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十二生肖之一,中華圖騰,炎黃子孫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從上古時期,龍就已經成為部落圖騰,出現各種龍圖騰的形象。如今大家看到龍的形象,是來自宋朝羅願作在《爾雅翼》中的描述,「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嘎銅,盤口,旁有須髯。頷下有明珠。」
早在戰國時期,龍的形象跟如今的有很大區別。《竹書紀年》中認為龍遠古時期在不同部落有不同形象,「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
如此神秘的動物,究竟是否存在呢?千百年來關於龍這種動物究竟是否存在,說法不一。不過,史書上卻多次記載老百姓看到龍的情況。明朝萬曆十六年(1588年)秋天,浙江嘉興平湖縣漁民出海打漁時,就看到了龍。
《平湖縣誌》裡記載了全過程,「白龍騰海上,紅光半天,空中遙見龍首下垂,鱗甲奮張,晃晃若磨銀。兩角間有金冠紫衣,仗劍立者,其神長尺許,雲水騰沸,咫尺晦冥。龍忽戲吐頷下珠,光芒團圓大如鬥,粲粲一似中秋月。」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在日本大阪瑞龍寺裡竟然有一個來自中國龍的標本。據日方提供的資料,這個龍標本是明治十一年(1878年)從中國帶回日本的。這條龍是幼龍,身上約1米左右,全身覆蓋金色鱗片,頭上有角,眼睛凸起,嘴角還有長長的鬍鬚。另外,龍嘴裡還有如同鋸齒般的牙齒,四隻腳,腳上是三爪。
據說,這條龍是中國福建漁民在沿海捕魚時意外捕獲的,出水後不久就死了。漁民悄悄將屍體帶回村中,捕獲龍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當時官府認為這可能是祥瑞,命令漁民將其上交官府,漁民以屍體腐爛為由,私下以高價賣給了福建地區的日本商人。
就在這樣,這條幼龍被帶到了日本。日本商人之所以買下這條龍屍體,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不久,這名商人以極高的價格賣給了當時日本最為著名的收藏家,萬代藤兵衛。萬代藤兵衛購買後,請人將龍屍體做成了標本,最終捐給了大阪的瑞龍寺。
其實,除了日本瑞龍寺這條龍標本名氣頗大外。1934年8月,遼寧營口墜龍事件也廣為人知。當時《盛京時報》進行了報導,而且還刊登了一張村民圍觀龍骨架的照片。文章中寫道,「1934年8月8日午後,家住遼河北岸東小街一位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
參考資料:《中華龍圖騰》、《日本瑞龍寺龍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