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幾許?」
——
但在遠離城中心頤和園的北六環,
也能覓到重重深苑鎖不住的綽約風姿;
在漸由疏影搖曳至濃蔭匝地的暮春,
也能尋到一如春天將至之時的那抹明媚。
張愛玲曾說她的生平憾事有三
一為鰣魚多刺,二為海棠無香,三為紅樓未完。
鱗白如銀的鰣魚在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慾後,便匿於滔滔江水再無蹤跡;石頭記在曹雪芹累盡而逝後,續作萬千終究難平相思血淚。而海棠卻落入平常百姓家,成為春日恰逢其時的美好。
今日
就跟隨著文傳君的鏡頭和畫筆
來尋找尋找這校園內的一方美好
春光無暇
賞一支海棠,伴一個你
如此便是最好
海棠品種繁多,其中以西府為最勝。相較於別類,它不僅有明豔動人的姿態,還有那種把滿樹花香細細攢湊,才濃縮為鼻尖一點的淡香。細長的花莖顫巍巍地託著飽滿的蓓蕾,圓潤的樣子像是在粉盒裡滾過幾圈的胭脂球。春風拂過,卻抖落不出絲毫甜膩的脂粉氣,反倒似峨峨雲髻裡斜斜插入的細簪,隨美人翩躚的步態三三兩兩地或隱或現。
《唐書楊貴妃傳》裡即記載了海棠花與美人的故事:明皇登沉香亭,召楊妃,妃被酒新起,命力士從侍兒扶腋而至。明皇笑曰:「此真海棠睡未足耶?」大概是看到了貴妃醉顏殘妝、鬢亂釵橫的樣子而不由聯想到看似柔弱,實則風情萬種的海棠了吧。
西府海棠之色在含苞之時最為濃豔,但是是那種縱有嬌憨之態而無媚俗之姿的明豔和豐滿,花開之後,又如曉天明霞般逐漸褪去豔色,留下一片晴明,顯得愈發通透嫻雅。
遠遠望去,高及丈許的枝幹迎風峭立,其上紅白濃淡錯落有致,濃妝淡抹相稱相宜,同豆蔻之年的少女般,亦明麗亦端莊地或亭亭而立,或斜倚欄杆,自成一景,直叫人愣怔失語。
嫩白的花瓣,映著陽光
像羞紅了面頰的少女般可愛動人
她的美麗如同新出浴盆的玉環以冰作影
又似捧心帶愁的西施化玉為魂
若是與海棠比鄰而居多好,若是把靈魂化作海棠多好
「露章夜奏通明殿,迄借春陰護海棠」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觀賞地點:
主教西側,5號學院樓西南,
3號學院樓南側,2號學院樓北側,
4號學院樓東人造小溪東南等。
除西府海棠外,校園中還有一些其他品種的海棠花,或燦爛絢麗、或清新可人,綻放著獨屬於自己的春日美好。
絢麗海棠因花朵絢爛而得名,不同於西府海棠的內斂,她多了幾分活潑和坦率。通身玫紅的花瓣有了玉璽般的葉片陪襯,再加上蜂圍蝶陣的辛勤景象,使人莫名有種加州陽光下熱烈而真誠的感覺。
貼梗海棠小巧可愛,集春日最清爽澄澈的青綠和鵝白色與一身。便是突如其來的狂風驟雪夜不能減其分毫姿色,可謂是北京反覆無常的天氣與躁動呼嘯的沙塵中最能撫慰人心的春色了。
風和日暖,海棠豔麗
斜欹而出,葳蕤多姿
東風嫋嫋泛崇光,日光和煦照紅妝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春日
水袖般的柔枝嫩條舞動起了滿樹婀娜
有千萬風情正在一朵朵的被拋灑開來
倚姣作媚地嫣紅了她窈窕的身姿
碎錦繁繡,更柔柯映碧,纖勻殷。
如有意,濃妝淡抹,斜倚闌幹。
「淺深芳萼通宵換,委積紅英報曉開」
一夜春風
醒一樹芳菲
一掃幾天的陰霾
海棠也抽芽放蕊
一派欣欣然之景
它像是回眸間媚眼如絲的妖女
又恍若淺笑時氣若幽蘭的仙人
不需要牡丹的雍容加身
也不齒玫瑰的天姿
狂蜂追逐、浪蝶戲飛
初綻的海棠或將綠袖板巖
或把螓首低垂
顧盼流轉間儘是嬌羞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觀賞地點:
2號學院樓北側,
圖書館東南側
既有一樹千花,疊萼重跗的明麗大氣,也有「清如水碧,潔如霜露」的楚楚柔媚,海棠雖有絕代風姿而不恃豔質而驕縱,因而歷來是文人雅客們筆下栩栩如生的存在:
陸遊在詩中曾描摹道:「猩紅鸚綠極天巧,疊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鮮豔的色彩及花朵繁茂可與朝日比肩爭輝。
宋代劉子翠詩云:「幽姿淑態弄春晴,梅借風流柳借輕,......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成......"形容海棠似嫻靜的淑女,不但集梅、柳優點於一身,而且在雨後清香猶存,更顯嫵媚動人。
也是正因如此,關於海棠的佳話也總是不絕於耳,最著名的莫過於周總理夫婦的故事——在總理出訪日內瓦期間正逢西花廳的海棠盛開,鄧穎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成標本,壓在書中託人帶給不能親臨賞花的周恩來,作為回應,總理也將一朵芍藥回贈給國內的夫人,自此"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的詩句便帶著這番帶有家國情懷的摯愛深情流傳於世間、為人稱頌。
有人說北京的春天,如同小孩子長牙,舊牙來不及掉,新牙也長出來了。但同時美是邂逅所得,美也是親近所得,在這樣一個人間四月芳菲未盡的時刻,走出房間,你也能與春天撞個滿懷。
海棠帶醉,楊柳傷春,同是一般懷抱。
與其傷春悲秋,不如多去走走看看。
畢竟近處皆是風景,
遠處才是生活。
手繪:吳婕 賀鈺鈴
攝影:黃本源 劉東方 邱名倩
文案:徐啟月 趙琳
本期編輯 /雨薇 李靖
值班編輯 /雨薇 冰清 鈺鈴
出品 /文化與傳媒學院學生會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