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明開始,朋友圈常常能刷到不少朋友上山摘得「野草莓」。在朋友圈手眼相傳,你也不禁想試試。朋友口中的野草莓到底是什麼來歷呢?
要談「野草莓」咱們先來說說草莓
草莓是薔薇亞科,草莓屬植物
草莓原產地在南美洲,傳到歐洲。經過科學家培育後,1915年引進國內。成為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草莓的果肉,就是我們吃的那部分,其實是草莓的花託膨大後的產物。「野草莓」們的果肉,是種子的種皮。吃的部位就不一樣。在國內只有一種「野草莓」名為蛇莓,它的可食用部分也是花託膨脹。山上路邊常見的「野草莓」 植株俯伏在地上,名為蓬蘽。
提示一點哦,植物是不能吸收動物蛋白的。(牛奶就是一種動物蛋白)所以不要花錢買什麼牛奶草莓了。那是商家賣草莓的噱頭。
蓬蘽是薔薇亞科懸鉤子屬植物,不同於草莓的草莓屬,從分類上它們就是不同的。
蓬蘽果實中空,野外採摘時要小心觀察它表面看是不是有蟲。有蟲的話,看蟲有沒有長毛。在蓬蘽上一般有兩種昆蟲幼蟲。一種是食蚜蠅幼蟲,一種是蛾子的幼蟲,長相恐怖。不長絨毛的是食蚜蠅幼蟲,長得像蛆。不小心吃下去,有無毒先不說,可以噁心半天了。蓬蘽是個好東西,在南方每年4月到5月是它的果期。周末帶上孩子去摘蓬蘽,並告訴他什麼是蓬蘽,跟草莓有什麼不一樣。讓孩子很好的認識大自然。
另一種野草莓果期跟蓬蘽重疊,要稍晚一些,名為山莓。也是懸鉤子屬的植物
山莓植株不同於蓬蘽,山莓的莖較強壯可以豎立。不像蓬蘽俯伏在地上。山莓果肉實心不中空。我小的時候比較喜歡吃山莓,山莓有酸味。嘗起來酸酸甜甜口感比較殷實。而蓬蘽水分比較多。現在山莓被許多商家規模化種植。在大型超市偶爾能看見它的身影,身在城市中的朋友,可以買來嘗嘗。懸鉤子屬下的植物還有許多可以吃的。比如黑莓
相比山莓,黑莓較不常見,黑莓喜歡生長在陰涼初。灌木叢中。小時候見過,但秉著不認識的東西不入口的原則,也就沒吃過。有朋友吃過可以留言談談感受口感如何。
茅莓
茅莓果期5~8 月,可以說從水稻插秧到收割這一時間都可以見到茅莓的果實,這在薔薇科中算是難得。憑我的個人感受,茅莓是文中野果裡最好吃的沒有之一。酸度與甜度搭配的天衣無縫,小小的種子被果肉包裹,咬下去還有一些顆粒感。奈何每個茅莓果實都不大,很容易脫離,一次沒辦法收集到大量的果實。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簡單做個圖來分析下它們的關係。
薔薇亞科下分的屬在國內有20 個。其中屬草莓屬,蛇莓屬蛇莓屬,這兩者跟懸鉤子屬下的蓬蘽茅莓等關係都不大
最後了解一下蛇莓。蛇莓跟草莓一樣,果肉可食用的部分是花託膨脹的結果。
蛇莓
小時候老人說,蛇莓被、蛇爬過,或則被蛇吐過口水,有毒。不能吃。我以為蛇莓之所以不能吃,主要是因為它不好吃。一口咬下去,咦?沒有味道。不酸也不甜,在口裡還略微感覺有一點鹹。現在科學證明蛇莓有微毒,吃一些是沒事的。可以嘗試一下,如果不嫌棄它難吃的話。吃多會中毒這件事不必擔心,除非你一口氣吃它個一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