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看臺灣報導 臺當局前「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日在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文章表示,臺灣經濟靠大陸是新常態,蔡當局所標榜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幾乎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文章刪減如下——
日前蔡當局「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隨臺灣內部投資規模擴增,「以後除非基期因素等特殊狀態,否則臺灣經濟成長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前段班將會是常態。」不禁讓人對「主計長」的大膽預測感到佩服,另方面則對於他有關經濟成長動力的解讀,若不是外行就是在故意誤導社會大眾感到可悲。
當前全球經濟情勢處於不確定狀態,不確定性的來源雖多,近兩年主要是受美國與中國大陸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美國和中國大陸GDP合佔全世界40%,雙方2019年對戰進入混亂狀態,造成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確定,影響經濟和貿易成長。
至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貿帶來的衝擊更不在話下,國際貨幣基金預估去年經濟成長率從前年的2.8%掉到衰退4.4%,雖預期今年會達到5.2%,仍需視疫情狀況適時修正。展望未來,疫情正夯,美中對立仍將持續,世局動蕩,誰都不敢鐵口直斷;去年「主計長」已經幾度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失靈,失去社會公信力,現在又勇於就未來常態作如此大膽預測,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氣。
至於經濟成長動力來源,依據「主計總處」去年11月的公布,去年臺灣經濟成長率預估2.54%,其中對外貿易的貢獻2.36%,貢獻率高達93%;對外貿易的貢獻又幾乎全部來自對大陸和香港的貿易順差。若將去年前3季的對外貿易抽離對陸、港的貿易順差,則前3季經濟成長率瞬間轉正為負。換言之,蔡當局所標榜的臺灣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及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幾都是來自大陸的貢獻。
反觀蔡當局一再吹噓的投資臺灣三大方案總投資額去年底達到1兆1,663億元始終未見成效。去年民間投資對經濟成長率2.54%的貢獻預估為0.29%,貢獻率僅11.4%,遠低於去年2月預估的25.3%。「主計總處」一方面不去檢討超高投資額的表面數字實際未能振興經濟的原因,另又無視經濟成長依賴大陸,仍舊拿著內部投資規模擴增的招牌在唬弄民眾,這難道不是有意在散布假訊息?
自從蔡當局執政後,堅持"反中"立場,企圖將對大陸依賴分散到其他地方,因此大力推進新南向政策,投下龐大資源。但近5年來臺灣對新南向18國的出口成長率平均僅約0.52%,遠落後馬當局8年的4.8%。花了龐大預算,成果卻不進反退,唯一的解讀是蔡當局無能。
新南向無成,對大陸依賴卻日漸升高。馬當局8年陸、港佔臺灣出口比重平均40.3%,近5年則升為41.3%,去年8、9兩月甚至衝達46%,創下歷史新高。另外臺商回臺投資創新高應可降低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但馬當局8年該比重約為51%,近五年卻增為53%,亦是不降反升,絕大部分在大陸。種種數據顯示蔡當局執政之下,臺灣經濟依賴大陸已成新常態。
經濟依賴大陸固會存在風險,蔡當局執意提升兩岸敵對態勢更將臺灣經濟置於風險頂端。持續激化兩岸對立,蔡當局作好大陸若採取貿易報復行動的因應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