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與國外銅礦資源分析

2021-01-08 中國選礦技術網

是國民經濟建設中相當重要的屬原材料之一,它以導電,導熱,耐磨,易鑄造,機械性能好,易製成合金等性能,被廣泛地應用於電氣工業,機械製造,運輸,建築,電子信息,能源,軍事等各工業領域,通常以銅金屬和銅合金的形式來使用,一般認為,銅的消費和用途的多少,往往反映一個國家工業化程度的高低,隨著新的工業技術革命浪潮的來臨,高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銅的需求也將逐步增長,目前,我國銅的儲量和產量都有一定的限度,銅的產量一直滿足不了國民經濟建設的需求,缺口較大,而且將會越來越大,本文分四部分對銅礦資源和市場進行分析和論述。

一、世界銅礦資源概況

世界的銅資源豐富,計有陸地資源量16億噸,深海結核含銅有7億噸,總資源量為23億噸,其中儲量基礎5.9億噸,儲量3.1億噸,參見表1。

表1  世界銅儲量和儲量基礎

世界的銅資源分布廣泛,遍及五大洲,有150多個國家都有銅礦資源,儲量又相對集中,其中銅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有智利,美國,波蘭,尚比亞,俄羅斯,薩伊,秘魯,加拿大,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中國等,尤其是智利和美國,分別佔世界儲量基礎的23.7%和15.3%,智利,波蘭和印度尼西亞,由於近年大量的新發現或原有礦山儲量的擴大,儲量基礎增加較多,1994年比1990年分別增加了200萬噸,2100萬噸和900萬噸,尤其是波蘭,從居世界銅資源第10位,一躍成為列居世界第4位的銅資源大國。

世界銅礦儲量以每年5%的遞增率增加,年增長的大小是隨著礦產開採量而增長的。而開採生產增長率為3.75%,表明這期間銅金屬儲量的增長速度為開採量增長速度的1.9倍,近年來,不斷發現一些新的大型銅礦床是世界銅儲量大幅度增多的一個重要因素,初步統計,擁有1000萬噸的金屬儲量以上的大型礦床至少有25處之多。

從儲量基礎看,南美洲就佔58%,非洲和歐洲分別佔14%,亞洲和大洋州分別佔7%,根據各種可以利用的礦產資源,在現有的採礦技術條件下,按目前的年消耗量估計,再考慮到今後對銅金屬資源需求量的增加,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資源短缺,並影響到銅金屬的短缺,金屬的漲價,代用品的擴大和需求量的減少等因素,努汀推算出銅礦產資源的動態保證年限在100-200年。

世界上廣闊的海域中還蘊藏著含銅結核7億噸,據太平洋深海結核代表性樣品分析表明,含銅量平均為1%,太平洋深海結核的分布和品位比大西洋的更穩定,害類資源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分布在太平洋內的坎基爾周圍的中美洲沿海地帶,從廢料中回收銅也是重要來源,估計,世界再生銅資源約有1.5億噸,可供本世紀末世界對銅需求的1/7,從全球範圍看,銅資源的保證程度是不成問題的。

二、世界銅礦床主要類型及其特徵分布

世界銅成礦類型多樣,按其地質-工業類型可分為:

(1)斑巖型,(2)砂頁巖型,(3)銅硫化物型,(4)黃礦型,(5)銅--金,(6)自然銅型,(7)脈型,(8)碳酸巖型,(9)矽卡巖型。

其中重要的是前4類,它們佔世界銅總儲量的96%左右,各主要產銅國的資源多集中在這4個類型中,如智利,秘魯,巴拿馬,墨西哥,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銅礦床主要是斑巖型,尚比亞,薩伊,波蘭的銅礦床主要是砂頁巖型,美國的銅礦床主要是斑巖型和砂頁巖型,加拿大以斑巖型,銅鎳硫化物型和黃鐵礦型為主,原蘇聯則是4種類型均勢,屬於多類型的,因此,這4大類型便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勘查和開採類型,尤其是班巖型和砂頁巖型,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55%和29%,已知的許多超大礦床多來自這兩個類型,據初步統計,世界銅金屬儲量超過500萬噸的超大型礦床有60多個左右,其中班巖型38個,佔總數的63%,佔超大型銅礦儲量64%,砂頁巖型15個佔總數的25%,佔超大型銅礦儲量的24%兩者合計佔世界超大型銅礦床個數和儲量均為88%,參見表2。

表2  世界銅金屬儲量超過500萬噸的超大型銅礦

事實上,自然界裡各種類型銅礦並非單獨存在的,如斑巖往往與脈型和矽巖型相伴生,砂頁巖型也與自然銅型伴生,黃鐵礦型往往與銅鎳硫化物型產生在同一個地質單元內。

(一)班巖型銅礦

班巖型銅礦是一種儲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規模機械化露採的銅礦床,礦石儲量往往達幾億噸,銅品位常常小於1%,據世界上103個斑巖型礦床統計,單個礦床礦石量平均可達5.5億噸,銅品位0.6%,它是世界上重要的銅礦工業類型之一,目前佔世界銅總儲量一半以上,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礦床(智利的丘基卡馬塔和埃爾物尼恩特)均屬於斑巖型,銅總儲量分別達6935萬噸和6776萬噸,斑巖銅礦伴生有多種有益組分--、金、和硫等,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尤其是當前銅工業蕭條時期,開採低品位礦石無利可圖,因此,礦石中副產品的價值,特別是金,就能解決斑巖銅礦的投產與否,例如,巴布亞紐幾內亞1984年投產的奧克特迪礦床,礦石儲量約3.5億噸,銅品位0.7%,含金0.59克/噸,還具有含金2.86克/噸的約3400萬噸淋濾帽礦石,這些淋濾帽礦石是投產頭兩年唯一的生產對象,沒有這些含金礦石,奧克特迪作為一個斑巖銅礦是不會立即投產的,又如潘古納礦床,每天處理13萬噸礦石,1982年生產了17萬噸銅,17528千克金和443153千克銀,當年產值2.76億美元,其中金佔47%。

已知的斑巖銅礦多分布在:(1)環太平洋帶,包括南、北美洲大陸邊緣狹長的斑巖銅礦帶,如加拿大的洛涅克斯,伐利科帕,美國的賓厄姆,比尤特,莫倫,伊利,聖裡塔,墨西哥的卡納內阿,拉卡裡達德拉,巴拿馬的塞羅科羅拉多,秘魯的米契基累,塞羅佛爾迪,誇霍內智利的埃爾阿布拉,丘基卡馬塔,拉埃斯康迪達,埃爾薩爾瓦多和埃爾特恩特等。(2)特提斯斑巖銅礦帶,包括匈牙利的雷克斯克,南斯拉夫的麥丹佩克,伊朗的薩爾切什梅黑和馬基斯坦的查蓋地區礦床等。(3)中亞----蒙古,重要的礦床有烏茲別克東部的卡耳馬克爾,哈薩克斯坦巴爾喀什湖以北的科翁臘德,蒙古中北部的額爾德圖間鄂博南部的察幹蘇布爾加和東部的阿倫諾爾礦床等。

(二)砂頁巖型銅礦

砂頁巖型銅礦是泛指不同時代沉積巖中的層控銅礦,礦床產在一套沉積巖或沉積變質巖中,它是世界上銅礦主要工業類型之一,佔世界銅儲量30%左右,礦床以其規模大,品位高,伴生組分豐富為特點,因而其經濟價值巨大,如著名的尚比亞-薩伊銅帶,長500KM,寬30KM,含銅金屬近1.9億噸,平均銅品位達4.32%,並含大量金屬(達480萬噸),中歐含銅頁盆地中原民主德國的曼斯費爾德和波蘭的盧賓礦床,銅金屬儲量分別達2200萬噸和1500萬噸的銅平均品位在1%以上,還含大量等。該類礦床在世界上分布很廣,除上述銅帶外,還有原蘇聯烏多坎,傑茲卡茲甘銅礦,美國懷特潘,美國蒙大拿州西部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西南部的貝爾特銅帶,以及玻利維亞的科多銅帶等,近年在阿富汗發現的巨大艾納克銅礦和在巴西發現的薩洛博銅礦均屬於此型。

(三)黃鐵礦型銅礦

黃鐵礦型銅礦是指與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聯繫的含大量黃鐵礦和一定數量銅。鉛、鋅的礦床,西方多稱該類礦床為「塊狀硫化物礦床」。它也是銅礦床主要工業類型之一,當前佔世界銅總儲量的8.8%,佔原蘇聯總儲量的21.2%。

該類礦床特點是銅品位較富,平均為0.85%~2.0%左右,有的高達10%以上,加拿大20個礦床平均品位2.18%,賽普勒斯礦床多為3.5%~4.5%,葡萄牙新發現的內維斯---科爾沃礦床有很大一部分銅品位達8.665,土耳其東南埃爾加尼-馬登地區銅品位高達10.02%,該礦床另一特點是伴有多種金屬和非金屬,礦床中除銅外,常見有鉛、鋅、金、銀、鐵、硫、重晶石石膏,此外還有少量硒、碲、、鈷、鎳、和錫等,礦床規模中至大型,礦石量10-1000萬噸,礦床容易開採,經濟價值大,因而國外對此型礦床頗為重視。

目前世界上至少發現了420個這種類型的礦床,加拿大、美國、原蘇聯、西班牙、葡萄牙、賽普勒斯、南非和日本等都是該類礦床的重要產地。

當然還應包括當前正在洋底形成的塊狀硫化物礦床,這種現代礦床是1978年在北緯21度附近的東太平洋脊上首次發現的,雖然銅鋅品位很高(銅6%,鋅29%),但脊上發現了一個長970米,寬200米,高35米,擁有2500萬噸礦量的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第一次達到了具工業礦床的要求,其礦石含銅最高為11%,含鋅0.8%,還含少量的銀(PPM),鉬(0.03%)和錫(0.03%),1982美國又繼續在北緯13度的海域進行調查,又發現了好幾個礦床,最近在加拿大溫哥華島附近海域的埃克斯普勞勒中脊1%,但在原蘇聯這種類型卻是頭等重要的,佔其銅總儲量的30.6%,這種類型的重要礦床有:加拿大的薩德伯裡,湯普遜,林累克,美國德盧斯雜巖,原蘇聯的貝辰加,諾裡爾斯克,塔爾納赫,「十月」,澳大利亞的卡姆巴爾德雜巖,芬蘭的哥達拉赫帶,當然還有我國金川白家咀子的特大型。

(四)其它類型銅礦

除上述幾類外,還有脈型、自然銅型,碳酸巖型矽卡巖型等,它們總共才佔世界銅總儲量的3.6%,但是對不同的國家來說,這些類型也許是重要的,如矽卡巖型對我國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類型,佔我國銅總儲量的28%,所以,各國均應根據本國的具體地質環境,尋找最具經濟價值的優質礦床,也就是品位高,規模大,形狀合適,礦帶邊界明顯。礦石易處理和含有價值的副產品的礦床,以保證獲得高利潤和可以長期生產,這些因素中最生要的是要有高品位,這種高品位銅礦床最可能來源將是火山成因的黃鐵礦型銅礦,層狀礦床,以及某些矽卡巖礦床等。

通過大量勘查實踐,已識別出全球性和區域性的一些銅成礦區帶,主要有:

(1)環太平洋中新生代銅金帶,尤其是東太平洋智利-秘魯安第斯山,美國西南部,加拿大西南部斑巖銅礦集中區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斑巖銅金礦集中區。

(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中生代斑巖銅礦帶,包括前南斯拉夫,伊朗,巴基斯坦和我國西藏等巨大的斑巖銅礦集中區。

(3)中亞-蒙古帶的古生代斑巖銅礦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蒙古和我國華北、東北等巨大銅礦集中區。

(4)中非尚比亞,薩伊砂頁巖型銅礦帶。

(5)美國-加拿大五湖地區。

(6)加拿大黃鐵礦型銅礦集中區。

(7)中歐波蘭-德國頁巖銅礦區。

(8)西班牙-葡萄牙黃鐵礦型銅礦帶。

(9)俄羅斯西伯利亞銅鎳硫化物礦區。

(10)俄羅斯西伯利亞烏多坎砂頁巖銅礦區。

(11)俄羅斯烏拉爾和哈薩克斯坦阿爾泰黃鐵礦銅多金屬礦帶。

(12)印度馬蘭傑坎德銅礦區。

(13)阿富汗艾納克砂頁巖型銅礦區。

(14)南澳奧林區克壩銅-鈾-金礦區。

(15)巴西卡臘賈斯薩洛博砂頁巖型銅礦區等。

三、中國銅礦資源狀況

建國以來,經幾代地質工作者的艱辛耕耘,我國已發現的銅礦床與世界其化國家和地區類似,囊括了不同地質時期的各種類型,著名的代表性礦床有巖漿型(甘肅金川白家咀子),斑巖型(江西德興銅礦、西藏江達玉龍)、矽卡巖型(湖北大冶銅錄山)、黃鐵礦型(甘肅白銀廠、雲南新平大紅山、新疆哈巴河阿舍勒)和砂巖型(雲南東川湯丹)等。先後探明了一大批儲量達1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銅礦產地:50年代有山西垣曲銅礦峪,雲南東川湯丹,甘肅白銀廠,60年代有甘肅金川白家咀子。70年代有江西德興銅礦,富家塢,永平天排山,黑龍江嫩江多寶山,西藏江達玉龍。80年代有西藏察雅馬拉松多,江西瑞昌武山,內蒙古新巴樂虎烏奴格士山,雲南新平大紅山。90年代有新疆哈巴河阿舍勒和福建上杭紫金山,其中江西銅礦和西藏江達玉龍為探明儲量達500萬噸以上的特大型礦產地。

我國目前已探明銅礦產地913處,累計探明銅儲量7372.52萬噸(1997),目前我國的銅儲量佔同年世界儲量基礎的12.1%,居智利和美國之後,列世界第3位,改革開放18年來探明銅礦儲量增加了1645.53萬噸年均增長率為1.5%,我國銅礦總保有儲量6273.63萬噸(1997),分布在30個省,市,自治區(未統計臺灣),其中佔全國保有儲量多的省菊江西(20.4%),西藏(15.2%)和雲南(11.2%),3省區合計46.8%,佔全國保有儲量較多的省區有甘肅(6.5%)內蒙古(5.4%),湖北(5.1%)和黑龍江(5%),5省區合計為27.7%,以上8省區合計佔74.5%,其餘的25.5%散布在其它22個省區內,我國銅礦儲量的地理分布相對較散。

在已探明的銅礦產地中有大型礦產地41處,保有儲量3623.01萬噸,佔總保有儲量58.0%,中型礦產地110處,保有儲量為1762.46萬噸,佔總保有儲量28.05,小型礦產地762處,保有儲量877.02萬噸,佔總保有儲量的14.0%,我國大型礦產地保有儲量偏少,中小型礦產地保有儲量偏多,不利於規模化開發利用。

我國銅礦石的平均品位為0.8%,品位大於1%的富銅礦共有保有儲量2196.41萬噸,僅佔總保有儲量的35%,特別是大型斑巖銅礦的礦石品位普遍較低,一般為0.5%左右,它們的保有儲量約佔總保有儲量的35%,一世界著名銅礦產出國相比,我國銅礦的礦石質量較差,是制約我國銅礦開發利用的內在因素之一。

我國已開發利用的銅礦產地431處,保有儲量2196.41萬噸,僅佔總保有儲量的54.6%,可供近期設計利用和可供未來規劃利用的礦產地282處,保有儲1787.50萬噸,佔有保有儲量的28.7%,暫難利用儲量1050.24萬噸,佔總保有儲16.7%,在可供近期設計開發利用的礦產地中,有大中型礦產地11處,保有儲量620.04萬噸,僅佔總保有儲量的9.9%,我國銅礦後備儲量嚴得不足。

我國地域遼闊,銅礦類型相對比較齊全,其中最重要的有:斑巖型,矽卡巖型,層狀型(包括變質巖層狀型和含銅砂頁巖型),火山沉積型(黃鐵礦型銅礦)和銅鎳硫化物型,這5種類型的銅儲量佔全國銅礦總儲量的90%以上。

現將主要類型的主要地質特徵敘述如下:

1、斑巖型銅礦

斑巖型銅礦為我國最重要的銅礦類型,約佔全國銅礦總儲量45.5%,這類礦床規模大,礦體集中,埋藏較淺,適於露採,易選,並伴生有AU.MO.AG等組分要供綜合利用,是銅金屬產量的主要來源,主要地質特徵為:

(1)我國東部的斑巖型銅礦屬於濱太平洋成礦帶的一部分,西南部的斑巖型銅礦屬於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帶的一部分,北部的斑巖型銅礦屬於古亞洲成礦帶的一部分,濱太平洋成礦帶和古亞洲成礦帶在我國東北部疊加交匯,在成礦時和成礦地質特徵上兼有二者的特色。

(2)我國斑巖型銅礦在儲量分布上:褶皺區為57%,地臺活化區佔43%。

(3)與礦化有關的花崗質巖石主要為鈣鹼性系列,其次為鹼鈣性系列。

(4)斑巖型銅礦在較深部與矽卡巖型銅礦共生,我國典型的斑巖型銅礦有江西的德興銅礦,富家塢斑巖銅礦,西藏的江達玉龍,察雅的馬拉松多銅礦,黑龍江的多寶山銅礦,山西中條山的銅礦峪和內蒙古的烏奴格吐山等。

2、矽卡巖型銅礦矽卡巖型銅礦在我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銅儲量約佔全國銅礦總儲量的30%,僅次於斑巖型銅礦,它的礦石以富銅礦為主,並伴生有FE,MO.PB.ZN,W.SN.AG等可供綜合利用,這類礦床的主要特徵為:

(1)主要產於中國東部活化拗陷帶,並常與中生代斷陷盆地伴隨。

(2)成礦巖體主要為中酸性花崗質巖類,如石英閃長巖,石英二長閃長巖和花崗閃長巖的中深成相和淺成相,巖石系列屬於鈣鹼性-鹼鈣性系列。

(3)交代巖系列主要是鈣矽卡巖,其次是矽卡巖。

(4)在淺成環境中,矽卡巖型銅礦和斑巖型銅礦相伴出現,斑巖體內部為斑巖型細脈侵染狀銅礦化,接觸帶為矽卡巖型塊狀礦石,形成所謂「多位一體」礦化。中國的矽卡巖型銅礦,有江西城門山銅礦,湖北大冶銅錄山。

3、層狀型(包括變質巖層狀型和含銅砂頁巖型)

在我國分布也不少,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5,主要礦床有雲南的東川,易門,大姚,牟定,湖南的東江,麻陽,山西的蓖子溝,內蒙古的霍各乞等,該類銅礦除了富含銅金屬外,尚伴生有鉛、鋅、鈷等,部分還有多種稀有和放射性元素。

4、火山沉積型(黃鐵礦型銅礦)

佔全國總儲量的7%,礦床幾乎都是地槽發育早期海底火山活動的產物,受各級火山構造控制,該類銅礦的特點是品位較富,甘肅白銀銅礦是這類礦床的典型代表。

5、銅鎳硫化物型銅礦

鎂鐵質-超鎂鐵質巖中銅鎳礦床既是鎳礦的主要類型,也是銅礦的重要類型之一,該類型約佔我國銅礦總儲量的7.5%,將中國銅鎳硫化物型銅礦與世界銅鎳硫化物型銅礦對比,得到中國銅鎳硫化物礦床具有以下特點:中國的鎂鐵質-超鎂鐵質含礦巖體規模相對較小,含礦率高,如金川含礦率47.6%,喀拉通克1號巖體含礦率60%,紅旗嶺7號巖體含礦率96%,著名的甘肅金川白家咀子大型銅鎳硫化物礦床是最典型的代表。

我國銅礦床主要集中在以下地區:江西德興,九江-瑞昌,永平,安徽安慶--銅陵,湖北大冶-陽新,山西中條山,雲南東川,新平,甘肅永昌,黑龍江多寶山,內蒙古白乃廟,烏奴格吐山,西藏玉龍,新疆阿舍勒和福建紫金山,以15個地區的銅礦儲量約佔全國銅礦總儲量的85%。

我國銅礦以地質構造-巖漿定化分析,其分布主要在以下各帶:

1、北方天山-興安海西褶皺帶,該帶為與加裡東,海西斯作用有關的斑巖型,毓闃*-潼關-張家口-瀋陽-哈爾濱一線以東廣大地區,探明儲量佔全國一半以上,主要為與印支-燕山期巖漿作用有關的矽卡巖型,斑巖型,火山沉積型,變質層狀和砂頁巖型銅礦。

2、西南屬特提斯-西馬拉雅構造區中的三江褶皺系和雅魯藏布江褶系中的銅礦,絕大部分為與喜山期二長花崗巖類有關的斑碉銅礦和矽卡巖型銅礦。

3、康滇片屬揚子地區西段,銅礦分布於康滇地軸及其兩側,以層狀礦為主,也有與海西期基性和超基性巖有關的銅鎳硫化物型銅礦。

四、我國銅礦資源儲量及開發利用情況

我國地持勘探行業「七五」期間銅礦新增探明儲量310.7萬噸,「八五」期間銅礦新增探明儲量622.1萬噸,後者是前者的2倍。

我國銅礦資源的地理分布,以及資源自身的特點,給我國銅礦開發利用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

1、我國銅礦分布形成五大明顯的集中區:長江中下遊,西藏昌都,川南-滇中,甘肅金川-白銀,以及中條山地區,這五地區,除西藏昌都地區外,都已成為我國銅的重要工業生產區,其中近幾年建設起來的長江中下遊的德興銅礦,其採礦能力已佔全國總採選能力的18%。

2、我國銅礦多為綜合性礦床,伴生組分多,已探明的銅儲量中,單一的銅礦床只佔全國總儲量的5%,與銅礦伴生的金佔我國伴生金儲量的78%,與銅礦伴生的銀佔我國伴生銀總儲量的26%,與銅礦伴生的鈷佔全國估儲量的一半,此外,還有大量的族金屬、鉬、鉛、鋅、硫等,這些伴生組分為我國銅礦的開發利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3、從礦石類型看,我國的銅礦以硫化礦為主,已探明儲量中,硫化礦87%,氧化礦佔105,混合礦只佔3%。

我國銅礦的開發利用,雖然有上述有利條件,但超大型的銅礦床秒,礦石品位低,貧礦多,富礦少,一些銅礦床地處邊遠,高海撥,交通不便,影響了開發利用。

五、世界銅礦資源-中國銅礦資源的對比

通過大量的勘查實踐,已識別出15個全球性和區域性的銅成礦區帶,我國銅儲量比較集中的3個區:(1)環太平洋中新生代銅金帶;(2)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中生代斑巖銅礦帶;(3)中亞一蒙古帶的古生代斑巖銅礦帶,它們在時空上與世界一致。

(一)礦床類型的一致性與差異性

世界的銅礦類型以斑巖型,砂頁巖型,銅鎳硫化物型,黃鐵礦型為主,尤以斑巖型,砂頁巖型為要,兩者分別佔世界總儲量的55%和295,而中國的銅礦類型以斑巖型,矽卡巖型,沉積變質型,銅鎳硫化物型,黃鐵礦型(又稱海相火山巖型)為主,尤以斑巖型和矽卡巖型為要,兩者分別佔中國總儲量的36.7%和30.7%。

(二)我國銅礦儲量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國銅礦保有儲量(A+B+C)2804萬噸,佔世界儲量基礎(59000萬噸)4.75%,居世界第7位,但人均擁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屬絕對數量尚佔優勢,相對數量不足的礦產,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較低,如果考慮到探明礦產儲量的質量和開發利用技術經濟因素,則我國銅礦資源的世界地鎂還將減弱。

(三)我國銅礦規模和品位

世界上銅金屬儲量(包括已開採量)超過500萬噸的超大型銅礦初步統計約有60個,而我國僅有2個,佔3.33%,我國銅礦貧礦儲量超過50%,而富礦儲量又不足10%,開發利用條件中等,世界上銅儲量基礎較多的國家如智利,美國,加拿大,尚比亞,薩伊,秘魯等,銅礦礦石平均品位為0.8%,品位1%的富銅礦共有保有儲量2196.4萬噸,僅佔總保有儲量的35%,特別是大型斑型銅礦的礦石品位普遍較低,一般為0.5%左右,與世界著名銅礦產出國相比,我國銅礦的礦石較差。

(四)我國銅礦的開採成本

當前世界銅工業發展迅猛,許多發達國家廣泛採用溶劑萃取-電積(SX-EW)法進行銅精胡言亂語和精煉銅的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而我國這種技術的應用才剛剛起步,從開採條件統計,我國銅礦儲量中805以上只能坑採,從礦石組分看,共伴生礦多,綜合組分礦多,可以一礦多用,一礦項多礦,綜合利用之後可以提高經濟價值,但往往也加大了開發和選冶的難度,或增加開發成本,影響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礦產資源作為形成礦產品的物質生產要素,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歸根到底應當決定於其價格和成本的高低,而影響和制約礦產資源價格和成本的的高低,而影響和制約礦產資源價格和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礦產資源自身的質量(品位貧富等),另一個是其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內外部條件(儲如交通位置,開採的難易,選礦的難易,冶煉性能等等),我國銅礦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屬競爭力不強的礦產。

相關焦點

  • 2020-2026年中國銅礦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第三章 我國及重點省市銅礦供求預測分析  3.1 我國銅礦供需現狀與前景預測分析    3.1.1 我國銅礦資源分布狀況分析      (1)我國銅礦資源儲量分析      (2)我國銅礦資源省市分布      1)我國銅礦資源分布特徵      2)我國銅礦資源國家分布      (3)我國銅礦資源企業分布    3.1.2 我國銅礦生產情況分析      (1)我國銅礦產量情況統計
  • 西部礦業:玉龍銅礦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銅礦,資源儲量充足,氧化礦品位...
    都說玉龍銅礦是國內最好的銅礦,也是最大的銅礦,那請問具體好在哪裡?優勢是什麼?謝謝!公司回答表示,玉龍銅礦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銅礦,資源儲量充足,氧化礦品位達3.85%左右,硫化礦品位在0.64%左右。伴隨著改擴建工程的投產、選礦工藝的不斷改進,選礦回收率及資源綜合利用率將不斷提升。
  • 與銅礦有關的寶玉石資源,請了解一下
    全世界探明的銅礦儲量約6億多噸,儲量最多的國家是智利,約佔世界儲量的三分之一。我國有不少著名的銅礦,如江西德興、安徽銅陵地區、山西中條山、甘肅白銀廠、雲南東川、黑龍江多寶山、西藏江達縣玉龍、墨竹工卡縣驅龍等。銅礦石一般是銅的硫化物或氧化物與其他礦物組成集合體,與硫酸反應生成藍綠色的硫酸銅。自然銅礦物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 中國兩大世界級銅礦現狀:一個運輸通道被堵;一個資源再次增加
    作為中國礦企在全球的世界級銅礦資源,中國五礦在秘魯的拉斯邦巴斯銅礦(Las Bambas)銅礦和紫金礦業在剛果(金)的卡莫阿-卡庫拉(Kamoa-Kakula)銅礦是毫無爭議的「兩顆巨星」。拉斯邦巴斯銅礦項目是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所屬五礦資源有限公司(「MMG」)以70.05億美元收購所得,該項目堪稱中國海外併購史上最大的一筆金屬礦產項目併購。
  • 關於銅與銅礦的介紹
    後經勘查證實,這是一個大型富銅礦。這座銅礦特命名為「特尼恩特」(西班牙文意為「中尉」)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開採銅礦,年產銅錠30萬噸。純銅製成的器物太軟,易彎曲。人們發現把錫摻到銅裡去,可以製成銅錫合金—青銅。青銅比純銅堅硬,使人們製成的勞動工具和武器有了很大改進,人類進人了青銅時代,結束了人類歷史上的新石器時代。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原標題: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記者11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曲凱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並命名的自然界新礦物——Kenoargentotetrahedrite-(Zn)(空鋅銀黝銅礦)正式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准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原標題: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記者11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曲凱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並命名的自然界新礦物
  • 全球26座超級銅礦與十大銅企排名!紫金(02899)、中鋁、五礦誰能為...
    作為全球最大銅消費市場,中國消費了全球約50%的銅資源,沒有市場定價權意味著「被動挨宰」,銅作為國家重要戰略資源,中國處處看別人眼色,嚴重危害國家資源安全。近幾年,中企也在不斷擴張中國在全球銅原料市場的版圖,紫金、中鋁兩個銅礦區進入全球超級銅礦行列,五礦銅礦產量也躍居全球銅企前十,讓人看到了中國銅企的希望。
  • RCEP成員國礦產資源巡禮:印尼,中國也要大量進口礦產的國家
    2020年11月15日,我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東協十國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被稱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達成。RCEP協議國家與我國在礦產資源方面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礦產出口大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這些國家歷年向我國出口各類礦產資源。
  • 西藏現最大銅礦床 盤點全球礦產資源
    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西藏礦產勘查評價創新團隊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引領中鋁資源公司和西藏地勘局,在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勘查評價了我國首個千萬噸級斑巖—淺成低溫熱液型礦床——鐵格隆南銅(金銀)礦床,預測銅遠景資源量超過1500萬噸。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新華社天津1月11日電(記者周潤健)記者11日從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由該中心曲凱研究團隊近日發現並命名的自然界新礦物——Kenoargentotetrahedrite-(Zn)(空鋅銀黝銅礦)正式獲得國際礦物學協會新礦物命名及分類委員會批准。
  • 崇義縣過埠鎮長流坑銅礦採礦權評估報告
    核實報告工作範圍在本次評估範圍內;《崇義縣過埠長流坑銅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範圍與本次評估範圍一致。]92號「關於《江西省崇義縣長流坑礦區銅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江西省地礦資源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編制的《崇義縣過埠長流坑銅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2014年12月);《崇義縣過埠長流坑銅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審查意見;委託單位提供和評估人員收集的其他有關資料。
  • SMM年會銅專場圓滿閉幕 | 海外嘉賓認為銅礦供應長周期仍趨緊 2021...
    國網能源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吳姍姍女士對當前我國電力需求形勢分析及未來展望進行了分析。2019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顯示中國銅儲量11,443萬噸。此外,中國銅礦資源分布廣泛,資源相對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其中,西藏、雲南、江西、新疆和內蒙五個省份合計佔比超過60%。此外,安徽、黑龍江、甘肅、廣東和湖北均有較為豐富的銅礦資源,上述省份合計佔比超過80%。中國銅礦資源特點:中小型礦床多、大型超大型礦床少;貧礦多、富礦少;共伴生礦多、單一礦少。
  • 全球第一大銅礦出現疫情風險
    6月9日媒體報導,智利第一工會總裁Patricio Tapia稱,必和必拓智利Escondida銅礦礦場已經有94名礦工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已經治癒43人,這使得該礦場的勞動力進一步下降。Tapia稱,目前Escondida銅礦礦場約有60%的員工處於工作狀態,礦工人數減少的影響是巨大的。
  • 銅礦將供不需求 未來銅格局掌握在這三大礦山中!
    一、未來銅礦供應面臨挑戰去年,標普全球市場財智高級研究分析師公布一篇報告,內容稱近十年來,礦業公司共投入266億美元,發現了29個新銅礦,緊勘測出1.4億噸銅,勘測成本達190美元/噸,超過此前18年的13倍。尤其是2013-2016年這三年,只發現了九個新銅礦。銅礦從被發現到投產,至少需要20年。
  • 國際礦企報告解讀 展望銅礦未來幾何?
    正文一、全球主要銅礦企業2019年產量梳理隨著時間的腳步邁入2020年,國際主要銅礦企業紛紛公布其2019年產量情況、2020年預期以及主要銅礦礦山的重點建設進展情況,我們整理了全球11家主要銅礦企業的資料進行匯總。
  • 遼寧省礦產資源地質特徵現狀及菱鎂礦類型分類
    遼寧北部的菱鎂礦礦床是在20世紀50年代被發現的,其主要是分布在鐵嶺交接地帶以及撫順縣北部的青石嶺村以及上年馬村和三衝村一帶,礦床主要是呈現出東西向展布,由多個礦體所構成,在一定程度上礦體呈現出橢圓狀,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遼寧北部菱鎂礦礦床,探討了其地質特徵和實際應用。
  • 江西宣布發現超大型鎢銅礦 鎢礦儲量刷新世界紀錄
    江西宣布發現超大型鎢銅礦 鎢礦儲量刷新世界紀錄 2016-01-05 12:36:02  5年完成鑽探工作量31522米 發現超大型鎢銅礦  據2015年12月通過專家評審的《浮梁縣朱溪外圍鎢銅礦普查》項目階段性成果顯示,該礦達到超大型規模。  此外,該項目另有伴生銅礦22.44萬噸、銀礦1165噸及鋅、鎵、鎘等可綜合利用。目前主礦體沿走向、傾向均未控制至邊界,勘查工作還在繼續,資源量將進一步擴大。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空鋅銀黝銅礦
    研究團隊負責人曲凱介紹,經過物理性質鑑定、化學成分測定、晶體結構精修與譜學特徵分析等系統礦物學研究後,研究團隊確認其應為一種自然界尚未被發現的黝銅礦族新礦物。(曲凱研究團隊提供)該礦物在礦石標本上呈灰黑色,反射光下呈灰色,略帶灰綠色調,並具有棕紅色內反射,不透明金屬光澤,黑色條痕,性脆,貝殼狀或不規則斷口,與鋅黝銅礦、硫金銀礦、閃鋅礦、方鉛礦、黃鐵礦和石英等礦物緊密共生。曲凱指出,作為熱液礦床中的常見礦物,黝銅礦不僅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同時其銀的含量也是成礦溫度的指標參數,對礦床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 [公告]銅陵有色: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採礦權評估報告
    《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床銅泉山與鳳臺山礦段銅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儲量估算平面範圍拐點坐標見下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 6.18中礦聯儲評字[2012]209號《〈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床銅泉山和鳳臺山礦段銅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礦產資源儲量評審意見書》; 6.19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2012年 10月編制的《安徽省廬江縣沙溪銅礦床銅泉山與鳳臺山礦段銅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 6.20安徽省國土資源廳(皖國土資礦便函[2011]45號)《關於安徽銅冠(廬江)礦業有限公司沙溪銅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審查意見書備案的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