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蘭巴託6月8日電(記者石永春 王寧)8日,蒙古國首都烏蘭巴託蘇赫巴託廣場新搭建的一個臨時展館門前,排起了數百人的長隊,人們等待參觀一具被走私到美國後歸來的勇士特暴龍化石。
蒙古國文化、體育和旅遊部長奧雲格雷勒在開館儀式上說,被走私到美國的這具勇士特暴龍化石是蒙古國的寶貴財產。為有效保護和利用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蒙古國政府已決定儘快修建恐龍化石博物館。廣場上的臨時展館將開放到9月份。
這具幾乎完整的巨型暴龍骨骼化石有7000萬年的歷史,拼接後高約2.4米,長7.3米,身軀完整度約75%,頭部完整度高達約80%。古生物學研究表明,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地區,是暴龍家族中的一種龐大食肉恐龍。迄今,勇士特暴龍化石僅在蒙古國戈壁地區發現過。
蒙古國法律禁止恐龍化石出口。去年5月,這具化石在美國紐約拍賣會上以105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蒙古國政府要求取消拍賣並發表聲明要求美國歸還,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幫助。多名專家認定這具化石在1995年至2005年間在蒙古國戈壁地區出土。經過近一年的調查後,美地方法院最終裁決化石歸還蒙古國。今年5月6日,這具化石在紐約被美國政府正式移交給蒙古國;5月18日,它乘機抵達烏蘭巴託。
自1922年以來,蒙古國戈壁地區發掘出大量白堊紀恐龍化石,包括原角龍、竊蛋龍和疾走龍等。據介紹,目前在蒙古國科學院古生物研究中心存放著200多件恐龍化石,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存放著150餘件,還有被走私到歐美和亞洲國家的120多件恐龍化石也將陸續歸還,這些恐龍及恐龍蛋化石等都將收藏在新建的恐龍博物館內。
(原標題:蒙古國展出被歸還的勇士特暴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