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電投科技創新和工程應用平臺,寶之谷示範項目的成功實踐,不僅驗證了其一系列創新技術和產品,探索出一條企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也為國家電投打造智慧能源品牌、實現能源數位化智慧化的道路提供了新方案。
項目採用風能、太陽能、水源能、空氣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實現園區供能零碳化。
供能方式不同於單一供能模式,其綜合了光伏發電、風力發電、電儲能、太陽能熱水、熱泵、斜溫層水儲能等多種元素,實現電能向不同能源形態的轉換和儲存,電、熱、冷、水供應集成化,提升能效,降低成本。
採用國家電投中央研究院斜溫層水儲能技術,西安太陽能公司高效單晶IBC雙面雙玻光伏、中國電力和山東院自主研發的綜合智慧能源優化調度系統,實現集團自主化關鍵技術示範。
項目採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技術搭建了園區能源網際網路,實現整個能源系統的智能化監控、協同優化調度和集約化管理。
寶之谷項目「寶」在哪?
綜合在哪?智慧在哪?
經濟在哪?示範在哪?
電能供應,在市電基礎上新建設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及電儲能系統,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電力,通過夜間蓄電,用電尖峰時段放電充分發揮峰谷電價政策,降低用電成本。電儲能系統採用鈉鹽電池、鐵鉻液流電池技術,年儲電量75萬千瓦時,每年節省用電費用34萬元。
分布式光伏採用國家電投自有的高效單晶IBC雙面雙玻半片光伏組件,轉換效率達到19.68%,園區自有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在辦公生活用電中佔比達50%以上。
空調熱水供應,採用低溫空氣源熱泵、汙水源熱泵替代燃氣鍋爐,利用電鍋爐及蓄熱水罐在夜間谷電時段蓄熱,智能優化熱源運行方式,年供熱量1.9萬吉焦,節省運行成本134萬元。
蓄熱水罐採用國家電投自主研發的斜溫層水儲能技術,有效蓄水量1100立方米,蓄熱量1.7萬千瓦時。
空調冷水供應,採用電制冷機組、汙水源熱泵,利用蓄冷水罐在夜間谷電時段蓄冷,年供冷量1.1萬吉焦,節省運行成本26萬元。
蓄冷水罐與蓄熱水罐合併使用,實現冷熱雙蓄供能,蓄冷量9280千瓦時。
生活熱水供應,優先採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供應,不足部分由空氣源熱泵及電鍋爐在夜間谷電時段蓄熱,滿足每天生活熱水用量。每年供應生活熱水1.4萬噸,節省運行成本23萬元。
利用自主研發的多能流能量管理系統,實現電、熱、冷、水綜合能源數據採集與集中監控,通過數據挖掘與人工智慧技術實現綜合能源出力與用能負荷精準預測和優化調度。達到多能協同、供需平衡、運行效益最大化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