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世界上第一個製成液氦的科學家?

2020-12-17 北京科協

他創造了當時人造低溫的世界記錄。
相信大家都知道,有一種很懶的氣體,一般不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必須降到足夠低的溫度時它才會液化,沒錯,說的就是氦氣。液氦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
世界上第一個製成液氦的科學家卡末林·昂內斯,同時也創造了當時人造低溫的世界記錄,幾乎達到絕對零度。
他也因此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同行尊稱為「零度先生」。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昂內斯製成液氦的過程。
教授矢志攻難關
卡末林·昂內斯是正宗的「富二代」,父親是工廠廠長,母親有藝術家的天賦,姐姐是當時的畫家。昂內斯中學時對文學很感興趣,是學校公認的小詩人。後來,他在廣泛的閱讀中對物理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總想弄清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
1870年,17歲的昂內斯中學畢業後,沒有像母親期盼那樣進入藝術學院進修,而是選擇了格羅寧根大學攻讀物理學。後來,由於成績優異,他轉入德國著名的海德堡大學學習。在那裡,他遇到了著名的物理學家基爾霍夫和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並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之緣。
有名師指導,青年昂內斯信心滿滿。1882年他受聘為萊頓大學物理學教授之後,就想改善物理實驗室向低溫實驗研究進軍。
為了招來科技人才,1884年夏,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卡末林·昂內斯向上級提交了一個重要的報告,裡面提到了一個建議:希望學校重視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除了招攬科技人才比如國外的學者外,還要創建一所技工學校,讓學生們參加學校的實驗研究,爭取製造液氫、液氦等,在世界性的低溫實驗角逐中領先一步。


環境優美的萊頓大學 (來源:留學網)
報告裡的低溫實驗研究,科學根源來自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
實驗改善再攻關
昂內斯提交的報告得到批准,校方同意他改善實驗室裝備,擴大實驗室的規模。自此,他每天早出晚歸,在做低溫試驗的同時,還要參加技工學校籌備會議,與來訪學者面談,給學生上課。
技工學校建成後,培養了大量的玻璃技師,不但滿足了荷蘭本國的需要,還被聘請到其它國家實驗室工作。此外,技工學校畢業的技師對本國的工業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的作用。
1894年,在昂內斯組織下,萊頓大學建立液態氣體(如液氫)製造工廠和低溫實驗館樓。通過工業規模建立實驗室,這在世界歷史上尚屬首次。自此,物理學由手工業方式走向規模研究水平。荷蘭也因昂內斯的研究一躍進入當時的科技強國之列。


萊頓低溫實驗館樓一角(來源:文摘網)
有了強有力的實驗基礎,昂內斯的氣體液化研究實驗之路就通暢多了。某天,他從雜誌上看到一則消息:英國皇家研究所的物理學家杜瓦在實驗中實現了氫氣的液化和固化,本以為實驗已達到低溫的極限,但發現氦氣還留在殘餘空氣中,用很多方法都沒製得液氦。
「氦氣不能液化,根本原因應該是低溫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技術問題與實驗室規模有關。可能杜瓦的實驗室規模太小。」經過分析,昂內斯得出這樣的結論。
這個結論是有科學依據的。因為當時物理學家們主要通過液體蒸發及其它辦法來獲得低溫。科學原理很多人都知道,問題是實驗比較講究:一是需要技術裝備,有些裝備還要製造;二是規模要大,最基礎的是要提供電力。
「零度先生」挑極限
很顯然,萊頓大學實驗樓館有這個實力。1908年7月10日下午13:30,萊頓大學低溫實驗樓館三樓的液化中心,昂內斯和助手們緊張地盯著氦氣溫度計,不想錯過指示器的一丁點變化。他們採用液態氫降溫預冷來製取液氦的方法,之前已把20升液態氫小心翼翼地灌入氦液化器中,液態氫帶動氦氣循環流動就會帶來低溫。
之所以要小心翼翼,是因為灌裝過程中只要有微量空氣混入即會前功盡棄。昂內斯讓助手們時而調節壓力,時而加大膨脹活塞的力度,以期促進液化器工作。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液態氫都快用完了,氦氣溫度計的指示器還是一動不動。


在4.2K(開度)下正在沸騰的液態氦(來源:物理雙月刊網)
晚上19:30,一位在旁邊觀看的教授突然提醒,溫度計裡的氦氣是不是也被液化了,所以指針才不動,不如直接用探照燈看看恆溫器吧。
一語驚醒夢中人。昂內斯當即照辦,結果讓他喜出望外——實驗恆溫器幾乎裝滿液體,從液面旁邊的刻度看,高度有60釐米。
經過專業測試,液體溫度達零下269攝氏度。這個低溫下的液體,只可能是液氦!
成功了!24年努力沒有白費!
很快,昂內斯通過類似實驗把溫度降低到零下272.11攝氏度。這個溫度離人類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273.15攝氏度——絕對零度只差1.04攝氏度。同行們尊稱他為「零度先生」。他也因此獲得191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昂內斯的諾貝爾獎官方照片(來源:物理雙月刊網)
獲得成功的昂內斯沒有自滿,而是平靜地投入到極低溫狀態下金屬電阻的研究中。對此,當時有兩種說法,即金屬的電阻無限增加或無限減少。孰是孰非,只能用實驗結果來說話。
他先用鉑絲做樣品,結果極低溫度下電阻出現反常。學生猜測是鉑絲裡有雜質,他用當時純度最高的金屬水銀代替,發現降到零下268攝氏度時,水銀的電阻消失。
1911年11月25日,昂內斯公開作了《水銀電阻消失速度的突變》的報告。此後,他又發現錫、鉛等金屬在極低溫下電阻情況也與水銀類似。
於是,他撰文宣稱:「這些材料在低溫下進入了一種新的狀態,這種狀態具有特殊的電學性質,是一種超導現象。」「超導」一詞產生了,沿用至今。
昂內斯由於低溫研究並成功製取液氦揚名西方,並在19位提名者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
    又是誰第一個對風做了定級嗎? 由此李淳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古代科學家,過了1140年後,英國人蒲福於1805年才把風力定為0-12級共13個等級。
  • 世界上第一個造酒的人究竟是誰?
    我們經常感嘆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多麼勇敢,魯迅先生也曾經稱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醜陋兇橫的螃蟹第一個去吃它的人肯定是勇敢的,但是第一個喝酒的人不應該是更勇敢的嗎?
  • 中國第一瓶自製液氦誕生丨科學史
    普通環境下,是不可能接觸到這樣的溫度的,只有液氦才有這樣的本事,能夠製造-269℃的極低溫度。它是低溫物理實驗必不可少的材料,是製造極佳超導實驗環境的魔術師。歷史上的今天,是中國第一瓶液氦的生日。那麼,液氦是什麼呢?
  •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是什麼?第一個被機器人殺死的人又是誰?
    到目前為止,現代機器人最普遍的使用是在生產線上的工作場所。它們專門用於使生產對公司更有效率,對消費者更便宜,對僱員更安全。但是這個詞是從哪裡來的呢?「機器人」這個詞是卡雷爾·卡佩克和他的兄弟約瑟夫·卡佩克在1920年發明的。卡雷爾是一位捷克作家,在他的劇本中尋找一個詞來稱呼人造生物。
  • 世界上第一個做蛋糕的人是誰呢?
    那世界上第一個做蛋糕的人是誰呢?威尼斯人,他給教堂主教當廚子,後來因為會烤麵包就由大主教介紹給國王做家庭主廚,他發明了蛋糕。(具體怎麼發明的,等我去找他問問再告訴大家哈!可能時間會長點)在古埃及法老拉薩母斯二世的墓中有一組浮雕像,刻著古埃及蛋糕作坊中的勞動情景和蛋糕的各種外形,以熱石頭為「烤箱」,用粗麵粉、蜂蜜和生果為原料。
  • 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是誰做的?魯班曾是他的手下敗將
    中國古代有位超牛的科學家,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的實驗就是他做的。2016年我國發射的首顆量子衛星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墨子號。他的成就放到現在,至少也得是個中科院的首席科學家。他就是春秋時期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殷商王室的後代。先祖從貴族降為平民。到了墨子就成為了農民。墨子到底有多牛呢?我們知道木匠的祖師爺是魯班。可是你知道嗎?
  • 世界第一個雷射器是誰製造的?
    按照這個理論,處於高能態的物質粒子受到一個能量等於兩個能級之間能量差的光子的作用,將轉變到低能態,並產生第二個光子,同第一個光子同時發射出來,這就是受激輻射。這種輻射輸出的光獲得了放大,而且是相干光,即兩個光子的方向、頻率、位相、偏振都完全相同。
  • 世界第一個雷射器是誰製造的?
    按照這個理論,處於高能態的物質粒子受到一個能量等於兩個能級之間能量差的光子的作用,將轉變到低能態,並產生第二個光子,同第一個光子同時發射出來,這就是受激輻射。這種輻射輸出的光獲得了放大,而且是相干光,即兩個光子的方向、頻率、位相、偏振都完全相同。
  • 液氦,一種神奇的軍用冷卻劑!
    其實液氦循環除了冷卻F22A的相控陣雷達效果極好。而且循環起來也可以冷卻F22A的尾噴管,可以極大地降低紅外特徵。液氦冷卻性如此之好。在於其天然的物理特徵。液氦是氦的液化體。無色透明,無臭無味。沸點只有4.125K。要知道絕對零度是零下273.15度,液氦能把物體冷卻到接近零下270度。而且液氦還在常壓下永遠不會凝固,也就是它再冷也不會「結冰」。
  • 世界上第一桶液氮的誕生:相當之奇妙
    液氦被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世界上第一個製成液氦的科學家卡末林·昂內斯,同時也創造了當時人造低溫的世界記錄,幾乎達到絕對零度。他也因此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同行尊稱為「零度先生」。教授矢志攻難關卡末林·昂內斯是正宗的「富二代」,父親是工廠廠長,母親有藝術家的天賦,姐姐是當時的畫家。
  •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或同時擁有DNA和RNA,科學家:到底是誰幹的?
    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或同時擁有DNA和RNA,科學家:到底是誰幹的?
  • MRI即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核心提示:專家認為鑫高益的無液氦全身 1.5T 超導磁共振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無需任何液氦,真正實現了無液氦全身超導磁共振,預計臨床能力在達到現有醫用超導磁共振水平的基礎上,更具備創新臨床應用的前景。如果該產品上市,將使醫院完全擺脫對液氦的依賴,讓我國全面走向無氦超導磁共振時代,並且讓國內磁共振產品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
  • 液氦溫度波測量儀成功用於1.3GHz超導腔缺陷定位測試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發了液氦溫度波測量儀,是定位超導腔缺陷位置的關鍵設備。利用類似GPS定位的原理通過第二聲探頭(OST)測量超導腔腔壁上失超點到探頭的距離來計算失超點的準確位置,從而為缺陷的準確定位及後續研究提供有效診斷手段。該設備由第二聲探頭、第二聲信號放大器、數據採集系統、失超點位置計算分析軟體等組成。
  • 核磁共振或將進入「100%無液氦時代」
    全球各大磁共振生產廠家與研究性機構都在不遺餘力的研發無液氦超導磁共振系統。近日召開的第28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上,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臺1.5T大孔徑全身成像無液氦超導磁體面世,該無液氦超導磁體技術突破了對液氦的依賴,顛覆了傳統設計思路,為全球首創,中國製造,開創了醫學影像產業的全新局面。
  • 世界最低溫度!北大搭建出0.090mK無液氦消耗制冷機
  • 世界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被找到,不過卻並不是人類!
    不知道是否有朋友與筆者一樣,在吃到一些食物時都會好奇,第一個吃到它的人到底是誰呢?在生活中,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那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句話在現在已經被當做是勇敢和創新的象徵,不過,也有很多人好奇,究竟是誰成為了地球上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而它又是如何發現螃蟹的美味呢?
  • 磁共振-液氦加注過程
    液氦的作用在於:減低超導線圈的溫度,使超導線圈維持的極低溫度(-268.8℃),從而穩定磁場強度。有位老師公眾號留言問我有沒有經歷過液氦加注的過程,他很感興趣,之前我沒見過的時候我也很感興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液氦加注過程。 今年六月份我們用了兩年多的飛利浦1.5TAchieva磁共振液氦低於50%。和工程師約好下班之後加注液氦。
  • 液氦短缺將對醫療行業產生嚴重影響!
    這些液化裝置中的第一個預計將於2021年啟動,第二個裝置預計將於2022年啟動,第三個裝置預計將於2026/2027啟動。目前的氦氣供應量約為每年7BCF,因此2.1 BCF增量非常顯著。各品牌超導磁共振用戶最近看緊氦壓機、水冷機和冷頭了。
  • 目前誰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
    目前誰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學家?有人可能會問,對科學家來說,高調亮相是否合適,因為現代科學中有太多是團隊努力的結果。然而,以卡爾·薩根為例,小編認為對一些科學家來說,在公共生活中發揮突出作用,成為理性思維的有效代言人是很重要的。
  • 地球上第一個出現的人類是誰?
    而地球上「第一個人」,就是處於「人種」和古猿發生質變的關鍵階段。但是,要想真正找到地球上第一個人,或者從生物學角度找到一個確切的時間來限度第一個人出現的階段,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人類與古猿之間的界限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