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夥伴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多吃魚會變聰明!
小編也是深信不疑,為了這句話,也曾變身成「鬥魚勇士」。
但是吃著吃著,我就發現:魚吃多了,總有那麼幾次被卡刺,咳不出咽不下,相當痛苦。
卡刺這件事除了帶來喉嚨痛的煩惱,同時也讓我產生這樣的疑問:北極熊也吃魚,它們不吐刺,難道就不擔心卡刺的風險嗎?
作為當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地肉食動物,北極熊高大威猛,戰鬥力極強,在北極地區幾乎沒有天敵,被江湖人推選為「北極霸主」。
要保證霸主的地位和高大威猛的體型,必然需要吃更多的食物,在熊霸的食譜中,肉食大約佔據98.5%的比重,一頓大概可以吃70公斤左右的食物。
雖說海豹才是北極熊的主食,但也不是那麼好運每次都能吃到大餐。
正餐沒吃飽的時候,熊霸們就需要四處遊蕩尋找「零食」充飢,這個時候,大海裡數量眾多的魚類就是比較好的目標選擇。
吃魚對我們人類來說,需要吐刺,還要擔心卡刺的風險,北極熊就完全沒有這個困擾~
來自王的蔑視的眼神
哺乳動物都有胃這個消化器官,胃裡面分泌的胃液就可以消化魚刺。
這也是日常生活中哪怕你不小心把魚刺咽到胃裡,魚刺也沒有把肚子戳破的主要原因。
從北極熊本身來說,北極熊體型辣麼大,又是個無肉不歡的大傢伙,喉部的肌肉在進化過程中當然會強化的更加發達啦!
並非所有魚類北極熊都來者不拒,熊霸還是有些挑食的。
比如愛吃的三文魚,三文魚的肌肉之間沒有那種細密的小刺,也就是肌間刺,當然不用擔心小刺卡喉嚨了。
此外,北極熊吃魚可不像人類這樣小心翼翼,人家是大口吃肉,基本都是一大塊囫圇吞下;小一點的直接整條吞下去,魚刺都包在肉裡面了,卡刺什麼的根本不需要考慮~
---- ////////// ----
針對以上配圖,一些細心的夥伴可能也發現了:為什麼有些圖片的北極熊是白色,有些圖片北極熊毛色又偏黃呢?
黃色北極熊 還是白色北極熊
在很多人看來,北極熊的毛是白色的,其實不然。
實際上,北極熊的毛髮由無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組成,在光線的折射、散射下就會呈現白色。
如此一來,北極熊就能與冰天雪地的環境融為一體,搞起偷襲來So easy。
而之所以有些時候看起來是「淡黃熊」,那時因為透明的小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會變為淡黃色。
這些小管子不僅為北極熊提供保護色,更是它們收集熱量的工具,這樣的構造可以把陽光反射到毛髮下面的皮膚上,有助於吸收熱量,面對寒冷的極地,沒有點生存手段是萬萬不行滴!
大塊頭的大智慧,快來膜拜我吧~
偷偷告訴你,北極熊的皮膚是黑色。從鼻頭、爪墊、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膚上,就能看出皮膚的本色。
再和大家分享點關於北極熊的其它冷知識吧~
部分觀點參考:徐來《給孩子的博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