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鯨鯊館中的「煙臺寶貝兒」 「十一」期間,海洋生物繁育成果全面展示 2013年09月28日 來源:齊魯晚報 【PDF版】 9月23日是煙臺海昌鯨鯊館的兩歲生日,轉眼間,場館正式開門納客已有兩年。其間,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們在館內安家落戶,組成了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那麼,自場館開業以來,都有哪些新生命誕生?現在揭開謎底的機會來了!鯨鯊館海洋生物繁育成果展將在國慶期間對遊客開放,看看有誰是「煙臺寶貝兒」。
四大成果展示
先後誕生17隻白鰭鯊
從鯨鯊館了解到,自10月1日至7日,館內海洋生物繁育成果展將設置護士鯊、白鰭鯊、條紋斑竹鯊以及海月水母科普展板,部分幼仔也將從幕後走上臺前。通過圖文並茂的介紹,遊客可以走近這些可愛的水生動物們,詳細了解它們在鯨鯊館內的繁育情況。
據悉,短短兩年時間,鯨鯊館內成功繁育出護士鯊雙胞胎姐妹1對、白鰭鯊幼仔17隻,其中兩位「英雄母親」白鰭鯊在今年分別產下四胞胎,在世界白鰭鯊繁育界實屬罕見,在大量媒體的宣傳報導下,它們的事跡廣泛傳開,「英雄母親」搖身變為「明星母親」。如今,護士鯊姐妹跟父母一起生活,身長已有1.5米,體重40多斤。白鰭鯊是目前館內數量最多的鯊魚,共有30多隻,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家族。
鯨鯊館水族部部長林樂宏介紹,在鯨鯊館水族專家和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下,海洋生物人工繁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護士鯊、白鰭鯊、條紋斑竹鯊、水母等人工繁育成功的好消息不斷傳出。在眾多物種人工繁育領域中,均開創國內之先河,並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動物保護工作做出了傑出貢獻,也為進一步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寶貴經驗。
條紋斑竹鯊
解密卵生鯊魚的孵化過程
鯨鯊館中最小的鯊魚是條紋斑竹鯊,又名「狗鯊」。水族部主管豐洪介紹,因為平時比較低調,它們喜歡宅在礁石底下,並且皮膚顏色跟巖石十分相似,所以條紋斑竹鯊絕對是館中一道隱藏的風景,只有非常細心的遊客才能察覺到它們的存在。豐洪說:「為了迎接此次成果展,『十一』期間我們將會在鯊魚展區對面專門闢出一個區域,作為條紋斑竹鯊的展示區域。屆時,遊客不僅能看到成年的小『狗鯊』,也會看到小『狗鯊』的幼仔們。」
豐洪特意強調,別看「狗鯊」體形小,卻能完整地展示卵生鯊魚的孵化過程,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條紋斑竹鯊的卵有著厚厚的卵鞘,足足有一個拳頭那麼大。在燈光的照射下,能夠很明顯地看見發育到各種階段的小條紋斑竹鯊。豐洪介紹,一般情況下經過4-6個月,小鯊魚就會衝破卵鞘,在水中自由遊動。「在一些西方國家,被海水衝上海岸的空卵鞘又被賦予了神奇的童話色彩,常被人們稱為美人魚的小錢包。」豐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