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業界的「鈔能力」救世主Netflix,為何非要啃日本動畫?

2020-12-04 ACG

從株式會社CYGames,到西方流媒體巨頭Netflix,新世代的"萬惡的資本主義"開始陸續抬頭,都有成為日本動畫業界新一代救世主的意向。

CYGames作為日本本土公司,坐擁《偶像大師:灰姑娘女孩》、《巴哈姆特之怒》以及《碧藍幻想》三大IP,有錢任性想要做動畫倒是挺好理解的,但Netflix身為西方流媒體第一人,難道只是為了自己的全球化策略就來啃日本動畫市場這塊"硬骨頭"嗎?

恐怕不全是,因為這些年來感到辛酸的並不止日本的動畫公司,還有人稱網飛爸爸的Netflix,只不過它那"日本動畫業界救世主"的名頭倒是實至名歸。

上年年底,Netflix和迪士尼之間的形式就變得劍拔弩張,前者在迪士尼旗下挖人,後者則在加緊腳步準備進軍流媒體,原因是這兩位巨頭之間的合同即將到期。

Netflix成立於1997年,顯然它不是一個天生的流媒體巨頭,在網絡環境得到改善之前,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線上的DVD出租業務,從1997年至2007年的十年間,累計銷售DVD碟片數量達到了十億之數。

如今Netflix的DVD租借服務仍在盈利,然而整體態勢必然已經不復當年,自2008年起Netflix就致力於開拓自己的流媒體事業,花了兩年時間將自己的足跡遍布電視端、PC端以及移動端,憑藉帳號共通的優勢打下了厚實的基礎,流媒體服務註冊用戶數量突破2000萬。

但Netflix雖然可以開拓一種新業務,卻無法阻止競爭者的出現,當YouTube、蘋果、Facebook,乃至現在的迪士尼陸續入場之後,Netflix獲取資源的成本就開始不斷攀升。

對於專注影視娛樂的Netflix而言,開發自己的原創內容幾乎是唯一選擇。

2012年,由於DVD租借業務收入下降,Netflix選擇將這項業務與流媒體服務分離開來,但這對於用戶而言無異於一種變相提價,頓時引起了大量的用戶流失,而幫助Netflix度過這一難關的就正是迪士尼。

2012年時Netflix的DVD租借業務已經大幅縮水

當時迪士尼僅以自家年營收額1%的3億美元低價,將原創內容賣給了Netflix,後者接過了這份"救濟",然後轉身就開始準備救濟吃完之後的對策,那就是Netflix這些年來不斷加大投入的原創內容。

當時沒有人能看懂迪士尼此舉的用意,Netflix或許也不能,但他們並不在乎,因為無論迪士尼作何打算,這些內容都不可能永遠放在Netflix手裡,即使是剛剛籤下合同,"準備後事"依然刻不容緩。

於是Netflix從2015年起,以50億美元為起點,每年10億美元為增長幅度,不斷加大對原創內容的投入。

Netflix對原創內容投入的瘋狂,從它現金流的負值中就可以窺見一斑

2018年,也就是Netflix和迪士尼的分手前夕,前者不斷在流媒體領域內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僅一年時間內股價就大漲超過八成,市值甚至一度超越迪士尼。

然而迪士尼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可以自主完善產業鏈的動畫公司,體量上就和Netflix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在相同市值下它的營收卻可以超過Netflix四倍。

於是當Netflix開始尋找新的市場,中國和日本就成了新的目標。

鑑於中國市場阻礙重重難以進入,Netflix目前只能通過分發全網獨家播放權的方式,在中國市場達成一些最基本的合作。

至於日本市場,則是Netflix進軍亞洲的第一站,而它目前在日本市場的發展成效,大概就是以大學生為主的年輕人群體,形成了購買Netflix會員來達到某種社交性自我滿足傾向的習慣——"誰還用Niconico那種老舊的東西啊"。

市值追上迪士尼的Netflix

當我們再進一步,具體到日本動畫市場時,Netflix所要面對的阻礙似乎並不比中國市場小,它在中國遇到的是市場政策問題,而到了日本動畫市場,遇到則是市場體制和觀眾收視習慣的雙重問題。

自從上世紀末《新世紀福音戰士》憑藉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獲得現象級的成功後,這一運作機制也開始了對日本動畫業界的長年統治。隨後整個日本ACG產業鏈雖然不斷完善壯大,動畫製作委員會這一模式卻分毫未變,漸漸地就變成了業界發展的掣肘。

在這一運作模式下,動畫公司雖然是動畫企劃的核心執行者,但本質上卻是個拿固定工資的臨時工。

他們在想要用更少的錢做出更多動(guang)畫(gao)的贊助商手下幹活,再加上各種低劣Web版小說在文庫版化後又陸續改編成動畫,想要做出精品實在是難上加難。於是許多懷揣理想的新晉動畫人,不知不覺間仿佛就成了淘寶平面設計師,還是專門做大紅大綠的那種。

"神仙打架"的2018年一月新番中,包括京紫在內依然有許多的輕改、漫改動畫

而在動畫觀眾方面,相信大家都不會太過陌生,因為在許多日本影視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們有使用定時錄像的習慣。這種習慣也和動畫製作委員會一樣延續至今,在網絡環境全面改善之後,電視依然是日本動畫觀眾的主要觀影模式。

這對於Netflix來說自然不是什麼好消息,購買Netflix會員到頭來就成了日本年輕人社交圈子中的某種時髦要素——即使他們並不會用Netflix來看多少影片。

但Netflix在日本動畫市場上的突破口還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錢。

動畫製作委員會模式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動畫公司缺錢又想做動畫。創作了《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宅社GAINAX就是其中的一大代表,他們看到《超時空要塞Macross》不用花很多錢也能成功之後,就建立了這家以企劃超資為特色的動畫公司。

那些經典原創TV動畫陸續成功之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沒有原作就不能做動畫"的陳舊理念,但有粉絲基礎的當紅輕小說與漫畫,始終更加讓贊助商們更加有安全感。

至於Netflix,它兩樣都搞。

Netflix似乎也清楚日本動畫觀眾一時半會不好對付,所以在它投資的原創TV和經典IP裡,最終成品幾乎都不是中日觀眾常見的動畫風格,但是又會在部分觀眾群體中引起巨大反響,《惡魔人》和《聖鬥士星矢》就是很好的例子。

至於在線播放方面,Netflix其實也並未落下,例如上年的話題大作《紫羅蘭永恆花園》,以及《進擊的巨人》、《火影忍者》等一眾知名大作都陸續買下了播放權。

在被稱為日本動畫文藝復興的2018年到來之前,Netflix更是早有計劃在日本動畫公司身上投資製作超過30部原創動畫,這種投資規模足以讓眾多摳緊錢包的日本贊助商們感到危機。

畢竟動畫公司和Netflix合作不單止意味著更多的委託費和更少的贊助商掣肘,當動畫做出來之後,Netflix拿走的甚至僅僅是全網的獨播權,動畫IP、周邊產品版權等都還在動畫公司手上。

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雖然Netflix自己在面對日本動畫市場時也有些焦頭爛額,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許多動畫公司的"救世主"。至於它的鈔能力能不能真的砸開日本動畫市場,那就只能下回見分曉了。

文:Lock

相關焦點

  • Netflix公布了21部動畫新作,繼續加碼動畫製作
    Netflix宣布開啟或製作中的動畫作品如下:Netflix都在製作什麼類型的動畫根據上表動畫類型的分析可以看到,雖然是和日本業界知名的動畫製作公司合作事實上,這與Production I.G社長採訪時,說到與Netflix合作是想做更多原創動畫的想法相違背,Netflix的著眼點還是處於商業風險上的考量,畢竟資本還是要賺錢的,改編IP就可以輕易吸引死忠粉來投。日本動畫製作公司想要擺脫製作委員會控制的願望還沒達成,此後又有可能成為Netflix的高級「打工仔」。
  • 日本動畫產業漫談
    上周周日,動畫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後簡稱《鬼滅》)成為了日本歷代電影票房收入排名第一。其實這一部電影能夠成為第一,在現在看來是很難的事情。首先他是一部偏粉絲向的電影,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故事,是在TV動畫的基礎上面承接的故事,所以想更好享受這部電影的話首先至少要對於之前的情節要有所了解,這就是第一個門檻。
  • 國產電視劇強風吹拂,碰瓷同名日本動畫?動畫迷快崩潰了
    在2018年的日本體育系動畫作品中,觀眾們在經歷了《輕羽飛揚》高開低走的體驗之後,原本以為2018年的體育系動畫比較難產生十分驚豔的作品時,2018年10月番中,有一部無論從劇情,角色塑造以及畫面方面都表現得相當出色的體育群像劇。
  • 日本動畫新天皇,生日快樂!
    延伸閱讀:深焦 × 細田守:大家都跟在美國人後面用CG做動畫了,好無聊作者 | 李小飛(南京)編輯 | Imbroglio(臺北)日本動畫的皇座一直在吉卜力的膝下,在宮崎駿的陰影中,日本眾多的動畫導演們很難擺脫吉卜力強烈的風格而自成一體,最終淪為宮崎王朝下臣服的一員,望月智充在與吉卜力短暫的抗爭後選擇了勇敢離開,《聽見濤聲》的結尾似乎預言瞭望月智充的出走
  • 宮崎駿退隱後誰來領軍日本動畫
    宮崎駿退隱後誰來領軍日本動畫從上世紀80年代延續至今,宮崎駿和他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創作了不少經典作品。隨著宮崎駿正式宣布退休,誰能在他之後繼續高擎動畫電影的大旗?請看當下日本動畫界最具代表性的十位大將。
  • 日本動畫大神進階讀物中,有一本「天書」!
    他是日本知名動畫大神! TRIGGER四大天王之一 「天才作畫」 「吉成爆炸」 「視覺衝擊」 是他的業界標籤!
  • 日本動畫電影票房爆棚的秘密
    先來講講日本動畫的成功經驗我之所以選擇日本動畫,稱日本動畫為「成功經驗」,也是基於包括上述這點觀察在內的幾點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在商業上,在市場接受、票房成績的層面上,日本動畫能夠成功地在其本土佔據主流,成功地在本土電影市場上抗衡像剛才提到的《超能陸戰隊》這樣的好萊塢動畫大片,而且不僅是能抗衡迪士尼,是可以以一個整體態勢來抗衡整個好萊塢在日本市場的爭奪。
  • 這部動畫曾是日本動畫最爛作品的代表,也使他跌落天才的神壇
    7月18日,京都動畫第一工作室發生了人為縱火案,部分人也將視角放到曾經往死裡噴京都往死裡噴的山本寬。作為一個不斷給老東家潑髒水的監督,其人品一直都讓人不齒;不過,其想證明自己的夢想倒是令人認同。然而理想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山本寬的努力並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成績,甚至製作出了曾經的日本動畫史上最爛作品《分形世界(Fractale)》。
  • 日本導演拍美國動畫,怎麼就「串味兒」了?
    《辛普森一家》被《時代》雜誌(Time)評為90年代最優秀的情景喜劇,顯然,人們更重視的、更為熟知的是它的情景喜劇性質,而非動畫性質。在日本動畫中,鏡頭畫面上的配合則要積極許多,鏡頭運動和拍攝角度也更加靈活,甚至通過鏡頭參與敘事,營造氛圍和引導觀眾情感(如日本動畫中往往有大量空鏡頭),從而能成倍地增加情緒上的感染力。
  • 如果你真覺得日本動畫「靠愛發電」,那就本末倒置了
    日本動畫到底是「用愛發電」,還是靠「經費」來支撐起漂亮的畫面?畫出漂亮絢麗的畫面,的確要感謝每一位努力的動畫人,但不要忘記,支撐這個產業的,是資本,而不是動畫人。沒有索尼、萬代等這些個大財團,誰來把出版社的漫畫、小說改變成動畫做?沒有財團出錢做這麼多動畫片,哪來日本動畫行業的興盛?沒有動畫行業的興盛,為什麼這麼多學畫畫的人要去畫動畫,畫遊戲插圖不香嗎?
  • 日本網絡動畫市場:年規模685億日元,美國與本土巨頭競逐
    3年後網絡或將成為日本動畫媒體新霸主,左右日本動畫未來。作者:Wind動畫影像流通市場是動畫片在電視、碟片、電影、網絡四個媒體加起來的市場合計值,該數值能反映動畫影像流通的大致情況。最初動畫只有電影這一種媒體,後來到了上世紀50年代開始有了電視,80年代又有了碟片,從21世紀開始又出現了網絡視頻。
  • 《海獸之子》差強人意,日本動畫電影為何屢屢碰壁中國市場?
    日本京都精華大學漫畫學部講師陳 認為,該片在動畫藝術視聽語言上的探索勢必會被記入日本動畫史:「《海獸之子》可被稱為『動畫中的動畫』,不管故事的講述是否晦澀而阻礙在市場上獲得成功,STUDIO 4℃在該片中所展示出的花費六年潛心研究的 2D 與 3D 結合的技巧,可以說帶給了觀眾登峰造極的視覺衝擊,是只有動畫才能承載的『映像美』的集大成。」
  • 日本動畫電影大師宮崎駿
    (止痛片/文)在擁有川尻善昭、大洋克洋、押井守、川本喜八郎這些大師日本動畫界中,可能沒有哪一位的作品可以像宮崎駿的影片一樣,為大多數人津津樂道。宮崎駿的作品雖然有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與普通的純娛樂動畫不同,在他的影片之中,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社會意識與人文情懷,一方面對自然的讚美,另一方面卻又思考著人類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一方面表現著人類對於世界的創造性,另一方面也在思考著科技為整個人類社會帶來的惡果。
  • 30多年前,日本動畫片中的媽媽們
    咪咪流浪記   上世紀70年代,日本在「二戰」時產生的遺孤長大成人,有些人走上了文藝創作之路,於是,出現了一批展現童年失母之痛或母子情深的影視作品,其中不乏一些感人至深的動畫作品。  1984年,中國電視動畫迷們在一個又一個的「星期天早九點」時光中,記住了9歲男孩馬爾柯催人淚下的尋母之旅。  《咪咪流浪記》:從沒媽的童年到擁有兩個母親的苦情催淚劇  時間:1977年  出品公司:東京Movie新社  中國播出概況:51集(全劇完整播出)  哪一部日本動畫片曾讓中國小觀眾眼淚汪汪?
  • 館長說:日本妖怪動畫裡的「配方」
    估計跟館長差不多年紀的朋友,從兒時到現在總有那麼一兩部日本妖怪動畫「陪伴成長」,有些稱得上「經典中的經典」,直到現在的新番也難以超越,到底這些動畫裡作者施放了什麼「配方」?動畫中映射了很多當代「尖銳的社會問題」,例如低俗的直播、人類的貪念、自私等(八百狸這集中更諷刺日本政X的無能,可以說相當大膽)。其中「欲望的金剛石」這集相當有「深度」,本身館長從事珠寶行業的,鑽石以物質的角度看只是碳元素,但是在商業炒作中追捧與「愛情」掛鈎,而且價格嚴格地被監管控制著。
  • 日本「河童」和中國「河伯」,在動畫創作上,日本應該更勝一籌
    河童是日本民間傳說中最著名的妖怪之一,它最早即為祈雨的河神。近代以來對河童的研究增多,柳田國男在其《山島民譚集》中探討了「河童駒引」的傳說,探明河童傳承的本質。受柳田國男研究的影響,日本學者在後續研究中認為水虎、河伯本是古代日本人信仰中的水神,沒落後變成了河童。
  • 日本賽博朋克科幻動畫神作,攻殼機動隊,啟發了黑客帝國
    提到日本賽博朋克科幻動畫的代表,《攻殼機動隊》絕對是最負盛名的動畫系列,《攻殼機動隊》的動畫改編自日本知名科幻漫畫家士郎正宗的同名作品。《攻殼機動隊》的動畫系列體系非常龐大,如果按照動畫導演來區分的話,目前的《攻殼機動隊》動畫系列可以被分為三大體系,這三大動畫體系分別是押井守執導的兩部《攻殼機動隊》劇場版動畫,一部是1995年版的《攻殼機動隊》,另一部則是《攻殼機動隊:無罪》;神山健治執導的兩部《攻殼機動隊》TV版動畫以及OVA動畫《攻殼機動隊 S.A.C.
  • 你可識得日本動畫中的「40米大刀」
    引言 在很多國家的影視、動畫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威力超群的兵器。尤其是在我們熟悉的日本漫畫、動畫中,「超級兵器」更是頻頻出現,但在國內卻鮮有文章去談及這一點。
  • 日本動畫《昴宿七星》最新宣傳PV與主題曲試聽公布 動畫於7月開播
    《昴宿七星》輕小說是由日本輕小說作家「田尾典丈」所撰寫、「ぶーた」繪製插圖,以網路遊戲與現實的交錯為主題的輕小說作品。《昴宿七星》動畫即將在7月5日展開改編電視動畫播映。近日,日本動畫《昴宿七星》官方在Youtube頻道上公開了最新的宣傳PV,從中除了片段內容之外、還能試聽到片頭曲『360°星のオーケストラ』及片尾曲『Starlight』些許段落喔!
  • 風靡全球的日本動畫,終極目標只是活下去
    譯者小Y影視、音樂愛好者,昆汀、希區柯克迷微信公眾號 mistmisi1912年之前的某個時間,不知名的工匠將印在在賽璐珞底片上的50幀圖像用19世紀進口的家用投影儀投映成影片,成為了倖存至今的最早的日本動畫。2004年研究者松本夏樹的這一發現改變了首部動畫是用於公共放映的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