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類已經發現或者合成了1~118號元素,理論上118號之後的元素是非常不穩定的,至於自然界存不存在118號之後的元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在核物理中有一個「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預測在126號元素附近會形成一個孤島,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元素。
在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根據當時已知的63種化學元素,總結規律後創造了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化學周期表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後,科學家在理論和實踐中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2006年,美國科學家合成了118號元素OG-294,該元素的半衰期只有12毫秒,至此,1~118號元素均已被人類發現,化學元素周期表的前七族全部補全。
在1~118號元素中,82號鉛元素是最大的非放射性元素,92號鈾元素是自然界大量存在的最重元素,93和94號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極低,95~118號元素均是人工合成的。
自從2006年合成118號元素之後,科學家試圖合成更高的元素,但是都沒有成功的案例,甚至連高於118號的元素是否存在都不得而知。
在理論上,更重的元素變得極不穩定,因為質子和中子被強力鎖在一起,而強力的作用範圍在10^-15米尺度,如果原子核的直徑過大,由於質子間的庫侖力相互排斥,庫侖力可以無限疊加,所以原子核將會趨向於潰散,變得極不穩定。
比如113號元素鉨-284,半衰期為20秒,115號元素鏌-290,半衰期只有0.8秒,而118號元素OG-294,半衰期只有0.012秒;而118號的下一個元素,將會進入化學元素周期表中全新的第八族,其原子核的穩定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可能無法形成有效的原子核。
但是在核物理中,有一個「超重元素穩定島理論」,根據該理論,當原子核中的質子數和中子數存在幻數時,原子核的穩定性將會大大增加,比如2、8、14、20、28、50、82和126均為已經確定的幻數。
比如鉛-208由82個質子和126個中子組成,這種雙幻數結構使得鉛-208異常穩定(這裡說的穩定是指原子核的穩定性,並非化學性質);在2019年10月,科學家確定了34為中子的新幻數,比如鈣-54有34個中子,其原子核就異常穩定。
另外,質子和中子還有一些單獨的幻數,比如108是質子的幻數,162是中子的幻數,於是108號元素𨭆-270也相對於周圍元素穩定,半衰期大約為22秒。
根據穩定島理論的預言,在126號化學元素附近,也將存在一個「孤島」,使得島內的化學元素具有較長壽命,但是目前還沒有合成成功的案例。
至於穩定島理論的深層原因和機制,是根據原子核殼體結構理論而來,說原子核具有類似核外電子的層級結構,每個層級是一組相近的量子能級,如果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正好填滿一個層級,那麼核子間的結合能最大,此時原子核相對穩定。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