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對於英語學習感興趣嗎?是否苦於遲遲不能提高成績?或許,一群「學霸」們能夠給你支招。
今天下午,「我和我的家鄉」長沙市中小學生英語風採展示公益活動複賽將舉行。記者3日採訪了幾名參賽選手。有人反覆練習同一句型來鞏固語法,還有人堅持了一年多每天背35個單詞。他們的經歷,或許能給你的孩子帶來參考。
本報記者李楠長沙報導
準備稿件、記背、演講預演……「我和我的家鄉」長沙市中小學生英語風採展示公益活動複賽將於12月5日下午在麓山外國語實驗中學舉行。
12月3日晚,為了在複賽中有更出色的表現,麓山外國語的九名晉級複賽學生與英語老師們進行了一次演講預演。這其中,有4人來自英語老師顏婧所教的班級。有從小就愛表達、曾獲湖南省英語五項全能競賽第一名的實力派選手,也有初次參加英語演講比賽的「小白」選手,說起英語學習,大家的經歷與方法不同,但興趣和熱情卻是相同的。
英語「學霸」立志向袁隆平學習
初三學生謝卓吾是老師顏婧眼中的實力派選手,他曾獲五項全能英語競賽省級第一名,也是學校英語文化節上的英語主持人。謝卓吾表示,他從小就是一個愛表達的孩子,還因為愛說話被別人稱為「話癆」。
讀小學三年級時,謝卓吾跟著媽媽去美國住了一年,在那裡,因「生活所迫」他開始主動學習英語,在環境的薰陶下漸漸掌握了大量詞彙,能夠在學習與生活中熟練運用英語進行會話。
回到長沙後,謝卓吾也沒有放鬆對英語的學習,仍繼續不斷地練習和積累,閱讀英文原著、英文雜誌,經常聽英語小說等。讀初中後,沒有經歷過系統語法訓練的謝卓吾發現自己的語法是相對薄弱的地方,他就「不斷地練習,反覆地練習」。謝卓吾說:「比如一個句型,每天練20遍,練習五天就上百遍了,就肯定能記下來了。」
現在,謝卓吾的英語成績一般在115分~117分左右,與此同時,他更想把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因為他還有其他的喜愛與規劃:「我很喜歡生物,將來最想從事與農業相關的領域與工作。」謝卓吾透露,他從小聽著袁隆平的故事長大,也從小喜歡吃東西,更了解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吃不飽飯的人民和地方,他希望像袁隆平一樣在農業領域有所作為與貢獻。
每天背35個英語單詞堅持一年多
哪裡薄弱就攻克哪裡,是這些英語優秀孩子的共同點。潘之卉現在每天做的,就是跟著一款英語APP學習背誦35個英語單詞。
潘之卉是麓山外國語初1802班的學生,每天背記35個英語單詞已經堅持了一年多。
潘之卉也曾在一兩歲的時候,被家人帶去美國住了兩年。她坦言:「我比較擅長英語口語,相較而言英語筆試的成績不是很好。」
於是,從初二開始,潘之卉每天學習、記背35個英語單詞,也經常看一些英語電影和書籍,現在成績也慢慢提上來了。
首次參加演講比賽對英語學習更自信了
在12月3日晚的學校預演中,來自初1802班的韓斯盛略顯緊張,原來,這是他第一次參加英語演講類比賽。
韓斯盛小時候,媽媽會給他放一些有趣的英語故事讓他聽,跟他進行英語對話,一年級在學校學了英語後又開始閱讀英語繪本。他透露:「可能小時候英語語感培養得比較好,我覺得一路上來我的英語學習相對輕鬆些。」現在,韓斯盛會主動找一些英語名著來閱讀。但在此之前,他沒有參加過類似的英語演講比賽。
為了準備12月5日的複賽,韓斯盛花了三個晚上的時間寫完了稿子,然後再不斷地朗讀、記背。雖然是首次參賽,他表示顏婧老師給了他很多鼓勵。
同樣得到鼓勵的,還有謝安然。
謝安然讀小學時在父母的安排下,走進培訓班開始了英語學習。他記得那時培訓班裡都是比他大一些的學生,一開始學就學的是元音、輔音等。「那時候學得很差勁」,謝安然說。
後來,在英語老師的鼓勵下,謝安然的英語成績越來越好。
觀點
學生不敢開口是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
本報長沙訊給學生上課時,麓山外國語實驗中學初三年級的英語老師顏婧把語言成分很多的英語長句子稱為「高級貨」;激勵學生舉手互動時,她說「誰舉手我點誰,你們不舉手的就看著我給舉手的同學上一對一的單獨輔導課,是你們給了他(她)三年的機會」。此次複賽,顏婧有四名學生成功晉級複賽。
12月3日的第七節課,顏婧正在給初1802班的學生上英語課。說起英語教學,顏婧認為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愛課堂、愛教師,讓學生覺得英語有趣,主動地想用英語來表達。」
從教十多年,顏婧認為不舉手回答問題、不敢開口一直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
現在,顏婧所帶班級都是初三的學生,面臨著中考的檢驗與壓力。但在英語課堂上,她還是會把前三至五分鐘交給學生。每節課開始前,都會按學號輪流由一名學生先唱歌給大家聽。她告訴大家:「我們不是唱歌比賽,唱得好不好我們不做評價,你只要分享一首歌、詮釋一首歌就行。」
從學期之初到現在,顏婧發現同學們唱得都越來越好了,現在還會有學生「搶」著唱。在12月3日給1802班上課時,班上的兩名女生就合作演繹了《後媽茶話會》,讓同學們感嘆仿佛在看《聲臨其境》。
接下來,顏婧打算讓學生分組演繹小型英語劇,限定時長兩分鐘,到下個學期再帶領大家進行人機對話的訓練。在她看來,這樣短短幾分鐘的展示,能夠讓學生更放鬆,在背歌詞的過程中「多少也能促進學生詞彙量的增長」。
此外,辯論、詩朗誦等,也經常出現在顏婧的課堂上。顏婧說:「我覺得學生應該有更多的展示自己的平臺,我也是想盡我可能給學生提供舞臺,也是為他(她)們的青春留個紀念。」
正是在顏婧的引領與鼓勵下,她的學生越來越願意並喜歡用英語表達和展現自己。記者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