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豪豬不是豬 黑龍江省博物館「北美豪豬」特展28日展出

2020-12-05 哈爾濱新聞網

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一件件珍貴的館藏精品,7月28日,「每月一星」之一百二十六期「『披風』之下的防禦高手——北美豪豬」特展正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

北美豪豬名字裡帶「豬」字,但並不是豬,是「鼠」類家族的一員。屬於齧齒目美洲豪豬科,其實相對於豪豬,同水豚和豚鼠關係更接近。

其生活在加拿大、阿拉斯加及美國西北的針葉林,混合樹林中。在那裡它們的體型僅次於水豚和河狸是世界第三大嚙齒類動物。它長得有點矮有點胖,四肢也是短短的,還有一條短尾巴,而且它還是個近視眼,所以走起路來比較笨拙,行動也十分緩慢,所以它只有夜間才比較活躍。它們擁有非常出色的記憶能力,這也使得它們能在複雜的山林中穿梭自如。它們有著深褐色或黑色的長毛「披風」,帶有白色的光澤,在它們的長毛「披風」下面就是它們的秘密武器。

它的秘密武器——滿身是尖尖的刺,上半身有大約30000根的刺,每根長2到10釐米,一般是平放在身上,不會隨意擲出。但是北美豪豬每根刺上都有700到800個細小的倒鉤,當它們受到攻擊時,刺上的倒鉤則牢牢的扣在掠食者上。雖然捕食者要吃掉它是易如反掌,但是它們也會付出代價,就是送它們滿身的刺,而且倒鉤的存在使得它們的刺很難拔出來,即使拔出來也會造成更大的傷口。

「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覽作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堅實平臺,不僅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促進觀眾與博物館的了解與互動,又提升了博物館收藏、展示和開展社會教育的總體水平。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尖刺之下的蠢萌近視眼——北美豪豬
    一說到帶刺的動物,大多數人瞬間想到的可能是刺蝟,而跟刺蝟相似的還有一種叫做豪豬的動物,雖然這兩種動物外表看起來有很多共同點,但實際上豪豬跟刺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刺蝟屬於蝟形目動物,而豪豬屬於齧齒目,這個區別就有點大了,齧齒目下的常見為鼠形亞目、松鼠亞目等,但豪豬卻很少有人認為它是齧齒動物,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鼬科四哥,北美特有的中型哺乳動物!漁貂(學名:Pekania pennanti),俗稱漁貓,屬於鼬科貂屬動物,為北美原產的中型哺乳動物。主要棲息在北美洲中低海拔地區的針葉林和針葉混交林。現在在加拿大和美國四個地區(新英格蘭、五大湖,落基山脈北部、西北太平洋地區)能看到它們的蹤跡。漁貂的英文名為「fishers」,不過要知道的是它們很少吃魚。
  • 豪豬真的是豬嗎?為什麼叫豪豬呢?
    豪豬我們這裡本地人叫做刺豬,就是全身帶刺的那種動物,它的脾氣有點火爆,身上的刺就是它的防身武器。一旦遇到敵人襲擊,它會把刺針豎起來當防衛。人最好離它遠點,萬一惹毛了刺豬,被扎到了,可不是一兩根的事了,可能是一堆或遍布全身,那時人也會變成一個刺豬了,哈哈哈哈!
  • 平頭哥表親遠在北美,愛幹猞猁愛吃豪豬,最大敵人是短尾貓
    02性情兇猛,最喜歡吃豪豬,還能捕食加拿大猞猁 漁貂是食肉動物,而且還特別喜歡吃豪豬,豪豬這種動物,對一般動物來說,都是難以徵服的,畢竟滿身是刺,誰也不想被豪豬扎得各種傷口,但漁貂捕食豪豬,卻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 沒用的知識又增加了——豪豬不是豬
    沒什麼卵用的知識吧「315」晚會過去沒多久雖然這次推遲了好久(7月16號)不過這一股打假風還是讓人心中一驚這不名字裡帶「豬」的豪豬也來打假了按照正常思維既然名字裡帶「豬」那應該和豬有點關係吧但是它倆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豬屬於偶蹄類動物
  • 豪豬不是豬,而是一隻「大老鼠」,它是因為什麼變成了豬樣
    而且有些豪豬的尖刺相當陰險,它們的尖刺是一種倒刺,扎進肉裡容易,拔出來可就難上加難了,如果不及時救治的話,豪豬的尖刺甚至可能給狗造成生命危險,此時的鏟屎官肯定要想「可憐的狗狗居然被個豬給欺負了」。但鏟屎官真這麼想就錯了,其實豪豬並不是豬,而是一隻「大老鼠」,在生物學的分類上,豪豬屬於齧齒目動物,和豬的關係八竿子打不著,而且從它的習性上我們也能看出來這就是一隻老鼠。
  • 跟豪豬打架的狗為什麼都這麼慘?全拜豪豬刺尖的倒鉤所賜
    招惹帶刺動物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結果,而在這中間,北美豪豬(Erethizon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北美豪豬的刺尖端是帶倒鉤的,它刺入皮膚十分輕鬆,但一旦扎進去倒鉤就會卡住組織,想把刺拔出來耗費的力氣和經受的痛苦都比光滑的尖刺要大。
  • 豪豬怪事:與老鼠攀親戚,「冒牌豬」為何要「打假」?
    今年是豬年,不少跟豬有關的動物都來湊熱鬧。這不,名裡帶"豬"的豪豬也來了,還口口聲聲地喊著"打假"。這不,名裡帶"豬"的豪豬也來了,還口口聲聲地喊著"打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快跟著筆者來看看吧!按照正常的思維,也許你會覺得豪豬既然也叫豬,那總得與豬有點關係吧!然而,非也。儘管它們都屬於哺乳動物,但它們並不屬於一個家族,豬屬於偶蹄類動物,而豪豬則屬於嚙齒類動物。簡單來說,嚙齒類動物就是一類會"咬東西"的哺乳動物,它的家族種類最多,分布範圍最廣。
  • 黑龍江省博物館舉辦"每月一縣"《猛獁象故鄉——青岡特展》
    《神奇之青岡 猛獁象故鄉——青岡特展》。焦洋 攝   人民網哈爾濱6月21日電 為進一步提升黑龍江省各地市縣知名度,發掘展示其歷史文化、人文特色,豐富群眾文化生活,6月21日,黑龍江省博物館隆重舉行「每月一縣」系列展覽之二十——《神奇之青岡 猛獁象故鄉——青岡特展》開幕式。 「萬古冰河 古獸樂園」展區。
  • 豪豬跟豬沒關係,反而跟老鼠是近親?
    然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豪豬其實並不是「豬」,它們與老鼠才是近親,這一點完全顛覆了人們的認知。根據相關研究,豬其實是偶蹄類動物,與其相關還有牛、羊等,以老鼠為代表的嚙齒類動物,常常會不斷咬各種東西,松鼠、花慄鼠以及豪豬都屬於嚙齒類動物。如此一來,豪豬就被從豬的家族中排除,它們與老鼠才是真正的近親關係。
  • 豪豬:名裡帶豬,但加個「豪」就不一樣了
    你豪爺前來巡場叫豬不是豬,鮮明又奪目豪豬又名箭豬歸屬於齧齒目豪豬科,所以這裡就要先澄清一下啦,豪豬雖然名裡有豬,但命卻不是豬,因為它是齧齒目旗下,也就是和松鼠、老鼠是一卦的,與偶蹄目豬科的豬兄弟根本沒有關係。
  • 你見過得白化病的豪豬嗎?遠看像一隻毛茸茸的可愛兔子
    一位好奇的遊客來到緬因州的火車博物館,發現裡面有一隻罕見的白化病豪豬。7月16日,這隻小小的齧齒動物出現在肯納邦克波特的海濱電車博物館,這讓工作人員感到困惑,他們通過社交媒體尋求幫助來識別它。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隻得白化病的豪豬。
  • 豪豬飼料怎麼配,養殖豪豬的飼料參考配方
    養殖豪豬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飼料的營養成分不一樣,豪豬是典型的植食性動物,做好飼養日常管理,能夠滿足豪豬的生長營養需求,促進豪豬生長發育,提高飼料利用率。現在分享養殖豪豬飼料的自配方,供養殖戶們參考:豪豬飼料自配料一、豪豬不同生長階段的飼料自配方:1、幼豪豬:玉米粉66%,麥麩13.7%,豆粕16%,魚粉4%,維諾豬用多維0.1%,維諾黴清多礦0.1%,維諾複合益生菌0.1%。
  • 豪豬是「遠程射手」嗎?平A技能超強,誰敢和豪豬一戰?
    這是豪豬,這造型,有沒有二十年前「殺馬特」的感覺?妥妥的「殺馬特」鼻祖。本來覺得豪豬和我們平常認識的豬一樣是同一種類的東西,其實這貨除了跟豬有一個相近的名字外,它和豬沒有任何關係,海馬不是馬,蝸牛不是牛,鯨魚不是魚,豪豬也不是豬。
  • 豪豬:天生就是豪
    頂著一頭潮人髮型,果然豪豪氣沖天,誰惹射誰豪豬又叫箭豬,這意思很明了--身上長滿像箭一樣鋒利針刺的豬。豪豬不僅名字豪,歷史也豪。《唐本》中叫它「蒿豬」意思咱也大致能懂,這是把豪豬刺的茂盛樣子看作是像蒿草一樣了吧。宋代人鄭樵所著的《通志》中,豪豬的別名差強人意只是一個「山豬」而已,豪豬豪和箭呢?起名的大神不夠傳神啊!
  • 惡魔美洲獅:三年將大盆地豪豬捕殺到幾乎滅絕
    美洲獅性格在大型貓科食肉動物中相對而言較為溫順穩定,但在北美內華達西北格蘭尼特嶺封閉大盆地,對於當地豪豬卻是惡魔般存在,三年將數量最高超過80的美洲豪豬,捕殺到小於5,幾乎滅絕!本文從1988至1996年北美內華達大盆地豪豬動態信息說起,美洲獅是如何在短短三年內就將其捕殺到幾乎滅絕的,為何突然瞄準了豪豬,以它為食,一般情況下,美洲獅很少捕殺,這是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 豪豬刺上倒刺有助於其插入肉中
    新的研究發現,北美豪豬刺上的倒刺有助於其插入肉中,並很難拔出。
  • 豪豬棗並無療效,請停止無知的殺戮,豪豬已瀕臨滅絕
    菲律賓豪豬、亞洲叢尾豪豬和遍布東南亞各地的馬來亞豪豬,都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而其數量都在減少。目前還沒有豪豬物種被列為瀕危物種,如果被列為瀕危物種將增強人類的法律保護和國際意識。
  • 豪豬身披3萬根刺,鋒利且蘊含黑科技,不怕扎的來
    豪豬不是豬,它是一種身上帶刺的生物,它也不是刺蝟,而是和老鼠一樣屬於齧齒動物。乍一看,豪豬看起來毛茸茸的,非常可愛,但是在它們的背部、兩側和尾巴上通常夾雜著鋒利的刺。這些刺平常溫順的躺在其他毛髮中,直到豪豬受到威脅,它就會把刺豎起來震懾敵人。
  • 豹子成功捕獲一隻小豪豬,卻無從下口,豪豬:看把你厲害的
    平常豪豬的刺都是收起來的,可是當豪豬遇到敵人的時候,豪豬渾身的棘刺立刻就進入了防禦階段,渾身立起來它們背部的刺,還會發出一種沙沙沙的聲音,不僅防禦,惹急了豪豬就開始主動攻擊,直接撲向前方的敵人,它們身上的棘刺就會狠狠的插入敵人的身體裡面,想一想都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