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我們還接收日本氣象衛星雲圖,如今……

2020-11-29 人民日報

6月5日晚,我國自主研製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到了36000公裡高的靜止衛星軌道上。此次發射升空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該系列的H衛星,也是該系列的最後一顆衛星。隨著風雲四系列的新一代氣象衛星的登場,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將綻放出最後的光彩,光榮地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 1997年6月10日,搭載「風雲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新華社發)

眾所周知,所有的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都是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作為我國氣象界自己的衛星,在發射場從事航天氣象保障的氣象人深感責任重大,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氣象衛星的發射都會帶動科技的巨大進步,都將促進氣象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的飛速提升,還會創造出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作為航天氣象工作者,他們也在盡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好各項氣象保障工作,為風雲二號衛星再次飛天而殫精竭慮。

但成功道路上並非坦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氣象人都不會忘記21年前的6月5日,也就是1997年的6月5日,同樣是在發射場坪上的二號發射塔架,同樣是CZ-3A火箭,同樣是風雲二號衛星,但由於當時對發射窗口天氣狀況預報失敗,直到最後時刻發射場也無法滿足最低發射氣象條件,導致發射任務終止,火箭低溫燃料被迫洩回,任務在推遲5天後才又重新組織發射。

▲ 老一輩氣象團隊正在分析氣象數據。

此次保障失敗的教訓,不僅讓當時每一位氣象人刻骨銘心,也成為了後來每一位氣象人必須知曉的典型「案例」。

作為西昌發射中心老一輩的氣象工作者、氣象專家,頭髮已經略顯花白的江曉華高工對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記憶猶新。當時江曉華還是一名30出頭的年輕預報員,親身見證了由於預報失誤導致的嚴重後果。由於當時的各種條件所限,那時候的氣象資料極為有限,預報員只能靠幾張天氣圖,外加每天上午8點一張和下午14點一張的日本GMS氣象衛星雲圖來預報天氣,就這樣還被日本人卡脖子,每到任務發射日,就接收不到雲圖資料。

▲ 江曉華高工正在和同事討論工作。

江曉華高工一邊回憶當時的工作場景一邊說:「天氣圖上1釐米就代表100公裡,還沒有可靠及時的雲圖資料,而發射場區就方圓10公裡,想要準確預報出局地生成的強對流天氣,太難了!如果我們當時已經有自己的氣象衛星的話,像1997年6月5日的預報失誤是可以避免的。」

如今,江曉華高工又一次來到發射場為風雲二號氣象衛星保駕護航,不可謂不百感交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給1997年6月5日作一個完美的交代。為了做好這次保障工作,他提前1個月就組織所有預報員分析歷史天氣,進行氣象數據統計整理,深入研究6月初發射場的局部地區強對流天氣的發展規律。由於長時間勞累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在進駐場區前,江曉華的胸口出現了帶狀皰疹,疼痛難忍。大家都勸他注意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但江曉華擲地有聲地說:「這是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的最後一次發射!一定要圓滿成功!這不僅是我一個人的希望,也是大家的希望!」

風雲二號衛星已經發射成功,作為氣象技術總體的江曉華心情很好,他說:「截至目前,風雲二號系列氣象衛星均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中心的氣象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定點氣象預報能力在國內領先,『風雲』衛星非常酷。」

(來源:中國軍網)

相關焦點

  • 21年前,我們還接收日本氣象衛星雲圖;如今……
    來源:裝備科技微信公眾號 作者:韓阜業、王玉磊21年前因「風雲」而誤,今天因「風雲」而酷……▲2018年6月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風雲二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氣象人都不會忘記21年前的6月5日,也就是1997年的6月5日,同樣是在發射場坪上的二號發射塔架,同樣是長徵 三號火箭,同樣是風雲二號衛星,但由於當時對發射窗口天氣狀況預報失敗,直到最後時刻發射場也無法滿足最低發射氣象條件,導致發射任務終止,火箭低溫燃料被迫洩回,任務在推遲5天後才又重新組織發射。
  • 驕傲 | 21年前我們還接收日本氣象衛星雲圖,如今……
    江曉華高工一邊回憶當時的工作場景一邊說:「天氣圖上1釐米就代表100公裡,還沒有可靠及時的雲圖資料,而發射場區就方圓10公裡,想要準確預報出局地生成的強對流天氣,太難了!如果我們當時已經有自己的氣象衛星的話,像1997年6月5日的預報失誤是可以避免的。」
  • 從接收國外衛星雲圖,到中國衛星服務世界
    A星成功發射,除美國、日本、歐洲的衛星雲圖之外,第一次有「中國攝影」衛星雲圖回傳地球。  1969年夏天,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通過一臺「自行研製的簡陋設備」,中國科學家第一次接收到美國艾薩(ESSA)氣象衛星傳輸的雲圖。以現在的技術來看,這些雲圖質量並不高,但它們提供的全新視角,成功帶動了大氣科學領域持續多年的研究熱潮。
  • 風雲一號A星首圖 氣象衛星雲圖的誕生
    當日,衛星入軌第一圈,約在星箭分離後14分鐘,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率先收到幾百幀雲圖信號,並實時傳送到了位於北京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這便是中國氣象衛星最早從太空傳來的信息。北京時間6時09分,衛星繞地球一周後,再次回到我國領土上空,烏魯木齊地面站接收到了第一幅可見光雲圖。在場專家分析認為:照片圖像清晰,紋理清楚,層次豐富。
  • 溫州空管站完成「葵花8」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建設
    (通訊員:徐上友) 近日,溫州空管站氣象臺完成了「葵花8」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的安裝、調試及試運行工作,並通過驗收正式投入業務運行。 前期氣象臺通過收集建設方案,組織現場調研,通過多方比較,最終選定湖北河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建設廠商,該公司長期致力於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的開發,系統建設和維護經驗非常豐富,其氣象衛星數據綜合顯示與交互分析系統,通過圖形圖像綜合顯示,能有效地監測中小尺度雲雨系統的現狀和運動。
  • 廣西空管分局完成葵花8號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安裝
    中國民用航空網通訊員謝鋒訊:2018年春運保障第一周,廣西空管分局氣象臺經過連續兩天奮戰,於2月8日順利完成了葵花8號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安裝。 此次葵花8號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的安裝,廠方僅安排一名工程師到場指導,為了早日獲取更加可靠、快速、清晰的氣象衛星雲圖資料,氣象臺迎難而上,在保證崗位值班力量的同時,積極調配氣象機務員參與系統安裝工作,雖然安裝期間正逢寒潮天氣,但機務員不畏嚴寒,在寒風凜冽的樓頂上,與廠家工程師密切配合,反覆調整天線的仰角和方位角,確定了最佳的衛星信號接收位置,順利完成了天線安裝和固定
  • 廣西空管分局順利完成 葵花8號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安裝
    2018年春運保障第一周,廣西空管分局氣象臺經過連續兩天奮戰,於2月8日順利完成了葵花8號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安裝。 此次葵花8號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的安裝,廠方僅安排一名工程師到場指導,為了早日獲取更加可靠、快速、清晰的氣象衛星雲圖資料,氣象臺迎難而上,在保證崗位值班力量的同時,積極調配氣象機務員參與系統安裝工作,雖然安裝期間正逢寒潮天氣,但機務員不畏嚴寒,在寒風凜冽的樓頂上,與廠家工程師密切配合,反覆調整天線的仰角和方位角,確定了最佳的衛星信號接收位置,順利完成了天線安裝和固定、線纜鋪設與信號引接和系統調試工作
  •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
    氣象衛星所發送的觀測資料必須通過地面上的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生成各種圖象和演算出各種氣象參數及其他要素的定量數據,才能供廣大的用戶使用。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由設於北京、廣州和烏魯木齊的三個地面資料接收站和一個設於衛星氣象中心的資料處理中心所組成。  為什麼要設三個地面站呢?
  • 寧波空管站V.I.P班組完成葵花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的安裝調試工作
    近日,寧波空管站V.I.P班組協助武漢河海科技工程師順利完成了葵花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工作,為氣象預報工作提供了一種更加先進,更為有效的用於接收和處理衛星雲圖資料的工具
  • 風雲三號高解析度衛星雲圖成功接收 2900公裡一覽無遺
    昨天上午11時58分,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約48小時後,擔負著風雲三號第一幅雲圖接收重任的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到首幅HRPT(甚高解析度)雲圖。  據介紹,風雲三號對地球的拍攝東西寬度可達2900公裡。從接收到的第一幅風雲三號可見光雲圖可以看到,整個廣東大部分地區上空多為雲系所覆蓋。
  • 氣象衛星雲圖
  • 克拉瑪依機場完成衛星雲圖接收處理安裝工作
    圖:克拉瑪依機場衛星雲圖接收機 攝影:鞏玉潔   民航資源網2014年7月22日消息:為進一步提高機場氣象保障能力,加快氣象臺建設步伐,發揮氣象臺業務職能,按照機場集團公司總體計劃和要求
  • GMS氣象衛星雲圖實時數據錄取和圖像處理
    GMS系列氣象衛星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日本氣象廳負責實施的一個項目。它觀測到的雲圖資料具有實時性好、覆蓋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是我國和東南亞、大洋洲各國進行氣象預報、分析的主要依據。在衛星雲圖的接收、處理系統中,數據的實時錄取與保存、事後的圖像處理是關鍵技術。
  • 齊齊哈爾機場完成衛星雲圖接收處理安裝工作
    民航資源網2013年2月19日消息:近日,齊齊哈爾機場完成了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的安裝工作,進一步提升了機場安全保障能力。  1月30日至2月2日,齊齊哈爾機場配合鄭州航管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的安裝工作。經過調試,系統運行正常。據介紹,該衛星雲圖系統可用於接收、處理氣象衛星下發雲圖資料。
  • 福建空管分局完成葵花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安裝調試工作
    經過連續三天高溫酷暑下的奮戰,6月27日福建空管分局氣象設備信息室聯合湖北河海科技工程師順利完成了葵花氣象衛星雲圖接收系統的安裝和調試工作,它將為空管天氣監測和預報業務提供一種更加先進適用的工具,有利於提高福建空管氣象服務水平和保障能力。
  • 氣象衛星
    氣象衛星具有除一般衛星的基本結構和部件外,還攜帶各類遙感儀器,包括電視攝像機、紅外探測儀、射電探測儀、多譜段探測儀、氣象雷達以及數據傳輸設備。遙感器能夠接收和測量地球及其大氣的可見光、紅外與微波輻射,並將它們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地面。地面接收站再把電信號復原繪出各種雲層、地表和洋面圖片,進一步處理後就可以發現天氣變化的趨勢。
  • 第一張氣象衛星雲圖:風雲一號A星首圖
    1988年9月7日,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由長徵四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當日,衛星入軌第一圈,約在星箭分離後14分鐘,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率先收到幾百幀雲圖信號,並實時傳送到了位於北京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這便是中國氣象衛星最早從太空傳來的信息。北京時間6時09分,衛星繞地球一周後,再次回到我國領土上空,烏魯木齊地面站接收到了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 新中國的「第一」 第一張氣象衛星雲圖:風雲一號A星首圖
    1988年9月7日,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由長徵四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當日,衛星入軌第一圈,約在星箭分離後14分鐘,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率先收到幾百幀雲圖信號,並實時傳送到了位於北京的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這便是中國氣象衛星最早從太空傳來的信息。北京時間6時09分,衛星繞地球一周後,再次回到我國領土上空,烏魯木齊地面站接收到了第一幅可見光雲圖。
  • 什麼是氣象衛星雲圖?分為幾類?
    什麼是氣象衛星雲圖?分為幾類?   氣象衛星雲圖是以氣象衛星之儀器拍攝大氣中的雲層分布,來尋找天氣系統並驗證地面天氣圖繪製的正確性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觀測海冰分布、確定海面溫度等與中長期天氣預報相關的海洋資料。此技術為可在單一影像上顯現各種尺度天氣現象,對天氣分析與預報提供非常有助益的遙測資料。大致而言,衛星雲圖可分為紅外線衛星雲圖、可見光衛星雲圖以及色調強化衛星雲圖。  氣象衛星雲圖分類:紅外線衛星雲圖:紅外線衛星雲圖利用衛星上之紅外線儀器,來測量雲層之溫度。
  • 呼倫貝爾空管站氣象臺完成葵花8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搬遷工作
    (通訊員:朱盛文/文、劉繼榮 王寒傲/圖)近日,呼倫貝爾空管站氣象臺完成葵花8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搬遷安裝調試工作 葵花8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處理系統主要有天線、饋源、高放及下變頻器、葵花衛星數據接收機以及衛星數據接收處理伺服器、葵花氣象數據分析應用終端等組成該系統具有數據接收處理、雲圖及分析產品生成和傳輸、雲圖分析等功能,提供高解析度雲圖數據分析、顯示和應用工具。該系統每 10分鐘接收一張高清衛星雲圖,它共有 16 個光譜通道,除具有氣象觀測能力外,還有多個光譜通道具有環境參數的監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