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人口就意味著社會的勞動力資源。二十世紀中期,很多發達國家因為機械化水平高,並不需要過多的勞動力,所以國家並沒有強制要求生育,國民的生育熱情並不高。但是過了幾十年之後,很多的世界發達國家都出現了老齡化、負贈長、勞動力短缺等人口問題。留過學的朋友就知道,因為勞動力短缺,在一些發達國家救護車、外賣、快遞等費用極貴;而低生育率低死亡率就會出現老齡化,日本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日本雖然人口多人口密集,但是社會的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根據2019年的社會調查,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已經佔據全國總人口的30%左右。
如果說日本人口問題的是青年人生存壓力大而導致的,那德國嚴峻的人口問題就顯得非常奇怪了。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德國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問題,生育率一直是世界最低,但是德國的社會福利非常好,德國人並沒有像日本年輕人那樣養不起孩子,恰恰相反,德國還相繼推出了非常多的育兒補貼。
1986年為了拯救極具下降的生育率,德國出臺了非常豐厚的育兒政策,孩子出生之後國家負責出孩子的教育、醫療等方面的費用,相當於父母只管生,國家管養;2007年之後又補加了生育政策,產婦生產前擁有3個月左右的全薪產假,頭一年還可以每個月拿300歐元的津貼,生女孩的津貼則要比生男孩多一些。
有人計算了一下,從婦女懷上女孩到女孩長到12歲左右,不計算種種社會福利的情況下,家庭一共可以從國家領取約合人民幣62萬元的獎勵,而男孩則是60萬左右。可是即使是國家如此大力度鼓勵青年夫妻生育,德國很多國民依舊沒有太高的生育熱情,德國的生育率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一直是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也被稱為最缺孩子的發達國家。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德國國民即使擁有這麼多福利政策卻依舊不願意生孩子呢?主要還是德國國情決定的。
德國社會福利體系相當完善
德國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完善的國家之一了,尤其是醫療福利以及養老福利。很多的德國國民並不需要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自然也不會有「養兒防老」的這種想法。德國人追求自己的生活
在世界大多數人眼中,德國人都是特別循規蹈矩的人。也正是這樣,德國人的工作效率很高,有非常充足的自由時間。在工作之餘德國人也喜歡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質,並不想有拖累。
而且根據德國的社會調查,很多女性不想生育的主要原因就是她們都有自己熱愛的穩定的工作,她們認為生孩子會耽誤自己三年的時間(德國規定生完孩子之後母親需要在家三年照顧孩子),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會有一些影響。
德國夫妻離婚率高
2015年的調查顯示,21世紀後德國新結婚的夫妻每5對夫妻就有2對離婚,離婚可能也是生育率低的一個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