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中美博弈已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了。目前,中國正遭受著來自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戰略壓力,這些國家儼然把挑釁中國當成了提升國際存在感的手段。
在這種背景下,連一向親近中國的菲律賓也喊出了,一旦南海發生衝突,菲律賓必將參戰的口號。且不管這個口號是不是在刻意取悅美國人,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有些國家確實開始站隊了。
菲律賓都有站隊美國的想法,那麼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的盟友,韓國又是什麼打算呢?
近日韓國媒體在2020年最後一天發表了一片社論,宣稱臺灣2020年在抗疫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取得了一些"亮眼的成績",這主要是因為臺灣當局主動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需要韓國上下學習。
這篇社論顯然是在指責文在寅政府不學習臺灣,而跟大陸合作導致韓國經濟成績落後。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躍然紙上!不知道,該報到底收了臺灣當局多少錢,受到了臺當局多大程度的洗腦,才會編造出這樣無根無據的事情來。
暫且不論臺灣當局的抗疫表現如何,但必須要告訴綠媒一個事實是,2020年的前11個月,臺灣出口額累計3122.9億美元,其中對大陸出口額約136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5%。
單從這項數據看,臺當局是無法擺脫對大陸經濟依賴的,其經濟成績的背後都是依靠大陸市場得來的,如果沒有大陸,臺灣什麼都不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全球代工廠霸主--富士康,到了大陸簡直是躺著賺錢!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到2015年,富士康累計賺到了1945億,距離2000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富士康之所以有如此巨額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陸提供的優質人才和場地、龐大的市場和以及硬核供應鏈。即便如此,富士康這樣的企業也沒有感恩之心,郭臺銘甚至說出了"是我給大陸飯吃"這種沒有良心的話。但事實證明,離開大陸,富士康啥也不是,在美國和印度吃了不少大虧,損失了很多錢!
目前,隨著中歐投資協定籤署,RCEP的籤署,未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資本和科技人才將進一步活躍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臺灣要想更進一步發展,單單依靠經濟這個獨輪車是走不了太遠的。
更何況還有美國在其中薅羊毛。所以,臺灣必須開放經濟,讓大陸和臺灣歐之間更加緊密的聯繫到一起。這樣才算根連根,心連心,才算是深度融入了經濟全球化中了。
毫不客氣的說,臺灣之所以還能在經濟上取得一些"驕傲成績",都得益於大陸賜予的能量。如今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廣大臺胞的利益福祉,逆勢而行,其挾洋自重的陰謀不會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