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總是孤獨的」,今年43歲的顏寧教授選擇人生與科研相為伴,外人看來她孤獨,但是她自己可能不這麼認為。
1977年11月份在山東章丘出生,畢業於美國於普林斯頓大學,現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一職,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同時任命為中國結構生物學家,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
科研方向:一直以來都是從事與疾病有關的重要膜轉運蛋白、電壓門控制的離子通道、工作機理、膜蛋白更多的作用研究等等。
截止2020年,已經43歲的顏寧教授仍然是單身狀態,這讓大家都替她著急。要知道43歲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意味著什麼,這些都可想而知。「正常人生軌跡」女人應該不會超過30都歲才組建家庭,更何況43歲的年紀,孩子都應該上初中了。
畢竟顏寧教授常年在外進行科學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周邊合適的人群應該還是比較少的。也就是這種情況,在大家看來,她應該是屬於「孤獨、寂寞」的。
從剛開始選擇了科研這條路,或許她自己早就清楚了未來的額人生軌跡到底是怎麼樣的,現在的一切或許也就在人家的意料之中呢!她對自己的母親曾表態「如果與科研共伴一生,不結婚也無所謂,選擇為科研事業奮鬥一生,這是無怨無悔的。」
一直從事重大科研項目研究,那麼個人的休閒娛樂時間應該是非常少的,在實驗室待過的同學應該都非常的清楚,一個小的項目可能都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直來回奔波,將所有的時間都「貢獻」在上面,可能結果還不一定能夠成功,需要重頭再來。
這其中有個「小插曲」,以前顏寧教授是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曾帶領團隊破解了世界生物學界難題,在國際一舉成名。但是自己的才華在國內卻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所以才選擇離開。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時說:「我已經在清華大學任教十年,知道了在清華大學當教授的真實感受,因此才想著去國外的高校任教,體驗不同的感覺」。
直接選擇跳出生活的安逸圈,追求自己的理想,一直將科學研究作為首要責任,實在難能可貴!
其實說真的,在她自己看來,與科研共伴一生,這應該是最具幸福感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選擇,特別是對待這樣一些具有思想獨立、行為獨立的「強者」,我們普通人沒想法,根本就不適用,所以只能祝福!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