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野地大規模消失 13年內就有190萬平方公裡原始自然地景被人類活動所改變

2020-10-06 科普百分百

菲律賓巴拉望一處熱帶莽原。圖片來源:Ben Ranson(CC BY-NC 2.0)

人類為開發棕櫚油,嚴重壓縮婆羅洲猩猩(Bornean Orangutan)生活空間。圖片來源:b k(CC BY-SA 2.0)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姜唯 編譯):一份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野地(wilderness)正在大規模消失。短短13年內,就有190萬平方公裡原始自然地景被人類活動所改變,幾乎是一個墨西哥的面積,當中熱帶莽原(tropical savanna)和草原(grasslands)因人類壓力而損失的面積最大。研究作者說,這將大幅改變地球的生物多樣性。

20%地球表面已劣化 僅有6%地表人類壓力減輕

這份研究發表於《One Earth》期刊。來自6個國家的17位科學家利用衛星影像,調查全球的人類足跡,以及2000年至2013年間的人類足跡變化。結果發現,近20%的地球表面已經劣化,只有6%的地表人類壓力減輕。

俄羅斯、加拿大、巴西和澳洲擁有全球最大面積的原野地,佔全球60%。約有110萬平方公裡的地表在2000年時還是原野地,13年後出現某種程度的人類足跡。

第一作者、昆士蘭大學研究學者布魯克.威廉斯(Brooke Williams)說:「我們發現,在短短的13年間,原本幾乎完整的生態系統喪失了近20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這非常值得深思。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的壓力正在步步進逼,直到最後一個還有完整生態系的荒野地區。」

原野地轉種人類經濟作物 釀物種滅絕危機

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雨林曾經有豐富的物種,卻因人類活動損失了大片土地,將自然環境轉變成棕櫚油等經濟作物,是損失的重要原因。

這項研究並未試圖找出造成損失的原因,但威廉士說,直接清除原始景觀轉為農地,是已知的主要驅力。

另一位作者、昆士蘭大學和野生動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學者詹姆士.華生(James Watson)教授說:「數據不會說謊。人類不斷排擠其他物種生存所需的土地。」

原野地能儲存二氧化碳 有助緩解氣候變遷

華生說:「在快速氣候變遷的時代,我們必須積極保護地球上僅存的完整生態系統,因為這些生態系統對於阻止物種滅絕和遏止氣候變遷至關重要。」

研究發現,縱觀全球221個國家,只有26個有起碼一半的土地完好無損。 2013年,全世界地表有41%表面是原野地或近乎無損。

威廉斯說,由於原野地能夠儲存二氧化碳,原野地消失不利緩解氣候變遷。

「積極保護地球生態完整是人類抵禦氣候變遷、確保大規模的生態和演化過程得以持續,以及保護未來生物多樣性的最佳機制。目前人口成長和資源消耗的趨勢若沒有改變,是無法阻止完整生態系統消失的。」

環境學者:人類毫無疑問正在毀滅地球 尤其在熱帶地區

昆士蘭詹姆斯庫克大學熱帶環境與永續性科學中心主任比爾.勞倫斯(Bill Laurance)雖沒有參加這項研究,但他表示,這個研究結果令人恐懼:「人類毫無疑問正在毀滅地球。熱帶地區承受著的壓力尤其大,不僅是森林遭到破壞,其他各類型棲息地也迅速流失,包括熱帶莽原和天然草原。」

他說,熱帶草原特別值得注意,因為它們最容易轉變成牧場或農田。地球上生物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東南亞雨林亦然,如蘇門答臘雨林,是瀕臨滅絕的猩猩、老虎、大象和犀牛的棲地。

「如果我們不停止這樣的變化,地球生態系統,包括地球上生物最豐富的棲息地將持續快速被破壞殆盡,接著人們的生活品質會開始下降。」

稍早亦有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國家公園和世界遺產等保護區正在逐漸孤立。世界上只有大約10%的保護區周圍還有類似環境的棲地。研究作者警告,隨著地球暖化,物種將會遷移。但是,如果保護區與外隔絕,這些物種將無處可去。

參考資料:《衛報》(2020年9月18日),'Shocking': wilderness the size of Mexico lost worldwide in just 13 years, study finds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溼地、海洋、土地發聲。

相關焦點

  • 地球之肺:過去十年,8400萬座足球場大的亞馬遜雨林消失在地球上
    消逝中的地球之肺:過去十年間,8400萬座足球場大的亞馬遜雨林消失在地球上亞馬遜雨林今年8月發生7萬多起大火,火勢延燒三周以上,「環境緊急狀態」也引發世人關注。環保專家表示,巴西當局政策鼓勵森林濫墾,放鬆農場營業執照檢查也助長森林空地起火情況。
  • 歷史上人類消失過13萬年,為什麼會消失?會不會和外星人有關?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一步步地向外太空探索,探索得到的科學資料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不僅沒有神,在茫茫太陽系中都沒有生命存在,甚至在整個宇宙中,都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人類的進化之路在古代歷史上,人們都相信人類是由神創造出來的,可是當人類一步步明白,世界上沒有神,那麼人類是如何出現的便成為一個難題。
  • 北極1年融1000萬平方公里海冰,全球森林或200年後消失
    在2020年裡,7月下旬應該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期,不過受長期降雨影響,多地天氣感覺並沒有那麼熱,這並不代表所有北半球天氣都是如此,不少北極地區因乾旱少雨而導致極度高溫,前不久,北極地區傳出38攝氏度高溫天氣的壞消息,而現在又有一條壞消息傳出,僅在一個夏季,北極損失了1000萬平方公里海冰,不少人都在討論地球這是怎麼了。
  • 印尼國土面積190萬平方公裡,為何首都和大城市都在爪哇島上
    2.64億人口,使其成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19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也在全球排名中位居第15位。除此外,316.6萬平方公裡的臨海面積,讓印尼的海上運輸業十分發達。 由於國內島嶼眾多,印尼還被稱為「萬島之國」,17508個島嶼上,分散著國家的各種人口。然而,擁有如此廣袤的陸地面積,和廣闊的海洋面積,其人口有一半以上,選擇居住在小小的爪哇島上。
  • 人類對地球到底做了什麼?研究員發現地球正在大規模變變綠
    伴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人類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地球上的生態平衡,並且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目前全球變暖就是人類自己親手種下的惡果,當然,還有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銳減等,大量的物種也因為人類的幹預而消失,根據統計,自從人類開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地球就已經迎來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 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只能再存活4年?
    流傳說法:據傳,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名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將只能再存活4年。沒有蜜蜂,沒有授粉,沒有植物,沒有動物,也就沒有人類」。 較真要點:一個物種(包括人類)的生存與消亡,取決於多方面的影響。
  • 25年一半多珊瑚白化 自然奇觀大堡礁正在消失
    研究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澳大利亞珊瑚礁系統狀況的專家報告稱,大堡礁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消失。研究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加速所謂的白化現象,即珊瑚失去其重要的共生藻類,變白,最終可能死亡。2016年和2017年,破紀錄的氣溫引發了珊瑚大規模白化,這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年份。」
  • 如果地球上所有沙漠變成森林,會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眾所周知,地球表面的70%都是海洋,剩下的30%才是陸地,而陸地中還有一大部分是我們難以開發利用的沙漠,所以實際上我們人類生存的面積真是少之又少。就拿中國來說,總面積在960萬平方公裡,而沙漠佔了13%左右,剩下的部分再除去海洋的面積,供我們生活的土地就不剩多少了。
  • 外媒:25年一半多珊瑚白化,自然奇觀大堡礁正在消失
    研究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澳大利亞珊瑚礁系統狀況的專家報告稱,大堡礁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消失。研究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加速所謂的白化現象,即珊瑚失去其重要的共生藻類,變白,最終可能死亡。2016年和2017年,破紀錄的氣溫引發了珊瑚大規模白化,這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年份。」
  • 外媒:25年一半多珊瑚白化,自然奇觀大堡礁正在消失
    研究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澳大利亞珊瑚礁系統狀況的專家報告稱,大堡礁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消失。研究稱,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正在加速所謂的白化現象,即珊瑚失去其重要的共生藻類,變白,最終可能死亡。2016年和2017年,破紀錄的氣溫引發了珊瑚大規模白化,這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年份。」報導指出,昆士蘭海岸線外的珊瑚礁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已發現大約1500種魚類。大堡礁由超過2900個獨立的珊瑚礁和大約900個島嶼組成,在約13.3萬平方英裡(約34.4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上綿延約1400英裡(約2253公裡),比整個英國面積都大,從太空都能看到。
  • 進化論不適用於人類?人類歷史有13萬年空白,像突然出現在地球上
    但是自然法則過於殘酷,人類經過辛苦懷胎十個月後分娩出嬰兒需要2年左右才會獨立行走。與動物相比,嬰兒不具備自我保護能力,短時間內不具備行動能力。>我們的地球有著四十六億多年的超長歷史,而人類出現卻不到五百年,換句話說人類出現的時間比地球上低級動物還要短,而且相關專家在研究人類發展歷史中,發現在20萬年前到7萬年前這段長達13萬年的時間內,關於人類考古研究竟然是空白的,這十三萬年中考古專家一無所獲,連人類的遺骸都沒有發現,那麼在這長達十三萬年的斷層中,人類發生了什麼呢?
  • 最近20年,地球上有哪些物種消失了?
    地球從生命誕生之初至今,一共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今天,由於人類活動對全球生態的影響,物種滅絕的速度達到自然滅絕速度的1000倍,平均每天有75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科學家據此推斷,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劇情已拉開大幕,人類作為這場悲劇的「始作俑者」該如何面對因為自身的貪婪、自私而殉道的生靈?我們是否應該給自己一次認識它們、了解它們的機會,而不只是轉身留下一群冷漠的背影?
  • 假如人類消失後,地球將會有什麼變化?
    在地球上,除了人類已經沒有第二種生物能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從人類的誕生直至現在大約有500萬年的歷史了,我們的祖先曾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就進化得愈來愈高級,成為了如今的地球「霸主」。起始期當人類突然消失的時候,地球可能還不適合,畢竟人類的活動範圍太過廣泛,無論是地面還是天空都已經被我們摸索的差不多了。因此,人類的足跡已經布滿整個地球,突然消失後,往日熱鬧的城市會突然變得非常冷清,沒有一點生機。
  • 2020年的地球怎麼了?未來北極或會消失,人類又該去哪呢?
    2019年的9月,澳大利亞的天氣乾燥炎熱,就在人類認為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夏天時,一場意外卻突然降臨了。挺拔寬廣的森林被一場來勢洶洶的野火給籠罩,這場大火足足燃燒了4個月之久,數10億野生動物因為這場大火永遠的消失在了地球上。在森林中隨處可見四處逃竄的松鼠和考拉,天空也被染成了一片紅色。直到今年1月份來臨,澳大利亞終於下了一場雨,這場大火才慢慢被熄滅。
  • 如果人類消失了幾十億年,地球上有哪些東西可以證明人類來過?
    任何一種生物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都有可能被大自然收割,然後被新誕生的物種取代。人類以及現在地球上的生命,基本都是在恐龍滅絕之後誕生的,恐龍之前的那些生物種類基本都消失了。於是我們可以大膽做出一個猜測,人類有可能在未來也會被大自然收割消失,如果人類消失了幾十億年,地球上有哪些東西仍然可以證明人類來過?
  •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還能生存嗎?
    情況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的要複雜,下面我們將詳細介紹月球消失後,地球會發生什麼,看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珍惜每晚的月光,在距離地球38.4萬公裡的軌道上,月球已經陪伴了地球長達45億年之久,它見證了地球每天從8小時到24小時的轉變,也見證了地球漫長的演化和不為人知的滄海桑田,月球對地球最直接的影響是地球海水的潮汐作用,地球71%的表面積是海洋,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影響,導致地球的海水呈現周期性的漲落,也就是潮汐作用
  • 如果月球突然消失,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人類還能生存嗎?
    ,令地球存在進動現象,該周期約為26000年,也稱一個柏拉圖年,月球的存在恰好使得其引力將地球的進動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使得地球進動的範圍非常小,如果月球消失,這意味著地球的進動將變得不穩定,造成南北回歸線的移動偏大,可能一段時間內地球再也無四季之分,也可能一段時間內高維度地區會受到太陽的直射,從而使得地球表面的溫差變化非常大,這對地球上的生命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如果月球突然消失,這說明地球的自轉中心將會回歸到地球的幾何中心
  • 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
  • 2050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自然周期被打破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研究人員通過多種氣候模型的分析發現,北冰洋將在本世紀中葉(即2050年)之前呈無冰狀態,屆時北極夏季海冰將全部消失。美國極地地球物理學家Dirk Notz發表公開言論稱,就算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大幅度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使全球變暖的漲幅保持在2℃以下,也無力改變這一悲痛的事實。如今,北極自然演化周期已經被打破……數百年來,北極海冰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運動軌跡」。冬季極地的極端溫度將北極地區的海水凍結起來,北極海冰隨之膨脹,當夏季溫度回升,原本被凍結的冰層化成海水,與原本的北冰洋融為一體。
  • 陝北毛烏素沙漠將消失,一旦失去沙漠,會不會破壞自然生態?
    我國北方的毛烏素沙漠(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和庫布齊沙漠曾經漫天黃沙,經過幾十年的沙漠治理改造,現在的植被覆蓋率已經很高了,其中80%以上的毛烏素沙漠得到了治理,有生之年不僅人類難以在沙漠生存,地球上的其他動植物也很難在沙漠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