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下文簡稱FT)在23日晚間確認被出售給來自東瀛的潛在賣家《日本經濟新聞》。全媒派在22日就曾關注過FT出售傳聞,彼時FT前東家培生集團還對傳聞「不予置評」,然而一日之間,FT就花落日經。此前收購風聲甚勁的德國Axel Springer和彭博社均未得手。
《日本經濟新聞》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綜合媒體集團之一,除報紙外,還經營東京電視臺、日經CNBC以及日經廣播電臺。日經平均股票價格(Nikkei225),是全球主要的股市指標之一。日經收購FT,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別急,先來看看日經如何將FT 收入囊中。
日經出手!FT手到擒來:有錢!最後絕殺靠「全款交易」不同於其他日本媒體深耕本國市場,日經一直試圖在國際市場上發聲。嘗試收購國際知名媒體對於日經而言並非什麼新聞。但這次收購成功著實讓日本同行吃了一驚。
今晨的日媒新聞大多關注日經這次收購的內幕消息。「最後10分鐘」、「絕招」這樣的字眼在多家媒體的報導中出現。
據日本媒體報導,實際上直到達成收購意向的當天(23日),日經都處於整個下風。FT所屬的培生公司一直都在和來自德國的新聞巨頭Axel Springer商討收購細節。畢竟Axel Springer和培生公司在去年就已經就收購問題進行了磋商,而遠道而來的日經是在五周前才剛剛開始接觸培生公司。
關於為何最終FT花落日經,日經方面也毫不避諱「全靠有錢」。在談判中沒有先發優勢的日經直接提出了1,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全款交易的方案,在豪氣的日經面前,德國Axel Springer只得放棄了收購準備,隨後在23日下午3時13分德國方面放棄收購的7分鐘後,日經如願以償的將FT收入麾下。
收購敲定,雙方什麼態度?「非英語圈」媒體進軍全球日經借收購布局全球業務
相比24日早晨其他日媒紛紛報導日經的收購舉措,日經本身顯得比較淡定。7月24日0時20分的時候,日經公布了完成收購的新聞。
新聞中表示,此次日經收購FT之後將提高在全球商業媒體中的存在感,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商業媒體之間也可能形成一定的競爭力。日經會長喜多恆雄表示,目前是全球媒體轉型變革之際,日經與FT聯合將迎來商業媒體的新繁榮。
日經還關注海外媒體對自身收購行為的報導。並於24日早晨9時43分做了匯總報導:
BBC說:「本以為FT的收購案會持續白熱化下去,沒想到日經勝出只用了十分鐘。」法國金融報《回聲報》表示「日經不過是個開始,未來亞洲的投資者將紛至沓來。」德國媒體在角逐中失敗,《南德意志新聞》表示FT和日經在新聞風格上是類似的,德國媒體最終敗北值得本土媒體深思。
對於為何會收購FT,日經表示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2000年以來世界各國媒體都在不斷革新,浪潮不斷的新媒體革命也使得日經必須考慮何時轉型,以及如何轉型。
FT告別老東家哀而不傷
FT作為被收購的一方也即時發表了被收購的新聞。FT英文版表示日經擊敗了Axel Springer獲得了FT的控制權。
而FT中文網則表示一個時代結束了,接下來FT將成為日經的一員繼續堅持新聞事業。FT方面也坦言和Axel Springer的交易接觸更早,而日經方面參與競購不過才區區五周時間。或許日經充裕的資金讓他們無法拒絕。
日媒圍觀群眾怎麼說正方:值!成熟模式直接買
《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一直是日本堅持傳統媒體轉型的先鋒,並且也是最早推出電子版的媒體之一。對於這次日經收購FT,朝日新聞將關注點聚焦到了日經的數位化戰略上。
在朝日新聞看來,日經經此一役將一躍成為日本新聞界的最有力競爭者之一。受到少子化和高齡化影響,日本的新聞市場將會持續萎縮,未來以亞洲為中心、放眼全球進行電子化運營才是日本媒體轉型的方向。
這次日經的收購行為收穫頗豐,朝日新聞也意識到困守日本狹窄的本土市場,以及嘗試自造外語媒體,都不如日經直接收購海外成熟媒體來得方便快捷。更何況海外一些優質媒體的轉型經驗都值得日媒學習。
投資家廣瀨隆雄
而長期關注媒體合併收購問題、活躍在美國投資圈的廣瀨隆雄則從經濟收益上看好這次收購FT。在他看來FT是全球最值得信賴的經濟類報紙,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同於那些叫好不叫座的「沒落貴族」,FT的整個經營情況呈現的是上升趨勢。
廣瀨還強調了一點,FT雖然只有72萬訂閱用戶(在報業發達的日本並不算是大數目)但這些用戶往往都是生活富裕的社會階層。換而言之,FT面對的都是社會精英群體,這種優質的客戶資源需要常年的經營才有可能聚集,絕不是現金可以解決的。
日經未來能夠從FT身上賺取更高額的廣告收入,反觀目前全球紙媒廣告收益日益萎縮的現狀,掌握優質客戶資源的FT更顯得彌足珍貴。這次的收購案不論怎麼看都是一筆相當划算的交易。
反方:不值!「非英語圈」媒體畫風不同
然而,叫好同時,日本傳媒界對於此樁收購交易也有反對聲音,很多人依然持保留態度。
《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編輯部也表達了對這次收購的擔憂。在他們看來FT和日經雖然同樣是經濟類新聞媒體但是其實風格確實截然不同的。
首先,FT的記者強調自身編輯權的獨立,雖然在達成收購意向的時候日經方面也承諾了這點。但畢竟日本的媒體文化與歐美不一樣,二者能夠和諧相處相互磨合還是個問題。事實上,收購FT自報導以來就一直受到來自歐美媒體的非議。英國《衛報》乾脆表示「FT記者收到了衝擊。」
《每日新聞》還關注了外媒對日經收購FT唱衰的新聞,甚至刊文表示「FT有可能成為日經學習轉型經驗和磨練自己的一種工具。其報導引用彭博社觀點:「去過被日本收購的企業們大多難逃悲慘的命運。」在《每日新聞》看來,經濟層面的收購容易,但文化的融合以及「英語圈」對「非英語圈」的尊重還任重道遠。
《東洋經濟》
《東洋經濟》作為日本權威經濟媒體,對此次收購交易也表態不看好。
在題為「日經閃電入手FT,真的順利麼?」的文章中,《東洋經濟》指出,「雖然這種國際化的努力方向是對的,但是僅僅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就貿然完成收購著實有一些欠考慮,畢竟現金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評論家澤利之
財經新聞評論家澤利之就直言日經買FT買貴了。他認為雖然FT擁有各種名頭和看似光輝的未來,但他的前東家培生公司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它出售了。這也恰恰表明一直高呼轉型成功的FT對於培生公司而言也只不過是燙手山芋一枚。畢竟名聲不等於價值。
就外界一直高呼的「FT售價真便宜」之類說辭,澤利之也毫不留情的潑了冷水。在他的分析看來看似「便宜」的FT實際估價正處於歷史的最高峰。
企業的收購價是高是低,取決於售價是實際收益的多少倍數。此次日經收購FT開支是FT實際營業收入的35倍之多。而2014年亞馬遜收購《華盛頓郵報》是的開支不過是營業收入的17倍,不論怎麼看日經這次收購的價格都遠高於歷史上的其他案例。
培生8.44億英鎊出售FT 58年再度易主 時長2分14秒
====================
本文系《全媒派》獨家編輯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