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裡約夏季奧運會上,中國的高爾夫球運動員馮珊珊,為我們中國多得奪得了第一個高爾夫球世界冠軍。同時馮珊珊也是高爾夫球回歸奧運會以後的第一個女子冠軍。說到高爾夫這項運動的起源,大多對高爾夫有些了解的人都會說,這是個貴族運動,在十四到十五世紀的蘇格蘭人發明的運動。可是你們不知道,中國的高爾夫球,在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就已經出現。在中國叫做捶丸,也不是什麼貴族運動,反而是因為沒錢買馬才出現的一種運動。是從唐代的馬球演變過來的。到宋朝得到了推廣,受到了百姓的熱捧,成為了僅次於蹴鞠的運動。
中國的高爾夫球運動員馮珊珊
不光是宋朝貴族和百姓們喜歡這項運動,遠在金國的章宗皇帝完顏璟也是一個捶丸的愛好者。也有很多中外的體育史學者認為,現代高爾夫,是元代的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遠徵歐洲時候流傳過去的。同時,捶丸也跟高爾夫的規則很像,在地上挖一個可以容納球的洞,用球桿擊打球體,進洞得分。
金朝章宗皇帝完顏璟
說完以上觀念,相信很多讀者對宋朝的捶丸有了很大的好奇心,向更詳細的了解一下,這個運動在我們中國古代的演化過程。筆者就跟讀者們講講捶丸的傳播過程。
唐朝時期,馬球是貴族們非常歡迎的運動,不論是觀賞性和經濟性都是很強的。到了晚唐和五代十國,中原大地戰火紛飛。大家在戰爭之餘也要有娛樂活動,馬在戰爭時期非常珍貴,所以人們就開始徒步,用馬球的球桿對球進行擊打。由於馬球運動過線即算得分,在步下玩馬球的人們為了增加難度,就在地上挖坑,改為進洞得分。
捶丸
捶丸這項運動的初期,有點像現在的曲棍球。到了宋朝才慢慢演變成了雙方交替擊打,進洞者得分的規則。
唐朝女詩人魚玄機在《打球作》中寫道:「堅圓淨滑一星流,月杖爭敲未擬休。無滯礙時從撥弄,有遮欄處任鉤留。不辭宛轉長隨手,卻恐相將不到頭。畢竟入門應始了,願君爭取最前籌。」這也可以證明筆者之前說的,這項運動最早出現在中國。
另據南宋文獻《揮麈後錄》記載,後蜀皇帝孟昶入蜀時,就看到成都人執杆捶丸。專家們認為,晚唐和五代十六國時期,與國內其它地區相比較,四川地區遠離戰火,社會安定、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有利於馬球、捶丸、蹴鞠這些運動在民間開展。
在宋代,捶丸這項運動不單單是男人們喜歡,就是女人也很喜歡這項運動。宋人魏泰在《東軒筆錄》一書中記載,縣令鍾離君的婢女泣曰「幼時我父於此,穴地為球窩,導我戲劇,歲久矣,兩窳處未改也。」說的是縣令鍾離君出嫁女兒的時候,買了一個婢女陪嫁。一天,婢女手執箕帚在堂前掃地,久久注視著地下凹陷處,潸然淚下,哭著說「我小時候,父親挖這樣的地穴為球窩,教我擊球的遊戲」。鍾離君聽完,仔細詢問這個姑娘的來歷,才知道眼前這個婢女是前任縣令的女兒。由此可見,許多宋代女子都喜歡捶丸。
以上,筆歷史菌列舉了一些捶丸的佐證來說明捶丸是高爾夫的前身,不是想跟一些鍵盤俠一樣,跟人家蘇格蘭人來爭高爾夫球這想運動的歸屬問題。只是想說明,這項運動在繁榮的宋朝時期,在我們中國的流行程度。也想跟一些崇洋媚外的人說,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國內圓,你能感覺到外國好的原因是你對我們中國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的文化不了解。自己沒有文化就不要怪自己生長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