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迥異,同為夸克之父,茨威格改行,蓋爾曼獲諾貝爾獎

2020-09-03 解憂數據

在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們基本發現了世間萬物是由原子組成的。

原子又是由原子核的中子和質子,還有外圍的電子組成的。

這是高中物理,我們現在連沒上過大學的人都懂。

那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威茨格最早提出質子中有更小的物質

1964年,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茨威格(不是作家威茨格)第一個破解了這個問題。

喬治·茨威格出生在蘇聯莫斯科的猶太人家庭,在他的少年時代,隨他家人移居美國。後來在密西根大學拿到學士學位,隨後茨威格考入了加州理工學院,師從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

茨威格把自己發現質子間更小物質的論文,投給了《物理評論》雜誌。但是這篇論文想法太過超前了,被思想保守的編輯批的一文不值,最後拒絕發表。

威茨格找了很多微觀物理學界的學者解說,都沒人接受。學術界根本不認可。

就在茨威格為自己的理論四處碰壁而苦惱的時候,美國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也提出了和威茨格一樣的理論。

真是既生瑜何生亮啊!

恃才傲物的蓋爾曼

蓋爾曼是個天才,除了物理,其他也樣樣精通。生物、考古,甚至神話故事,他都內行。

蓋爾曼21歲拿到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26歲當上加州理工學院正教授,40歲獲得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天才就是恃才傲物,個性咄咄逼人。蓋爾曼愛到處貶低人,曾經公開說楊振寧中文水平差。鬧的楊振寧找奧本海默說:你如果找他來,我就不呆在你這裡。最後奧本海默只好放棄蓋爾曼。

蓋爾曼因為夸克的理論得了諾貝爾獎

1964年,蓋爾曼也從理論上發現質子中更小的物質粒子,他把這些基本粒子叫夸克,名字出自小說《芬尼根守靈夜》。

蓋爾曼的夸克理論也不受人待見。蓋爾曼給在歐洲核子中心的導師打電話,介紹他的夸克理論。老師竟然回答:「這是跨越大西洋的電話很貴的,不要討論這種無聊的事情!」

蓋爾曼估計知道威茨格經歷過的遭遇。他想了個主意,不投權威的《物理評論》,而是投了一個二流的雜誌,結果很快被發表了。

1969年,蓋爾曼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來夸克理論得到了證實,也被人們視為蓋爾曼一生中最偉大的理論。

原子想像圖

威茨格因四處碰壁不斷改行

再說威茨格,他提出的新理論比蓋爾曼更早。因為一直被學術界否定,沒人接受他的觀點,威茨格一直很鬱悶,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走物理學這條路。

威茨格後來跨界去研究生物學,也沒出過什麼成績。這個書呆子不知道是不是被蓋爾曼影響了。

再後來,威茨格又跨界,進入金融圈,炒股搞投資去了。

其實威茨格的理論已經很成熟了,他把基本粒子叫作A,並且確定有四種模式。蓋爾曼的不同只是把基本物質粒子叫作「夸克」,名字叫的文藝一點而已。

質子中的夸克模型

可見,一個專業人才,能在文化藝術上多些修養,他的成績就會更加出彩。

同樣,我們寫頭條的人,如果在文筆和情感上多豐富一些,就會出爆款。嘿嘿!

相關焦點

  • 「夸克之父」蓋爾曼作客華中師大:要懂得尋找生活樂趣
  • 法媒:夸克理論提出者蓋爾曼辭世 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參考消息網5月28日報導 法媒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稱,曾提出夸克存在的理論並因其創造的粒子分類法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默裡·蓋爾曼與世長辭,享年89歲。法新社華盛頓5月27日報導,這位美國科學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理論認為,亞原子粒子——即質子和中子——由成對的更小粒子組成,他稱這些更小的粒子為「夸克」。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科學界對構成物質的微粒進行大量研究的背景下,蓋爾曼提出了根據電荷和自旋等特性將粒子進行分類的八重態理論。
  • 「夸克之父」奇才默裡·蓋爾曼辭世
    蓋爾曼是一位粒子物理學界的奇才,作出了許多奠基性的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蓋爾曼在粒子物理學中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他於1964年提出的夸克模型,開闢了人們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新篇章,被譽為「夸克之父」,196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此外,蓋爾曼還是一個鳥類學家和語言天才。
  • 「夸克之父」去世:棄文從理拿諾獎,一生與費曼「相愛相殺」
    蓋爾曼是一位粒子物理學界的奇才,作出了許多奠基性的工作。自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蓋爾曼在粒子物理學中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他於 1964 年提出的夸克模型,開闢了人們對物質結構認識的新篇章,被譽為「夸克之父」,1969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夸克之父」默裡·蓋爾曼去世
    2019年5月25日消息,被人譽為「夸克之父」和196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默裡·蓋爾曼5月24日辭世,享年89歲。他進而指出,「如果我們允許電荷為非整數值,那麼可以構造一個簡單而優美的方案」。他指出SU(3)基本表示的三重態應為三種夸克:上夸克u(up)、下夸克d(down)和奇異夸克s(strange),且電荷分別為2/3,-1/3,-1/3。並指出,重子由三個夸克組成,介子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
  • 2019年逝去的諾貝爾獎「大牛」們
    諾貝爾獎已經走過百年,歷經滄桑,群星璀璨。數百位為人類發展和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因諾貝爾獎而「站在華山之巔」;而諾貝爾獎也因這些人而熠熠發光。現在,諾貝爾獎成為全球當之無愧的最著名的學術大獎,深受世界各國關注。
  • 夸克竟然是楊振寧發現的?關於夸克的那些事兒(上)
    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夸克是唯一一種能經受全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電磁、引力、強相互作用及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另外,夸克也是現在已知唯一一種基本電荷為非整數的粒子。夸克的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符號不同。由夸克構成的強子根據其自旋可以分為重子(自旋為半奇數)和介子(自旋為整數)。
  • 「腳註」​的殺傷力:卡比堡教授何以錯失了諾貝爾獎
    斯德哥爾摩為什麼要把卡比堡教授撇下而選擇了看起來不太相干的南部教授?難道小林和益川僅僅因為將著名的「卡比堡角」(Cabibboangle)擴展為含有一個不平庸CP破壞相位的3×3 么正矩陣就值得獲獎嗎?這件令義大利人傷心和憤怒的事件背後還有不為人知的其他原因嗎?是的。
  • 「奇異粒子」揭開夸克理論謎團。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Murray Gell-Mann)提出了夸克模型。根據蓋爾曼的模型,強子有兩大類。一類是由三個夸克組成的重子(包括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另一類是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的介子。
  • CERN發現新型四夸克粒子
    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b)最近發現一種新的四夸克粒子X(6900),由兩個粲夸克和兩個反粲夸克組成。(CERN)夸克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通常兩個或者三個一組。兩個夸克組成介子,三個夸克組成重子。質子和中子是人們最熟悉的三夸克粒子。
  • CERN發現新型四夸克粒子
    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b)最近發現一種新的四夸克粒子X(6900),由兩個粲夸克和兩個反粲夸克組成。四夸克粒子X(6900)示意圖。(CERN)夸克是構成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通常兩個或者三個一組。兩個夸克組成介子,三個夸克組成重子。質子和中子是人們最熟悉的三夸克粒子。夸克有六個味態,包括上(up)、下(down)、頂(top)、底(bottom)、粲(charm)和奇(strange)。每種夸克有它們對應的反粒子。
  • 再次刷新人類對物質的認知:全新四夸克粒子被發現
    蓋爾曼(1966 年)。| 圖片來源:Caltech Archives 茨威格將他的這些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稱為「ace」;而蓋爾曼則選用「quark」,也就是被沿用至今的「夸克」一詞。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八:夸克君臨,天下震動
    蓋爾曼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就是夸克,他說夸克分為三種,質子和中子就是由三種夸克構成,不過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質子的電荷數才是1,三個夸克構成一個質子,這就要有1/3電荷了,這還真是,蓋爾曼把夸克分為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上夸克帶﹢2/3電荷,下夸克帶-1/3電荷,奇夸克帶-1/3電荷,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八:夸克君臨,天下震動
    蓋爾曼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就是夸克,他說夸克分為三種,質子和中子就是由三種夸克構成,不過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質子的電荷數才是1,三個夸克構成一個質子,這就要有1/3電荷了,這還真是,蓋爾曼把夸克分為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上夸克帶﹢2/3電荷,下夸克帶-1/3電荷,奇夸克帶-1/3電荷,重子就由這三種夸克不同組合,介子再算上點反夸克。
  •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14個改寫人類歷史命運的瞬間!
    茨威格真是一個傳記天才。@紅滑鐵盧那篇,讓人幾乎渾身顫抖!@草如偃那《人類群星閃耀時》到底講了什麼?14個改變人類命運的天才14個影響人類文明的瞬間在你過去的人生裡,有沒有因為一個不起眼的舉動,影響了後面的人生?這本書裡的14個人,因為生命中某個不起眼的舉動,不僅影響了自己的一生,更蝴蝶效應般影響了整個人類的命運!
  • 夸克的「蝸居」生活
    而夸克跟原子比起來,差不多就只是大象身上的一隻螞蟻(此處為10的8次冪級差的簡單類比)。可以說,微觀世界小到超出我們的想像。即便如此,物理學家們還是要對它們進行研究,為了方便研究描述,物理學家藉助自己的想像力構建了夸克的物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