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大探索宇宙誕生時亞原子「湯」,在《自然·通訊》發表

2020-12-01 澎湃新聞

眾所周知,電腦能夠擊敗圍棋冠軍、模擬恆星爆炸並預測全球氣候。人們正逐漸將機器訓練成無可挑剔的問題解決者和快速學習者。

目前,華中師範大學的物理學家及其合作者已經證實電腦能夠用於解決宇宙最大的奧秘。該團隊通過輸入成千上萬的高能粒子碰撞模擬圖像來訓練電腦識別圖像中的重要特徵。研究人員將強大的陣列(稱為神經網絡)編程為一種類似蜂房的數字大腦,用於分析和解釋碰撞中留下的顆粒碎片的圖像。在這樣的測試中,研究人員發現神經網絡在識別大約18000張圖像的重要特徵時,成功率高達95%。

The colored lines represent calculated particle tracks from particle collisions occurring within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s STAR detector at the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and an illustration of a digital brain. The yellow-red glow at center shows a hydrodynamic simulation of quark-gluon plasma created in particle collisions. Credit: Berkeley Lab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1月15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下一步研究計劃是將相同的機器學習過程應用於實際的物理實驗數據。

發表在《自然·通訊》的文章

強大的機器學習算法允許神經網絡在處理更多圖像後改進其分析能力。這項根本技術還被用於面部識別和其他基於圖像的物體識別應用。本研究中使用的圖像與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相對論重離子對撞機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實驗室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重離子對撞機實驗緊密相關。(ps.這兩個實驗華中師範大學都參加了。)這些圖像再現了亞原子粒子「湯」的狀態,這種超高溫流體態就是在宇宙誕生後僅存在百萬分之一秒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我們嘗試著去發現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最重要的性質」該研究團隊中的華中師範大學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長王新年教授表示,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一些性質因為其存在時間極短且發生在極為微小的尺度而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實驗中,物理學家通過粒子對撞機粉碎重核,比如粉碎剝離電子後得到的金原子核和鉛原子核。這些碰撞會釋放出原子核內部的粒子,甚至打破由夸克和膠子緊緊束縛形成的質子和中子,使夸克和膠子處於自由移動的狀態,形成一個瞬間的亞原子尺度的火球——夸克膠子等離子體。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研究夸克膠子等離子體形成的條件,比如說該狀態形成所需要的能量以及它轉變成流體狀態時的溫度和壓強,進而在物質組成粒子及性質和宇宙成型階段的研究這兩方面得到新的啟發。

但是碰撞中物質相變所涉及的「狀態方程」的嚴格測量的確有極大挑戰性。實驗中,初始態會影響最後粒子的輸出,而從中提取與這些條件無關的狀態方程則非常之難。

「核物理領域中的聖杯就是發現高能相互作用中的相變過程並從實驗數據中確定狀態方程,」王新年教授說道,「這就是我們還得從實驗中探索的夸克膠子等離子體最重要的性質。」

據悉,該項最新研究的第一作者龐龍剛,曾是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後,現為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他介紹說,他是2016年在法蘭克福前沿研究所做博後的時候開始對人工智慧應用於解決科學問題的潛力產生了興趣。他與法蘭克福高等研究中心的合作者周凱,蘇南發現有一類具有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AI),這類AI的發明源於動物大腦對圖像處理的架構的啟發,而且它在處理科學類圖像時有很好的適用性。

「這類神經網絡能夠從相機輸入中識別出圖樣並對運動和位置做出評估」龐龍剛表示,「我們當時就認為,如果我們具有一些可視化的科學數據,我們也許能夠得到一個抽象的概念或者有價值的物理信息」

The diagram at left, which maps out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a simulated high-energy heavy-ion collision, includes details on particle momentum and angles. Thousands of these images were used to train and test a neural network to identify important features in the images. At right, a neural network used the collection of images to created this "importance map" - the lighter colors represent areas that are considered more relevant to identify equation of state for the quark-gluon matter created in particle collisions. Credit: Berkeley Lab

王新年教授進一步解釋說,「我們嘗試通過此類機器學習,從眾多圖樣中得到一個與狀態方程有關的獨特模式或關聯」,所以經過訓練的神經網絡能在圖像中精確定位並發現那些與科學家們嘗試解決的問題最有聯繫的關聯。

用於分析所需的數據積累需要很強的計算機方面的資源,龐龍剛博士說,因為有時候僅僅得到一個圖像就需要花一天的時間去做計算,而當我們使用大量的GPU做並行運算時,我們只需要20分鐘就可以得到一個圖像。GPU是圖形處理部件,最開始開發用於改善電腦遊戲體驗,至今已被用於很多方面。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大部分的計算工作是在德國GSI和中國華中師範大學的GPU簇群上完成的。華中師範大學即將建成的核物理高性能計算中心的GPU簇群將會為以後的研究提供更加強大的計算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使用複雜神經網絡的好處在於它們能夠辨認在最初的實驗中都沒有發現的特徵,這就像實現了大海撈針一樣。而且它們還能從模糊的圖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即使你的圖像解析度較低,你仍然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龐龍剛博士說到。

機器學習應用於真實重離子碰撞實驗數據分析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模擬的結果也將有助於解釋真實數據。

「機器學習在高能粒子物理領域中將會有很多應用」王新年教授表示,不僅僅是粒子碰撞實驗中。

據悉,參與該項研究的還有法蘭克福前沿研究所,歌德大學,GSI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的Hannah Petersen 和 Horst Stocker 教授。 這項工作得益於美國能源部基礎能源科學處,國家科學基金會,Helmholtz協會,GSI,SAMSON AG,歌德大學,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和亥姆霍茲國際反離子和離子研究設施中心的支持。

本文轉載自科學網

文字作者:黃辛

圖片來源:《 Nature Communications》

(原題為《華中師大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探索亞原子「湯」的奧秘 相關成果近期在《自然·通訊》發表》)

相關焦點

  • 王新年等合作揭示亞原子「湯」中的旋渦結構—新聞—科學網
    宇宙標準模型認為宇宙大爆炸最初時刻處於由自由粒子組成的熾熱的」湯」,即夸克膠子等離子體,這是一種全新的物態。
  • 華中師大一附中實力分析:競賽水平名列前茅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創辦於1950年9月,初名中南實驗工農速成中學;1958年,更名為華中師範學院第一附屬中學;1985年,更名為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一. 華中師大一附中理科實力超群下表展示了華中師大一附中在2020年高考中的表現,該校更注重理科生的培養,理科生人數佔比93%。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華中師大是該論文的唯一作者單位。
  • 華中師大:思政之「鹽」化於課程之「水」
    近日,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李睿在網絡課堂上,結合我國的抗疫故事,深入淺出地講解疑難知識點。不少學生通過彈幕留言:「這樣的確比較容易理解!」「在海外疫情日益嚴重之際,應當強調國際合作!」  如何破解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存在相互隔絕的問題,讓所有教師都挑起「思政擔」、所有課程都上出「思政味」?
  • 同濟大學、華中師大、湖南大學接力暢想2035 | 我和我...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朱興一教授,2001年懷揣「交通強國」的夢想與同濟結緣,2013年留校成為一名青年教師,已發表學術論文共90餘篇,申請專利16項,獲批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
  • 農藥化學界的新星——華中師大化學學院院長楊光富
    記者 瞿凌雲  農藥自誕生之日起,幾乎與毒物劃上等號。甚至有人警告:用這種「毒藥」來提高農業產量,無異於飲鴆止渴,人類應該走「另外的路」。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楊光富不但沒有選擇走「另外的路」,還與農藥結下不解之緣。  1997年從南開大學博士畢業,27歲的楊光富隨即進入農藥研究在全國佔一席之地的華中師大化學系。在這個新平臺上,楊光富遊刃有餘。
  • 同濟大學、華中師大、湖南大學接力暢想2035|我和我的...
    湖南大學師生們講述的故事↓↓↓同濟大學在同濟築夢逐夢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朱興一教授,2001年懷揣「交通強國」的夢想與同濟結緣,2013年留校成為一名青年教師,已發表學術論文共90餘篇,申請專利16項,獲批教育部和上海市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等。
  • 華中師大保安,你是啥狠角色?
    「這一起華中師大保安毆打武漢理工女生惡劣事件,是我們創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最刺眼的反調,是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在華中師大,武漢理工的BBS上,所有的學生都在聲討譴責「那些」無恥的保安。拳打腳踢,語言辱罵,女生的嚎哭,讓所有的學生憤怒。
  • 「雙一流」建設高校 華中師大布局珠海 與珠海市政府合作設辦附屬...
    新設公辦高中華中師範大學珠海附屬中學(原珠海中學,以下簡稱「華中師大珠海附中」)教師招聘工作結束。31名新聘教職工已與華中師範大學完成籤約,經培訓後將於今年9月到崗。  這一招聘為華中師大珠海附中開展的首次招聘,也是珠海市在教職工用工制度改革方面的一次創新——本次招聘打破固有的編制模式,引入人事代理制度,被聘教師與學校籤訂勞動合同,參加企業職工社保、企業年金和住房公積金,並參照珠海市在職在崗教師相應資歷上浮10%—30%確定其年薪。  目前,華中師大珠海附中屬於在建階段,將於今年9月投入使用,屆時會迎來首批8個班共368名高一新生。
  • 「夸克之父」蓋爾曼作客華中師大:要懂得尋找生活樂趣
  • 華中師大博士生發明捕鼠神器 紅外傳感罩住老鼠
    原標題:華中師大博士生發明捕鼠神器 紅外傳感罩住老鼠   帶紅外傳感,有控制電路,秒殺傳統的老鼠夾、粘鼠板、捕鼠藥。昨日獲悉,華中師範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安忙忙發明一種捕鼠「神器」,不僅獲得4項專利,還將於近日參加中央電視臺「發明夢工場」節目。
  • 霍金早就給出答案: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宇宙大爆炸是如何開始的?
    讀完這篇文章的收益:我們了解霍金對宇宙起源之謎,了解宇宙大爆炸出現的第一個物質,了解宇宙大爆炸之前不存在時間 空間,跟著霍金了解宇宙。大家好 我是史提芬·霍金,物理學家 宇宙學家 有時是個夢想家,雖然我行動不便 說話需要電腦的幫助,但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及探究宇宙問題。
  • 首都師範大學化學系林雨青教授課題組在《自然-通訊》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6月24日,以首都師範大學化學係為第一單位,首都師大化學系林雨青教授在化學領域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單原子Ni-N4提供穩定的細胞一氧化氮傳感器》(Single-atom Ni-N4 provides a robust cellular NO sensor)的科研論文
  • 這個實驗證明了亞原子粒子也有DNA結構 鬼神是否存在?
    物質的組成單位,分子由原子組成,而原子由更微小的亞原子粒子組成。亞原子粒子,指結構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包括:電子、質子與中子、介子、夸克、膠子、光子等等。當一個宏觀結構被破壞時,比如一塊磚頭變成渣,其分子一個沒有消失。當分子鏈條斷裂時,原子一個沒有少。
  • 探索安納託利亞中部的農業起源丨自然-通訊
    原文以 Late Pleistocene human genome suggests a local origin for the first farmers of central Anatolia為標題發布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 華中師大一附中入選國家級示範校!歷年來獲國際奧賽金牌31枚
    其中,湖北省武漢市被確定為示範區,華中師大第一附屬中學入選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範校。國家級示範區、示範校是什麼?他們有什麼作用、有多重要?華師一附中為何能夠入選國家級示範校?相信你心中還有一些疑問,讓小詩來為你一一解答吧!
  • 《自然-通訊》刊發華中科技大學馮光團隊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研究...
    11月16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以研究長文形式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馮光教授團隊關於離子液體超級電容器的最新研究成果。論文題目為「加鹽提高含水離子液體電化學窗口」(Adding salt to expand voltage window of humid ionic liquids)。
  • 北大工學院郭少軍以通訊作者在《自然·通訊》上發表重要研究結果
    該合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連結: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4580)。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利用是工業革命的標誌之一,也驅動著人類社會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然而,其所引起的副作用也是尤為顯著的。
  • 華中科技大學周印華教授《自然·通訊》:聚合物-金屬絡合的陰極界面材料助力超柔有機太陽能電池
    柔性電子領域快速發展,在生物/醫療傳感及通訊、可穿戴電子設備等新興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相應地,對於與之相匹配的柔性、可拉伸形變的能源供給器件有重要需求。有機光伏電池依託有機高分子活性層,與晶體矽、碲化鎘薄膜等半導體相比,在機械柔性方面有先天優勢。然而,超薄有機太陽能電池在微米彎曲半徑下的連續變形循環過程中的機械耐久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 2020年師範類高校排名,東北師大無緣前5,華中師大成功「逆襲」
    2020年師範類高校排名,東北師大無緣前5,華中師大成功「逆襲」前兩名,名至實歸排在第一名無疑的是北京師範大學,第二名的是華東師範大學,這兩所高校是國內有名的師範類高校,又都是A類「雙一流」高校。第三名:華中師範大學在這次的排名榜中,華中師範大學表現亮眼,成功逆襲到第3名的位置。華中師範大學地理位置是武漢,武漢也是所知名的地方,不僅風景秀麗,而且這裡也聚集了很多高校,也是考生們紛紛報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