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賣給日本了,日本媒體怎麼圍觀?

2021-01-10 騰訊網

《金融時報》(下文簡稱FT)在23日晚間確認被出售給來自東瀛的潛在賣家《日本經濟新聞》。全媒派在22日就曾關注過FT出售傳聞,彼時FT前東家培生集團還對傳聞「不予置評」,然而一日之間,FT就花落日經。此前收購風聲甚勁的德國Axel Springer和彭博社均未得手。

《日本經濟新聞》是日本最有影響力的綜合媒體集團之一,除報紙外,還經營東京電視臺、日經CNBC以及日經廣播電臺。日經平均股票價格(Nikkei225),是全球主要的股市指標之一。日經收購FT,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別急,先來看看日經如何將FT 收入囊中。

日經出手!FT手到擒來:有錢!最後絕殺靠「全款交易」

不同於其他日本媒體深耕本國市場,日經一直試圖在國際市場上發聲。嘗試收購國際知名媒體對於日經而言並非什麼新聞。但這次收購成功著實讓日本同行吃了一驚。

今晨的日媒新聞大多關注日經這次收購的內幕消息。「最後10分鐘」、「絕招」這樣的字眼在多家媒體的報導中出現。

時事通信社:「最後十分鐘」形勢逆轉

據日本媒體報導,實際上直到達成收購意向的當天(23日),日經都處於整個下風。FT所屬的培生公司一直都在和來自德國的新聞巨頭Axel Springer商討收購細節。畢竟Axel Springer和培生公司在去年就已經就收購問題進行了磋商,而遠道而來的日經是在五周前才剛剛開始接觸培生公司。

關於為何最終FT花落日經,日經方面也毫不避諱「全靠有錢」。在談判中沒有先發優勢的日經直接提出了1,6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0億元)全款交易的方案在豪氣的日經面前,德國Axel Springer只得放棄了收購準備,隨後在23日下午3時13分德國方面放棄收購的7分鐘後,日經如願以償的將FT收入麾下。

收購敲定,雙方什麼態度?「非英語圈」媒體進軍全球

日經借收購布局全球業務

相比24日早晨其他日媒紛紛報導日經的收購舉措,日經本身顯得比較淡定。7月24日0時20分的時候,日經公布了完成收購的新聞。

新聞中表示,此次日經收購FT之後將提高在全球商業媒體中的存在感,與《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商業媒體之間也可能形成一定的競爭力。日經會長喜多恆雄表示,目前是全球媒體轉型變革之際,日經與FT聯合將迎來商業媒體的新繁榮。

日經還關注海外媒體對自身收購行為的報導。並於24日早晨9時43分做了匯總報導:

BBC說:「本以為FT的收購案會持續白熱化下去,沒想到日經勝出只用了十分鐘。」法國金融報《回聲報》表示「日經不過是個開始,未來亞洲的投資者將紛至沓來。」德國媒體在角逐中失敗,《南德意志新聞》表示FT和日經在新聞風格上是類似的,德國媒體最終敗北值得本土媒體深思。

對於為何會收購FT,日經表示這沒什麼好奇怪的。畢竟2000年以來世界各國媒體都在不斷革新,浪潮不斷的新媒體革命也使得日經必須考慮何時轉型,以及如何轉型。

FT告別老東家哀而不傷

FT作為被收購的一方也即時發表了被收購的新聞。FT英文版表示日經擊敗了Axel Springer獲得了FT的控制權。

而FT中文網則表示一個時代結束了,接下來FT將成為日經的一員繼續堅持新聞事業。FT方面也坦言和Axel Springer的交易接觸更早,而日經方面參與競購不過才區區五周時間。或許日經充裕的資金讓他們無法拒絕。

日媒圍觀群眾怎麼說

正方:值!成熟模式直接買

《朝日新聞》

朝日新聞一直是日本堅持傳統媒體轉型的先鋒,並且也是最早推出電子版的媒體之一。對於這次日經收購FT,朝日新聞將關注點聚焦到了日經的數位化戰略上。

在朝日新聞看來,日經經此一役將一躍成為日本新聞界的最有力競爭者之一。受到少子化和高齡化影響,日本的新聞市場將會持續萎縮,未來以亞洲為中心、放眼全球進行電子化運營才是日本媒體轉型的方向。

這次日經的收購行為收穫頗豐,朝日新聞也意識到困守日本狹窄的本土市場,以及嘗試自造外語媒體,都不如日經直接收購海外成熟媒體來得方便快捷。更何況海外一些優質媒體的轉型經驗都值得日媒學習。

投資家廣瀨隆雄

而長期關注媒體合併收購問題、活躍在美國投資圈的廣瀨隆雄則從經濟收益上看好這次收購FT。在他看來FT是全球最值得信賴的經濟類報紙,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同於那些叫好不叫座的「沒落貴族」,FT的整個經營情況呈現的是上升趨勢。

FT用戶成分分析表

廣瀨還強調了一點,FT雖然只有72萬訂閱用戶(在報業發達的日本並不算是大數目)但這些用戶往往都是生活富裕的社會階層。換而言之,FT面對的都是社會精英群體,這種優質的客戶資源需要常年的經營才有可能聚集,絕不是現金可以解決的。

日經未來能夠從FT身上賺取更高額的廣告收入,反觀目前全球紙媒廣告收益日益萎縮的現狀,掌握優質客戶資源的FT更顯得彌足珍貴。這次的收購案不論怎麼看都是一筆相當划算的交易。

反方:不值!「非英語圈」媒體畫風不同

然而,叫好同時,日本傳媒界對於此樁收購交易也有反對聲音,很多人依然持保留態度。

《每日新聞》

《每日新聞》編輯部也表達了對這次收購的擔憂。在他們看來FT和日經雖然同樣是經濟類新聞媒體但是其實風格確實截然不同的。

首先,FT的記者強調自身編輯權的獨立,雖然在達成收購意向的時候日經方面也承諾了這點。但畢竟日本的媒體文化與歐美不一樣,二者能夠和諧相處相互磨合還是個問題。事實上,收購FT自報導以來就一直受到來自歐美媒體的非議。英國《衛報》乾脆表示「FT記者收到了衝擊。」

《每日新聞》還關注了外媒對日經收購FT唱衰的新聞,甚至刊文表示「FT有可能成為日經學習轉型經驗和磨練自己的一種工具。其報導引用彭博社觀點:「去過被日本收購的企業們大多難逃悲慘的命運。」在《每日新聞》看來,經濟層面的收購容易,但文化的融合以及「英語圈」對「非英語圈」的尊重還任重道遠。

《東洋經濟》

《東洋經濟》作為日本權威經濟媒體,對此次收購交易也表態不看好。

在題為「日經閃電入手FT,真的順利麼?」的文章中,《東洋經濟》指出,「雖然這種國際化的努力方向是對的,但是僅僅用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就貿然完成收購著實有一些欠考慮,畢竟現金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評論家澤利之

財經新聞評論家澤利之就直言日經買FT買貴了。他認為雖然FT擁有各種名頭和看似光輝的未來,但他的前東家培生公司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它出售了。這也恰恰表明一直高呼轉型成功的FT對於培生公司而言也只不過是燙手山芋一枚。畢竟名聲不等於價值。

就外界一直高呼的「FT售價真便宜」之類說辭,澤利之也毫不留情的潑了冷水。在他的分析看來看似「便宜」的FT實際估價正處於歷史的最高峰。

FT集團的營業額

企業的收購價是高是低,取決於售價是實際收益的多少倍數。此次日經收購FT開支是FT實際營業收入的35倍之多。而2014年亞馬遜收購《華盛頓郵報》是的開支不過是營業收入的17倍,不論怎麼看日經這次收購的價格都遠高於歷史上的其他案例。

培生8.44億英鎊出售FT 58年再度易主 時長2分14秒

====================

本文系《全媒派》獨家編輯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全媒派」(ID:qq_qmp),閱讀更多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日本平安夜「海怪」現身海港 4米大王烏賊引圍觀
    原標題:日本平安夜「海怪」現身海港 4米大王烏賊引圍觀  日本遊客在該國西部海岸富山灣(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7日報導,平安夜當晚,許多日本遊客在該國西部海岸富山灣(Toyama Bay)拍到身長4米、寬1米的大王烏賊。  這條大王烏賊橙白相間,在一艘泊船附近遊動,離水面僅幾英寸,引多數遊客駐足觀看。一名男子甚至穿著潛水裝跳入水中,近距離觀察它。
  • 日本展出罕見老虎魚 通體金黃引遊客圍觀(圖)
    中新網6月12日電據日本《產經新聞    據悉,這條日本鬼鮋是5月份在京都府伊根町的海邊捕獲的。    該館負責人表示一般的鬼鮋體色呈黑褐色,像這種因體內缺少黑色素而全身金黃的個例十分罕見。    福井縣鯖江市一名小學3年級學生,多田光汰來館參觀後表示「雖然樣子奇怪,還是很漂亮。」
  • 日本天降藍色火球是怎麼回事 日本為什麼會出現藍色火球
    日前,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多個地區民眾都看到了天空中突然出現巨大的藍色火球,並且有很大的聲響。日本天降藍色火球是怎麼回事?日本為什麼會出現藍色火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日本天降藍色火球是怎麼回事據日媒報導,3日凌晨4點50分左右,天色尚暗,日本東京、奈良、京都、高知等多地民眾均目睹一個碩大藍色「火球」從天而降,照亮天際。有地區民眾對媒體稱,他們還聽到巨大聲響。日媒稱,「火球」系隕石,已燃燒殆盡。
  • 巨大火球突降日本是怎麼回事 當地居民:當晚夜空瞬間被照亮
    天氣網訊,近日,巨大火球突降日本的新聞登上熱搜。據了解,當地時間29日凌晨1點半左右,日本西部突現巨大流星划過天空,當地居民表示,幾秒鐘後火球閃耀點亮了整個天空,當晚夜空瞬間被照亮。可能是大部分的太空巖石碎片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燃燒成火球。
  • 日本的冬天和東北一樣冷,可是日本沒有暖氣,冬天日本人怎麼過冬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冬天跟東北一樣冷,可是日本是沒有暖氣的,雖然日本也有南北方之分,但是日本的南方跟北方差別不太大,一樣冷,沒有我國南方城市這麼暖和,那麼,冬天日本人是怎麼過冬呢?日本是一個島國,大部分地方都會下雪,冬季寒冷乾燥,日本最冷的地方就是北海道,跟我國東北一樣,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零下41℃,是百多年前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的,現在應該沒有這麼低了。
  • 《鬼滅之刃》現實版「無限列車」正式發車,引來日本數萬民眾圍觀
    作為一部大火的動漫,《鬼滅之刃》在日本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之前的《龍珠》、《柯南》劇場版,而這一次《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也在日本廣受好評,單單是票房就已經突破了百億日元,折合人民幣也就是六個多億。
  • 日本寺廟發現中國龍標本,專家:龍可能不是虛構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日本大阪瑞龍寺裡竟然有一個來自中國龍的標本。據日方提供的資料,這個龍標本是明治十一年(1878年)從中國帶回日本的。這條龍是幼龍,身上約1米左右,全身覆蓋金色鱗片,頭上有角,眼睛凸起,嘴角還有長長的鬍鬚。另外,龍嘴裡還有如同鋸齒般的牙齒,四隻腳,腳上是三爪。
  • 未解之謎:日本瑞龍寺的龍標本,究竟是真是假?
    在日本富山縣的瑞龍寺,就保留了一隻所謂的龍的標本。那麼日本瑞龍寺的這個龍標本究竟是真還是假呢?按照瑞龍寺的記載,這隻龍標本是在明治四年發現的,當時找到這條龍的是一個中國農民,他在捕捉到這條龍之後,就將其賣給了一個日本商人,日本商人將它做成了標本之後,就賣給了日本人萬代騰兵。萬代騰兵是日本註定的收藏家,天和二年九月,它將這隻龍的標本捐贈給了瑞龍寺。
  • 日本媒體關注神舟七號「宇宙遊泳」
    昨天上述信息正式對外公布後,日本媒體普遍關注。中文的「出艙活動」在日語裡叫「宇宙遊泳」,「宇宙遊泳」便成了日本這兩天報導中國神舟七號的關鍵詞。  日本朝日新聞網站報導稱,此次「宇宙遊泳」使用的航天服是中國自己開發的,如果成功,中國將又擁有一項實現登陸月球的必要技術。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稱,在北京奧運成功舉辦之後,神舟七號將再一次成為中國宣揚國威的機會。
  • 日本女孩名字裡的「子」是怎麼沒有了的
    很多人的印象中,日本非常多的女孩的名字裡都有「子」字,比如「和子「、」美子「、」久子「、」智子「……可以說帶「子」字的名字是日本女孩的專屬,我們要是在國內聽見某某的名字裡帶「子」,一準會認為她是個日本人。
  • 日本真的不砍伐樹木?都靠進口中國木材?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在眾多國家中,日本脫穎而出,成為了全球森林覆蓋面比最大的國家。據聯合國森林論壇一份報告稱,日本森林總面積高達2523萬公頃,佔到國土面積的60%以上,日本目前的森林蓄積量達到了50億立方米。而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 26倍,森林面積卻只有日本的三倍,由此可見,日本的森林資源多麼豐富。
  • 日本動畫業界的「鈔能力」救世主Netflix,為何非要啃日本動畫?
    從株式會社CYGames,到西方流媒體巨頭Netflix,新世代的"萬惡的資本主義"開始陸續抬頭,都有成為日本動畫業界新一代救世主的意向。CYGames作為日本本土公司,坐擁《偶像大師:灰姑娘女孩》、《巴哈姆特之怒》以及《碧藍幻想》三大IP,有錢任性想要做動畫倒是挺好理解的,但Netflix身為西方流媒體第一人,難道只是為了自己的全球化策略就來啃日本動畫市場這塊"硬骨頭"嗎?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軍刀,日本想出千萬贖回,老人果斷回絕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武士道的國家,在日本,軍刀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軍刀象徵著他們的身份,也代表著日本人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身份地位,擁有的佩刀也不一樣。二戰時期,日軍在中國,用軍刀殺了無數中國人,上面沾滿了老百姓的鮮血,而戰爭結束之後,日本軍刀都被我國收繳,無論如何,也不會歸還日本。
  • 日本人不吃生吃三文魚!?
    還有最為人熟知的三文魚,但是,在日本的刺身中三文魚並不是主要的食材,卻被中國人當作是日式魚生的「標誌」!!!日本人不吃三文魚!而且食用三文魚竟然還不安全?!眾吃貨紛紛表示情何以堪頂級美食家—蔡瀾曾在書著《蔡瀾談日本日本料理》中告誡道:「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因為他們老早知道它的蟲極多,只能用鹽醃製過後燒熟來吃。」為了眾多喜歡三文魚的寶寶,我們今天就追根究底的瞧瞧到底還能不能安全的食用三文魚了?
  • BBC:日本恢復商業捕鯨後 血水再次染紅「海豚灣」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英媒稱,日本又開始在沿海小鎮太地町開始其有爭議的年度海豚狩獵。不久前,日本不顧國際批評恢復商業捕鯨。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3日報導,2010年,一部紀錄片《海豚灣》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引起了全球對日本大規模獵殺海豚的關注。
  • 剛剛,iPhone X再次拒絕中國北鬥系統,支持日本導航!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直接看網友們怎麼評論吧!網友「老實人愛國」說:越走越遠的蘋果。當年蘋果手機進入中國,國人排隊「搶」手機,據說還有人為了買一部蘋果手機去賣自己的腎!國人的痴迷程度超出蘋果的預期,蘋果全球銷售量和利潤率雙雙第一,一度成為手機製造領域追求的目標。
  • 日本舉辦操控螃蟹電競比賽登上網絡熱搜了,是怎麼回事?
    最近日本舉辦操控螃蟹電競比賽登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相信還有很多人和小編之前一樣不了解日本舉辦操控螃蟹電競比賽是啥?怎麼回事?為此小編特意在網上整理了關於日本舉辦操控螃蟹電競比賽的內容,方便您了解其相關信息和來龍去脈。
  • 自然資源部公布的這份名單,引起日本媒體不安
    參考消息網6月26日報導 中國自然資源部近日公布東海部分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引發日本媒體關注。據日本《產經新聞》6月25日報導,23日,中國自然資源部在官網上公布了50處東海部分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除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網注)周邊海域外,還涉及了衝繩本島海域內的日本專屬經濟區。
  • 怎麼看日本要把福島核電站的廢水倒入大海?
    有幾個朋友都發來連結給我看,問怎麼回事?是不是假新聞?中外權威媒體有沒有報導? 那為什麼作為一個真新聞,好像權威媒體和官方反應不足呢? 全球的主流媒體倒是都有報導,日本不說了,各大媒體都有。
  • 日本從中國進價:3塊,賣給中國售價:3萬,消費者還得上門搶購!
    然而就是這一種雖然普通,但是卻不可或缺的資源被日本從中國以3元的價格購入,轉手便以3萬元的價格反賣給我們,卻還遭到很多人的哄搶,這是怎麼回事呢? 理性消費,過度包裝不可取 明明在我國儲量如此豐厚的巖鹽,為何還是有人從日本高價購買呢?這背後所做好的深意讓人不斷思索,明明是從我國低價購入的巖鹽,為何日本能轉手反賣到三萬一斤呢?關鍵是還不乏一些人專程去購買?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