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永老師和他收藏的角礫巖火星隕石
> 今日隕石頭條康永老師和他收藏的角礫巖火星隕石
-
分辨「衝擊熔融」角礫巖隕石最直觀的方式
角礫巖也可稱為碎屑巖,它是由許多從不同母巖上破碎下來的巖石碎粒,即直徑大於2毫米的碎屑,在經過自然搬運、沉積、壓實、膠結後形成的巖石。在行星早期受到其它行星撞擊後,行星上的巖石會被撞毀變成一堆碎石,最後經過沉積、壓實、膠結形成角礫巖石,而這種方式形成的角礫巖被稱為表土角礫巖。表土角礫巖大多存在於較大的行星如月球或火星。
-
角礫巖(礫巖)的辨識及其找礦意義
冰磧礫巖:礫石以粉砂和泥級碎屑為主,礫級碎屑含量—般佔5-30%,分選差,粒徑大小不一。冰磧巖的辨識特徵是:礫石形狀奇特,形成所謂五角礫石或熨鬥狀礫石,表面有丁字形擦痕。 巖溶角礫巖(崩塌角礫巖、洞穴角礫巖):碳酸鹽巖因溶解而形成溶洞,溶洞頂壁崩落而形成石灰質、白雲質角礫堆積,進而被鈣質或紅土所膠結所致。
-
月殼中的角礫巖
在月殼高地巖石中,有一類很特殊的巖石,那就是角礫巖。言之「特殊」,是因為這類巖石是由撞擊作用所形成。
-
巖石篇—沉積巖—角礫巖
火山角礫巖可分布在離火山口不遠的火山斜坡上,時間上往往形成在噴發旋迴的開始階段,集塊巖堆積之後。火山角礫巖是尋找火山機構及受火山構造控制的礦床的找礦標誌,其本身因滲透性好,常常為容礦圍巖。其他分類斷層構造角礫巖指在應力作用(斷層作用)下,原巖破碎成角礫狀,被破碎細屑充填膠結或有部分外來物質膠結的巖石。
-
斷層角礫巖與沉積底礫巖的區別及其識別標誌
通常分布範圍廣,如山東汶南、蒙陰一帶,上侏羅統汶南亞組與下伏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呈超覆不整合接觸。在不整合面上,汶南亞組底部有底礫巖,礫徑1—5cm,礫石成分以石英巖為主(約佔80%—90%),其次為石灰巖和少量火成巖,磨圓度好,多為鈣質膠結,厚約5—6m,分布普遍。
-
角礫巖體由什麼構造的?
根據上述特徵可初步認為該角礫巖體的形成可能存在由於巖漿上衝應力和冷卻收縮時引起的塌陷所造成的因素。姑山含礦角礫巖體地質特徵複雜,其成因爭論較大,目前一致認為是複合成因的。該消礫巖體呈鍾狀,水平切面呈半環形,賦存於輝長閃長巖巖株頂部的接觸帶及其附近,具面型分布特點,形成一個與巖體輪廓大致吻合的鐘狀角礫巖圈。
-
隱蔽爆發角礫巖體的介紹
礦化或非礦化角礫巖往往集中發育於輝長閃長玢巖小巖體的頂緣或巖體和圍巖接觸帶附近,如凹山等地,含礦氣液充填交代(以充填為主)巖體頂部角礫間的空隙,形成大——中型富礦。鳳凰山式鐵礦的含礦部位主要是在接觸帶上的侵入——構造角礫巖帶中,部分礦體產於外帶斷層角礫巖和層間裂隙中,產於內帶的礦體是和巖體自角礫巖化或交代圍巖捕虜體有關。
-
NASA公布令人難以置信的太空圖片(高清組圖)
原標題:NASA公布令人難以置信的太空圖片(高清組圖) NASA公布令人難以置信的太空圖片(高清組圖) 來源:網易探索我有話說這是從空間站上拍攝到的地球日出景觀。而在現實中,空間站上的生活也如同電影上的視覺效果般令人震撼。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系列描幕空間站及空間站生活景象的驚人圖片,這其中包括從太空中拍攝的雷暴,日落,城市景觀,以及一些令人難忘的天空行走圖片。
-
角礫巖月球隕石
(月兒彎彎,角礫巖月球隕石,4500克,極品)
-
——細看如何辨別碳酸鹽巖古巖溶角礫巖和假角礫巖
本研究中,僅在2口鑽井的良裡塔格組發現真正的角礫巖,包括破裂角礫巖和鑲嵌角礫巖(crackle and mosaic breccias)及雜亂的碎屑支撐角礫巖。這些角礫巖被解釋為與巖溶有關的角礫巖,形成於前志留紀的陸上暴露時期,發生在近地表環境下,巖溶作用的很可能與中凱迪期(晚奧陶世的第二個期,譯者注)冰川作用導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同時發生。
-
河北遷西發現迄今國內最大的角礫巖礦床
河北遷西角礫巖儲量豐富 花色多易開採 頗具市場前景,技術薄弱資金短缺企盼合作開發 河北省遷西縣地處燕山南麓,有山場面積158萬畝,縣南部地區儲藏有豐富的角礫巖資源,主要分布在該縣灤河以南,新庄子以北,夾河以東,尹莊以西的新集盆地,面積約100平方公裡,礦床深度約1600米,據初步估算可開採儲量約3億立方米,為迄今國內發現並經初步勘測的最大的角礫巖礦床,其礦石顏色多達十幾種,同時還有儲量巨大、卵石直徑為2釐米~10釐米的卵石礫巖礦體,礦床地表裸露。
-
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2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3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4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第5頁:全球十大巨型"怪獸魚" 體長多超過兩米(組圖)
-
地球上怎麼會有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怎麼判斷它們來自於哪裡
我們的地球本是太空中一個普通的行星,但是在太空中還有著很多的小行星等星體,它們降落到地球上就會成為隕石,但是地球上的隕石卻並非都來自於小行星,有些是來自於月球甚至火星上的,我們都知道月球和火星這樣的星體質量都很大,它們本身都有較強的吸引力,都會吸附太空中的小行星降落到上面成為它們上面的隕石
-
一塊月壤衝擊熔融角礫巖
圖2(左側面):可見黃褐色的園滑表面、斑紋狀的分布有:褐黃色「鍋巴」(石隕石都有)和一個「鍋巴」渦紋(氣旋所致)、以及一道明顯的由上斜下的衝擊裂紋。二是它處處表現出衝擊、熔融相,而且總體是不均勻的堪晶結構(估計晶體約佔三至四成、但晶體間隔很不均勻、而且都呈破碎狀,包括斜輝石、鈦鐵礦、鎂鈦鐵礦、隕硫鐵、靜海石、鎳紋石、橄欖石或磷灰石等)、基質是熔長石(估約佔六至七成,應該也有少數方英石),所以它應該是在月球高地和月海交界處(因熔長石多)的月壤(幾米厚)因巨隕石的衝擊、熔融、膠結、壓實而成的「衝擊熔融角礫巖」。
-
揭秘月背不明膠狀物質身份:或為撞擊形成的角礫巖
「玉兔二號」揭示月背不明膠狀物質可能身份:撞擊形成的角礫巖中新社北京6月19日電 (郭超凱 宋星光)記者19日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面撞擊坑中發現的不明膠狀物質,其身份可能為撞擊形成的角礫巖
-
火星上巨型沙丘不斷移動,異星上物體移動有何機制?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科學家首次發現,火星上的巨型沙丘在不斷移動,這是已經確定的事實。按照一直以來的認知,科學家認為火星上的這些巨型沙丘在幾十萬年前形成之後就從未變化過,這一次的發現讓我們對火星有了更新的認識。
-
石頭|常見的石頭之——礫巖Conglomerate
圖片來源:國家巖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臺礫巖Conglomerate是一種沉積巖,由從母巖上破碎下來的,顆粒直徑大於
-
角礫巖月球隕石切片賞析
角礫巖也可稱為碎屑巖,它是由許多從不同母巖上破碎下來的巖石碎粒,即直徑大於2毫米的碎屑,在經過自然搬運
-
礫巖的描述詳解
(二)礫巖標本的描述內容和方法1.礫巖的顏色 礫巖的顏色反映其組成成分和形成環境,因此應認真描述新鮮面的原生色,有意義的次生色也應描述。巖石的顏色往往不是單一的顏色。描述時主要顏色放後、次要顏色放前,如紫紅色、灰白色、灰綠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