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光年外或存在另一個地球;CNN 識別大熊貓準確率 95%;小鼠胚胎...

2020-12-02 雷鋒網

300 光年外或存在另一個地球

近日,天文學家新發現一顆行星克卜勒 -1649c,距地球 300 光年,一顆約為太陽四分之一大小的恆星圍繞著其運行。該行星的大小和地球幾乎相同,軌道位於恆星的宜居帶,溫度接近地球,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著液態水,可以維持生命。美國宇航局(NASA)認為,它有成為外星生命家園的基礎條件。

我國科學家首次證明小鼠胚胎可在太空發育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團隊首次證明小鼠胚胎可以在太空發育,同時研究團隊發現胚胎中的細胞含有嚴重的 DNA 損傷,而在太空中發育的胚泡的基因組則通過一組獨特的差異甲基化區域(DMR)整體被低甲基化。這項工作提高了對空間胚胎發育的理解,並揭示了長期極低劑量輻射是哺乳動物繁殖的危險因素。

論文地址:https://academic.oup.com/ns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sr/nwaa062/5819033?searchresult=1#

AI 液體活檢可檢測癌症

癌症液體活檢突破,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科學家首次在大規模樣本中證實,利用人工智慧分析血液微生物 DNA,可以檢測癌症。研究人員使用機器學習分析了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中來自微生物的基因片段,僅通過這些微生物基因,便可區分出不同的癌種。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1-019-0404-7#Sec000310

高鹽飲食竟能抑制腫瘤生長

過度攝入食鹽作為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很強的相關性。但南京大學研究表明,高鹽飲食通過調節骨髓來源的抑制性細胞(MDSCs)的活性來激活抗腫瘤免疫監測,可實現對小鼠腫瘤生長的抑制。

論文地址: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24-1

中微子打破了宇宙的對稱性

近日,日本、美國、俄羅斯等 12 國的 T2K 團隊經過十年研究發現,中微子打破了宇宙的對稱性,且宇宙終極的不對稱性可能就藏在中微子的不對稱中,這一發現或有望成就下一個諾獎。據悉,T2K 實驗採用的探測器是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Super-K),該探測器在物理學界大名鼎鼎,日本物理學家曾因該探測器進行的相關研究分別於 2002、2015 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論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177-0

人臉識別技術還能實別大熊貓

不久前,西華師範大學大熊貓研究曾將人臉識別技術運用到了大熊貓身上。該團隊採用深度學習技術,以一種基於 CNN 的人臉識別模型識別大熊貓,成功建立了大熊貓面部識別網絡,熊貓臉識別率高達 95%。

論文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632071931609X

離婚影響孩子成績,母親學歷高影響會更大

挪威卑爾根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對近 1 萬名青少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父母離異會導致孩子的平均成績下降。如果母親獲得過碩士或博士學位,那麼這種負面影響會更強。

論文地址: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29183

流浪狗或是新冠疫情大流行源頭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夏旭華(多個知名期刊審稿人)及其團隊提出,流浪狗可能是當前人類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源頭。該團隊假設,蝙蝠身上攜帶的冠狀病毒,先是感染了犬科動物的腸道,並在犬科動物身上發生了快速變異進化,然後首次感染了人類。

論文地址:https://doi.org/10.1093/molbev/msaa094

5 年前的地球磁場研究成果被顛覆

2015 年,羅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在年代測定為 42 億年前的鋯石中發現了磁性材料。這成了首個表明地球磁場可能在 35 億年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證據。但最新研究表明,2015年的那項研究並沒有確定他們所檢測到的磁性物質是在那些鋯石晶體形成期間就形成了的,還是是在鋯石晶體形成之後才形成。這項研究表明,一直以來被科學家視為記錄了地球磁場歷史的鋯石顆粒是不值得信賴的。

論文地址: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15/eaav9634

世界上最長的動物竟有 45 米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科學家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發現了世界上最長的動物——Apolemia 屬的管水母。嚴格來講,它並非一個生命體,更接近於一種群居生物,由髓狀和多形體的遊動孢子連接組合在一起,聚集成的一個有功能的新生命個體。

論文地址:https://anatomy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dvdy.20483

1.3 萬年前,象鼻蟲就學會偽裝自己了

一項研究分析了約 1.3 萬年前的象鼻蟲翅膀的化石,在其上發現了排列與鑽石相似的晶體結構呈藍色和綠色,這說明當時象鼻蟲已受自然選擇演化出了保護色。據悉,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二塊保存有納米級結構的化石。

論文地址: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bl.2020.0063

約會前,狐猴會噴點自製香水

實際上,雄性環尾狐猴手腕上有發達的氣味腺。近日研究人員更是發現,在繁殖季,它們會用手腕的分泌腺摩擦自己的尾巴,吸引雌性注意。這種香氣由 3 種醛類化合物混合而成,這也是首次科學家在靈長類動物身上發現信息素。

論文地址:https://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20)30407-3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地球30光年外有奇異行星 300攝氏度下水呈固態
    地球30光年外有奇異行星 300攝氏度下水呈固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8日 02:27 來源:新聞晨報   表面溫度高達300攝氏度水卻呈固態此發現會進一步推動類地行星觀測和研究
  • Science:首次合成人造小鼠胚胎
    他們利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滋養幹層細胞以及細胞質基質,在培養基中成功地誘導合成了類小鼠胚胎結構。哺乳動物的卵細胞受精後多次分裂,形成胚泡。早期胚胎囊胚的組成包括胚胎幹細胞(ESC)、滋養幹層細胞(TSC)和原始內胚層細胞(XEN)。胚胎幹細胞可以分化為三胚層細胞,胚外滋養層幹細胞將形成胎盤,原始內胚層細胞發育為卵黃囊。
  • 在多目標識別方面,maskr-cnn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maskr-cnn是業界首款實用的全卷積神經網絡模型,為計算機視覺中的多目標識別與自動對焦,開創性的成為計算機視覺發展的新方向。無論是基於計算機視覺的自動對焦系統、模式識別系統,還是圖像識別,maskr-cnn都是有標誌性意義的。它強調平滑準確的計算輸入、檢測框和定位點,訓練過程與特徵提取過程採用多級感受野融合技術進行自動優化提高目標解析度及精度,以及做出精度更高的語義推理判斷。
  • 23光年外,天文學家發現另一個三體世界!
    在小說中,4.3光年外的半人馬座α星中的三顆恆星做著混亂的三體運動,使位於其中的三體行星經歷亂紀元與恆紀元無序交替,孕育出經歷一次次毀滅與重生的三體文明。三體人飽受煎熬,以至於在得知地球的存在後,不惜長途跋涉4.3光年來與人類搶地盤。現實中的半人馬座α星並不像小說中那般混亂。
  • 百度OCR通用中英文字符識別準確率達95%以上
    來源:格隆匯格隆匯11月1日丨百度大腦開放日OCR文字識別專場昨日在上海召開,百度AI技術生態部產品經理為開發者們詳細介紹了百度大腦最新的開放能力,百度視覺技術部韓鈞宇深入分享了百度大腦OCR文字識別方向的最新技術與趨勢,並邀請華夏保險上海分公司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地球和Kepler-1649c大小對比,Kepler-1649c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1.06倍。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地球和Kepler-1649c大小對比,Kepler-1649c的半徑大約是地球的1.06倍。
  • 《自然》:基底膜重塑調控小鼠胚胎發生過程
    許多上皮組織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迅速擴張,但仍被基底膜所包圍。基底膜是一種緻密、片狀的特化細胞外基質,主要由層粘連蛋白、IV型膠原、巢蛋白、硫酸乙醯肝素蛋白多糖和基底膜聚糖組成。基底膜的重塑被認為發生在分支形態發生的過程中,以適應上皮細胞的生長【3】。小鼠胚胎著床後早期呈現一個中空的圓柱形結構,由多能外胚層和胚外外胚層兩個毗鄰的組織構成,並被另一層胚外組織(髒壁內胚層)所覆蓋【4】。
  • 【新突破】AI系統篩選優質胚胎準確率達90% 大大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人工智慧可以通過一系列人眼難以觀測的圖像特徵,挑選出最健康的胚胎植入子宮,將大大提高試管嬰兒(IVF)成功率,幫助媽媽們順利孕育自己的寶寶。最近有項研究就開發出了這樣的人工智慧系統,挑選優質胚胎準確率竟高達90%!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Tsiaras和他的團隊認為,這顆行星很可能是一個巖石構成的「超級地球」,它的大氣層要麼以水為主,要麼與氮等透明氣體混合而形成大量的雲。大氣中的水可能是行星表面存在液態水的有力證據(可能被海洋完全覆蓋),但目前還不清楚。
  • Nature丨基底膜重塑調控小鼠胚胎發生過程
    ,單個細胞的聚合體是如何發育形成完整身體的問題一直存在著各種令人著迷的疑點。小鼠胚胎著床後早期呈現一個中空的圓柱形結構,由多能外胚層和胚外外胚層兩個毗鄰的組織構成,並被另一層胚外組織(髒壁內胚層)所覆蓋【4】。胚胎著床後,儘管被基底膜包圍,但外胚層和胚外外胚層仍沿著胚胎的近-遠軸生長,基底膜和這些組織之間的信號對於細胞極化和隨後的形態發生是至關重要的,然而基底膜在著床後胚胎發生中的作用機制仍不清楚。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新突破」AI系統篩選優質胚胎準確率達90% 大大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
    該團隊使用數千個胚胎圖像實例和深度學習法,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系統(AI),該系統能夠比美國五個不同生育中心的15名經驗豐富的胚胎學家更好地區分和識別最優質胚胎, 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eLife》上。該研究團隊選用了授精113小時後的胚胎,並捕獲了胚胎形成圖像,測試了AI系統(人工智慧系統)的選取優質胚胎準確率。結果發現:在742份胚胎中,AI系統選擇優質胚胎準確率高達90%。研究人員又進一步評估了AI系統判斷優質胚胎正常染色體數量的能力,並與訓練有素的胚胎學家進行了比較。
  • 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太陽系?位置在距離地球2000多光年,怎麼回事?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太陽系?位置在距離地球2000多光年,怎麼回事?眾所周知,我們地球是處於太陽系當中的,太陽系中心是太陽,剩下的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作有規律的公轉,其實仔細想一想,這種現象也是非常的神奇又有趣的。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著無數的星系,對於宇宙到底有多大?
  • Science:首次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構建出胚胎軀幹樣結構
    這正是胚胎在形狀上發生深刻變化並發育出各種器官前體的時候,這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過程,留下了許多未解的問題。如今,這項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培養出胚胎軀幹的核心部分,從而再現了胚胎發育的一個核心階段。該方法再現了培養皿中胚胎發育的早期形狀生成過程。
  • 距地球十六光年外可能存在一個真實的瓦肯人世界
    Vulcan的行星 - 一個研究人員推測的坐落在一個名為40 Eridani的恆星系統中的世界。佛羅裡達大學(UF)天文學家Jian Ge表示,這顆新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軌道恆星HD 26965,距離地球僅16光年,使其成為最接近地球軌道的另一顆太陽恆星。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Marioni和Berthold Gottgens實驗室合作,構建了小鼠原腸運動(E6.5)到器官發生早期階段(E8.5)的細胞命運變化路徑(Pijuan-Sala et al., 2019);同時發表的另一項工作(Cao et al., 2019)研究了小鼠器官發生階段(E9.5-E13.5)的單細胞轉錄組情況,鑑定出56種胚胎細胞的發育軌跡;隨後Anna-Katerina Hadjantonakis
  • 三體人真的存在嗎?距地球22.7光年,出現一個巨型「三體世界」
    三體人真的存在嗎?距地球22.7光年,出現一個巨型「三體世界」看過劉慈欣《三體》這本小說的都知道,三體人是一個虛構的外星智慧文明種群。這本科幻小說,人們了解到距離地球4光年外的三體文明,知道三體世界是怎樣的。其實,除了小說中的三體世界,現實的宇宙中一樣存在三體世界,這個三體星距離地球23光年,質量更是地球的8倍,那麼這到底是怎樣的世界呢?
  •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研究人員發現距離我們6光年遠的巨型「超地球」行星可能只有簡單的生命。 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超級地球」行星,它繞著巴納德恆星運行,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第二顆恆星。 Barnard b被認為是極冷的,其溫度與Europa相似,約為150攝氏度。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4顆巨大的恆星,它們的大小讓所有此前已知的恆星相形見絀——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倍,超過了此前理論預計恆星能夠達到的最大質量的兩倍,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