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大概是近20年世界各國共同積極應對的災難性氣候變化難題,南北極消融的冰川給全人類敲響警鐘,海平面不斷上漲隨時都有可能衝毀我們的家園,而工業和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成為罪魁禍首,這一次幾乎全人類都在形成了共識。
但是近日有科學家提出,地球正在經歷世紀性的冰河時期,全球氣溫將不再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甚至會出現溫度驟降,山川河流結冰的現象。我們已知地球有強大的生態平衡能力,能夠利用植被和地下水來調節氣候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是真的能夠強大到抑制全球變暖嗎?
這樣的消息也是無風不起浪,源頭來自美國NASA公布的一項最新監測數據,在進入2020年後,NASA發現太陽活動的頻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通俗的講就是太陽接近進入冬眠期。這一觀測數據主要是針對太陽的黑子數量,在近期的一段時間內該數據均為零,如果這樣的物理現象長久持續,那麼火紅的太陽可能就在不久的將來變得 「蒼白」,其表面溫度將會大大降低。
由於地球直接受到太陽的照射,太陽的溫度會直接影響地球接受到的能量輻射,如今太陽活動放緩,預測將會導致地球平均氣溫至少下降1攝氏度。事實上這1攝氏度就很可怕了,因為全球各地的溫度差是很大的,在本身緯度較高的地區意味著將會迎來更加嚴寒的溫度,這一預測在加拿大、冰島等國似乎已經得到證實,這些國家均受到創歷史的暴風雪襲擊,氣溫也同樣降到歷史冰點。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全球還將會有更多的城市地區出現霜凍,地球很可能逐漸進入小冰河期。
從目前的全球氣候現狀來看,NASA的推測在某種程度與當前的一些氣象表現不謀而合,但是這種周期推算也存在局限性,人類對太陽活動頻率的準確監測也不過千年,太陽與地球的存在和相互影響不能單純用黑子數量的多少來估計。
科學家們分析認為本次小冰河周期將延續50年,也就是在2050年前寒冷的冬季和陰溼的夏季將會一直困擾全球。自有記載以來,歷史上這樣的周期曾在1700年前後的明朝出現過,京杭大運河10月結冰,而同時期的北歐也出現罕見的河道結冰,氣溫暴跌的現象,英國在那一時期連年降大雪,宛如北極一般寒冷。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在17世紀前後全球也發生了多次火山噴發,劇烈的地殼運動也會成為全球變冷的原因。所以根據黑子數量減少來反推太陽溫度變低是不夠全面的,畢竟在對太陽的監測中我們也曾發現巨大的黑子群,活動劇烈的太陽並未明顯影響到地球的溫度。而當前全人類面對的氣候變暖問題依舊嚴重,由世界各國聯合應對挑戰仍然十分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