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成績第一?綠媒一番言辭令人側目!

2021-01-08 利刃號

不得不說,中美博弈已發展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了。目前,中國正遭受著來自日本、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印度等國的戰略壓力,這些國家儼然把挑釁中國當成了提升國際存在感的手段。

在這種背景下,連一向親近中國的菲律賓也喊出了,一旦南海發生衝突,菲律賓必將參戰的口號。且不管這個口號是不是在刻意取悅美國人,但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有些國家確實開始站隊了。

菲律賓都有站隊美國的想法,那麼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重要的盟友,韓國又是什麼打算呢?

近日韓國媒體在2020年最後一天發表了一片社論,宣稱臺灣2020年在抗疫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取得了一些"亮眼的成績",這主要是因為臺灣當局主動擺脫對大陸的依賴,需要韓國上下學習。

這篇社論顯然是在指責文在寅政府不學習臺灣,而跟大陸合作導致韓國經濟成績落後。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心態躍然紙上!不知道,該報到底收了臺灣當局多少錢,受到了臺當局多大程度的洗腦,才會編造出這樣無根無據的事情來。

暫且不論臺灣當局的抗疫表現如何,但必須要告訴綠媒一個事實是,2020年的前11個月,臺灣出口額累計3122.9億美元,其中對大陸出口額約1361.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佔同期臺灣總出口額的43.5%。

單從這項數據看,臺當局是無法擺脫對大陸經濟依賴的,其經濟成績的背後都是依靠大陸市場得來的,如果沒有大陸,臺灣什麼都不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全球代工廠霸主--富士康,到了大陸簡直是躺著賺錢!

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到2015年,富士康累計賺到了1945億,距離2000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富士康之所以有如此巨額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陸提供的優質人才和場地、龐大的市場和以及硬核供應鏈。即便如此,富士康這樣的企業也沒有感恩之心,郭臺銘甚至說出了"是我給大陸飯吃"這種沒有良心的話。但事實證明,離開大陸,富士康啥也不是,在美國和印度吃了不少大虧,損失了很多錢!

目前,隨著中歐投資協定籤署,RCEP的籤署,未來中國的對外貿易、資本和科技人才將進一步活躍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臺灣要想更進一步發展,單單依靠經濟這個獨輪車是走不了太遠的。

更何況還有美國在其中薅羊毛。所以,臺灣必須開放經濟,讓大陸和臺灣歐之間更加緊密的聯繫到一起。這樣才算根連根,心連心,才算是深度融入了經濟全球化中了。

毫不客氣的說,臺灣之所以還能在經濟上取得一些"驕傲成績",都得益於大陸賜予的能量。如今民進黨當局為了一己之私,不顧廣大臺胞的利益福祉,逆勢而行,其挾洋自重的陰謀不會得逞!

相關焦點

  • 臺北101大廈前飄揚五星紅旗 綠媒又著急了(圖)
    原標題:臺北101大廈前飄揚五星紅旗,綠媒又著急[環球網綜合報導]在臺灣地標建築「臺北101大廈」前的廣場,近日有人群聚集並高舉五星紅旗,並稱歡迎大陸遊客赴臺觀光。然而,有島內綠媒報導此事時卻形容這是所謂「亂象」,引起議論。
  • 民進黨當局一番「折騰」後,臺灣對大陸經濟更依賴了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受今年疫情的嚴重影響,臺灣經濟下行的壓力直接成倍增長,這讓民進黨當局進退兩難。原本在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還想出各種舉措,意圖達成與大陸經濟「脫鉤」的目的。可現如今民進黨當局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經過一番「折騰」後,兩岸經濟不僅沒有愈發生疏,反而讓臺灣對大陸經濟更加依賴了。據數據表明,在6月份臺灣出口大陸的總佔比達46.1%,這也是史上最高紀錄。
  • 綠媒阻熊貓入高雄搬出「臺寶」:憑啥「貓熊住豪宅,臺灣黑熊住好窄」
    不過,這樣的消息傳到綠營媒體的耳朵裡,他們腦補出了這樣一個畫面↓為了阻撓大熊貓入臺,臺灣綠營政論節目《政經看民視》在3月11日的節目中搬出了臺灣「國寶級」動物主持人在節目中先後對比了大熊貓和黑熊在臺灣木柵動物園的保育費及居住場所,開始嘆氣,「貓熊(熊貓)全球有1500隻,一年的保育費要4800萬(新臺幣,下同),臺灣有企業捐贈木柵動物園3億,建造了一個438平的貓熊館,這是豪宅,臺灣的黑熊據稱已經剩下不到200隻,養一隻黑熊需要161萬一年,結果黑熊住的地方在木柵動物園只有41平,是貓熊的十分之一。
  • 臺灣經濟成長率「傲世全球」?臺經濟部門打臉:靠大陸撐起來的
    尹啟銘指出,臺灣經濟數字亮眼,但「主計總處」、蔡英文隱藏在背後始終不敢說的是:「這令人興奮的數字的主要貢獻來自大陸」,臺灣經濟亮眼數字幾乎全是來自對外貿易的表現,實際上民間消費、「政府」消費、投資島內需求是呈現衰退,若進一步分析,則可發現主要貢獻來自對大陸出口,大陸是帶動臺灣經濟成長的主力。這就是蔡當局說不出口的秘密!
  • 蔡英文講了n次「檢討」連綠媒都聽膩了 網友:讀稿機
    海外網12月6日電 日前,臺立法機構「衛環委員會」初審「勞基法」的「修法」相關事項,民進黨以人頭優勢強行將「修法」送出「委員會」,讓臺灣民眾再一次炸鍋。4日這一天,臺立法機構外民警衝突,而場內藍綠大打出手。
  • 綠媒宣稱:大陸神秘軍訓基地模擬對臺突襲演練
    臺灣「三立新聞網」今天(30日)報導稱,甘肅戈壁沙漠的「神秘」軍訓基地「竟1:1仿造臺灣清泉崗基地」。臺灣「三立新聞網」報導截圖臺灣「三立新聞網」30日援引日媒報導稱,據最新衛星照片,大陸甘肅的沙漠地區出現神秘畫面,與美軍於日本衝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跑道近似,疑是解放軍用作飛彈射擊訓練的目標
  •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
    臺灣的真實經濟水平如何?說實話雖然沒有上個八九十年代那麼輝煌,但是依舊不可小覷。首先要說的是臺灣是我國固有領土,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面積為3.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2360萬,省會臺北。
  • 當年經濟全國第一的臺灣省,如今處在什麼水平,能比得過廣東嗎
    旅行不僅僅是欣賞風景,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發展過程也很有趣,你有去臺灣旅行的夢想嗎?臺灣是偶像劇的大量生產地,雖然很美,但是很新鮮,特別是裡面的男女主角騎著電動自行車在臺灣轉,充滿了想像力,趁著機票便宜的時候,給臺灣打了個圈,我深受感動,太平洋的美景,大海的藍如寶石,令人感動。
  • 島內專家:臺灣經濟增長也該感謝鍾南山
    韓媒稱臺灣不靠大陸經濟增長世界第一,卻被踢爆去年是臺灣有史以來,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最高的一年,對此民進黨的回應是,「這證明了中國需要臺灣」。
  • 綠媒用嬉笑動畫報導花蓮地震 被批腦子有洞
    6日深夜,臺灣花蓮突發6.5級地震,已導致7死254傷,目前仍有88人失聯。在此次地震已經導致重大人員傷亡的情況下,有島內綠媒竟用嬉笑動畫的方式報導此次地震,對此,有網友留言痛批,「腦子有洞」。據臺灣親綠媒體報導,在6日晚的6.5級地震之後,餘震不斷。臺灣氣象部門地震測報中心稱,截止到7日12時,已經累計發生了140次餘震,如果加上94次前震及1次主震,地震總數高達235次。即使如此,臺灣氣象部門仍指出,估計未來一個月仍有可能發生餘震,請臺灣民眾注意。
  • 在臺灣,「綠」色不能碰,要不然會到大黴的
    比如,在大陸「綠」是一種「原諒色」;而在臺灣「綠」是一種「不原諒色」,「綠」你不能碰,一碰就要倒黴。幾天前,一位人生地不而在臺灣「綠」是一種「不原諒色」,「綠」你不能碰,一碰就要倒黴。熟的韓國小賊就體驗到了這樣獨具臺灣特色的「綠之懲罰」,我們先來看一下當地電視臺的新聞畫面:封山7小時,全城戒備,上百名警力全力搜捕,難道是恐怖組織襲擊臺灣?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臺當局前「經濟部長「:蔡當局經濟成績都是大陸的貢獻,將成常態
    @銳看臺灣報導 臺當局前「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經濟靠大陸是新常態,蔡當局所標榜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幾乎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文章刪減如下——日前蔡當局「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隨臺灣內部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主計長」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蔡英文稱臺灣經濟穩居世界第一
    原標題:朱立倫批蔡英文放假消息:傳播真相才能改變臺灣中國臺灣網5月13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10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會中,蔡稱臺灣經濟已連續12季成正增長,總體經濟穩定度,更是穩居世界第一。
  • 蔡英文遭批:把臺灣帶到「人一綠就腦殘」的惡性循環中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9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近日,民進黨舉行中常會。蔡英文在中常會上表示,臺灣未來將面臨很多不確定的考驗,如果民進黨做不好,臺灣就沒有人做得好,引發討論。對此,國民黨前「立委」邱毅表示,蔡英文的愚昧推己及人,整個社會陷入「人一綠就腦殘」的惡性循環中。
  • 臺灣蚊子也分藍綠?蔡英文當局「看顏色辦事」遭批
    蔡英文(臺媒)今年臺灣的登革熱疫情在高雄爆發,已有20多起病例。登革熱是蚊子傳播的熱帶病,是臺灣防疫的例行工作。但今年因為疫情只在高雄出現,高雄市長韓國瑜又與蔡英文形成了競爭關係,因此,防疫染上了政治色彩。
  • 影像 | 臺灣巴丹綠繡眼
    綠繡眼形質:成鳥全長約10至11公分,站立肩高約3至4公分。黑色細而尖的嘴隊約1.3公分。眼先為黑色,眼睛圍繞著寬約0.1公分的白色眼圈羽。背羽為黃綠色,額、腮、喉下及尾下羽鵝黃色 (蘭嶼的綠繡眼其眼前、前額、腮下為鮮黃色。) 雄鳥體型較瘦長,年長的上胸至腹汙有黃色縱塊。全世界共84種。別稱綠繡眼、青笛仔、青絲仔、暗綠繡眼鳥 (大陸)、青啼鳥分布非洲、亞洲、澳洲。
  • 臺學者: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常態
    參考消息網1月7日報導臺灣中時新聞網1月5日發表臺灣中華大學教授尹啟銘的文章,題為《臺灣經濟靠大陸才是新常態》。全文摘編如下:日前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部門人士的話表示:「隨著臺灣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該人士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一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 蘇嘉宏:臺灣族群認同 藍綠涇渭分明
    (記者 趙家麟)臺灣輔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蘇嘉宏日前於臺灣成功大學舉辦的「南臺灣與兩岸關係」研討會上發表論文表示,臺灣「北藍南綠」的政黨支持現象,南北區域的在地族群結構是重點,族群影響著民眾對政黨的支持與族群的認同;未來兩岸族群認同問題,仍是藍、綠涇渭分明,各有各自論述,尚難有定論。
  • 孫運璿:經濟舵手扭轉臺灣命運
    而隨後孫運璿先後出任過臺灣「交通部長」與「經濟部長」,全力推動各項經建計劃,讓臺灣能在島內外經濟危難中持續發展茁壯,創造了第二個「孫氏奇蹟」。  臺灣前「經建會」副主委蕭峰雄說:「他是帶領臺灣經濟起飛的人,他將臺灣由農業社會帶到工業社會,並為科技產業發展奠下基礎。」  孫運璿在1969年接任臺灣「經濟部長」,那一年臺灣平均國民所得是三百二十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