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個重要的地方,卻很少有人關注 | 地球知識局

2020-12-02 手機鳳凰網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653-印度向東前沿

作者:中年維特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往南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線路…我們(印度)將安達曼-尼科巴視為堡壘,堅持防禦的思路太久了,是時候將這些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島嶼視為印度的跳板了。」2015年,在接受外媒採訪時,安達曼副總督A. K. Singh發表了上述言論。

就是這個地方

在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之間

扼守印度洋通道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如今,這一言論應驗了,印度在馬六甲海峽西側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修建、升級了數個軍用機場和飛機跑道,駐軍和艦艇數量也快速增長。

國防部長在安達曼-尼科巴司令部

(圖片:wikipedia@Ministry of Defence )▼

該群島其實距離印度本土有700海裡之遙,距離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僅有90海裡,距離緬甸僅有22海裡。讓友邦驚詫的舉動背後,是一個隨著經濟地位上升而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印度。

在印度次大陸以東,比較遠

是印度在印度洋上的關鍵屏障▼

曾經的被遺忘的角落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由572個島嶼組成,大致可以細分為兩片:325個島嶼屬於北部的安達曼群島,247個島嶼屬於南部的尼科巴群島,兩個群島之前有一條150千米寬的十度海峽。

南北向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島嶼眾多

但人口集中在南安達曼島,大部分島嶼頗為荒蕪▼

這些島嶼數量雖然龐大,但是普遍面積狹小,瘧疾叢生且土地貧瘠,時至今日也僅有37個島有人居住。

大部分島嶼都是這個狀態

(安達曼群島-北森蒂納爾島)

(圖片:NASA)▼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從北部到東南c字形延伸,如同串聯緬甸與印尼蘇門答臘島的一串項鍊,分隔了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緬甸海),而安達曼海向東穿過馬六甲海峽則會到達中國南海。所以從航線上看,這一群島絕對算得上處於地理要衝,擁有巨大的軍事、經濟和交通潛力。

大部分的船走的是群島南面的格雷特海峽

這裡也是印度以西去往東亞的最快直線通道▼

但是長期以來,這裡都是一片孤懸海外的被遺忘之地。

緬甸長期忙於中南半島的王朝紛爭,無力南顧;印尼本身文明起步就很晚,時至今日國內依舊處在整合的進程中,大量島嶼開發程度低,無暇將勢力滲透到西側的貧瘠小島上來;印度本土過於遙遠,中古善於航海的印度商人也不會在沒有生意可做的地方久留。

在距離上更靠近緬甸和北蘇門答臘

文化和人種上則非常孤立

如果不是由於英國殖民統治

恐怕不會成為印度領土▼

上述文明或多或少與安達曼群島產生過交集,留下了當地人不穿衣服的記載,甚至有少量移民遷入,但是距離在此建立統治都還很遠。

相對孤立的地緣保護了群島上原有的生態系統,也保護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民族。安達曼群島上林林總總的原住民與周邊民族大相逕庭,對他們的相關研究至今都不甚深入,通常認為他們是26000年前來到此地的尼格利陀人的後代,生產力水平大致處於舊石器時代。

近代拍攝的安達曼人(1875年)

(圖片:wikipedia@Pitt Rivers Museum, Oxford)▼

古代文獻中對於他們的零星記錄顯示,他們樂於交換外界的商品,但目前族群已經急劇萎縮,且居民表現得比較排外,對外來者射箭是常態。

長期處在狩獵採集階段

(圖片:wikipedia@Murray, Colin Bourne and Shepherd)▼

泰米爾人、丹麥人、奧地利人、英國人先後曾在這裡建立過海軍補給點或殖民地。但是這些據點往往短時間內就被瘧疾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打敗。1869年,兩群島才正式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但是主要用來流放犯人,與印度本土的聯繫十分有限。

日不落帝國的全球監獄網,估計也是日不落的

安達曼群島上的監獄(1872年)

(圖片:wikipedia@Illustrated London News)▼

二戰後殖民主義退潮,英國原本打算在此獨立建國,安置印度和緬甸的白人後裔,同樣沒有成功。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這裡才成為印度領土的一部分,印度還因此和緬甸出現了爭議。併入印度後,偏遠的群島也並沒有受到多大重視,長期開發遲緩。

目前基本仍是典型的熱帶島嶼

茂盛的叢林、孤立的土著、落後的設施

不過因其位置特殊,或許可視為南亞版的琉球

(圖片:shutterstock@Dchauy)▼

被歷史改變的地緣格局

時代在變化,隨著二戰後東亞國家先後進入經濟發展快車道,能源消耗量隨之增加。奈何東亞國家資源不足、普遍缺乏石油,從中東產油國進口石油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通過馬六甲到達東亞是中東油輪最合理、最主流的路線。

時至今日,中國廣袤的南海上90%的運油船會走馬六甲的航線。中國多年布局,希望通過多樣化的石油進口來源來保證石油安全,至今也只是起到緩解依賴馬六甲航線壓力的作用。同理,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發達經濟體也同樣依賴馬六甲而生存,各國各地區生產的工業品也要沿著反向通道輸出。

保障這條漫長的能源補給線,殊為不易

馬六甲海峽一頭是新加坡、一頭是班達亞齊

但如果安達曼群島的存在感持續加強

或許會成為一個新的「環節」▼

就這樣,馬六甲成為了東亞生命線。而安達曼群島就像是馬六甲外的另一道門。儘管受限於印度當時的國力,和長期以來的國際局勢,這一扇門一直向全世界敞開,但它在現當代地緣格局中的重要性並未因此消失,反而隨著東亞國家日益強大的國力悄悄上升。

這裡的存在感目前還很低

基礎設施也相當不足

最大城市布萊爾港還是只一個10W+人口的小城

(安達曼群島-布萊爾港,圖片:google map)▼

八十年代時,印度就曾試圖加強在這一群島的軍事存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對此保持高度警惕,擔心印度利用島上駐軍帶來的軍事優勢威懾周邊地區。當時印度的國力與軍力對於上述國家還沒有壓倒性優勢,外交也相對溫和,所以較為克制,僅僅維持了較低水平的駐軍。

印度在北印度洋這一區域還是相當強勢的

畢竟繼承了英屬印度的大部分遺產

其東北部以及安達曼群島也是殖民時代的東擴產物

(圖片:wikipedia@Aswin Krishna Poyil)▼

迎合印度教民族主義上臺的印人黨,在外交領域越來越明顯地謀求大國地位,外交也顯得愈發積極而強硬。莫迪上臺後希望深入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增強與各國的聯繫,並建立地區性合作機制,增強印度的地區影響力。印度對東南亞的戰略也由「東望」(Look East)強化為了「東進」(Act East)。

不斷發酵的民族主義對自豪感的需求是無止境的,少量可以提振自信,團結國民,但這種低成本的快感很容易讓人上癮。煽動民族主義的政府想要戒斷,就等於背叛了自己選民的基本盤,所以只能不斷製造國家正在強勢崛起的景象,並加大劑量,形成一個循環。

印度人民需要一個強大的印度

這種強大要看得見、摸得著

要有清晰的成就、方向和敵人

(圖片:Ankur bajpai / Shutterstock)▼

很難說清到底是政府將民眾綁上戰車,還是政府騎虎難下,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印度謀求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不會變。地理位置決定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會是印度東進戰略的關鍵節點。

印度的孟加拉灣?

2017年,莫迪政府曾經打算利用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發展高端旅遊業,打造出印度的馬爾地夫。

但是這裡的知名度沒有南亞的知名海島大,少數登島遊客很容易被糟糕的基礎設施攪了興致。幾年過去了,旅遊行業的相關從業者依舊賺不到錢,修建一個四星級酒店需要3.2億盧比,日常維護費用也不低,高端旅遊計劃黯然收場。

不過這環境看上去確實非常棒

(安達曼群島-哈夫洛克島)

(圖片:shutterstock@Tereshchenko Dmitry)▼

扶不起的旅遊業並未影響印度政府對安達曼群島關注的升溫。2020年8月10日,莫迪決定在大尼科巴島上修建轉運碼頭,這一工程預計耗資1000億盧比。

一南一北兩大經營重點

在安達曼群島是南安達曼島

在尼科巴群島是大尼科巴島▼

目前印度本土的港口很多吃水較淺,難以停靠載重大、吃水深的船隻,導致印度四分之一的貨櫃需要在外國港口轉運,貨物需要重新裝載到吃水淺的小船再運回印度。耗時不說,每年的轉運成本就高達150億盧比,轉口收入也被外國分了一杯羹,國境內的港口是遲早要大規模翻新的。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大港選址在坎貝爾灣,同一港灣內已建成軍事設施。

尼科巴群島-大尼科巴島-坎貝爾灣

(圖片:google map)▼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有潛力成為加強與東協經濟聯繫的橋頭堡,如果加強這些島嶼上的軍事存在,就可能影響到馬六甲海峽的通行安全。有了足量的軍事存在,印度甚至不需要直接封鎖海峽,只需要打著維護航行安全的名義頻繁軍演、對特定國籍船隻加強檢查,就可以起到擾亂運輸秩序的目的。

這兩個群島連起來就像一扇大門

頻繁搞軍演的話確實頗為麻煩▼

所以印度不僅僅加快了群島的經濟基礎設施,軍事基礎設施建設其實也早有布局。

早在2012年,印度就在距離馬六甲海峽入口僅僅240千米的大尼科巴島上修建了3500英尺長的飛機跑道。16年,跑道長度延長至6000英尺,之後再進一步延長到10000英尺。修跑道時,印度官員聲稱跑道為巡邏機服務,延長跑道的計劃公布後,這樣的說法就顯得有些缺乏誠意了。

大尼科巴島-坎貝爾灣沿岸的機場

(圖片:google map)▼

2016年印度與日本合作,實施「改善島嶼基礎設施的項目」,這些項目包括針對潛艇的聲音監聽傳感器(SOSUS)。2017年,印度在安達曼群島展開陸海空三軍協同的軍演,這一地區軍事化屬性越來越明顯。到2020年7月,印度又與美國在附近海域展開了聯合軍演。印度還準備在2022年前將常駐群島的海軍艦艇提升到32艘,駐島陸軍數量也不斷上升。

印度安達曼和尼科巴司令部結構

(圖片:wikipedia@Anirvan Shukla)▼

隨著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日漸軍事化,不論它真正的假想敵是否會為因為印度的「不沉航母」選擇讓步,周邊國家感受到壓力已經成為了必然。

這條印度人希望建立的黃金水道,愈發明顯地展現出扼住馬六甲航運咽喉,威懾孟加拉灣,圖謀制霸北印度洋的真實面目。

誰也不知道,未來印度會在這裡搞出什麼么蛾子。

參考文獻:

1.李莉. 印度東進戰略與印太外交[J]. 現代國際關係, 2018 (1): 6.

2.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in-def-idCNL4S0ZV36320150715

3.https://eurasiantimes.com/lessons-from-ladakh-india-to-enhance-defence-capabilities-in-andaman-nicobar-islands-to-keep-china-away/

4.https://www.thecitizen.in/index.php/en/NewsDetail/index/6/19239/Strategic-Calculations-behind-PMs-Plan-to-Develop-Indias-Islands--

5.https://eurasiantimes.com/chinese-military-base-in-the-indian-ocean-maldives/

6.https://eurasiantimes.com/indian-navy-seeks-third-aircraft-carrier-to-counter-china-in-the-indian-ocean-region/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shutterstock@Dchauy

相關焦點

  • 印度兒童失學究竟有多嚴重?|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683-印度兒童失學 作者:酸奶沒泡沫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在國內的鐵腕防控政策下,疫情好像已經離我們遠去,身邊每日關注國際社會確診病例的人也確實沒幾個,哪怕全球累計確診數字已經達到了可怕的4000萬,死亡111萬。
  • 專訪「地球知識局」公眾號創始人:嚴肅科普也能「玩梗」
    從理工科碩士到新媒體人,從沒有基礎到歷史、地理、管理樣樣精通,「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田地心在2020新媒體行業南方峰會上分享了新媒體經驗。「地球知識局」公眾號聯合創始人理工科碩士轉型為新媒體人「17年我還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地球知識局』創始人就找到我
  •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作者:杔格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青海湖和西寧是青海的重要代表元素哈民其實也損失慘重,在蒙藏力量下降之後,馬家軍隨即採用「海西再平衡」戰略,明裡暗裡幫助蒙藏牧民打擊哈民,致使其在都蘭、茶卡一帶無法立足,甚至導致部分哈民遠遷西藏、印度、北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91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家利益上的摩擦,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國內和國際事務是無可爭議的權利。
  • 丨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30-西南天文觀測作者:貓斯圖審稿:酸奶泡 / 編輯:魚木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潑水節真正的意義並不只是潑水祝福,而是天文曆法的一部分。潑水節末一天就是老傣歷一年開始的時候。潑你一身!
  •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1729-摩洛哥與西撒哈拉  作者:深眸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近日,北非國家摩洛哥的對外行動成為聯合國和地區國家關注的焦點。
  • 世界第一溼地,著火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地球上最綠的一個大洲,真地球之肺(圖片:Anton Shahrai / shutterstock也是在這個地方附近,他們還發現了一批柴油,而這些柴油的用途則是用來點燃成堆的植被。
  • 非洲,難上加難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NO.1587-病毒改變非洲 製圖:豹妹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儘管有無數人高呼非洲將是本世紀的希望大陸,但如今非洲依舊是地球上最貧困、最混亂、最不為人關注的大陸。
  • 印度孟買發大水:堂堂印度第一大城市,為何這麼經不起衝擊?
    氣象部門早在6天前就已經做出了預警,然而地方政府反應遲鈍,直到降水到達時還沒有做好應急預案,強降水一下湧入孟買城區,造成了巨大損失:公路鐵路系統被迫關閉,電力系統主動切斷以免觸電,雨還下塌了一座房屋……
  • 印度的河流很少,最大的河在印度的東邊,叫做恆河
    印度的河流很少,最大的河在印度的東邊,叫做恆河印度和美國一樣,分成不同的州。許多印度的州都有自己的首領,叫做「拉甲」。很多拉甲對管理州內的事務根本不感興趣,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怎樣搜刮財富,怎樣盡情享樂。旦大象走進圍欄,就會有人過去把圍欄門關上。人們會設法馴服捕捉來的大象。這項工作非常困難,有的野生大象非常危險,會把人踩死。一日馴服後,大象就變得很有用,就像阿拉伯的駱駝、歐洲的馬和美國的汽車樣。大象捲起鼻子,就像起重機一樣,將木材捲起,放到火車或船上。拉甲還有一樣很喜歡做的事,就是打老虎。老虎是非常可怕的動物,住在印度的叢林中。
  • 一場被隱瞞的核洩漏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作為世界第三大核災難,蘇聯「克什特姆核事故」卻鮮有人提及。但也有人是克什特姆核災難導致的...Marina Zezelina / Shutterstock)▼如今,這塊核基地周圍的區域被稱為地球上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月球和太陽三者的運動有關,當三者恰巧處於直線,且月球處於日地之間的時候,月球就會擋住部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而如果地月日三顆天體的直線位置特別正,月球遮擋太陽形成月影的中心點位於地球之上,那麼位於地球月影覆蓋區域的人就能觀測到太陽完全被月球擋住所形成的日全食或日環食。
  • 美國天眼塌了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繼續增強雷達探測的精度,計劃局先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誇賈林環礁建造了幾臺雷達,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仍無法具體了解地球電離層F層的情況,所以只能在另外地方再修建一座。
  •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NO.1539-巴爾喀什湖作者:那日蘇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中亞深處亞歐大陸腹地,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地方,乾旱和貧瘠是這片蒼涼土地的主旋律。
  • |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726-進擊的彌助作者:那日蘇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大航海時代開啟後看在神的面子上,葡西兩國籤訂了《託德西利亞斯條約》,從大西洋中部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以西100裡格的地方,連接南北極點劃一條分界線,史稱教皇子午線。這條線以西為西班牙的勢力範圍,而以東則為葡萄牙的勢力範圍。
  • |地球知識局
    相當兇猛▼天氣現象的成因非常複雜,表面上我們很難將橫跨整個地球、時間相距兩年的兩次大範圍降溫的成因聯繫在一起。但是理論上說,兩次寒潮背後,都有冰蓋融化導致極地冷渦南移的關鍵影響,甚至可以說二者不是孤立事件,都是上述氣候變化的一個具體表現。
  • 喀拉拉邦:印共執政,高度現代化,一個不像印度的印度地方邦
    在大家印象中,印度是一個最不講究衛生國家,可以說髒、亂、差,是貧窮落後的國家。但是不能片面的進行分析,雖然印度總體方面,的確遠遠落後中國,但並非沒有自己閃光點!實際上,還是由於貧富差距導致。印度很多地方邦,當地的百姓高度自由,經濟也相當繁榮、發達,顛覆了對印度形象差的感覺。
  • 伊朗,要上天 | 地球知識局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地球知識局「和平」號空間站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是人類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隔壁鄰居家變了天,伊朗脊背一涼,擔心下一個倒大黴的就是自己。與此同時,伊朗於2013年成功將兩隻猴子送入太空,並使其安全返回地球。
  • 2020,南極氣溫20度 | 地球知識局
    或許很少有人會注意一場看似「單純」的天災。在這個一月,很北半球國家的冬季運動愛好者因冰雪的消融過不了滑雪登雪山的癮,居住北極圈內地區的人民則感到有點熱而不太適應;而在更北的地方,北極熊、海豹和海象等動物的棲息地也在肉眼可見的消融。
  • 印尼,伊斯蘭激進派的崛起|地球知識局
    印尼其實是西太平洋+北印度洋人口第三大國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兩個人口超級大國▼除了人口,宗教則是這個被低估的國家最值得注意的一點。伊斯蘭教在印尼傳播甚廣,目前近九成國民為穆斯林。但印尼在法律上並不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國家,因為建國後不同立場的政治強人努力維持著一個世俗化的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