農大校方證實了李寧被查的消息,對於具體案情則表示不清楚。網上關於李寧被查的報導已經傳開。記者聯繫上一名農大的博士研究生,沒等記者開口,這名博士生上來就說道 「你是要問李院士的事兒吧?其實這些我們早就開始傳了,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該學生透露,校園裡從半年前就開始有李寧因為科研經費問題被調查的風聲,一兩個月之前開始有「李寧被帶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