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技綜合報導】一直以來,美國被描述為一個種族大熔爐。在過去的500年裡,美國原住民、歐洲移民和非洲人一直在北美不斷融合。雖然總體上世界被基因區分開了,但在美國不同地區,基因血統和自我描述的種族身份之間的關係仍舊不太明確。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0日報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3andMe公司(一個由谷歌投資,為個人提供DNA測試服務的公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受試者的DNA序列差異「繪製」出了美國人口種族分布地圖,顯示了美國不同血統的人在全國的分布情況。有趣的是,很多自以為是歐裔美國血統的人實際上也有一部分非洲血統。
資料圖
研究人員通過受試者提供的唾液樣本,分析了超過16萬來自不同種族的人的基因組裡的DNA序列差異(即單一核甘酸多型性),包括非裔美國人5269名、拉丁裔美國人8663名和歐裔美國人148789名。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基因血統存在地域差異的歷史基礎,同時也揭示了基因血統和自我認知種族之間的複雜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血統的地域性差異反映了一些像移民潮這種特定的歷史事件。比如,斯堪地那維亞血統在美國大部分州的人血統裡僅佔很小比例,而在居住於明尼蘇達州和達科塔州的歐裔美國人血統裡卻佔了大約10%。
他們還發現,個體特徵總體上與他們的主要血統吻合,這與美國社會的「一滴血原則」(只要體內有一滴非白人的血,在法律上就是黑人)正好相反。超過600萬的美國人把自己定義為歐洲人,而實際上他們也可能攜帶非洲血統。多達500萬的人自我定義為歐裔美國人,而他們可能攜帶至少1%的美國原住民血統。
「這些發現表明,很多攜帶非洲血統和美國原住民血統的人已經『過渡』成了白種人,因此,文化標籤把人分成不重疊群體的作用受到削弱。總體來看,研究結果表明,基因血統的研究可以應用到歷史觀點上,也有助於了解現代人口種群的形成歷程。」研究人員Katarzyna Bryc說。
她發現,大約有3.5%的人自稱是歐裔美國人,但他們至少有1%的非洲血統。有可能很多把自己描述為白種人的美國人沒有意識到他們體內的非洲血統,因為很多時候,這要追溯到五代到十代以前去。
還有一些地域性差異(南方差異最大),比如在南卡羅來納州,至少有13%的人自以為是白種人,而實際上攜帶超過1%的非洲血統;而在路易斯安那州,這個比例只有12%多一點;在喬治亞州和阿拉巴馬州只有大約9%。
「這些差異也許只針對南方內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歷史。」23andMe工作人員說道。
Kasia的研究還發現,每20個非裔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擁有美國原住民血統。在俄克拉荷馬州,14%的非裔美國人攜帶有至少2%的原住民血統。
在這些自我定義為拉丁裔美國人中,來自西南部的州——尤其是與墨西哥交界那些州的人,擁有最多的原住民血統。但就是這些拉丁裔美國人,他們也有地域差異,而且似乎也反映出了移民和融合的歷史。比如,有些拉丁裔人沒有可辯別的原住民血統,而其他人卻有多達50%的原住民血統。美國西南部與墨西哥交界的州,比如新墨西哥、得州、加州、亞利桑那等這些州的拉丁裔人有最高比例的原住民血統。而在南加州、路易斯安那和阿拉巴馬這種非裔美國人最多的州,這些州的拉丁裔人卻有最高比例的非洲人血統。
非裔美國人、歐裔美國人和拉丁裔美國人這三個群體顯示了男女血統貢獻的不對稱性,即更多來自歐洲男性、美國原住民以及非洲女性。這種不對稱性可能是奴隸制、前線人員性別比例不平衡以及一些其他社會因素所導致。(實習編譯:葉偉 審稿:李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