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諸子百家的思想、輝煌絢爛的詩詞歌賦、參差多態的人文習俗、令人垂涎三尺的八大菜系、隔河語言不通的方言等等,不勝枚舉。而不僅僅是兵馬俑、長城、京劇等文化符號。
中華的傳統文化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是在異族入侵的金、元、清等,更是有五胡亂華,傳統文化依然包容並蓄,不斷發展,頑強的延續至今。這些都離不開傳統文化中那些由中華民族歷經千百年來發展積澱出來的優秀的文化結晶,在歷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輝。
在封建王朝時代,例如等級觀念、擁護君權的專制主義思想、忠孝的道德觀念、科舉考試的任人唯賢都很好地為封建王朝服務,提高國家治理的效率,維護國家的統治,使國家強盛,中國曾一度領先世界。而強盛繁榮的國家與繁榮的文化相輔相成,我們的文化曾如此深刻地影響了周邊乃至西方。漢文化圈及朝貢體系的形成,絲綢之路聯通歐洲,四大發明的傳播,歐洲貴族為絲綢、瓷器、茶葉而痴狂,以至於之後的大航海時代。這充分表明中華文化擁有迷人的魅力。
但是在明清之際,統治者不思進取,閉關鎖國,致使中華文化的發展停滯不前,原地蹉跎,錯失了發展的時機。這時的傳統文化的某些因素就變成了絆腳石,資本主義的萌芽並沒有茁壯成長。統治者依舊渾然不知,依舊沉浸在地大物博,世界中心的醉夢中,殊不知等待他的將是猛烈的炮火和屈辱的求和。面對撲面而來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火燒圓明園、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八國聯軍乃至之後的日軍侵華,猛烈的刺痛著國民的神經,中華文化不行了嗎?在民國時,甚至有人倡議廢棄漢字,改學英文,還有「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想法。這是我們沒有了文化自信呀!
而如今,我們的文化卻被慢慢地減退消逝,而西方的文化恰恰在不斷地,也可以說是在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從好萊塢大片,到西式大餐;從聽西洋音樂到過西方節日;從拼命去海外留學,想方設法拿到綠卡。西方的文化理念和符號正在逐漸侵襲著我們的文化,我們可以渾然不知、渾然不覺嗎?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誌,沒有了自己文化標誌的民族都消失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誠然,假公濟私、叛國求榮等追求個人私利的思想,以及約束婦女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這些都是幾千年來綿延不絕的陳規陋俗,可謂時中國文化中的糟粕。但也有尊老愛幼、誠信待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淳淳教導。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面對傳統文化,我們既不可固守成規,也不可妄自菲薄。應客觀理性,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重拾文化自信尤為重要。如今,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從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提煉而來,我們應當自覺履行,肩負起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