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幅「中國膚色」土壤地圖 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2020-09-19 央廣河南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 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提供了我國第一個標準一致、詳細的土壤顏色視圖,是土壤肥力質量評價與空間管理的關鍵參照。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有的帶有遠古氣息,有的則暗藏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

  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土壤景觀複雜多樣,如何繪製較為精細的全國土壤顏色空間分布圖,頗具挑戰。2009—2019年,從事土壤研究的學者們在全國各地選取了近6000個樣點,進行典型土壤剖面調查。他們取回的一抔抔土,建成了我國土壤系統分類基層分類單元土系及土係數據庫。

  在此基礎上,本月初,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生成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全國土壤顏色三維分布圖,該研究成果於月初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國際土壤科學》上。

  腐殖質、礦物質都是土壤的調色

  土壤的形成源自地殼表層巖石的風化。風化殼的表層就是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成土母質。暴露在地表的成土母質不僅仍然受風化作用的影響,而且還要與周圍的環境(包括大氣、水、植物)相互作用,發生一系列的物質和能量交換,才能形成具有肥力特徵的土壤。這就是土壤的形成過程。

  「土壤顏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物質組成,可以直觀地傳達出土壤屬性、土壤肥力等信息,在實際應用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論文的通訊作者、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甘霖研究員說。

  這些顏色各異的土壤,究竟是什麼力量塑造的?

  據了解,土壤裡腐殖質含量的多少和礦物質成分的差異,會讓土壤呈現不同的顏色。

  土壤腐殖質由動植物殘體演變而成,一般粘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會影響土壤顏色的深淺。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質含量較高的,因為腐殖質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質含量較少時,土壤則呈現灰色或灰白色。從灰到黑,顏色隨腐殖質含量的升高呈梯度變化。

  此外,礦物質也會影響土壤的顏色。比如,氧化鐵就是土壤礦物質中的「調色高手」,當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時,土色會呈現為偏紅色或棕紅色。同時,氧化鐵又是一種善變的物質,在土壤裡它的性狀經常發生變化。在低洼潮溼的環境中,氧化鐵極易與水發生化學反應,轉變為偏黃色的水化氧化鐵,因而這種地方的土壤常顯黃色。當通風不良、氧氣缺乏時,土壤中的氧化鐵又變成了氧化亞鐵,氧化亞鐵積累較多時,土壤就呈現出灰藍色。又如,碳酸鈣、碳酸鈉、氯化鈉等鹽類,或氫氧化鋁等物質在土壤中呈粉末狀存在時,都可能讓土壤呈現偏白的顏色。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團隊對5、10、15、25、35、50、75、100、125釐米共9個深度的土壤顏色進行了推測製圖,發現總體上土壤顏色隨深度增加而變淺。「一個重要原因是植物凋亡融入土壤形成有機質,在土壤上部累積較多,所以顏色較深,越往下有機質含量往往急劇下降,因此顏色較淺。」論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劉峰副研究員說,然而並不是所有土壤的顏色都隨深度變化,比如黃土高原一些植被覆蓋不佳的黃土剖面,上下就都是很均一的黃色。

  各地自然環境造就不同「膚色」

  2009—2019年,10年間採集的土壤大數據,終於在2020年迎來「出彩」的高光時刻。

  此次發表的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從10年間採集的土壤剖面的孟塞爾顏色(比較色法的標準,常用於泥土研究中顏色描述)數據中,選取了大約4600個土壤剖面,進行數字製圖。「這些土壤剖面取土點最高在西藏海拔約5700米的高山上,最低在接近海平面的沿海地區,我們將土壤屬性與氣候、地形、植被、土地利用、土壤母質等40多個環境參數結合,進行了土壤顏色的預測分析。」劉峰說。

  據劉峰介紹,在我國西北部的沙漠、荒漠和戈壁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游離碳酸鹽或鹽分含量高,土壤顏色以白色和灰色為主。

  中部的黃土高原,包括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和河南西部等地,土壤顏色主要是黃色;東北和青藏高原東部等較溼潤的高寒地區,植被條件好,植物根系殘體和凋落物日積月累,土壤有機質不易礦化且含量較高,土壤顏色較暗較黑。

  南方土壤顏色偏紅,尤其是江西、湖南和雲南一些區域顏色最紅。「這些地區土壤的母質經歷較為快速的風化和淋溶後,土壤相對富含氧化鐵、氧化鋁,所以呈現紅色。」劉峰說。

  東部地區的長江、淮河和黃河的下遊以及鄱陽湖周圍土壤呈淡褐色,趨於灰青色,「因為這些區域地勢低洼,排水不暢,母質多為河湖相沉積物。」劉峰說。

  同時,土壤顏色地圖也刻畫出土壤顏色變異的空間細節,如西安和成都區域,就顯示出土壤顏色隨著地形地貌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在25釐米深度處,西安北部的黃土高原地區土壤呈黃色,中部的渭河谷地呈淺黃色,南部的秦嶺地區則呈褐色。同樣深度的成都地區,西北部的山區呈褐色,東南側的四川盆地地區則呈紅色。

  「這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提供了我國第一個標準一致、詳細的土壤顏色視圖,是土壤肥力質量評價與空間管理的關鍵參照。」張甘霖說,土壤顏色地圖還可為法庭土壤物證溯源提供支撐,例如根據鞋上粘的泥土顏色、泥土中的有機質,可以大致分析出泥土來自哪個區域,從而判斷相關對象是否去過某個區域。不過,要想精準鎖定泥土來源地,測定精度還需不斷提高。

  相關連結

  6000個剖面破譯土壤「密碼」

  土壤類型和屬性的空間分布信息是生態水文模擬、全球變化研究、資源環境管理所需的基礎數據。

  2009年,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我國土系調查與《中國土系志》編制」項目啟動。此後的10年,土壤研究者們在我國31個省市區共調查了近6000個典型土壤剖面,建立了4420個土系,最終建立了我國土壤系統分類基層分類單元土系及土係數據庫,為我國數字土壤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作為該項目的主持單位,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至今保留著項目中收集到的土壤樣本。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劉峰副研究員曾在2011年赴安徽採集土壤剖面樣本。「我們在平原、丘陵、沿江、山地等地貌不同的景觀部位選擇了約180個代表典型景觀條件的地點挖掘土壤剖面,每個土坑寬1.2米、深1.5—2米、長2米。」劉峰說,土壤剖面通常都是由人工挖掘,土坑的深度以露出母質層為宜。

  據了解,自然土壤自上而下依次為表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澱積層、母質層和母巖層。而一般典型的自然土壤剖面分為A層(表層、腐殖質層、淋溶層)、B層(澱積層)、C層(母質層、母巖層)。對B層發育不完整(不發育)的山地土壤,只採A、C兩層。在對土壤剖面進行採樣時,研究人員要根據顏色、結構、質地、鬆緊度、溫度、植物根系分布等指標標定區分出各土層,並進行仔細觀察;將剖面形態、特徵自上而下逐一記錄。隨後在各土層的中間位置自下而上逐層採樣,每個採樣點的取土深度和取樣量應一致。

  劉峰介紹說,研究人員將土壤樣品帶回實驗室後,要分析土壤的有機質、PH值、陽離子交換量、碳酸鈣、氮磷鉀含量等基本土壤屬性,從而獲得覆蓋全國的第一手土壤樣本資料。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 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土壤是地球的皮膚,「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有的帶有遠古氣息,有的則暗藏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土壤景觀複雜多樣,如何繪製較為精細的全國土壤顏色空間分布圖,頗具挑戰。
  •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 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 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提供了我國第一個標準一致、詳細的土壤顏色視圖,是土壤肥力質量評價與空間管理的關鍵參照。土壤是地球的皮膚,「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有的帶有遠古氣息,有的則暗藏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
  •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提供了我國第一個標準一致、詳細的土壤顏色視圖,是土壤肥力質量評價與空間管理的關鍵參照。土壤是地球的皮膚,「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有的帶有遠古氣息,有的則暗藏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
  • 首幅土壤顏色地圖描繪「中國膚色」來看看你的家鄉是什麼色號
    他們取回的一抔抔土,建成了我國土壤系統分類基層分類單元土系及土係數據庫。在此基礎上,本月初,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生成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全國土壤顏色三維分布圖,該研究成果於月初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國際土壤科學》上。
  • 你的家鄉是啥「色號」?到不同「色號」去出現水土不服吃家鄉土就能...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2009—2019年,從事土壤研究的學者們在全國各地選取了近6000個樣點,進行典型土壤剖面調查。本月初,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生成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該研究成果於月初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國際土壤科學》上。腐殖質、礦物質都是土壤的調色師土壤的形成源自地殼表層巖石的風化。風化殼的表層就是形成土壤的物質基礎——成土母質。
  • 你的家鄉是啥「色號」?到不同「色號」去出現水土不服吃家鄉土就能治?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2009—2019年,從事土壤研究的學者們在全國各地選取了近6000個樣點,進行典型土壤剖面調查。本月初,中國科學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生成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該研究成果於月初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國際土壤科學》上。
  • 描繪「地球膚色」揭秘我國首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土壤是地球活的皮膚,不同顏色的土壤將地球裝扮得五彩斑斕。「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有的帶有遠古氣息,有的則映襯著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  在此基礎上,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利用遙感和GIS技術,對氣候、母質、地形地貌等成土環境因素進行定量表徵,形成了覆蓋全國的成土環境數據集。近日,他們生成的全國土壤顏色的三維分布圖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國際土壤科學》(《Geoderma》)。研究團隊指出,這是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
  • 描繪「地球膚色」揭秘我國首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
    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土壤是地球活的皮膚,不同顏色的土壤將地球裝扮得五彩斑斕。「膚色」各異的土壤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有的帶有遠古氣息,有的則映襯著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我國面積廣大,土壤景觀複雜多樣,如何繪製較為精細的全國土壤顏色空間分布,頗具挑戰。
  • 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揭開中華五色土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全國土壤顏色三維分布圖,該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Geoderma》上。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圖?又是如何繪成的?土壤顏色不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未來又該如何利用它的價值呢?我們約請此項研究的參與者、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楊順華博士向讀者介紹有關情況。
  • 南京科學家繪全國首幅土壤顏色地圖
    土壤是地球的皮膚,其「膚色」各異蘊藏著地球生命的密碼,暗藏人類活動的蛛絲馬跡。日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生成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全國土壤顏色三維分布圖,該研究成果成為我國土壤肥力質量評價與空間管理的關鍵參照,並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國際土壤科學》上。「土壤的形成源自地殼表層巖石的風化。」
  • 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揭開中華五色土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張甘霖團隊,繪製了我國第一幅高精度土壤顏色地圖——全國土壤顏色三維分布圖,該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Geoderma》上。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幅圖?又是如何繪成的?土壤顏色不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未來又該如何利用它的價值呢?
  • 你知道你是什麼膚色嗎?不同膚色選發色 選對堪比整容!
    有時候,同樣的款式,同樣的顏色,為什麼這個發色別人染出來就是那麼仙氣飄飄你染 就變了個感覺其實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膚色差異,黑白差異,亦或者都挺白,但是人家冷皮,而你是暖皮就像你買粉底色號都會有粉二皮黃一皮 那你真的知道你是什麼膚色嗎?今天就教你測試自己的膚色!
  • 還不知道自己什麼膚色?再不挑對粉底液色號,多少錢都是白花!
    還不知道自己什麼膚色?再不挑對粉底液色號,多少錢都是白花!作者:小陳穿搭日記眾所周知,粉底液色號是挑選時的重中之重。其實和我們膚色的冷暖度有很大的聯繫哦。亞洲女生差不多都是暖皮,只有極個別的屬於冷白皮,這概率相當於一百個人中可能只有十個。不確定自己是什麼色調的話,可以對著陽光觀察手腕上的血管,如果偏藍色和紫色,表示是冷白皮,偏藍綠色則是暖皮。對應粉底液色調:Get了膚色冷暖度之後,接下來就尋找它適合的粉底液色調了。
  • 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發布 首幅大灣區標準地圖亮相
    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發布 首幅大灣區標準地圖亮相 原標題: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賈政 通訊員馮建奎)昨日,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新聞發布會獲悉,最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使用。
  • 11幅地圖改變你對世界的看法?
    大數據時代,這些奇葩問題的答案5分鐘內就能統統告訴你。美國《時代》雜誌8日刊發了一組地圖,看完這11幅地圖,你對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的看法或許會不一樣哦。(註:點擊圖片可查看大圖)這幅地圖顯示了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最流行的體育運動。你會發現,不丹是最喜歡箭術的國家。
  • 染髮你會選發色嗎?對應膚色選發色,清新自然又顯白!
    我喜歡會閱讀的你,因為會閱讀的你,花寶貴時間讀到我的文章,將會成為我所有的動力。我是超超,關注我會為你分享更多時尚穿搭和美妝護膚的乾貨小知識!髮型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場,和輪廓感的。可見好看的髮型是需要和漂亮的發色搭配,才能打造出你想要的風格!可是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染什麼樣的發色嗎?如果你還不太確定也沒關係,超超就為你帶來,根據自己的膚色選發色的乾貨技巧,感緊一起get起來吧!
  • 中國首幅3D列印民用地圖問世 精確度0.075毫米
    中國首幅3D列印民用地圖問世 精確度0.075毫米 2016-06-01 14:05:26 2016年06月01日 14:05 來源:燕趙晚報 參與互動    這幅「
  • 你是什麼膚色,穿衣就配什麼色!穿錯真的很醜!
    想要變漂亮,一定要了解自己的膚色,找到適合自己的色彩,再來談適合的搭配,也只有這樣,才能逆襲成為女神。如果膚色太白,或者偏青色,則不宜穿冷色調,否則會越加突出臉色的蒼白,甚至會顯得面容呈病態。亦可穿純黑色衣著,以綠、紅和紫羅蘭色作為補充色。 可選擇三種顏色作為調和色,即:白、灰和黑色。主色可以選擇淺棕色。此外,略帶淺藍、深灰二色,配上鮮紅、白、灰色,也是相宜的。
  • 176幅新版廣東省標準地圖正式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首張標準地圖亮相
    首次實現了除全省地圖外,21個地市、121個縣級行政區域均有一幅標準地圖,粵港澳大灣區也有了首張標準地圖。  廣東省標準地圖是指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的適合大眾公開使用的系列標準化的地圖產品,是依據全省各地界線畫法標準結合部分專題要素需求編制而成的簡單示意性地圖。  2009年廣東曾發布了114幅標準地圖。
  • 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經注GIS」,回復「下載器」獲取插圖所示地圖軟體)中國古代地圖學原理的規範化始於西晉的裴秀。唐宋時期,隨著地圖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出現了越來越多超越上一代的地圖和地圖學理論,標誌著我國地圖學水平的開始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