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日本動畫,終極目標只是活下去

2021-01-09 深焦DeepFocus

一部關於開國元勳的音樂劇,為什麼爆火?

59:51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愛發電APP關注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小宇宙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

電視動畫——以數取勝的拓荒者

動畫始於小熒幕,興於小熒幕,是電視螢屏建立起了支撐動畫藝術和產業的品牌,並走進千家萬戶。

譯者小Y

影視、音樂愛好者,昆汀、希區柯克迷

微信公眾號 mistmisi

1912年之前的某個時間,不知名的工匠將印在在賽璐珞底片上的50幀圖像用19世紀進口的家用投影儀投映成影片,成為了倖存至今的最早的日本動畫。2004年研究者松本夏樹的這一發現改變了首部動畫是用於公共放映的歷史觀點。動畫最初即是作為家庭娛樂系統的軟體,直到1917年,才終於走進電影院。

僅僅放映並不賺錢,動畫劇集的價格低得驚人。熱門劇集通常在放映完結後通過衍生產品盈利。每部動畫劇集都是廣告——它當然也可以是藝術,但這不是重點。電視是高收益系列作品的溫床;而電影,儘管有一定的爛片率,通常被視為創作者驅動的藝術作品。電視代表著商業,是一家時不時也會產出傑作的玩具工廠——在這家工廠裡,工匠遠多於電影作者。

吉卜力

事實上,通過維持行業的經濟運轉,電視系列劇集之「俗」使得電影之「雅」成為可能,令導演、編劇和技術人員等飽經磨礪(甚至是低薪的工作),大浪淘沙後留下真金的人才。沃土育仙葩,沒有電視,就沒有吉卜力。

《鐵臂阿童木》(1963-1966)的創作者手塚治虫不滿動畫電視劇集的低價,轉而借鑑迪士尼模式的銷售系統。至今,成功的動畫作品依然採取他的方法,儘可能對最廣泛的人群進行營銷,並追蹤不斷成長的影迷群體。多數動漫迷在成年後就放棄了這一愛好,但總有一小群人選擇留下,成為了動漫機器人和杏眼女主角能夠取得收視利潤的重要潛在因素。產業總是逐利地往復於潮流之間,有時候,佳作也會誕生。

《鐵臂阿童木》

六十載的電視動畫歲月,如一段短暫停留的旅程,見證了許多絕不僅是廣告的優秀動畫作品,此處無法一一列舉。它們與漫畫、電影和小說相交織,打開了通向更廣闊媒體的道路,吸引著觀眾進入奇境。

隨著戰後日本的經濟發展,家家戶戶擁有了電視機,1963年標誌著電視動畫繁榮的伊始。《鐵臂阿童木》於當年1月1日開始播出;到12月,《鐵人28》《8 man》和《狼少年肯》加入進來,使節目愈發豐富。動漫也不再僅是兒童的娛樂,深夜時段則播出改編自情色漫畫《仙人部落》的成人動畫劇集。1969年首播的《海螺小姐》是日本放映時間最長的動畫肥皂劇,至今仍是觀看次數最多的電視動畫。但孩子們依然是最大的「搖錢樹」,因此機器人和冒險被置於嚴肅的故事中,主導了動畫行業。《鐵臂阿童木》中機器人奴役制的潛臺詞和對自我定義的追求是強有力又令人不安的;《鐵人28》直面戰後日本腐敗的黑暗主題;創造了最早的機器人警察的《8 man》則審視了技術與身體改造的問題——一個這座不得不與原子彈的後果妥協的國家始終難以釋懷的主題。

《鐵人28號》

至1970年底,已有近50部日本本土動畫劇集登上螢屏。《鐵臂阿童木》《鐵人28》和《森林大帝》也在美國播出。首部美日合作的動畫劇集《金剛》(1966)通過影片銷售擴大了海外收益的範疇。隨著經濟的增長,一系列開創性的劇作開拓了年輕女性的市場。《魔法使莎莉》(1966)是第一部以「魔法少女」為主角的節目;《小魔鏡》(1969)對這一人物類型進行了反轉,女主人公是一個擁有魔法道具的普通鄰家女孩;《騎士公主》(1967)首次引入了一個變裝的女騎士角色;《あかねちゃん》(1968)則是首部以不合群少女為主角的校園動畫。至此,未來數十年電視動畫將要探索的主題皆已就緒。

1970年代的動畫作品激增至三倍之多,有些系列拍到了第二季甚至第三季。這十年也見證了家庭錄像帶播放器的興起。1965年首次在日本上市,但銷售緩慢,直到1972年降價以及電影錄像帶的普及之後,錄像機的銷量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回升,打開了錄像帶分享與收藏的新世界大門。

《騎士公主》

主題方面,巨型機器人、校園故事和魔法少女依舊流行,但第一批青少年動漫迷已經長大,並希望動漫作品能夠反映他們的生活,而不是比他們小的孩子。《科學忍者隊》(1972)借鑑了從西方引進的《雷鳥》中的團隊概念,加入少年的煩惱、外星人入侵和雙性別反派等元素。另一部關於少年英雄拯救人類的作品《宇宙戰艦大和號》(1974),和美國的《星際迷航》一樣,在劇迷們的聲援下免於被砍。1979年,它成為了將美國青少年引進門的一部日本動漫。

由Monkey Punch(加藤一彥)的漫畫改編的動畫劇集《魯邦三世》跨入了成年人的領域,在父母一輩和較年長的青少年中都很受歡迎,滑稽惡搞的對白、挑逗的情節、鬧劇和動作戲使其在日本螢屏上活躍了半個世紀。《機動戰士高達》以其濃重的政治潛臺詞與動蕩時代中男孩到男人的艱難歷程,締造了一個塑料機器人玩具產出量比日本新生人口更多的動漫品牌。《凡爾賽玫瑰》受啟發於法國大革命,同時向《騎士公主》致敬,將年輕女性對自立自治的渴望與動作戲、愛情戲以及華麗的繪圖相結合。那一代迷失身份的年輕人在1970年代動漫中尋到榜樣,並可以在錄像帶上一遍遍重看。

對於孩子們,他們依然擁有魔法少女、機器人、校園故事、有趣的動物,和家長們認可的教育性電視節目。閱讀經典能夠啟迪幼小心靈的希望延伸至螢屏,高畑勳備受歡迎的《阿爾卑斯山的少女》(1974)正是「世界大師劇場」系列中的一部,從1969年到2009年重述了無數經典,包括《紅髮少女安妮》(1979,同樣由高畑勳執導)、《魯濱遜一家漂流記》(1981)和《小婦人》(1987)。

《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1980屬於被西方世界所忽視的體育動畫。這一類型通常圍繞高中校隊展開,但對個體重視的增加也讓單人體育項目愈發受到歡迎。《網球甜心》(1973,網球主題)和《巨人之星》(1968,籃球主題)這類在混亂世界中解鎖少年的成長與掙扎的故事,很自然地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拳擊題材劇集《明日之丈》在1970年代大熱,並在1980年代多次登上大小銀幕。許多感到被經濟繁榮的浪潮落下的日本年輕人在主人公丈令人心痛的鬥爭中尋得共鳴。以武術與精神之旅為主題的《七龍珠》也大獲成功,儘管其重複性的爭鬥具有局限性,它依舊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動畫系列。《以柔克剛》則將柔道和199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帶入青少年動漫。產業永遠是趨利的,追逐著最具性價比的觀眾群體。

機器人和運動題材繼續蓬勃發展。1983年,出現了為錄像帶而製作的動畫,但電視依然因為免費而具有優勢。1982年的熱門劇集《超時空要塞Macross》用機械戰士替代傳統的流行搖滾偶像,創造了一個科幻背景下暗含女性職業追求與自我意識掙扎的少年浪漫故事。它與其他作品合併,共同構成了美國科幻動畫系列《太空堡壘》,迎合了《宇宙戰艦大和號》所帶來的美國市場需求。變形機器人動畫《機甲艦隊達萊卡XV》和《百獸王GoLion》也被剪輯為《戰神金剛》(Vehicle Team Voltron),作為美國進口機器人玩具的營銷工具。這一概念被運用到《變形金剛》系列中,反輸回日本。後來,日本一些真人演繹的作品又促生了《恐龍戰隊》於1993年在美國上映。只要將日本的節目重新剪輯或配音,去除令美國觀眾不適的內容——外國英雄和菸酒,美國市場就為日本提供了一個越來越穩定的收入來源。

《恐龍戰隊》

《城市獵人》這樣的作品則是為更年長的觀眾而製作,以當代東京的「城市清道夫」為主人公,糅合《仙人部落》的性喜劇氣氛和《魯邦三世》的惡搞幽默,使偏僻的街景與日本的泡沫經濟形成強烈對比。魯邦/城市獵人這種滿口俏皮話、討女人喜歡的英雄形象產生了甚為廣泛的影響。

社會意識主題在1990年代得到進一步發展。1980年代流行的大阪街巷喜劇《小麻煩千惠》(高畑勳1981年同名電影的衍生作品)的第二季,與真人肥皂劇同期播放。魔法少女題材仍然受歡迎,《美少女戰士》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系列,也在美國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在全球範圍內收穫了無數愛好者。《藍寶石之謎》(1990)將這一題材玩出了新花樣,講述了一個黑髮褐膚的少女發現自己真正的身份是亞特蘭蒂斯公主的故事。1995年播出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則被公認是巨型機器人類型中的神作。

《新世紀福音戰士》

技術層面,1990年代帶來了家用DVD播放器,最初只能播放,之後發展為可以錄製。2006年,藍光播放器開始在日本上市,從技術上實現了聲像品質的進一步提升。但千禧年之後最主要的變化是在寬帶加持下手持個人設備上平臺的發展,促進動漫在全球範圍內擴大影響力,讓動漫節目從家中的客廳來到人們的口袋,飛往全世界。1997年,任天堂的遊戲被改編為動漫系列《神奇寶貝》;至2018年,「神奇寶貝」是全球收益最高的媒體品牌。

內容上,諸多《神奇寶貝》的模仿者在新千年湧現,卻始終無法複製其成功。成熟的類型依然經得住考驗,有影響力的角色可見於不同的平臺和商家。2002年,《攻殼機動隊》首部獨立劇作放映,為該系列拓展了疆域。2003年,電影《獸兵衛忍風帖》(1993)被重新製作並電視化。《機動戰士高達》和《鐵人28》也推出了新系列。《海賊王》在日本市場超越了其靈感來源《七龍珠》,但在國際上仍落後於《神奇寶貝》。

《攻殼機動隊》

電視動畫的前景或許難以預判,但至少有一點很明確——這些作品背後才華洋溢的編劇和導演,以其成熟而精準的技藝,將繼續老樹開新花:緊跟可以預測的潮流和大眾喜好,以不被淘汰。生存是目標,佳作是獎勵。

編輯:夏蘿

在電影中尋找思與詩。

—FIN—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讓花裡胡哨見鬼去吧!他成全了戈達爾和法國新浪潮!

他是耶穌梵谷帕索裡尼初代綠魔……好萊塢的演技之神!

電 影 院 開 工 吧

日本當今最天才導演,拍了日本國民恐怖IP

不止是愛在三部曲的女神,也是一個好導演!

相關焦點

  • 風靡全球的英文動畫《小鼠波波》上線小小優趣 以「生活秀」推動...
    (原標題:風靡全球的英文動畫《小鼠波波》上線小小優趣 以「生活秀」推動英語啟蒙教育發展)
  • 日本動畫公司推底薪制引關注 畫師生存狀況仍未提升
    日本的動畫已經發展成為國際化的巨大文創產業,還風靡世界各國……然而基層的動畫師過得有多苦的新聞卻依然層出不窮,作品在全球瘋狂吸金都跟他們沒有半點關係!
  • 風靡全球的日本GLO電子菸,開始受中國菸民青睞!
    沒錯!GLO這款電子菸就是今天的主角,風靡日本乃至世界的高逼格戒菸利器。GLO原理詮釋GLO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在您的指尖採用全球最先進的菸草加熱技術解決方案240±5°C,不燃燒。迄今為止,全球最先進的加熱技術對您來說,這意味著你將享受更愉快和健康的吸菸過程,沒有菸灰,更少的氣味。
  • 日本動畫新天皇,生日快樂!
    延伸閱讀:深焦 × 細田守:大家都跟在美國人後面用CG做動畫了,好無聊作者 | 李小飛(南京)編輯 | Imbroglio(臺北)日本動畫的皇座一直在吉卜力的膝下,在宮崎駿的陰影中,日本眾多的動畫導演們很難擺脫吉卜力強烈的風格而自成一體,最終淪為宮崎王朝下臣服的一員,望月智充在與吉卜力短暫的抗爭後選擇了勇敢離開,《聽見濤聲》的結尾似乎預言瞭望月智充的出走
  • 目標:風靡全球的管理法則,教你如何解決企業難題
    今天,第一管理學派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目標》。作為一名物理學家和企業管理大師,高德拉特博士將物理定律和邏輯推理應用到企業管理中,創立了能夠解決企業許多問題的「制約法」(Theory Of Constrain)。
  • 都說生命的終極目標是繁衍,為何人類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了?
    理察•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一個駭人聽聞的說法———基因的終極目的是複製,最大化的複製。在《生命是什麼?》中,作者埃迪·普羅斯也是誠懇的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眾所周知,基因是生命形成的根本,如果說複製是基因的終極目標,豈不是說生命的終極目標就是繁衍。就目前來說,此說法是正確的,基因/生命就朝著複製/繁衍去的。
  • 2015年全球動畫電影前瞻
    時光網特稿 2014年是動畫小年,在過去17年間也首次出現沒有一部動畫電影躋身年度全球電影票房前10的情況。2014年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馴龍高手2》僅獲得了6.19億全球票房,與10億美元左右收帳的《神偷奶爸2》和《冰雪奇緣》相差甚遠。
  • 你可識得日本動畫中的「40米大刀」
    引言 在很多國家的影視、動畫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具有代表性的威力超群的兵器。尤其是在我們熟悉的日本漫畫、動畫中,「超級兵器」更是頻頻出現,但在國內卻鮮有文章去談及這一點。
  • 病毒存在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其實這也是所有生命生存的唯一目的,只是人類進化出情感有了更多層次的需求。病毒是生命從無機到有機,從低級到高級進化過程中產生,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環。病毒存在的終極目的就是繼續存在下去,保持完整的生物鏈。簡單說,類似於」寄生」擠大樹。
  • 動畫《終極蜘蛛俠》太耐看,平行宇宙的小蜘蛛英雄數不過來
    由於很多想看的番都延期播出了,小編便把《終極蜘蛛俠》1~4季快速重看了一遍,發現這部動畫作品非常的耐看和有趣,曾經一直看漫威真人電影的我也是因為《終極蜘蛛俠》入坑了華特迪士尼公司的動畫片。《超級蜘蛛俠》,也有真人版蜘蛛俠彼得·帕克相信大家都熟悉,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動畫《終極蜘蛛俠》呢?
  • 《女神異聞錄4:終極狂熱》開場動畫_遊俠網 Ali213.net
    現在,由Aec System Works開發的《女神異聞錄4:終極狂熱(Persona 4: The Ultimax Ultra Suplex Hold)》已經正式登陸日本機廳。網絡上面已經有人洩露了遊戲的開場動畫供大家欣賞。
  • 日本動畫業界的「鈔能力」救世主Netflix,為何非要啃日本動畫?
    CYGames作為日本本土公司,坐擁《偶像大師:灰姑娘女孩》、《巴哈姆特之怒》以及《碧藍幻想》三大IP,有錢任性想要做動畫倒是挺好理解的,但Netflix身為西方流媒體第一人,難道只是為了自己的全球化策略就來啃日本動畫市場這塊"硬骨頭"嗎?
  • BBC新聞:TikTok為何風靡全球?
    原標題:BBC新聞:TikTok為何風靡全球? 圖:BBC科技事務記者珍 韋克菲爾德向觀眾展示自己使用TikTok拍攝的視頻   近日,英國BBC新聞介紹了短視頻應用TikTok為何會風靡全球
  • 日本電影票房排名被刷新,看看前十裡有幾部是動畫?
    所以我之前說過,去了日本,哪怕你不去秋葉原,只是去看看一些電影院上映的動畫,聽聽那些不是你這個年紀的人討論動畫的劇情,就能感受到日本確實是一個愛動畫的國度,所以可以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經久難忘的作品。而日本的電影票房前10的作品,又有N部是動畫片。  TOP10 《哈利·波特與密室》  票房:173億日幣
  • 宮崎駿十大經典動畫電影集錦-一個充滿奇怪生物的朦朧世界
    2.天空之城《天空之城》(天空の城ラピュタ)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動畫電影,宮崎駿擔任原作、監督、腳本設計、角色設定及導演,田中真弓、橫澤啟子、初井言榮、寺田農等人配音。該片於1986年8月2日在日本上映。
  • 數百萬日本人關注,為何虛擬主播這麼受歡迎
    得益於動漫文化和《攻殼機動隊》,數百萬日本網民現在都在關注著絆愛在視頻平臺YouTube上的一舉一動,這種成功也催生出成千上萬的絆愛模仿者,以及一個迎合所謂「虛擬主播」(VTubers)的家庭手工業。與PewDiePie和Ninja等西方流媒體網紅完全不同,日本發明了一種由數位化身和互動動畫組成的全新流媒體明星。
  • 三元、氫氧還是鋰氧,動力電池的終極目標會是誰?
    大眾汽車日本總裁兼 CEO 庄司茂曾稱,未來燃料電池車可能在日本以外遭遇困境,難以在全球範圍獲得光明前途。大眾汽車也表示正在研發續駛裡程超過 1000 公裡的固態電池,並將在 2025 年量產。6 月 13 日,福特汽車表示,福特與戴姆勒正在逐步關閉一家開發汽車燃料電池技術的合資企業。雙方表示計劃在內部進行各自的燃料電池技術開發,顯然雙方的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受阻。
  • 《小豬班納》終極預告 國產動畫大場面不輸陣
    近日,《小豬班納大電影之夢想大「帽」險》發布了終極預告片,好萊塢製作級別的大場面在視覺的衝擊力上毫不輸陣,優秀的視覺效果堪稱是動畫版的「奇幻漂流記」,大大滿足觀影受眾的胃口。    「三代人」共同記憶 最具潛力的新一代萌寵    《小豬班納大電影之夢想大「帽」險》改編自電視動畫系列《小豬班納》,由原班人馬保駕護航。
  • 日本治癒系動畫電影:《百日紅》,蠟筆小新導演又一力作!
    大家好,這裡是動漫迷世界~今天給大家講述一部不算新的日本治癒動畫電影,由《蠟筆小新》導演原惠一掌鏡指導的《百日紅》。這部動畫電影早在2015年便上映了,是改編自杉浦日向子原作漫畫《百日紅》(杉浦日向子為日本江戶風俗研究者),展現了日本江戶時代的社會風貌和市井生活。
  • 日本最佳動畫電影《千與千尋》:講述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幾種愛
    在去年的6月份,萬眾矚目的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時隔十幾年的時間,終於在中國內地的電影院正式上映,千與千尋這部電影在當年想必也是給很多的觀眾們帶來了深刻美好的回憶,即便它沒有真正的在中國內地上映,但是我們卻能夠通過各種的渠道了解到,並且看到這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