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走進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

2021-01-13 科學網

■郭英劍

 

哈佛不僅圖書館多,博物館也不少。除了幾個富有特色的藝術博物館之外,哈佛最出名的要數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由於該館對本校師生優惠,不僅他們免費,還可以免費帶一位朋友。於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和一位朋友就來到了位於牛津街上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實際上包括三個博物館:植物標本館、比較動物學博物館和地質學與礦物學博物館。由於該館的大樓還與一座人類學與民族學博物館相連,因此,進去之後,實際上可以參觀上述四個博物館。

 

當天,我們進了大門之後來到接待處,出示ID,對方給了兩個紫色小標誌,我和朋友別在身上之後,轉身上樓參觀。

 

樓上左側,是植物標本館,且通向動物標本館等。右側,則是地質學與礦物學館,裡面延伸處還有人類學與民族學館等。每個展館都各有特色。在地質學與礦物學館,人們可以大致領略地球與行星科學的相關知識;在新英格蘭地區森林館,人們可以深入了解本地區森林的自然歷史與生態狀況;在氣候變化館,人們可以通過包括哈佛專家在內的世界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了解我們所生存的地球環境的真相,並決定該怎樣為地球的未來做些什麼。此外,植物標本館、動物標本館、人類學與民族學館等等,都好像一個個寶藏,等待著人們探索和挖掘。

 

這裡的每一件藏品,都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無數的故事。但在這裡,我想提兩個極富特色的藏品,一是紫晶洞,二是玻璃花。

 

進入地質學與礦物學館後,展示櫃中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的稀有礦石和閃閃發光的寶石,既有天然的,更有經過加工的。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室中央的一個白色展臺上,放著一塊龐大的,也是該館最大的一塊紫晶洞。

 

據介紹,紫晶洞大概形成於億萬年前的地質生成時代,是由於地殼中的無水矽酸流入了空洞,在一定的壓力和溫度下附著在崖壁結晶而成。這塊紫晶洞的正面應該是用玻璃封閉起來了,但內部一覽無餘。人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大大的中空的內壁上,布滿了紫水晶,色彩明豔、純淨無瑕。據說,巴西是著名的紫晶洞產地,而這塊巨石就來自巴西,且重達1600磅,算得上是鎮館之寶了。

 

與樓梯正對面、近鄰地質學與礦物學館的展室,大概算得上是整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最吸引人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部分。這個展室的全稱叫「威爾收藏布拉什卡玻璃植物模型」,俗稱「玻璃花」。進去之後,這裡有兩個不算太大的長方形展室,每個大約有20多平方米大小。兩個長條形的展櫃,分別擺放在兩個展室的中央,房間的兩側和牆壁,也同樣是展櫃,裡面的玻璃花一覽無餘。

 

所謂玻璃花,實際上是由玻璃製作而成的植物模型。據介紹,在這個博物館珍藏著超過4400件植物模型,展出的部分有3000件左右。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人們很難想像這些栩栩如生的植物居然是用玻璃製作而成的。說到她們的歷史,這裡面還真有故事。

 

玻璃花的製作人是兩位德國玻璃製作工藝大師,他們是父子——利奧波德·布拉什卡(Leopold Blaschka)和他的兒子魯道夫(Rudolph)。他們兩個從1886年開始製作,到1936年為止,歷時半個世紀,所製作的標本達到830多個。

 

他們所以製作這些玻璃花,與一位名為喬治·古德爾(George Lincoln Goodale,1839~1923)的哈佛教授有關。古德爾是美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哈佛植物學與自然科學教授。他曾創立了哈佛植物博物館(the Botanical Museum)。在他那個時代,過去使用的植物標本都是較為粗糙的紙模型或者是蠟模型,但古德爾希望能夠有一些逼真的植物模型用於教學。

 

據介紹,布拉什卡父子是在他們位於德國德勒斯登的霍斯特威茨的工作坊中製作的。而為此項事業提供贊助的,是古德爾先前的學生瑪麗·威爾(Mary Lee Ware)和她的母親伊莉莎白·威爾(Elizabeth Ware)。之後,她們將這些藝術品贈給了哈佛大學,作為紀念父親和丈夫,也是1834年哈佛博士畢業生的查爾斯·威爾(Charles Eliot Ware)——威爾是個視自然之物為友的人。

 

凡是到這裡參觀的人們,無不驚異於這些栩栩如生的植物何以用玻璃製作而成。由於是植物類模型,就很難避免出現既有枝繁葉茂,也有細如髮絲,既有花團錦簇,也有殘花敗柳;既有多姿多彩,也有奇形怪狀。要把形態萬千的植物用玻璃做出來,其難度可想而知。但布拉什卡父子做到了。

 

花的局部是依靠玻璃加熱變軟後塑成的,有些形狀則需要吹出來。在這裡,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的花。早些時候,是用普通的顏料塗抹著色的。後來,工藝有所發展之後,則是通過塗彩的辦法,將溶有彩色玻璃或金屬氧化物的液體塗在玻璃花上後加熱融合而成。正是有了這些玻璃花,哈佛師生再也不用為隨季節和氣候變化而消失或者再生的植物而發愁了,可以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時候從事相關研究。

 

但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據相關文獻介紹,到今天為止,人們再也無法複製布拉什卡父子這樣的工藝技巧了,他們的手藝和藝術成了人們只能瞻仰和表達敬意的永恆之作。

 

《中國科學報》 (2013-07-04 第8版 校園)

相關焦點

  • 走進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
    這隻象鳥蛋有300年的歷史,是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象鳥生活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17世紀末絕種。  這個連鰭鮭標本是由哈佛大學動物學家塞繆爾·加曼在1891年收集的,距今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  唐納雀種類有很多,主要分布於北美洲和南美洲。
  • 走進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
    除了幾個富有特色的藝術博物館之外,哈佛最出名的要數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由於該館對本校師生優惠,不僅他們免費,還可以免費帶一位朋友。於是,在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和一位朋友就來到了位於牛津街上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
  • 哈佛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哈佛不僅圖書館多,博物館也不少。除了幾個富有特色的藝術博物館之外,哈佛最出名的要數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由於該館對本校師生優惠,不僅他們免費,還可以免費帶一位朋友,於是,在6月一個晴朗的日子裡,我和一位朋友就來到了位於牛津街上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
  • 參觀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探索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於1998年,是哈佛大學校園內最熱門的博物館,館內展示1萬2千多種動植物標本,包括恐龍、哺乳動物、鳥類的標本以及稀有礦物和哈佛非常著名的玻璃植物模型,俗稱「玻璃花」。博物館內的展覽既包括現有大量收藏的展示,也有包括「新英格蘭的森林」、「梭羅的緬因湖」和「玻璃中的海洋生物」等多媒體展覽。總之,博物館中無可比擬的藏品與大學科學研究珍貴成果,都很好促進大眾對於自然世界和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另外,動物標本也非常值得一看,既有漂亮的胡蝶、昆蟲和鳥類標本,也有大型動物,包括恐龍獅子、大猩猩,都栩栩如生。人文方面的展廳包括兵器,服飾,石雕等等。
  • 哈佛季 第二十三節 自然歷史博物館
    很多來哈佛參觀的遊客都會順便來看看哈佛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因為它離哈佛園很近,而且裡面塞滿了展品。
  •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如何整理收納
    如果你還在抱怨家裡的雜物太多很不方便收納,好吧,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要不要活了?!記得鈴木老師講過,整理收納的難點在於很多小東西,一是「很多」二是「小東西」。所以,我們去世界著名的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看看他們如何玩很多小東西。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1997年,我應邀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訪問講學。哈佛大學是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學術聲譽早已聞名於世。但哈佛有一流的藝術博物館,我事先卻不知道。第一次走進哈佛的佛格藝術博物館,一眼看到我百尋而不知其蹤的莫奈所作的《查林·克勞斯橋:泰唔士河上的霧》,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不得不為哈佛名畫的收藏感到震驚。我早就聽說莫奈的一些作品給泰唔士河的霧披上了紫色,引起非議,以這幅最為典型。因為倫敦的霧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是灰色,所以人們更加相信印象派畫家作品表現的僅僅是主觀印象,而不是自然的真實。
  • 趣味自然歷史博物館|感受生命與歷史的奇妙之旅
    電影中奇妙故事的發生地就是今天我們走進的地方——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869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史博物館。 它位於中央公園的西側,擁有42個展廳,館藏內容豐富,包括了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等5個方面,陳列有大量的恐龍、化石、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的複製模型。
  • 參觀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一段神奇之旅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成於1877年,是代表紐約的最高水準的博物館。浩瀚的海洋和大地、廣闊的藍天、多種多樣的生物、記載地球歷史的礦石,還有神秘的宇宙、古代文明和世界各國的文化……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幾個小時的參觀時間裡,參觀者們踏上了解地球的過去和現在、展望地球未來的神奇之旅。
  • 開放的哈佛博物館
    開放的哈佛博物館 美國的大學博物館基本都對公眾開放。圖為8月28日,在哈佛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入口處,講解員為小孩講解鳥喙的功能。 劉浩攝 智能抓取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 關於哈佛,我們想說的是它的博物館
    需要說明的是,皮博迪考古及民族學博物館的門票通用於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無需另外買票入場。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上的生命複雜多樣,而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則為各種哺乳動物、鳥類、植物和海洋生物寫下了輓歌,奏響了生物多樣性之曲。來到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人們第一眼就會被展廳裡放置的大量豐饒角飾所吸引,這些羊角有新有舊、樣式不一,整齊地鋪展在那裡,所使用的裝飾材料有的來自植物,有的來自動物,有的來自海洋或陸地。
  • 紐約旅遊之「自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奇妙夜
    1、 博物館奇妙夜當你走進正門,一隻巨大的恐龍映入眼帘,不禁想到《博物館奇妙夜》。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其位於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緊鄰國會大廈,其雄偉壯觀也是十分令人嚮往。裡面的展覽品也如《博物館奇妙夜》一樣,有大量的化石,恐龍,禽鳥,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很多標本,尤其是寶石,軟體動物,海洋生物等等,十分名貴。因此美國紐約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比遊的景點,和大都會博物館一樣極具盛名。
  •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普工作
    自然歷史博物館標本陳列室   1928年4月,中央研究院派遣廣西科學調查團,赴廣西採集動植物標本,並調查地質及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人種等。中央研究院認為必須聘請專家來從事研究,決定創辦博物館,作為研究和展覽的機構和場所,於是便有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成立。   博物館不僅開展標本採集、研究工作,還建有陳列室和動物園,向公眾進行科學普及宣傳。據《國立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十九年度報告》載:「本館除研究國產動植物之分布及類別外,對於提倡生物學之研究,增加一般人民對於生物學之常識,喚起其研究之興趣,素來甚為注意。
  • 哈佛藝術博物館舉行主題對話活動
    哈佛藝術博物館舉行主題對話活動 2019年07月18日 16:4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當地時間7月10日晚,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舉行了一場人文與藝術的主題對話活動
  • 全美七大值得一去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當大多數人想到自然歷史博物館時,首先浮現腦海的無疑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三大古生物中心:位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華盛頓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位於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但是,一些沒有籠罩在盛名光環之下的博物館,卻被遺落在人們的視野範圍之外。
  • 隱形獸,嗅嗅,毒角獸……眾多神奇動物亮相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以《神奇動物在哪裡》為靈感的「神奇動物:大自然的奧秘」也已與本月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該展覽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與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然歷史部門以及華納兄弟娛樂公司之間的一次合作。在展覽中,倫敦自然博物館對存在於幻想世界的神奇動物與真實自然界最具吸引力的動物進行了一場比較,以探索二者之間的相似性與聯繫。
  • 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
    化石和超越當大多數人想到自然歷史博物館時,他們會想到古生物強國: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但也值得去尋找那些不享有國際聲譽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這些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參觀者可以了解過去和現在的自然世界減去瘋狂的人群(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免費體驗)。在這裡,你會發現我們在美國的7個不是非常有名的,但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首選。對於每一個,我們都提供了有關史前化石除外的信息 - 在任何一個重要的自然歷史博物館給予滿意。
  • 探索失落的文明 全網網媒記者走進三星堆歷史博物館
    青銅面具  青銅面具  中國江西網成都訊特派記者湯克誠報導 不管是造型、製作工藝還是藝術風格,三星堆歷史博物館的的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都令人匪夷所思,三星堆銅人像的眼睛以及大面具竟然長著「凸目」,似乎有些不同於地球上的人類;三星堆遺蹟竟然發現金面罩以及金杖,似乎是西方文明的產物;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長著粗長的大手,卻擁有細長的身體,軀體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是另有原因還是根本不是寫實風格的雕像;為探尋這些稀世之珍
  • 華盛頓自然歷史博物館 自然愛好者天堂
    不過對於喜歡野生動物和自然生態的我來說,華盛頓這個政治中心也有有趣的元素,比如華盛頓街道花園裡的松鼠,就算是大都市一大特色;還有就是華盛頓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了。雖然這家博物館在規模上比紐約自然博物館略小,不過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體系史密森尼博物館所屬的十六所博物館之一。於是我在那裡一逛就是一下午,走走拍拍看看,意猶未盡。
  • 【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走進身邊的歷史文化長廊
    【國際博物館日】帶你走進身邊的歷史文化長廊 2020-05-18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