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輪藻植物群起源向前推進800萬年

2021-02-08 化石網

孔輪藻科、棒輪藻科……地質歷史時期,輪藻植物群包含很多科。經過不斷的演化,我們現代所看到的輪藻植物群,僅包含一個科,即輪藻科。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現代陸地生態系統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團隊」的李莎博士、王啟飛研究員和張海春研究員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萬曉樵教授、張翼翼教授以及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Martín-Closas教授合作,研究了松遼盆地「松科1井」(南孔)的輪藻植物群,將現代輪藻科繁盛的時間向前推進了800萬年。

輪藻(圖片來源:www.sea.ee)是一種水生(淡水或半鹹水)植物,以其「葉」輪生於節上而名輪藻。它的雌性繁殖器官藏卵器在受精後會發生鈣化,鈣化的特徵使其易於保存為化石,又因其分布廣,體積小而廣泛存在,而成為一種重要的陸相微體古生物門類。

輪藻的藏卵器↑(李莎攝)

在全球相對海平面較低的背景下,陸地湖盆系統於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在全球擴展,由此輪藻植物群得到了發展,棒輪藻科逐步擴大,並佔據主導地位。

到了晚白堊世早期(塞諾曼期至土倫期),由於當時全球海平面較高,非海相地層分布有限,連續的輪藻化石記錄十分匱乏。但是該時期卻是輪藻演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因為在晚白堊世晚期(坎潘期至馬斯垂克期),植物群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棒輪藻科幾乎被輪藻科取代。

「松科1井」科學鑽探工程是國際大陸科學鑽探計劃框架下第一口陸相白堊系科學鑽探井,為研究提供了土倫期到聖通期的輪藻化石材料。

松遼盆地「松科1井」(南孔)輪藻化石↑

松遼盆地土倫期至聖通期的輪藻植物群包括大量輪藻科分子:Nodosochara (Turbochara) heilongjiangensis comb. nov.,Lamprothamnium ellipticum,Lychnothamnusbarbosai and Lychnothamnus quantouensis comb. nov.,以及少量棒輪藻科分子:Atopochara trivolvisvar. restricta。其中,Lychnothamnus屬在土倫期的出現是該屬在歐亞大陸的最早記錄。A. trivolvisvar. restricta在歐洲見於阿爾布階–賽諾曼階,它在松遼盆地屬於孑遺種。

松遼盆地「松科1井」(南孔)輪藻化石↑

這些發現表明,棒輪藻科在土倫期至聖通期已失去其在早白堊世的主導地位,輪藻科開始佔據優勢,這比以前的認識向前推進了800萬年。

該時期松遼盆地含輪藻的沉積相主要為大型淺水、永久性淡水湖泊和沼澤環境,與全球大多數地方的鹹水沉積不同,這也解釋了該時期輪藻植物群在松遼盆地繁盛的原因。

松遼盆地「松科1井」(南孔)輪藻化石地層分布↑

研究成果在國際古生物學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在線發表。相關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972018、41602003、41688103) 、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B類(XDB26000000)、西班牙經濟與競爭部(Spanish Ministry of Economy and Competitiveness:CGL2015-69805-P)和歐洲區域發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CGL2015-69805-P)的共同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Li, S.*, Wang, Q.F., Zhang, H.C., Zhang, Y.Y., Wan, X.Q., Martín-Closas, C.*, 2019. Filling a gap in the evolution of charophytes during the Turonian to Santonian: Implications for modern physiognomy. 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19.104154

編輯:盛捷 學術審核:李莎

網羅古生物相關資訊

穿越地球歷史億萬年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秘了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破解了生命起源密碼
    近日,科學家獲得了綠色植物界最古老單細胞輪藻的首個基因組,在表觀組合轉錄組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多細胞輪藻具備根莖葉的分化,被學術界認為是陸生植物的祖先,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
  • 揭開華夏植物群的神秘面紗
    禹州發現大量古植物化石     古植物化石是古生物化石的一部分,是地球歷史的鑑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這些植物化石反映的是距今2.95億年至2.5億年的二疊紀東亞地理區系中以蕨類植物中大羽羊齒類為代表的植物各類群,地學上稱之為華夏植物群。     這裡最典型的地質遺蹟資源之一的含煤地層蘊含了大量華夏植物群古植物化石,具有極大的科普旅遊價值,是開展遠古時期古生物旅遊的理想之地。
  • 每日摘要:單細胞輪藻基因組為鏈形植物起源與演化提供新的視野(Advance Science)
    目前為止,由於缺少單細胞輪藻類綠藻的基因組信息嚴重阻遏了對於鏈形植物起源以及單細胞向多細胞生物演化的理解。本文中,作者報導了一個處於鏈形植物基部位置的單細胞輪藻Mesostigma viride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以及轉錄組。在M. viride基因組中存在大量的片段化重複和轉座元件,從而導致了其相比於其它藻類植物以及早期分化的陸地植物基因組更大,基因含量更密集。
  • 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藍田發現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人類活動...
    7月12日,《自然》在線發表的這一突破性發現將中國的人類史向前推進了約40萬年。&nbsp&nbsp&nbsp&nbsp這項研究由來自國內外11家單位的11名學者共同參與。文章報告位於黃土高原南部、秦嶺北麓的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上陳村一帶新發現了一個早更新世的古人類舊石器遺址,其所處時代距今126萬年到212萬年。
  • 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最早活動時間向前推進至16萬年前
    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最早活動時間向前推進至16萬年前 2019-05-04 07:00:00來源:央廣網
  • 陝西發現一遺址,距今1.5萬到10萬年間:推翻中國人非洲起源說?
    在隨後的100多年中,國際學術界普遍認為現代人類源於非洲,在大約距今5萬-10萬前後,非洲智人離開非洲走向世界,由此演化為全球現代人;大約6萬年前,非洲智人開始往東南亞,由南至北進入了中國大陸,這也是我們熟知的人類起源歷史。
  • 終於搞清楚了:人類35萬年前起源於南部非洲
    之前,我們對人類起源的共識是,約18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但是,通過追蹤科依桑人的遺傳起源,專家把人類起源時間向前推到26萬年至35萬年之前。人類進化示意圖如果35萬年這一數字是準確的,人類歷史將向前推約17萬年。
  • 藍田發現迄今為止中國最早人類活動痕跡 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牽頭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經過對底層和出土石器進行測定,推測這裡的遠古先民生活的年代大約在126萬年到212萬年之間,極有可能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並超越西亞喬治亞德馬尼西舊石器遺址年代,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
  • 巫山人起源提前至214萬年前 或證中國人本土起源(圖)
    現代中國人是來自非洲還是本土起源?  日前,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魏光飈博士在全球著名學術期刊《國際第四紀》發表的4篇論文,震驚國際考古學界。  2月2日,魏光飈博士向本報獨家披露,其論文中的研究成果確認——214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在重慶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自成體系的史前文化;在這段漫長的歲月中,重慶地區的古人類製造了目前東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件骨制手斧,並創造出全球範圍內獨樹一幟的舊石器工業技術,這,或能證明現代中國人系本土起源。
  • 我國兩項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人類起源研究十大新認知」
    丹尼索瓦人,一支對現代大洋洲、東亞、南亞和美洲原住人群有遺傳貢獻的古老型人類。其遺傳特徵因沉積物DNA分析,首次在中國被揭開。 此前,蘭州大學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報導了發現於青藏高原東北部白石崖溶洞的夏河人下頜骨化石的研究成果。
  • 人類起源之謎
    人類的起源指人類的歷史發展的淵源,人類如何起源,歷來爭論很多。其中一個假說就是: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演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 5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或幫助塑造現代人類語言
    50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或幫助塑造現代人類語言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表示,我們的現代語言可以追溯到生活在50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他們認為我們現代語言的起源比之前預想的要古老10倍。荷蘭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對理解現代語言多樣性所蘊含的啟示意義非常感興趣。流行的觀點是尼安德特人說話就像原始的咕嚕聲,但他們成功的在西亞大陸西部居住了10萬年,既經歷了嚴酷的時期,也經歷了相對溫和的間冰期。
  • 現代分子生物學如何力證人類「非洲起源說」
    這個謎題已經困擾了我們數千年,是單一起源還是多地區起源,歷來眾說紛紜。在神話中,大地是人類起源,女媧或普羅米修斯用泥土造就了人類。隨著現代科學的興起,迷霧逐漸被撥開。科學家們從泥土中找尋出人類起源的依據,無論是修正「非洲起源說」的路線,還是以「多地區起源說」建立全新人類起源模型,都意味著傳統人類起源學說的改變。
  • 現代分子生物學如何力證人類「非洲起源說」?
    這個謎題已經困擾了我們數千年,是單一起源還是多地區起源,歷來眾說紛紜。在神話中,大地是人類起源,女媧或普羅米修斯用泥土造就了人類。隨著現代科學的興起,迷霧逐漸被撥開。科學家們從泥土中找尋出人類起源的依據,無論是修正「非洲起源說」的路線,還是以「多地區起源說」建立全新人類起源模型,都意味著傳統人類起源學說的改變。
  • 世界未解之謎,現代智人的起源,你了解過嗎?
    世界未解之謎,現代智人的起源,你了解過嗎人類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致力研究的方向,我們從哪裡來,原始人的最終壽命是多少,經過多少年發展到現在的文明,與小編一起來看看人類發展的過程是什麼。大約5萬到5萬年前,人體已發展到與現代人相差無幾的水平。它被稱為現代智人。
  • 發現177萬年前人骨架 人類起源於亞洲?
    現代人類起源何方?學術界存在兩種假說。由於東非大裂谷發現了古人類,目前很多科學家都支持「非洲起源說」,即非洲是現代人的故鄉。還有少數科學家則支持「多地區進化說」,即認為現代人是在歐亞非各自起源。我國學者就曾提出過「亞洲也可能是人類起源地之一」的看法,但一直缺少200萬至400萬年前人類化石材料的證明。
  • 現代分子生物學如何力證人類「非洲起源說」—新聞—科學網
    這個謎題已經困擾了我們數千年,是單一起源還是多地區起源,歷來眾說紛紜。   在神話中,大地是人類起源,女媧或普羅米修斯用泥土造就了人類。隨著現代科學的興起,迷霧逐漸被撥開。科學家們從泥土中找尋出人類起源的依據,無論是修正「非洲起源說」的路線,還是以「多地區起源說」建立全新人類起源模型,都意味著傳統人類起源學說的改變。
  • 新發現的古人類「許昌人」是不是現代北方人的起源?
    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黃、白、黑等人種,其起源問題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一個焦點問題。人類的起源和現代人的起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現代人的起源是指早期人類怎樣演變成現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的問題,是從人到人的問題,它是人類演化過程中最近的一段;而人類的起源則是指古猿怎樣演變成人的問題,是從猿到人的問題。
  • 人類定居北美時間向前推移1.5萬年
    墨西哥北部洞穴內發現人類居住痕跡近日,墨西哥薩卡特卡斯自治大學阿德萊安博士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在墨西哥北部薩卡特卡斯州的奇克維特(Chiquihuite)洞穴內發現了3萬年前人類在此居住的痕跡,由此將人類在北美定居的時間向前推移了1.5萬年。
  • 發現了12萬年前的足印,人類起源方式確定?我們其實來自非洲
    這7個人的足印距今已經有12萬年的歷史,而這些足印的主人、以及它們要去的地方,揭示了現代人類的起源方式。原因就在於雖然各個不同地區的現代人類被萬裡重洋隔絕了數萬年,但是等到我們再次相遇的時候,雖然感覺到對方的長相都很怪異,直覺告訴我們:我們是不同的人種。但是事實證明我們都是一種人,因為我們之間沒有生殖隔離,可以相戀可以生出健康而且非常優秀漂亮的混血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