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的氫元素和氧元素能直接拿來合成淡水嗎?

2020-12-05 天文在線

問:我讀過山脈最有可能是由於大陸內部的碰撞所形成的。我想知道元素周期表裡的元素是否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形成,比如,在很早之前以極快的速度碰撞在一起。就我們現在已知的元素中,我們知道或者假設出了他們被設定的最原始的聯繫是什麼嗎?

人類可以通過氫氣和氧氣結合來得到水嗎?如果不行,為什麼?如果可以,那為什麼我們如此擔心水資源短缺呢?理論上來講,不能從太空中提取水麼?人們現在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嗎?

答:這裡有幾個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提取太空中的氫氣和氧氣來合成水。首先,你可以通過結合氫氣和氧氣來得到水,但是這個反應在「正常」溫度下是非常緩慢.你需要某種催化劑 (比如說用一根火柴點燃氫氣和氧氣)才能讓事情順利進行,因此你才能以消耗某種能源為代價來得到水。

第二個問題是當反應確實被激發後,它會產生巨大的爆炸(你有聽說過1937年在紐澤西爆炸的興登堡齊柏林飛艇嗎?那些爆炸可能非常危險)。假設我們找到一個克服了所以問題的方法,我們仍然會在把氫氣和氧氣從地球帶到太空中遇到問題。我們將要求得到大量的水因此也會消耗大量的能源來滿足這些工作。更不用說運輸易燃氣體的安全問題了!

至於問題中的其他部分,並不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是用同一種方式形成的。在宇宙創始期間的大爆炸時期形成了氫,氦和微量鋰(三種最輕的元素)。那麼所有其他元素從何而來呢?天文學家Carl Sagan曾引用過一句名言:我們都是星辰。任何一種比鋰輕的元素都是通過恆星核心中的核反應產生的。

大質量恆星發展至核心坍縮前的洋蔥狀結構(未依照比例)。

比如,在我們的太陽燃燒完來自於其核心的所有氫氣之後(這些可能在50億年之後都不會發生),他會開始燃燒氦來形成碳,通過某種三阿爾法過程。太陽是一個相對低質量的恆星,所以它的燃燒進程就在那裡結束,但是對更大質量的恆星來說,氧氣可以通過融合碳和氦形成. 恆星越大,它能產生的元素就越重。

藝術家印象中的超新星1993J.

然而,恆星卻不能形成比鐵更重的元素,因為這些反應所需要的能源比它能創造的能源更多。了解核聚變形成的重大原因是為了創造能源來幫助恆星本身克服引力坍塌。

在超新星爆炸時期,粒子被高速拋在了一起,形成了最重的元素(比鐵元素還重)。

相關天文知識——超新星

超新星 是在某些類型的恆星死亡時發生的事件。

超新星比新星更加活躍。在拉丁語中,nova的意思是「新的」,在天文學上指的是它看上去是一顆新出現的亮星。前綴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相區分,也表示了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超新星這個詞是由Walter Baade和Fritz Zwicky於1931年創造的。

超新星留下的殘骸。

在過去的一千年裡,只觀察到三次銀河系的裸眼超新星事件,儘管在其他星系中已經發現過許多次了。最近在銀河系中直接觀測到的超新星是1604年的克卜勒超新星,但也發現了兩顆最近的超新星遺蹟。對其他星系中超新星的統計觀測表明,它們在銀河系中每個世紀爆發三次,並且任何銀河超新星幾乎都可以用現代天文望遠鏡觀測到。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abrina Stierwalt- curious.astro.cornell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宇宙中充滿了氫元素和氧元素,為什麼人類不用它們來製造液態水?
    引言:人類探索宇宙長達六十多年,迄今為止仍然未發現存在液態水的星球。再看看我們的地球,有超過70%的表面積都是海洋,因此有人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是否可以直接利用宇宙中的氫元素和氧元素來製造液態水呢?其中排在元素周期表首位的元素是氫元素,它是所有元素中質量最輕的一種。而人類生命必需的氧元素則排在第八位,這兩種元素的結合構成了地球上最普遍的物質,那就是水。水被認為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是在海洋裡誕生的。所以如果其他星球上有液態水出現的話,那麼該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大一些。
  • 宇宙中的氫元素是怎麼誕生的?只需100秒,夠宇宙吃到天荒地老!
    宇宙計時100秒時,自由質子俘獲電子,構成了最初的氫元素,即氫的同位素氕!此時宇宙中存在大量的自由質子,自由中子以及電子,因此同時聚變形成的還有氦和鋰元素!這就是宇宙最初其的氦元素和鋰元素的來源,但在這個過程中,氫元素仍然佔了絕對優勢,因為自由質子復活電子即構成了氕這個過程是最容易的!顯然宇宙中的氫元素比例也符合這一過程!
  • 宇宙中氧元素豐度為何排第三位?
    >,氧在宇宙中的排名確實是第三位,僅次於氫和氦這兩種大爆炸元素。碳等一等,前面不是說了嗎?宇宙大爆炸只「轟」出了氫氦鋰三種元素,最早的碳氮氧從哪裡來的?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啊,這是根本沒有雞蛋也能生出小雞的問題啊!這問題科學家們早就想到了,就在1938年稍晚點,貝特和克裡奇菲爾德就發現了另一條核反應路徑:質子-質子鏈(p-p鏈)。
  • 宇宙中的氫元素是怎麼產生的?
    因此,夸克其實有點類似於被關了監獄一樣,被困在之子中。這也被稱為夸克禁閉。除此自外,我們在描述一個粒子時,常常會用到三個物理量,分別是電荷,自旋和質量。對於質子的自旋,目前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原理。而質子的質量,99%來自於強相互作用產生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質能等價,可以換算成質量。),而1%來自於夸克的質量。
  • 宇宙中的氫元素會耗盡嗎?恆星會不會越來越少?
    根據目前的科學理論,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中的氫元素肯定會越來越少,我們宇宙大約在100億年前經歷了恆星形成的高峰期,現階段恆星(主序星)數量會越來越少,這樣下去肯定會有恆星完全消失的一天。恆星形成與演化理論能解釋各種恆星的演化歷程,根據大爆炸理論,我們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形成了大量的氫元素和氦元素,大約在大爆炸後的1000萬年,首批恆星開始形成,第一批恆星主要以大質量恆星為主,屬於貧金屬恆星。
  •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麼?是它,幾乎存在於所有有機物質中
    在恆星中,氫原子融合產生氦,氦宇宙中第二常見的元素,它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氦氣與氫氣共同組成了宇宙中99.9%的已知物質。儘管如此,宇宙中的氫含量還是比氦高出10倍。第三種最常見的元素是氧,含量為氫1000分之一。一般而言,原子序數越高,元素含量越不豐富。但是,地球的構成與宇宙是不一樣的。舉例來說,氧在地殼中是最多的元素,其次為矽,鋁和鐵。
  •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它?專家道出真相,存在所有有機物質中
    在恆星中,氫原子融合產生氦,氦宇宙中第二常見的元素,它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氦氣與氫氣共同組成了宇宙中99.9%的已知物質。儘管如此,宇宙中的氫含量還是比氦高出10倍。第三種最常見的元素是氧,含量為氫1000分之一。一般而言,原子序數越高,元素含量越不豐富。
  • 宇宙94種自然元素中,有三種元素非常罕見,生命離不開它們
    相信朋友們對於元素周期表都不陌生吧,上面一共有118種元素。這上百種元素中並不都是自然元素,其中94種是宇宙自然存在的元素,其它的24種則是人工合成的。科學家根據質量的大小對這些元素進行了一個排列,排在第一的則是氫元素,第二是氦元素,第三則是鋰元素,隨後是鈹,硼,碳,氮,氧等。豐富的元素組成了宇宙這個物質世界,而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94種自然元素也都是存在。
  • 元素周期表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元素嗎?
    無論是花鳥樹木,還是山水,或者人類,雖然這些物體看起來形態各異,但追根溯源,非生命和生命都是由幾十種元素組成。舉例來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石頭是由氧、矽、鈣、碳等元素組成,組成水和石頭的元素也都能在人的身上找到。
  • 恆星由氫元素開始聚變到最後滅亡能形成各種元素,但是氫元素又是...
    【每日科技網】  氫和氦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兩個元素。事實上,整個宇宙的氫和氦構成超過98%的所有已知的宇宙中物質。其餘2相當於其他元素的總和。儘管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巖石行星,包含大量額外的元素,如氧、矽、鐵等,但它並不能代表整個宇宙。
  • 恆星都是「元素製造機」,為啥造不了氫元素?元素材料太難造
    恆星是宇宙中的「元素製造機」,元素周期表上絕大多數的元素都是由恆星製造的,但是氫元素除外。恆星在剛形成的時期,絕大部分都是氫元素,通常氫元素要佔到恆星質量的90%左右,氦元素約佔8%,這比例也接近宇宙中氫和氦元素的佔比。
  • 宇宙中的元素是從哪兒來的,我們和超新星有什麼關係
    ,元素誕生之時就和現在的一樣多,元素種類和數量從那之後就從沒變過。1957年弗雷德·霍伊爾和伯比奇夫婦(傑佛瑞·伯比奇和瑪格麗特·伯比奇)、威廉·福勒四人提出關於恆星核合成的一篇著名論文。該篇論文發表於期刊《現代物理評論》,是恆星物理學演化的指標性論文。這個理論的大意是:告訴我們元素都是在恆星內部合成出來的。
  • 為什麼宇宙的氫元素含量如此高?
    其實木星只是宇宙中的一個縮影,在整個宇宙中氫元素隨處可見。那麼為什麼宇宙的氫元素含量如此高?這要從宇宙起源講起,過程頗為有趣。經過天文學家長期的研究發現,宇宙中分布最廣、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每一個天體都含有氫元素,恆星更是如此,因為它們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正是以氫原子為基礎燃料進行的。雖然地球上也同樣存在氫元素,但是它的總含量並不高。
  • 宇宙中共有多少元素?地球之外或只有94種,全宇宙唯地球元素最多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90%以上,而且它也是宇宙中最原始的元素,產生於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中所有的氫元素都是宇宙大爆炸所創造的,因為製造氫元素或至少需要那麼氫元素之外的元素又是怎樣形成的呢?除了部分氦元素和鋰元素等同樣產生宇宙大爆炸之外,其他元素大部分都是恆星在核聚變和超新星爆發時合成的。
  • 宇宙中共有多少元素?地球之外或只有94種,全宇宙唯地球元素最多
    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是氫元素,佔到了宇宙物質總量的90%以上,而且它也是宇宙中最原始的元素,產生於宇宙大爆炸之後,宇宙中所有的氫元素都是宇宙大爆炸所創造的,因為製造氫元素或至少需要2萬億攝氏度的高溫,除了宇宙大爆炸之外,其他的天文現象基本都不能達到如此之高的溫度。
  • 絕大多數元素都是恆星製造的,但氫元素不是,它的來源其實有三個
    宇宙中的恆星形成的時候,其內部的核聚變消耗的原料基本都是氫元素,也就是說,恆星都是從氫元素開始核聚變進而發光發熱的,之後恆星將氫元素通過核聚變合成氦元素,接著合成鋰元素,所以只有氫元素不是恆星能形成的,那麼給恆星提供最初聚變原料的氫元素是從哪裡來的呢?
  • 宇宙中還有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嗎?大爆炸後為什麼最多的元素是氫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發現的66種元素排列成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並預言了新元素的存在和性質。迄今為止,已發現118種元素,其中92種為天然元素,26種為合成元素。鈾元素92是地球上原子序數最大的天然元素。原子序數大於92的人工超鈾元素都是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那麼,這個元素列表有沒有盡頭?會有新的元素嗎?
  • 宇宙中還有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嗎?大爆炸後為什麼最多的元素是氫
    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將當時發現的66種元素排列成著名的元素周期表,並預言了新元素的存在和性質。迄今為止,已發現118種元素,其中92種為天然元素,26種為合成元素。鈾元素92是地球上原子序數最大的天然元素。原子序數大於92的人工超鈾元素都是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那麼,這個元素列表有沒有盡頭?會有新的元素嗎?
  • 宇宙中的氫元素用不完嗎?為什麼恆星消亡後又會形成新的恆星?
    ,但事實卻證明太陽還包含了一些更重的元素,這就意味著,太陽中的這些較重元素來自於上一代的恆星,也就是說,太陽至少是第二代恆星。 那麼問題就來了,宇宙中的氫元素用不完嗎?為什麼恆星消亡後又會形成新的恆星? 在看到上面的太陽成分表時,可能有人會認為太陽中那24.85%的氦是太陽內部氫的核聚變所生成的,然而這是一個不全面的認知,實際上,太陽所包含的氦元素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宇宙誕生之初。
  • 為什麼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宇宙中沒有比鈾更重的元素嗎?
    事實上自然界中還有兩種比鈾重元素能長期存在分別是93號元素錼和94號元素鈽,但兩者都是微量存在,因此如果有人告訴你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只有鈾才是大量存在的!能讓質子和中子待在一起的是強作用力,強作用力能讓質子克服電磁斥力結合在一起,而中子則在中間起到了調和作用。氫元素到重元素輕元素可以通過幾種手段變成重元素,第一種是聚變,太陽最初的核聚變模式就是兩個氕原子核(質子)通過量子隧穿效應聚變成氘,再由氘和氕聚變氦!另一種則是通過中子俘獲再經β衰變稱質子,使得元素序號再增加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