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發射伊始就說明了設計壽命和最終歸宿,而且在天宮運行的各個階段,最終會進入大氣層燒毀的消息是從沒有過隱瞞的,只是大家更加關注其與飛船的對接,以及航天員的生活等等,忽略了這個信息。
天宮超期服役2年半,其實這也並不特別。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這種超期服役的案例非常普遍。
天宮一號重回大氣層的時間中國一直在定期公布數據,毫無隱瞞。早在2017年5月4日,中國常住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的一封照會中,就明確了天宮重回地球的時間窗口。並且從2017年3月開始,中國載人航天網站就開始公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每周公告」。到了2018年3月14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公告」變成了日報。
反海外謠言中心
天宮一號示意圖
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繞地球飛了37000多圈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將重回地球,它將如何墜落?儘管中外科學界均發布了不少公開信息,但大眾看不懂,也不會看。只相信網上滿天飛的消息,比如:
天宮發射時沒說過會有殘骸墜毀
天宮超期服役不安全
天宮失控隨時可能墜毀到人煙密集的場所
天宮的數據查不到
……
這些誤區,大多是由於知識儲備匱乏,不了解歷史。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018年3月29日發布的消息,當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96.4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88.5公裡、遠地點高度約204.3公裡、傾角約42.67度),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1日±1天再入大氣層[1]。下面列舉下實際情況與網絡流言的差異:
1. 天宮一號發射伊始就說明了設計壽命和最終歸宿
天宮一號是中國研發的目標飛行器,重達8.5噸,設計壽命為兩年,於北京時間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並在設計壽命的2年(2011-2013年)內先後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交會對接。
關於天宮最後的歸宿,其實多年以來一直都有明確的說法。
早在2011年9月29日天宮發射當日,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國際太空》雜誌主編龐之浩就介紹過,「天宮一號」完成任務以後,將由地面機構手動操作,墜落到南太平洋太空飛行器墳場,所以既不會造成在太空產生垃圾,也不會對地面造成威脅[2]。
2016年,天宮一號超期服役2年半並最終終止數據服務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再次表示,根據預測,天宮一號的飛行軌道將在今後數月內逐步降低,並最終再入大氣層燒毀[3]。
在天宮運行的各個階段,最終會進入大氣層燒毀的消息是從沒有過隱瞞的,只是大家更加關注其與飛船的對接,以及航天員的生活等等,忽略了這個信息。
2. 超期服役的太空飛行器很多,天宮一號超期服役並不特別
天宮一號的設計壽命是2年,2016年3月新華社報導它已超期服役2年半: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完成了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由於已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其功能於近日失效,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地面跟蹤觀測顯示,天宮一號目前仍在其設計軌道飛行。」[3]
天宮超期服役了2年半,其實這也並不特別。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這種超期服役的案例非常普遍。超期服役最著名的案例應該是NASA的機遇號火星車了。2004年登陸火星的「機遇號」,設計壽命只有90天[4],但是直到2018年,機遇號仍在工作[5]。
3. 天宮一號重回大氣層的時間,早已精確預測並公開
天宮一號重回大氣層的時間中國一直在定期公布數據,毫無隱瞞。早在2017年5月4日,中國常住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的一封照會中,就明確了天宮重回地球的時間窗口是2017年10月到2018年4月。
並且從2017年3月開始,中國載人航天網站就開始公布「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每周公告」。到了2018年3月14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公告」變成了日報。比如最近一期的日報就是這篇文章一開頭的公告: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軌道狀態公告(3月29日)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2018年3月29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96.4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88.5公裡、遠地點高度約204.3公裡、傾角約42.67度),預計北京時間2018年4月1日±1天再入大氣層[1]。
而除了中國載人航天的官方信息之外,境外的科研機構也一直沒有停止檢測和計算。歐洲航空局ESA也在不斷更新天宮的信息,最新的數據也是3月29日發布,預測的再入大氣層時間和中國計算的結果趨同,是3月31日至4月1日之間。
參考資料:
[1] http://www.cmse.gov.cn/art/2018/3/29/art_810_32399.html
[2] http://tech.qq.com/a/20110929/000455.htm
[3] http://www.gov.cn/xinwen/2016-03/21/content_5056066.htm
[4] http://tech.huanqiu.com/photo/2015-03/2769325.html
[5]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701299.htm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臺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有更多問題求較真?點擊「閱讀原文」使用搜索+提問。了解真假,你比別人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