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當中,溫度越高也就意味著熱度越高,比如100℃的一盆水,給人的感覺一定是非常燙手的,而30度的水就非常適合,溫度越高給人感覺越熱,我們所能承受的溫度也就在40度以下。
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這樣的認知其實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你能相信1000度的高溫能將人燙死,但是卻能將人凍死嗎?其實溫度的體現不僅僅只有表面的數字而已,還體現在熱度上。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太陽一直都在進行著核聚變反應,但是太陽卻是一個燃燒體,不過在靠近太陽的時候,依舊也能夠感受到很高的熱度,但是太陽並沒有無時無刻都在燃燒當中,這是因為太陽無時無刻不都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的原因,那麼同樣的溫度情況中,熱水給人的感覺是絕對要比太陽光散發出來的熱度要燙很多的,因為熱是通過分子之間的運動後碰撞產生的能量,越熱能量就越高,但是如果沒有分子運動,即使溫度再高我們也體會不到他的熱。
比如我們可以在同樣溫度的陽光下站十分鐘的時間,但是卻不可以在100℃的熱水中泡十秒鐘。但他們其實有著同樣的溫度,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其實這是因為溫度的體現和熱度的體現,這二者是有很大差距的,這是因為熱水中的粒子運動的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同樣的溫度,他們有著更高的能量,而同樣溫度的陽光,粒子之間相隔的距離是比較遠的,他們互相不作用不影響,所以不會覺得光照強度產生的熱量值,會遠遠的超過熱水散發出的熱量。
所以可以體現出運動的物體分子越劇烈,那麼產生的熱量值就越高,而同樣的溫度下,粒子運動的程度非常的低,那麼熱度也就極其的低,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哪怕1000度的溫度,如果粒子不運動的話,依舊給人非常寒冷的感覺。
比如大約在距離地球兩百公裡有著熱氣層,每個粒子具有的能量值是非常高的,但是互相之間卻並沒有運動。因此這裡溫度很高,但是熱度很低,如果人不小心踏入了這裡的話,顯然一定會被凍死的。看完大家知道是什麼原因了吧!喜歡的可以關注下我,大家一起留言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