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廣賢文》
中國古典書籍浩如煙海,但是這本《增廣賢文》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其中最有性格的一本。
它使用了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格言、諺語,將一條條血淋淋的教訓擺在讀者面前,但是它卻又不是在給讀者強餵各種「雞湯」。它就像是一個巴掌把世人拍醒,將真實而又複雜的人性與殘酷的現實羅列出來。
什麼是人情?「貧窮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什麼是交友?「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條條語句雖短,但是卻能夠將世人驚醒。雖是老祖宗總結的人生經驗,但是在現在也同樣適用。它可以教會我們許多人生至理,而這些至理名言可以幫助我們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躲避一個個陷阱。
成年人的世界裡哪有「容易」二字,敢於面對人性的複雜與現實的殘酷,才能夠有所成就。
2、《捨得,捨不得》
「有舍才有得」這句話曾經被無數人一再證實。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究竟又有幾人可以真正地放下。
這是一本特別適合在閒暇之餘來品讀的佳作。
書中內容很散,但是卻非常有深意。一邊是作者蔣勳尋找禪意的旅行,一邊是東西方藝術的內涵,而正是這種散亂卻使得作者能夠將佛法的要義帶回到生活中,帶到我們的日常。
「捨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論我們曾經多麼的捨不得,最終我們都必須要學會捨得。比如時光的飛逝、親人的故去、曾經的夢想等等一切。
我們曾經拼命追求的事物,可能在人生中某一刻鐘,我們也必須要放下。
3、《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這是一本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翻開品讀,都能夠使內心得以平靜的作品。將我們從現實的煩擾中解放出來,以更高的視角去觀察。而這種「上帝視角」可以讓我們發現原來自己一生忙忙碌碌的生活狀態如同機器一般,只是在不斷地重複。
我們讀書是為了得到智慧,我們生存的意義是為了感知自己。而感知自己的真實的內心是一輩子的過程,是急不來的,只有認清這一點,我們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平靜。
4、《僧侶與哲學家》
佛學與哲學,究竟哪一個才能夠幫助我們認清這個世界的真諦。
書中主要採用了兒子(僧侶)和父親(哲學家)互問互答的形式,解答一個又一個的關於世界的困惑。而這種佛學與哲學的雙重觀念碰撞,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人生更多元的思維方式。
摘錄一段書中關於轉世問題的對話:
哲學家:關於轉世的問題你一直強調是一些人的經驗,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但這都不是證明。僧侶:佛法中,有三種條件使一句話成立:直接經歷、不可推翻的演繹以及值得信賴的論證。我們所談論的不是神跡,而是許多世紀依賴許多喇嘛都共同經歷的內在經驗。哲學家:我不認為他們可以欺騙我們,但那些可能都是幻象。一個人可以完全誠懇,一輩子沒有想要欺騙別人,但還是可能會看到幻象。僧侶:輪迴的存在是唯一能夠證明非物質性意識的事實,就是意識的連續性。
5、《菜根譚》
關於這本書,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評價:「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關於這句話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只要我們肯吃苦,那麼就沒有事情是做不成的;第二種便是只要我們熟讀《菜根譚》這本書,那麼就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能夠做的。
總的來說,本書絕對算得上是一本修身養性、為人處事方面的佳作。書中既有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更有佛家的慈悲。
「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像這樣的為人處世方法,書中還講了很多。通過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一套為人處世方法,為我們打開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