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之父」蓋爾曼作客華中師大:要懂得尋找生活樂趣 |
蓋爾曼妙答華中師大學生提問。記者陳勇攝
「您認為對中國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Happy(快樂)!」
11日華中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溫度很高——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蓋爾曼的演講,吸引來了數百名大學生,把報告廳外的走道都擠得滿滿當當。演講時,蓋爾曼用40分鐘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正在進行的研究,然後用了1小時40分鐘回答師生近30個問題。談到興起,80歲的白髮教授指點比劃著,一臉快慰的笑容,全然不顧額邊悄悄滲出的汗水。
坦承年輕時「恨物理」
35歲創立了「夸克模型」,40歲因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蓋爾曼,進入物理領域純屬「被選擇」。當年上大學選專業,父親先是考慮到就業讓蓋爾曼選擇工程學,結果測試顯示蓋爾曼唯一不適合學的就是工程學,父親折中之下讓他學了物理。
「高中物理只考了70分,我恨物理,因為我的聲學、液體學都很差。」蓋爾曼坦承表示,上大學之後,他才開始逐漸喜歡上量子力學、相對論等。
好在從小就對大自然充滿好奇,蓋爾曼保持了強烈的探索欲。「我不知道現在武漢學生是怎樣一種學習情況,當時進大學雖然選了並不喜歡的物理,但是我覺得無所謂,因為在那裡,我可以學習任何我感興趣的科目。」蓋爾曼笑著說。
讀大學時保證七小時睡眠
15歲進入耶魯大學物理系,然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深造,21歲獲得博士學位。天才的大學生活是否頭懸梁錐刺股?蓋爾曼說,他大學時每天保證至少七個小時的睡眠,研究的樂趣在於過程本身,結果取決於你怎麼做以及做了什麼,學習固然重要,但不是全部,要懂得尋找生活樂趣。
受到鼓舞的學生追問,快樂的關鍵是什麼?「有很多方式,對我而言就是親近大自然。」「您對學物理的學生有何建議?」蓋爾曼表示,最重要的是不要畏懼,儘量嘗試去接近你想探索的那個答案,不要拘泥於權威和成規。
會用漢語說「太極拳」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國的道家陰陽對世界的認識時,蓋爾曼用中文說出了「太極拳」一詞,讓全場聽眾頗感意外。此前曾有傳記稱蓋爾曼會13國語言,蓋爾曼在接受採訪時澄清,「我平時使用英語,會說一些法語,知道一點德語希伯來語,曾經想學中文。」
在採訪間隙,蓋爾曼拿起華中師大為他來訪準備的宣傳冊,提筆對著自己名字的中文描畫著,邊描邊說:「『默』字很複雜,『爾』字很簡單。」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5年之後,蓋爾曼將研究方向轉向複雜性科學研究。複雜性科學是用以研究複雜系統和複雜性的一門方興未艾的交叉學科,其研究範圍包括自然、工程、生物、經濟、管理、政治與社會等各個方面,被稱為「21世紀的科學」。蓋爾曼表示,複雜性科學致力於從最根本的概念去解釋世間萬象,但數十年來,包括自己在內的科學家,都在做著該領域最基礎的研究。
一生觀鳥四千多種,北戴河看到新品種
從5歲起,蓋爾曼就在哥哥的影響下喜歡上了觀鳥,在世界各地曾看過4000多種鳥。這次中國之行,到北京一下飛機他就驅車數百公裡到北戴河觀鳥。「在北戴河看到了三五種新的鳥,我此前從未見過。」談起自己的愛好,蓋爾曼興致很高。據悉,蓋爾曼此次武漢之行,也包括到東湖觀鳥。
蓋爾曼印象
通俗大師
夸克就是把物質剁碎到最小
作為理論物理大師,蓋爾曼提出的「夸克模型」探求的是物質世界的基本構成,離普通人的生活似乎很遠。這麼前沿的理論研究怎麼科普給孩子,引導他們對科學產生興趣?蓋爾曼停頓片刻,「把物質剁碎,越剁越小,最後得到的就是夸克。」
力主環保
奔走宣傳保護野生動物
儘管研究的是最前沿的學科,但蓋爾曼並不是與世隔絕的「獨孤求敗」,他四處奔走,極力宣傳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和文化的多樣性。
專心科研
從不擔任行政職務
儘管發起創立了全球首個複雜性科學研究所聖達菲研究所,但蓋爾曼從不擔任行政職務,該所的所長是另一位學者。
對他來說,唯一涉及事務性的工作是在加州理工學院建立了一個純物理理論的研究所,「我得幫理論研究學者找飯碗。」蓋爾曼說。
蓋爾曼語錄
評價霍金對外星生物的擔憂——
「我不關心荒誕的想法」
日前,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稱外星生命肯定存在,但對於外星生命人類的態度最好是不要去將他們找出來,避免接觸,否則風險很大。
同樣作為著名物理學家,蓋爾曼對此類擔憂有何看法?蓋爾曼說:「我不關心荒誕的想法。外星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存在於我們(指地球)附近的可能性很小。」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