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呼和浩特4月28日電 題:能乃扎布與蒙古國昆蟲的「半生情緣」
中新社記者 烏婭娜
「蒙古國剛發現了一種森林害蟲,這種害蟲吃掉了11%的蒙古國森林,一旦這種害蟲進入中國,興安嶺的落葉松就完蛋了。我要去蒙古國,和那裡的專家一起研究防治這種害蟲的方法,阻止蟲害進入中國。」能乃扎布對記者說。
28日,能乃扎布,這位74歲的內蒙古師範大學昆蟲學教授,在百忙之中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專訪。
能乃扎布是新中國培養出來的第一代蒙古族昆蟲學家,雖然年過古稀,他依然在研究一線。
1955年,能乃扎布考入內蒙古師範學院,1956年被學校保送到南開大學,分配到昆蟲學專業。
「當時的教育廳把我保送到南開,是為了培養內蒙古的教育人才,尤其是蒙古族的教育人才。一年以後,我慢慢就喜歡上了昆蟲。從1961年到現在,半個多世紀了,一直在學這個。」能乃扎布告訴記者。
能乃扎布與蒙古國昆蟲們打交道的歷史,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1987年,內蒙古師範大學和當時的蒙古國國立師範大學,建立了互相學習的關係。從那之後的20多年間,能乃扎布每年都會去蒙古國「搞研究」。
「我在蒙古國主要開展兩項學術研究,一是研究蒙古國的森林害蟲,即雅氏落葉松尺蛾的分布和搖杆檢測。中國目前還沒有發現這個蟲子,只有蒙古國有,危害特別大。二是在蒙古國最西面科布多省的高山草地上,有一種蝗蟲,叫脊翅蝗,危害很大,但是蒙古國對它的研究很少,而我對這個蝗蟲的染色體進行了核心分析」。
能乃扎布告訴記者,以上兩項研究結束後,他想對蒙古蝗蟲的種類組成、區稀研究進行分析,對內蒙古和蒙古國的蝗蟲做系統的研究,看看哪些是蒙古國有而中國沒有,這能夠為中國防治外來有害生物提供有力的依據。
20多年裡,能乃扎布走遍了整個蒙古國,採集了三萬多個昆蟲標本。
由於能乃扎布對蒙古國昆蟲研究的貢獻,他也獲得了很多蒙古國學界授予的頭銜:蒙古國國立師大名譽博士,蒙古國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蒙古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國外博士生導師,蒙古國科學院寄生蟲學會名譽會員、蒙古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等。
「害蟲從蒙古國來中國從不需要『護照』」,能老笑著說,「蒙古高原跨越了兩個國家,一些蒙古國有的害蟲,中國沒有,我們就要進行監控和防治,一旦它進入中國,我們也知道應對的方法。」
在蒙古國研究的這20多年中,能乃扎布還發現了兩種世界上的新昆蟲,一種叫蒙古赤須盲蝽;另一種在庫布蘇爾省發現的蝗蟲,能老起名為朝氏蛛蝗。後者是為了紀念蒙古國已故的著名昆蟲學專家朝格孫扎布及他為蝗蟲的研究做出的傑出貢獻。
「無論是從學術意義、理論意義,還是實際應用,都有必要研究蒙古國的昆蟲。」能乃扎布堅定地說。
雖然已過古稀之年,能乃扎布依然保持著對於科研的熱情和嚴謹,「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研究下去。」他笑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