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美國總統林登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批准執行弧光行動(Operation Arc),動用B-52戰略轟炸機對越南包括胡志明小道在內的軍事目標進行地毯式轟炸。然而,越南地處熱帶植被茂密,轟炸效果難以評估。在這樣高強度的轟炸之下,西寧省東部越南人民軍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依然保持著頻繁的遊擊活動(越南人民軍即PAVN,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即ViteCong,後裝裝備略差於前者,下文將這兩支武裝合稱為越軍)。
弧光行動中的B-52
為了清除該地區的敵軍,美軍援越司令部於1966年8月中旬,決定派遣第196輕步兵旅、第1步兵師、第4步兵師、第25步兵師的部分兵力,在越南共和國陸軍101團的配合下針對西寧省東部展開了阿特伯勒行動(Operation Attleboro,雖然也被稱為行動,但其本質就是一次搜索與殲滅式的掃蕩,越南共和國陸軍即南越陸軍),力求切斷越軍往西貢平原方向滲透的通道並肅清西寧東部的越軍。
阿特伯勒行動的大致區域,胡志明市即西貢,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來此地地形極為複雜
阿特伯勒行動
為了確保這次行動的順利進行,美軍援越司令部對此地進行了周密的調查,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這裡的情況比他們所預想的要複雜得多。西寧省東部地形以丘陵和密林為主,此地溪流密布,溪流旁的象草高度可達兩米,是天然的隱蔽所。除此之外,西寧東部地區距離古芝(CuChi)不遠,越軍在古芝域構築了規模龐大的地道系統,西寧省東部的越軍也受此影響,也在西寧地區之間修築了一些地道。
古芝地道博物館內的立體沙盤,古芝地道已經被改為了越南的愛國教育基地
為了抵消地形的影響,美軍援越司令部為這次行動準備了大量的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為了肅清棘手的地道,還抽調了坑道鼠部隊(Tunnel Rat)參與了這次行動。
地道中的坑道鼠,相片雖為擺拍,但實際情況也與之相差不大。坑道鼠成員必須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
坑道鼠部隊是越戰時期美軍專門肅清地道的部隊,其成員需要鑽入越軍遍布陷阱詭雷的地道之中,藉助手電筒和手槍執行肅清爆破任務,因此該部成員大都是身材矮小且膽大心細的好手。在越南戰爭時期,該部成員在任何一處美軍的俱樂部中,都能夠獲得免費的啤酒,可見當時的美軍多麼尊重這支部隊。
地道中的坑道鼠成員,手電為手電為MX-991/U軍用L型手電,在黑暗中組裝手電裝填手槍是坑道鼠們的基本功。
1966年9月10日,阿特伯勒行動正式展開。當美軍完成機降後,迅速對周邊地區展開了搜查。很快,美軍就在周邊的村落中的棚子中發現了大量的糧食,這些糧食遠遠超過了該村落的實際所需,因此負責搜查的第25步兵師某部一邊呼叫直升機將這些糧食吊運走,一邊對村民進行拷問,並且招呼了坑道鼠部隊前往此地進行細緻的搜查。聞訊趕來的坑道鼠部隊在這個村子中,發現了越軍遺留下來的地道口,並對其進行了肅清。
美軍阿特伯勒行動的示意圖
肅清坑道的過程非常順利,坑道鼠們並沒有在地道中遭遇敵軍,而且還在地道中發現了部分越軍遺留的文件。隨後美軍部隊開始以DuuTing地區為起點,向西寧省東部的丘陵地區展開了拉網式搜索。在此期間,美軍不僅肅清了該地區村落內的坑道,並且還發現了上百噸糧食,由於糧食太多根本無法帶走,因此美軍開始用燃燒的方法銷毀這些越軍的糧食。
《LIFE》雜誌中的畫面:美軍在象草叢中拖拽傷員,看這些象草的倒向,前方應該是有直升機準備起飛。
阿特伯勒行動就這樣順利地進行著,他們除了遭遇過幾次小股越軍的騷擾外,一直沒遭到什麼有力的抵抗。
伏擊
11月3日,參與阿特伯勒行動的第27步兵團第2營A連在沿河搜索時,遭到了越軍的埋伏。當時越軍在河流兩側的高地上,發現了美軍的蹤跡,待美軍步兵走入象草草叢中後,越軍經過偽裝的機槍班組突然開火對象草草叢進行掃射,第第27步兵團第2營A連連長當場陣亡,剩下的美軍立即分散開來,結果觸發了越軍提前布設的絆雷,有些軍官想站起來觀察越軍火力點位置,結果又挨個被越軍的狙擊手狙殺。
越南戰爭中的簡易絆雷
就這樣,第27步兵團第2營A連被釘死在一大片象草叢之中,軍官死傷過半,剩下的士兵群龍無首亂作一團。此時跟隨第27步兵團第2營A連參與行動的坑道鼠富蘭克林·貝克(John Franklin Baker Jr)和幾名老兵接管了該連一些失去指揮員的步兵班組,並通過槍聲判斷了敵人火力點的位置,他與班組中的兩名士兵循著聲音對越軍的火力點進行包抄,很快就清除了越軍的兩個機槍陣地。
富蘭克林·貝克(John Franklin Baker Jr)
正當富蘭克林·貝克與參與突擊的士兵準備再次鑽入象草草叢中隱蔽時,一名越軍從暗堡中向他們投擲了手榴彈,將富蘭克林·貝克和他的戰友們炸倒。短暫的昏厥後,富蘭克林·貝克醒了過來,隨後他立即鑽入象草草叢之中並繞到了這座暗堡旁,用步槍和手雷肅清了這座暗堡。然後徑直奔向之前那些被炸倒的隊友旁,將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拖入象草草叢中隱蔽。
手持M14步槍的美軍
在此之後,富蘭克林·貝克又穿梭於象草之間,以一己之力連續摧毀了3座越軍的機槍陣地。在此期間,他在象草草叢中穿梭時,還多次遭遇了越軍狙擊手的狙擊,不過他很快就確定了這些狙擊手的位置,並用步槍殺死了所有他所發現的狙擊手(此處的狙擊手可能只是用栓動步槍或半自動步槍打黑槍的越軍),在象草草叢中穿梭時,他還多次將在空曠地帶中彈倒地的戰友拖回了象草叢之中。
伏在草地中的美軍機槍手,從標尺來看他手中的應該是一挺M60機槍。
在富蘭克林·貝克的幫助下,遭遇伏擊的A連穩住了陣腳,臨時指揮官確定了敵方的位置並呼叫了支援。當美軍的支援火力對越軍陣地覆蓋後,越軍開始脫離戰場,2營A連這才脫離了危險。事後,2營A連因傷亡慘重退出了阿爾伯勒行動。在11月3日2營A連遭遇伏擊期間,富蘭克林·貝克與幾名士兵摧毀了6座越軍機槍陣地,其中有4座是他以一己之力摧毀的。除此之外,他還殺死了至少10名越軍(包括4名狙擊手)、拯救了至少8名受傷的戰友(不含不治身亡的)。由於富蘭克林·貝克是坑道鼠部隊成員,因此他矮小的身形讓2營A連的官兵印象深刻,紛紛提議為這名英勇的小個子士兵頒發榮譽勳章。
林登詹森為富蘭克林·貝克授勳,可見其身材多麼矮小,左側的高個子是羅布特.弗利(Robert F. Foley)
1968年,林登詹森總統為富蘭克林·貝克(John Franklin Baker Jr)與羅布特.弗利(Robert F. Foley,此人在阿特伯勒行動的後續作戰中表現英勇)頒發榮譽勳章。富蘭克林·貝克並未在越南待太長時間,在阿特伯勒行動後不久就被調遣回國,之後他一直在美軍中服役到80年代末。2012年1月,富蘭克林·貝克於家中去世,享年66歲。
尾聲
在富蘭克林·貝克的葬禮上,他的戰友德魯·梅耶羅維奇上校(Army Col. Drew Meyerowich)稱他為「身高五英尺二英寸的巨人」,並稱戰場上最需要的就是富蘭克林·貝克這樣的「巨人」。
富蘭克林·貝克的晚年
為了紀念這名矮小卻英勇的士兵,愛荷華榮譽英雄勳章協會、 愛荷華州國家歷史協會和美國陸軍軍事歷史中心都將他的豐功偉績記錄在案(這些組織的名稱依次為Iowa Medal of Honor Heroes、State Historical Society of Iowa、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2018年8月,美國伊利諾州加裡森島阿森納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