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圍溝底部發現很多產籽後的母蝦死亡,這是什麼原因?

2020-11-22 騰訊網

了解最新龍蝦諮詢,就上longxia.com

小龍蝦在7月份左右的時候開始交配受精,8月份到9月份是小龍蝦的集中抱卵期,9月份之後抱卵孵化出幼蝦。所以從時間上來推斷,題主說的抱卵蝦死亡的時間應該是8月份到9月份之間。我的結論是這些抱卵母蝦的死亡原因似乎由白斑綜合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要想了解抱卵蝦死亡的原因,首先可以從這個時間段的養殖環境來推斷:

一,8月份的時候小龍蝦池塘裡面的生態環境:

1,水質:由於8月份到9月份這個時候,氣溫還比較高,平均都有20季度的水溫,加上這段時間水體裡面由於上半年的高密度養殖與捕撈活動,因此導致導致塘口裡面的餌料殘渣,糞便以及死亡之後來不及清理的親蝦在逐漸累積,很容易導致塘口底熱缺氧,這些有機質在腐爛分解的過程中會消耗掉水體大量的溶解氧,滋生大量的有害病菌以及硫化氫,各種氨氣以及亞硝酸鹽等等有害物質。水質很容易惡化。

2,抱卵蝦的生理特徵:

(1),抱卵蝦的活動範圍:8月份到9月份的時候,抱卵已經普遍受精產卵。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一般來說抱卵蝦在大部分時候都會呆在龍蝦洞裡面抱卵孵化,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只要水質合乎要求,抱卵蝦在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會在洞口附近徘徊,因此有經驗的養殖戶會在這個時候,小龍蝦的洞口附近投餵適量的人工餌料,讓這些在洞口邊上徘徊的抱卵蝦攝食餌料,補充能量,促進自身的生長繁殖。

(2),抱卵蝦的自然死亡:還有一種情況,養殖戶在自繁自養的前提下,選擇的親蝦有可能出現體質差的親蝦以及生長年限比較長,快老死的親蝦來孵化小苗。這種情況下,當親蝦受精產卵之後,有可能會因為耗盡了自身的營養物質以及能量,力盡虛脫死亡。

3,水體被農藥和其他有毒物質汙染:小龍蝦本身對農藥非常敏感,尤其是菊酯類的農藥,少量的這些農藥就可以導致小龍蝦在短時間之內大量死亡。常見的有機磷農藥比如,敵百蟲,敵殺死等等,這些相對於小龍蝦而言都是高毒農藥,除了直接殺傷蝦體之外,也能夠致使小龍蝦內臟發生病變,導致慢性中毒死亡。

二,白斑病毒高發期:

白斑病毒是目前為止對小龍蝦危害最大的病毒,全年都可以發病,南方地區主要集中在4月份到8月份死亡率可以高達50%。

被白斑症候群病毒感染之後的小龍蝦,主要表現為活力低下,附肢無力,應激能力遲鈍,大部分都是死在池塘邊上的水域裡,顏色比較暗,常常與黑腮現象,並且一般死的都是大蝦。

然後根據上述的判斷,我認為抱卵蝦在環溝邊死亡的現象主要是白斑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是水質嚴重汙染或者是農藥中毒,顯然死的不僅僅只是抱卵蝦和大蝦,也不僅僅只是環溝邊有死蝦,應該全水域都有才說的通。

—END—

買賣小龍蝦,加客服小美女:

18307006112(丹丹)

18307006117(蒙蒙)

18479400699(佳佳)

了解最新小龍蝦諮詢

先上longxia.com

文章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刪除

小編不需要大家打賞,只希望您在文末點個「在看」,把好文章推薦給朋友,讓更多人一起關注「小龍蝦價格網」謝謝啦

相關焦點

  • 池塘小龍蝦死亡,這些基本方法幫你解決大問題!
    很多人看到別人養殖小龍蝦掙錢,自己也開始養殖小龍蝦。因為人們對小龍蝦養殖模式不夠了解,養殖中栽草、改底、調水、防病樣樣都做了,藥品用了一大堆,小龍蝦還是大量死亡,養殖戶連年虧損。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有沒有好的解決辦法?
  • 池塘綠藻叢生,水質變差魚蝦大量死亡,學習幾點消除池塘綠藻
    綠藻適量的話不會影響水生物生長,還可作為生物的食物,但是如果水中綠藻過量的就會造成水體汙染,水中缺氧,魚蝦死亡的情況。下面科學興農就對如何消滅綠藻做一下簡要分析。1、綠藻的生長習性想要消滅綠藻,首先就要對綠藻做一個徹底的研究,這樣才能夠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養殖池塘藻類很多種,對於裸藻您認知多少呢?
    養殖池塘藻類很多種,對於裸藻您認知多少呢?在江蘇地區,2015年很多池塘出現了由於裸藻帶來的水質問題,接下來本文將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一類藻,以及在日常養殖中如何去預防和治理這種水質。一、什麼是裸藻是古代原生動物眼蟲的植物學名稱,因為眼蟲同時具有動物與植物兩種特性。眼蟲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單細胞原生生物。
  • 小龍蝦出現大批死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老養殖戶告訴你!
    可是小編認為當我們真正去養殖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小龍蝦是非常的難養。在野外的環境中,即使出現小龍蝦死亡和病情我們也是看不見的,而且野外的小龍蝦的密度也比我們養殖的要低,所以給我們造成了養小龍蝦非常簡單的錯覺。在我們養殖的時候,經常會發生小龍蝦大批死亡的事情,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但是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開春後淡水魚養殖池塘技術管理要點
    瀏覽量: 2729 次 我要評論 開春後溫度回升,各淡水魚品種相繼發病,原因分為前期問題積累未能及時處理和開春後天氣氣候的不穩定所引起。實際池塘問題逐漸積累。積累問題分為兩點:1、營養消耗;2、底質問題。一、營養消耗1、水體營養消耗殆盡,藻菌趨於老化。這是開春後池塘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 養蝦高手30年保持池塘優質水色的秘密!
    養殖水體中藻類大量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甚至變紅的一種現象,我們俗稱為「倒藻」。發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會漂浮一層死藻(一般呈黃色漂浮物狀,也有部分塘在下風口形成一層「油膜狀」)。倒藻發生後,易導致池塘缺氧、水質惡化,造成魚蝦蟹應激減料或厭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甚至大量死亡等。
  • [每周一例]黃顙魚池塘殺螺後引起缺氧死亡
    [每周一例]黃顙魚池塘殺螺後引起缺氧死亡出處:利洋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20-01-12 22:08:00 [病例531]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有一口黃顙魚塘,面積14畝,水深1.5米,7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圖1)。2019年5月初放規格為500尾/斤的魚苗35萬尾,8月下旬規格達0.15斤/尾。
  • 高溫期養殖池塘為什麼缺氧嚴重?
    二、底質差、耗氧物質增多池塘中耗氧物質有很多,包括底泥、雜質、活菌、浮遊生物、水產養殖動物等。據資料顯示,池塘中有機物佔耗氧物質70%以上,特別是沉於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質,越黑越臭的底質耗氧越嚴重,下面我們用個小實驗證明這一點:我們用清水測得溶解氧為9.13mg/l,放入養殖池塘底泥後測得溶解氧為7.66mg/l,第二天水清後測得溶解氧為4.8mg/l(圖3)。
  • 小龍蝦養殖突現大量死蝦是什麼原因?看看這幾點
    不少養殖戶朋友都出現了小龍蝦大量死亡的現象,這和水體中的溶解氧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溶解氧直接影響小龍蝦的呼吸環境,如果呼吸條件都不好,小龍蝦的生長也會受到影響,輕則出現"亞健康"狀態,重則直接導致小龍蝦死亡。如果要大量養殖小龍蝦,則一定要注意池塘中的溶解氧。
  • 在水無法流動的池塘裡該怎麼養魚呢
    生活在農村我們都見到過很多大大小小獨立的池塘,這樣的池塘有一個相同點,就是它們之間都是互相不流通的,其它的水源流不進去,它的水源也流不出來,這樣的池塘我們都稱它為死水池塘。這時候有的養殖戶就該想著這麼一片水域白白放置在那裡是多麼的可惜,所以就想在裡面養殖些什麼,但是它與活水池塘不同,我們就要考慮死水魚池的環境是不是適合魚類養殖,如果可以養殖適合養殖什麼樣的魚類呢,我們下面就來看一看吧。
  • 水產養殖池塘中出現「渾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
    養殖過程中的「渾水」有很多種,大體分為「白渾」「泥渾」兩種。那麼是哪些因素引起這兩種水渾濁的呢?泥渾一、清塘不徹底,野雜魚過多,覓食、應激等活動時攪動底泥導致水體呈現泥渾。如果不清除野雜魚泥渾長期得不到改善,水體無法自淨。
  • 低溫殺手水黴來了,從魚卵到成魚都易被感染,池塘有這些情況立即行動!
    什麼是水黴病?水黴病俗稱白毛病、膚黴病,由真菌寄生魚體表引起,病原體現已發現十多種,常見的是水黴屬和綿黴屬的一些種類,以水黴菌最為常見。凡被「水黴」纏上的魚,大多數都逃不出死亡的悲慘結局,難道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不然,水黴菌再可怕,它也是一類條件致病菌。低溫僅是觸發水黴病的條件之一,只有當水質惡化,水黴菌大量繁殖,且魚體受到損傷,抵抗力下降時,水黴菌的遊動孢子才得以侵入傷口,使魚發病。因此,有以下這幾種情況的魚塘應尤其重視,趕快採取行動。
  • 池塘發綠一定是藍藻嗎?不要花錢幹錯事,傷財又傷苗
    最近一段時間,很多養殖戶反映自己池塘一開始還好,水色清爽。但進入高溫夏季之後,發現水色變濃變綠,控制不住的發綠,有些池塘甚至產生惡臭味,讓養殖戶很是頭疼。 池水發濃髮綠對養殖生物有很大的危害,河蟹生活在池塘裡,池塘的環境對河蟹長勢的影響巨大。河蟹在好的池塘環境裡,體質、攝食和脫殼都很正常。
  • 池塘氨氮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和解決措施
    池塘氨氮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和解決措施出處:唐山三發普林飼料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07-02 10:57:00一、氨氮濃度升高的主要原因1)養殖期間對蝦的排洩物、殘餌、浮遊生物殘骸等分解後產生的含氮的中間產物大部分以氨的形式存在,加上對蝦體內物質代謝的過程中氮元素以氨的形式直接通過鰓排入水中,這兩部分是池塘氨氮的主要來源。
  • 夏季養殖戶如何降低池塘溶解氧消耗速度
    這就是為什麼夏季更加需要注意水溫、注意及時降低底部發熱現象的原因。儘管在理論上,當水中的溶解氧超過1個以上的大氣壓,水體的氧就會擴散到大氣中。但是在實際生產中:由於養殖水體表明張力(粘度等等)的原因,養殖水體的上層水的溶解氧經常會監控到,水的溶解氧持續幾個小時溶解氧含量大於理論飽和度很多。
  • 南美白對蝦池塘藍綠藻大量繁殖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在水體的中下層藻類少,水色清的,水體淨化能力低,底部容易發臭。使蝦類優良的天然餌料生物貧乏。不利對蝦生長,甚至威脅其生存條件。2.惡化對蝦生存環境&nbsp這類的藍綠藻繁殖力強,大量繁殖後會導致池水pH值過高,白天光合作用強時會使水體pH達到9.5以上,對蝦難於生存。
  • 詳細介紹池塘底質改良的多種方法,水產養殖必備哦
    ,一部分殘餌和魚類糞便等有機物沉入水底以及死亡的生物體發酵分解後,與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 池塘底質的特性與水產養殖產量是密切相關的,不同的底質水生動物的生長發育以及水質指標也是不同的。 二、池塘底質惡化的危害 池塘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一部分殘餌、糞便、肥料、死藻等有機顆粒物沉入池底,以及發酵分解後的死亡生物,與池底泥沙等物混合形成底泥。
  • 池塘有青苔怎麼辦?
    一方面會爭奪其他藻類生活空間,並消耗池塘水中的養料,影響浮遊生物的繁殖,會使池水變瘦,溶氧偏低,導致養殖對象缺氧。 一 長青苔原因 1, 清塘不徹底,在清塘時不徹底,底部殘留有種子。 2, 進水後沒肥水,透明度高。
  • 夏季保持池塘溶解氧,降低池塘耗氧量分量和增氧同等重要
    池塘又要面對:底部是否厭氧發酵、早上池塘邊是否有泡泡,更加重要的是:池塘亞硝酸鹽和氨氮是否會超標等等等等。這一次苦惱和池塘的溶解氧都有一定的密切關係。也就是說:池塘水體有充足的溶解氧是水產養殖成功的一個必須條件之一。對蝦養殖時需要水體的溶解氧在4-6mg/L,如果水體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到1-2mg/L的時候,對蝦有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被迫浮到水面直接呼吸大氣中的氧氣(也就是浮頭),當水體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到0.5mg/L以下,對蝦就可能就出現很快死亡。
  • 中後期池塘水質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池塘中的耗氧物質有很多,包括底泥、有機質、活菌、浮遊生物、水產養殖動物等,隨著養殖動物的生長及藻類、菌類的繁殖,池塘耗氧量也會增加,而藻類老化死亡後又進一步增加了水體有機質的含量。有些池塘有機物耗氧量可佔70%以上,池塘底部越黑越臭,耗氧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