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也能很生態,玩轉雨林,在雨林缸裡養只蛙

2021-01-10 森造坊
華西君

今天向大家介紹熊吉家的另外一個寵物:華西雨蛙,華西君。

養蛙這個事,是從去年開始的。在了解雨林缸之前,小森只知道有人養蜥蜴,養蜘蛛,但養蛙還從來沒聽說過。畢竟一聽到蛙,就自然的想到青蛙,那玩意還能養,還能當寵物?

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些圈子只有你進去了,才會發現它真實存在。而要養蛙,就得先入雨林缸的坑。

雨林缸

熊吉自製雨林缸

雨林缸,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在封閉的缸裡製造類似雨林的環境,比如氣候,光照,來養雨林植物。

熊吉最初入雨林缸的坑,就是因為特別喜愛雨林環境,想想能在家中觀看雨林植物,打造一個模擬生態,肯定很美妙。

雨林缸內長勢很好的植物小仙女

而且家裡擺設一個雨林缸作為裝飾,可比那些昂貴又沒實用價值的擺設有趣多了,而且還非常的有格調。

這裡就不具體說雨林缸的具體製作過程了。在做好雨林缸一段時間後,熊吉發現整個缸還欠缺靈動。

於是就想著是不是可以養點什麼,畢竟是一個生態環境,沒有昆蟲和動物就太奇怪了。

箭毒蛙&積水鳳梨

上網一搜,才知道雨林缸最初就是為了養蛙而存在的,這種蛙叫「箭毒蛙」。

箭毒蛙五彩顏色使得它備受國外人喜愛

箭毒蛙是雨林裡一種非常常見卻受到保護的蛙類。它色彩豐富,袖珍可愛。在雨林裡,主要生活在巨大的積水鳳梨裡。

積水鳳梨是一種奇特的寄生植物,它不需要泥土,根系纏繞著樹幹,植物中心呈碗口狀,收集露水,只要中心有水,它就能一直生長。

箭毒蛙就在這水池裡生活。也因此,積水鳳梨成為了雨林缸的標配。

趴在積水鳳梨葉片上的箭毒蛙

但在中國,販賣野生箭毒蛙是犯法的,因為野生的有毒,所以在市面上買不到。所以大家退而求其次,養起了大不了多少,價格又相對便宜的華西雨蛙。

人工飼養的箭毒蛙沒有毒

華西雨蛙

華西雨蛙是一種在我國廣泛分布的蛙。它們個頭同樣袖珍,喜歡生活在樹上,在即將下雨時,會齊聲蛙鳴。

熊吉家養的華西君,買回來丟到缸裡面,立刻就爬上了樹幹。

它們是夜行性動物,通常來說,深夜它們會爬下來覓食,偶爾也會叫,但不會很吵,所以不用擔心它們吵得你睡不著。

飼養方法很簡單,餵麵包蟲或者小蟋蟀。熊吉因為不喜歡蟋蟀的味道和深夜太吵,所以就餵的麵包蟲。

但不是所有華西雨蛙都吃麵包蟲,不吃麵包蟲的華西會絕食而死,想不到吧。

在缸裡面放一個小盆,麵包蟲丟進去,或者把蟋蟀的大腿剪掉扔進去就可以等它們晚上自己下來吃了。

冬天是不需要餵食的,華西會冬眠,當然不是說它們就不會動了,還是會移動,只是不吃食了。

另外缸裡不要有太深的水,水太深,它們跳進去會溺死的。好玩吧,青蛙也會溺死。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玩轉雨林缸 讓你擁有一片森林
    雨林是生命的天堂,生活在城市中的你,是否嚮往那個生物多樣性的世界呢?正所謂「身未動,心已遠」,不妨就在自己家擺上一個雨林缸,親手用玻璃「封印」一個「微型雨林」吧!植物要選對缸中植物的擺放相當重要,要考慮到植物習性。這個過程充滿了樂趣,你會因此學到很多植物知識,等到你擺好了,缸中每種植物的脾氣也就差不多搞清了。
  • 如何設計喜歡的雨林缸款式?
    雨林缸作品欣賞打造的商場與生態景觀的完美結合----紅星美凱龍巧妙的利用了商場樓梯下的位置,別具一格的呈現效果辦公室雨林缸作品欣賞生態辦公--蝴蝶牆家庭三面觀賞雨林缸作品欣賞家居入戶雨林缸隔斷熱帶雨林主題餐廳打造熱帶雨林&昆蟲主題展成品雨林缸,養魚、養蝦
  • 旅行蛙升級版之「不旅行蛙「
    在家裡看書吧,怕他得了社交恐懼沒個朋友出去旅行吧,就盼著咋還不回來,也沒明信片吃多了吧,又被嘮叨是只蛙還是只豬,就知道吃作為一名偽爬友,真龜友,別的爬蟲方面我真沒什麼能寫的。但今天為了旅行蛙強行蹭一波熱點,我就來說下自己養的🐸。我小時候養過蛙,是菜市場賣的青蛙(強烈不建議購買野生蛙類!!!
  • 亞馬遜雨林10大恐怖生物-5 毒箭蛙!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裡,生活著近百種色彩斑斕的毒箭蛙,它們的體型一般不超過5釐米,但是美麗的背後卻暗藏殺機。
  • 毒箭蛙被譽為「雨林中的寶石」 卻擁有一種致命的毒素
    北青網訊 這隻鈷藍色的毒箭蛙身上布滿了黑色斑點,因其美麗被譽為「雨林中的寶石」。然而,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這種青蛙在自然界中擁有一種致命的毒素。世界上大約有200種毒箭蛙,顏色鮮豔,如紅色、藍色和黃色。
  • 讓人驚嘆的臺灣雨林缸店
    能看到有小風扇,是用來增加缸內的空氣流通的↓養只日行守宮也是不錯的啊~↓苔蘚上的小水珠,能感受到這小小的生命↓這就是臺灣牛逼的地方……這麼專業的店鋪居然是7年前的了……真幸福~現在成都除了一家書生雨林的雨林缸店外,沒有一家有如此規模、涉獵如此廣泛的店鋪。太厲害了!
  • 忽至雨林深處,遇見100%精靈|李宛妲一家的雨林故事
    英國《衛報》報導了這次雨林縱火事件。挺過這一切之後,李旻果陸續獲得了「綠色英雄」「生態英雄」的獎章。但她並不想要成為「英雄」。她說,英雄總要就義,太悲情。相比之下,她更願意成為一位母親。她想親眼看到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這個城市和各個地方的孩子,都能回到雨林——有雨林的地方,才有乾淨的空氣、水和食物,還有肉眼看不見但可意會的精微物質,滋養出健康的生命與心靈。
  • 婆羅洲雨林探索
    這片雨林擁有著讓人驚訝的豐富動植物物種、紅毛猩猩、犀鳥、獺猴、蘭花、豬籠草、龍腦香樹……每一種都與雨林互相依存,生活於雨林中的各原住民部落,以雨林為家,發展出獨特的雨林部落文化。然而,隨著農業開墾和種植經濟作物,尤其是油棕櫚林,島上的森林覆蓋率表面上達到七成,但是原始雨林的面積卻只剩下不到百分之四。面對不斷消失的雨林,生物亦將失去家園,雨林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 為溫帶雨林撐起保護傘
    按照所處的地理位置,雨林分為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其中絕大部分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而溫帶雨林只分布在極少數地區,但其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環境,使得它成為了大自然璀璨的藝術傑作。  充足的降水是雨林形成的重要因素。溫帶雨林少見,是因為溫帶的降水量往往難以達到產生一個「雨林」的標準。
  • 高效木材生產者溫帶雨林
    2 溫帶雨林分布        在世界上,溫帶森林覆蓋了地球的很大一部分,但溫帶雨林只出現在世界的少數地區。但在歐美的林學書籍中,溫帶雨林這個詞彙比較常見,多用於描述在波羅的海和北美的太平洋海岸的寒溫帶海岸雨林,這些地區的寒溫帶雨林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生態價值。而在中國境內,只在東北的長白山有很小一塊類似北美那樣的寒溫帶海岸雨林。在歐美的森林分類中,將位於較低緯度的溫帶雨林(準確一點叫亞熱帶雨林)的區域也劃到溫帶雨林類別中。
  • 奧林匹克公園一直以多變的景色出名,從溫帶雨林、高山草原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說是在西雅圖,但離開西雅圖有3-4小時車程。屬於半島的地理位置。因為同時有雪山,森林,大海,讓參觀者能同時欣賞到不同地帶的景色1981年被列為世界遺產公園。公園不算太大,開車兜一圈的幾個小時也夠了。
  • 加快建設雨林生態特徵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設雨林生態特徵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不失為一劑良方。 一、創新型產業集群與雨林生態(一)創新型產業集群的理論發展產業集群的相關理論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的分工協作理論。(二)雨林生態的四大特徵雨林(Rainforest)是雨量甚多的生物區系,依位置的不同分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溫潤的氣候保證了樹和植物的快速成長,同時樹和植物也為雨林中成千上萬種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庇護所。
  • 15張圖告訴你:亞馬遜雨林有多瘋狂
    亞馬遜雨林橫跨8個國家,佔全球雨林面積一半,號稱「地球之肺」。此地可謂人類禁區,一般人去了分分鐘被秒殺。今天讓我們來見識下這個動植物王國裡有怎樣奇妙的事情。與世隔絕的部落你可能不信,在21世紀的今天,還有與外界隔絕好幾個世紀的原始部落存在。
  •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有三種地貌:雪山、溫帶雨林和海濱地帶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距離西雅圖近3個小時的車程由於多雨一路雨水相伴去的季節還比較冷有些景點未開但在路上不時有彩虹出現還是很漂亮的在山中駕駛猶如在仙境一般很有感覺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有三種地貌
  • 好生態賦予新優勢 雨林文化助力昌江旅遊發展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系列特刊 昌江·生態  好生態賦予新優勢  雨林文化助力昌江旅遊發展  -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而自去年起,越來越豐富的各類文體活動,讓人們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到這片神秘的熱帶雨林之中,也讓霸王嶺所孕育的雨林文化成為助推昌江旅遊發展的新動力。  其實早在2016年的海博會上,一罐售價39元的霸王嶺高濃負氧離子罐裝空氣就曾吸引了不少眼球。作為實體化的產品,罐裝空氣賣的不僅是概念,更是霸王嶺的生態文化和健康文化,這樣的嘗試也為雨林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創新載體。
  • 生活在西藏雨林的青蛙,不僅有毒,還和鼯鼠一樣會飛行
    說起西藏,很多朋友會聯想到高聳入雲的雪山和宏偉的布達拉宮,對西藏的大概印象就是高海拔、寒冷、白茫茫……實際上西藏地區還存在著鮮為人知的雨林,它就是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南坡的墨脫雨林。根據地質學家的考察發現,墨脫地區一年之中有很長時間都被雨霧籠罩,這使得該地區出現了沼澤盆地和雨林。
  • 落入凡間的天使——雨林精靈 Linda & Vanda
    也許提到「雨林精靈」,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在雨林中生存的某種生物,事實上卻是指兩個小女孩:李林妲Linda、李宛妲Vanda。這隻小象叫亞努,是她們的朋友而她們的歌聲像是一股清泉,湧進人們的心靈,宛妲說「我們唱這首歌,就是想讓每個人都種樹。」在節目中,我了解到林妲和宛妲的父親是德國的生態學家,在多年前回到了妻子的家鄉:雲南西雙版納。
  • 科普雨林知識 宣傳雨林文化
    原標題:科普雨林知識 宣傳雨林文化365天,對應365篇雨林科普日記,它既是一本日曆,也是一本關於海南熱帶雨林的科普讀物。海南日報記者12月30日從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日前推出《2021年雨林科普日記》。
  • 亞馬孫雨林的危機與保護
    今年發生在巴西亞馬孫雨林的大火普遍被認為是一場「公地悲劇」,而巴西政府的政策問題則是導致這一悲劇產生的一大因素。為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推動巴西政府同國際社會的協作,採取有效措施貫徹《巴黎氣候協定》。一亞馬孫地區的生態保護現狀亞馬孫地區面積約有330萬平方英裡,佔據了巴西國土面積的60%,擁有居民約1800萬。
  • 為溫帶雨林撐起保護傘(科技大觀)
    按照所處的地理位置,雨林分為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其中絕大部分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而溫帶雨林只分布在極少數地區,但其獨特的氣候和生態環境,使得它成為了大自然璀璨的藝術傑作。  充足的降水是雨林形成的重要因素。溫帶雨林少見,是因為溫帶的降水量往往難以達到產生一個「雨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