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清華 2018-11-19 學生記者 原豔飛
邀請老黨員校慶「回家」
在清華大學理科樓裡,「潛藏」著許多歷史悠久的研究機構,早在1972年建立的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在多年的發展中,該中心的黨支部發揮著類似「指揮部」的作用,摸索了一套適用自身的組織經驗與方法。他們注重挖掘歷史,創新黨務工作,發揮組織力量,不斷推進教學科研服務,助力中心全面發展。
「分析中心黨支部一直以來都希望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服務作出更多貢獻,我們也在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分析中心黨支部書記宗瑞隆如是說。
教學、科學、服務「三位一體」
作為國內較早建立的綜合性理化測試中心,清華大學分析中心是目前國內少數還保留教學、科研、服務「三位一體」模式的分析測試中心。經過多年的發展,分析中心在學科建設、人才隊伍、測試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這離不開分析中心黨支部一直以來紮實有效的工作。
分析中心黨支部依託分析中心專業優勢,圍繞創建國際一流分析化學學科和高水平教學科研公共支撐平臺的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教師隊伍和測試技術隊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中心教學、科研、服務等領域指明方向,凝聚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分析中心黨支部「潤物細無聲」的支撐保障下,近年來分析中心在教學、科研、服務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教學方面,分析中心教研系列教師積極完成學校相關教學任務,工程實驗隊伍教師則充分利用中心的儀器設備資源,面向全校研究生開設大型設備講座及上機培訓。2017年近300名學生參加了各類儀器講座及培訓,其中有近三分一獲得大型儀器設備獨立上機資格,實踐動手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在科研方面,分析中心在傳統質譜、光譜、能譜、波譜和電分析化學等領域不斷取得創新性成果,特別是近年來聚焦「單細胞分析化學」開展了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出色的成果,得到了同行的廣泛認可。多位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陸續成長起來,並開展學科交叉、相互啟發、優勢互補的合作研究,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研究群體。2017年,分析中心成員共發表SCI論文100餘篇。
科研成就離不開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付出和人才隊伍的不斷完善。分析中心近五年新增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名(在職5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名,新增基金委支持創新群體1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3項,同時建設了微量分析方法與儀器研製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國家能譜中心等重要測試和科研平臺。由黨支部牽頭、黨員為骨幹,分析中心的國家計量認證、年終考評、合同制職工隊伍建設管理都取得優異成績。
此外,分析中心還依託自身已有的儀器設備資源,為校內外上百個科研單位提供設備服務支持。2017年,分析中心不僅擴展了儀器設備種類,提升儀器性能,提高測試能力,並且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優化儀器預約及數據傳遞方式,充分利用新媒體改善了用戶體驗,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服務。
支部黨員聆聽革命歷史
樹立先進典型 發揮榜樣力量
在分析中心發展歷程中,湧現出了一批像鄭用熙、鄧勃、曹立禮、劉密新這樣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信仰堅定、腳踏實地、忘我付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定義,成為分析中心黨支部集體的寶貴財富,也成為年輕黨員的引領者。
就在不久前,分析中心黨支部的老黨員鄭用熙教授去世了。他曾任分析中心主任,解放前的老黨員。他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的教育、科研和公益事業。從1995年至今,他先後募集並捐款777餘萬元,在全國18個省市捐贈了32所希望小學。在他去世前,他更立下遺囑將自己的遺體捐贈給北京協和醫院,並囑咐家人一定要低調處理後事。而這樣一位老人,他生前一直使用的是一盞纏繞著白色膠布的舊檯燈。
在宗瑞隆看來,這些優秀共產黨員前輩仿佛一顆顆巨大的「磁石」,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支部不斷發展的動力源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不斷加強對離退休老黨員的關心與愛護,更組織了許多老黨員與支部年輕成員的學習交流活動,例如開展年終慰問老同志、校慶邀請退休教師回中心參觀座談等活動,濃厚了支部文化,加深了大家的感情。
目前,分析中心黨支部共有正式黨員29名、預備黨員2名,接近分析中心全體人員一半。在院系黨委的直接領導下,分析中心黨支部始終注重黨性培養,通過傳承、學習不斷吸引新的成員加入,近年來平均每年會有兩位中青年學術骨幹成為正式黨員。回憶加入共產黨的初衷,他們往往都會不約而同地將「身邊優秀黨員的榜樣力量」作為自己入黨的一個重要原因。2017年,向宇副教授和李展平高工光榮入黨,今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何彥也提交了入黨申請書,年輕的血液正源源不斷地為黨組織增添活力。
傳承、訂製、多樣多維度創新黨務工作
在教學、科研和服務工作之外,分析中心黨支部也十分注重支部戰鬥堡壘建設。在過去的一年裡,分析中心黨支部在黨務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除了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也積極聯合其他黨支部,創新活動形式,鼓勵廣大黨員積極參與。
黨支部在最大程度上貼近師生,「教研系列教師的科研壓力很大,因此,我們在黨務工作方面儘量多承擔一些,往往是我們事先將活動安排好,儘量提高組織生活的質量和效率。」宗瑞隆說。黨支部在日常組織生活中不搞形式主義,充分理解教學科研黨員工作現實,在保證整體出勤率的基礎上,要求意識形態和黨的方針政策的學習絕對保質保量。「如果有多於4個老師沒有參與支部活動,我們會組織這幾位缺席的老師單獨再開一次會,保證實際出勤率並確保黨中央和學校黨委的思想和精神能夠得到有效的傳達。」宗瑞隆說。
為了鼓勵科研教學任務繁重的成員積極參與支部活動,他們儘量根據不同成員的特點開展活動。比如要求支部中教研系列黨員參與跟科研相關的組織活動。在防化研究院與學生支部聯合舉辦「紅色1+1」的活動中,支部成員、長江學者林金明教授應邀作了相關的學術報告,學生們很受啟發。
除此之外,支部內部的活動形式也非常多樣,在理論學習方面,他們鼓勵成員們組成小組,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科研成果,以及相關的社會問題向大家講解相關的理論,從而提升支部內部的學習熱情。除了每月一次的支部黨日活動,支部還鼓勵和組織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學校的文藝、體育、社群活動,把支部活動和群團工作結合起來。
在「狼牙山五壯士」的紀念雕塑前重溫入黨誓詞
2017年,與醫學院第三黨支部舉行聯合支部活動,一行共16名黨員赴河北省易縣狼牙山參觀學習。兩個支部的黨員在狼牙山下共同重溫入黨誓詞,通過攀登狼牙山,磨練了意志、增進了感情,同時也通過重走狼牙山之路,體會了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和創業的艱難。2017年11月21日,分析中心黨支部聯合航天航空學院航4第一黨支部舉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師生聯合主題黨日活動,活動邀請了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林克慶參加。林克慶分享了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作十九大報告的感受,鼓勵大家「充滿情懷,充滿理想,充滿自信」。同學們認真記錄、踴躍發言,紛紛表示很受啟發,要時刻牢記入黨初心和使命責任。
總結支部工作的成功經驗,宗瑞隆認為,這既源自於黨支部規範化的工作流程、嚴格的紀律要求,也得益於黨支部對學校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視,對成員個性化發展的關注。宗瑞隆說,在黨務工作中,規範化的工作流程和嚴格的紀律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分析中心黨支部充分發揮支委會成員的作用,充分調動每名黨員的積極性,關注每一名黨員的特點,根據其特長為他們分配任務,壓擔子促成長,使各方面工作高效有序地推進。「只有黨支部所有黨員共同參與,凝心聚力,才能把支部建設成為具有戰鬥力的黨的基層組織,切實推動本單位中心工作的快速發展。」宗瑞隆說。
(清華新聞網11月20日電)
編輯:華山 審核:程曦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