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本iOS版科幻電子書大熱,它的名字叫《三體》。12元人民幣購買單本,30元人民幣購買全套,相對IOS平臺上的其他中文電子書APP而言,顯然「太貴」。
曾獲「星雲獎」金獎,並被國內科幻迷稱為「神書」,但這畢竟是《三體》在紙質書範疇內的事。將一本早已出版多年、並有無數網絡盜版的書不計成本地打造,並且冠以高額下載費用,獨家運營方3G門戶究竟葫蘆裡賣的什麼藥?3G門戶總裁張向東說,其實,這隻預示著「電子書精品時代即將到來。」
趕上大屏手機好時代
那些早已不太讀書的人會問:「什麼是《三體》?」隨即發現微博上不少公司CEO、名人大鱷竟都自稱是該書的粉絲,張向東也很為自己是其中一員自豪。他甚至追問記者是否讀過這本書,在得到肯定答覆後,他欣慰地坦承自己也正因為是該書粉絲,才不計成本地對其精心打造。
3G門戶旗下的3G書城曾推出不少電子書,在2010年開始轉戰iOS平臺後,張向東也曾在內部開會時多次提到將一些經典書籍打造成「精品」,但市場部門的人一合計就告訴他「必虧」。
「很遺憾,很多次就這樣放棄了。」張向東說,「我自己也知道從商業角度肯定不行。但覺得現在是時候了,因為大屏手機開始普及,尤其是iPhone 4S已經有了超高解析度的Retina屏,用戶體驗上去了,就很難再接受低層次的感知,必然對閱讀類APP也有更高品質的要求。」
太貴源於成本太高
為什麼《三體》APP要賣這麼貴?是炒作因素還是成本因素?
負責製作《三體》APP的南方周末新媒體負責人吳蔚則告訴《IT時報》記者,一個盜版書籍APP的製作者,一天可以炮製幾十個這樣的應用,《三體》APP單單在編校方面就要花上一個月:「在茫茫幾百萬字中,要精細到每行行首不可出現標點符號,英文換行時一定要符合相應規範。而且,由於iPad版和iPhone屏幕尺寸不同,這樣的編校還要從頭再來一遍。」
製作方還請來在紙書裝幀方面有經驗的專家,要求像紙書那樣注重哪怕一個微小細節上給用戶帶來的氛圍感受。除了貼近紙書的審美之外,電子書還要有智能互動。在《三體》中,一旦出現需要注釋的部分,點擊後就會出現比原書更豐富的動態注釋,有時還配圖。另外,讀者在書中任何地方發現錯別字,可啟動反饋程序,一旦製作方接到這樣的信息就會審核,做出修改後其他讀者終端上的版本也會被改掉。
互動體驗將成新贏利點
但是,很多人對《三體》的商業考量還是發出一些質疑。比如,已有非常多的人讀過它,而且無論是論壇中的簡易TXT版本,還是iOS和安卓平臺上的盜版應用都不計其數。就連作者劉慈欣近日也表示,基於這些原因,對下載量並不抱太高期望。
張向東表示,他對靠《三體》APP賺錢並無太多強制性要求。但經典作品未必不能做成電子書中的「收藏版」:「就算拿紙質書來說,你看過簡裝版也會去買精裝版收藏。要相信這種作品的讀者都是有較高文化層次的,我看好《三體》的死忠粉絲會是下載者中的很大一部分。」
此外,電子書中可以加入諸多智能互動,這讓他對電子書的前景有比較好的展望:「我曾下載過一本國外古老詩集,比《三體》貴多了,要90元。但打開後它的互動體驗就讓人感覺物有所值。將來我們也要加入更多的互動元素。」
在書中讀到一個陌生的歷史人物,便能立即連結到百度百科;在村上春樹的書中讀到《挪威的森林》這首曲子,立刻能夠購買下載並即時聆聽;甚至可以與作者產生即時互動……張向東認為,將來電子書不斷衍生出來的功能,將和遊戲中的道具一樣,成為新的贏利點。
(責任編輯: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