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的大部分山林中,都生長有一種奇怪的植物,秋季到來,樹上掛滿了果實,這些果實不但相貌奇特,其內部更會讓人驚訝,掰開果殼,裡面長滿了細細的蚜蟲,看著十分嚇人。
有人說,五倍子其實不是樹上結的果實,它是由蚜蟲寄生在樹上,隨著蚜蟲繁殖的數量增多,唾液刺激植物後,細胞加速分裂,然後長出囊狀的東西來,稱為蟲癭。
五倍子果不能食用,但極具藥用價值,所以,每到秋季白露前後,人們就紛紛上山採摘五倍子,然後經過水煮、晾乾等簡單工序處理後,賣給中藥材收購點。
2020年9月6日 ,重慶黔江區金溪社區9組,57歲的龔吉萍和二妹龔吉慧凌晨4點多鐘起床,相約上山採摘五倍子。她們在茂密的樹叢中穿梭,尋找五倍子。
山林中植被豐茂,荊棘叢生,行走相當困難。好在姐妹倆從小就生活在大山中,經常進山砍柴、挖野菜和採挖藥材,習慣了翻山越嶺,披荊斬棘。
她們背著背簍、拿著鐮刀,在林中尋找目標,運氣好的話,一個清早可採摘10餘斤生果,把果子拿回家加工晾乾後,每斤可賣7元錢。
龔吉萍說:現在的生活好了,上山採摘五倍子並不是因為生活所迫,只是農閒時節,能夠多找1分是1分,找點零花錢給孫子買玩具或零食。
龔吉萍說:以前她家的日子非常艱苦,也經歷過許多磨難。
她家有8姊妹,龔吉萍是老大。在過去,山裡人家普遍貧窮,她家因為孩子多,日子更為艱難,成年後,父母就趕緊找個婆家把她嫁了出去。
男方家的條件也不好,連像樣的住房都沒有,父母看上了男方家柴方水便,便同意了這門親事。
結婚後,與丈夫勤爬苦做,白手起家,建設家園。那時候,只要有找錢的門路,她們都不放過。
山裡人在山吃山,農閒時節就上山採摘桐子、五倍子和其它中藥材。那時候,龔潔萍和二妹搭伴上山找山貨,進山後一直往山頂上爬,不知不覺就爬上了20公裡開外的山頂,最遠處到了現在山塘蓋的長連池。
辛苦了一天,收穫了滿滿一背簍另加一大袋,下山時,天已經黑了,她們就找附近人家要了幾把幹稻草,紮成火把回家。
那時候,她還幫人背煤炭,半天時間背完1千斤,能掙5元錢,那時候的5元錢能買20個雞蛋。只要有掙錢的活,再苦再累也要去幹。就這樣,經過多年的辛苦,終於建起了兩層樓的磚房。
農村人,窮點都不怕,最怕的就是發生意外和災難,龔潔萍就偏偏遇上了。
大兒子初中畢業後就進城學修車,一個冬天的夜晚,因為寒冷,同事將火爐帶進了寢室,就在他們熟睡之際,一場災難悄悄發生。火爐引燃雜物,發生火災。他的兒子與同事不幸被活活燒死,那一年,兒子剛滿18歲。
失去兒子給她的打擊很大,十多年過去了,至今還沒有放下。每每想到聰明、懂事的兒子,她的頭部就會炸裂般的疼痛。
終於等到二兒子長大結婚,並有了孫女,她和家人的心情才有所好轉,哪知禍不單行,不幸再次發生。
那時家裡正在建房,懷有身孕的兒媳不小心受了傷,生下孩子後,孩子得了先天性重病,經過全力醫治,花費了七八萬元,還是沒能好轉。
現在,第二個孫女已經4歲,剛上幼兒班,孫女聰明可愛,讓她十分欣慰。
如今,隨著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力度加大,龔潔萍的家鄉成功脫貧,終於摘掉了貧困的帽子,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她家的土地流轉到蠶桑養殖專業合作社,既可收入土地租金,還可參與利潤分紅,自己還經常參與合作社的勞動賺取工資,再也不為生活發愁了。
從小生活在農村,養成了勤勞的習慣,農閒時節閒不住,就進山採摘五倍子,收穫多少無所謂,自己只是喜歡享受勞動的過程和收穫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