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絲不僅是紡織絲綢的纖維原料,同時也是一種極好的生物材料。近年來,蠶絲纖維性能的改造及絲蛋白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6月29日下午,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的先進材料實驗室裡,生物谷通訊員就蠶絲以及絲蛋白在生物材料學領域的研究概況和生物醫學上的應用前景對邵正中教授進行了訪談。
邵正中是我國著名的高分子科學家,他及其帶領的團隊對包括蠶絲和蜘蛛絲在內的動物絲及絲蛋白的結構、力學性能以及紡絲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一流國際期刊上,並獲得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4)、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6)、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2006)和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11)等榮譽,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2005)。
與蠶絲結緣
1991年,邵正中在復旦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高分子科學的研究。對於為什麼會選擇蠶絲作為研究對象,邵正中表示:「選擇蠶絲作為研究對象實際上在博士生期間就已經開始了。因為蠶絲是一種蛋白纖維,由於蛋白質是胺基酸與胺基酸通過肽鍵連接起來形成的分子量巨大的生物大分子,符合化學科學中高分子的標準,屬天然高分子。高分子科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研究是一種趨勢,蠶絲材料的獲得非常容易,並且蠶絲業在中國又是一個重要的產業,在導師於同隱教授的鼓勵和指導下,我選擇了將蠶絲及絲蛋白作為一種高分子材料來研究。」
蠶絲的纖維性能與家蠶吐絲的行為有關
2002年,邵正中發現蠶絲的力學性能受到家蠶吐絲行為的影響,當蠶絲連續不斷地以4mm/S的速度被抽出來,其延展性略高於蜘蛛絲,當將蠶絲以13mm/S的速度抽出時,其斷裂能接近與於蜘蛛絲。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針對蠶絲的力學性能與家蠶吐絲行為有關的問題,邵正中對此解釋道:「從纖維的特點方面看,蠶絲和蜘蛛絲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一種蛋白纖維。蠶絲和蜘蛛絲纖維特性的差異主要是由纖維蛋白的二級結構或二級以上的結構差異造成的,而這種結構差異主要是由於家蠶和蜘蛛宏觀吐絲行為的不同造成的。」
邵正中繼續說道,「首先要弄明白的一點是無論蠶絲還是蜘蛛絲,其實是抽出來的,而不是吐出來的,了解了這一點對於理解蠶絲和蜘蛛絲的纖維差異與吐絲行為有關就變得非常容易。蜘蛛主腺體絲是在蜘蛛牽引的作用下連續不斷的從絲腺中抽出來的,而蠶絲表面具有一層絲膠,絲膠具有黏性,家蠶通過頭部八字形運動將蠶絲先固定在一點,然後把蠶絲從絲腺中抽出來粘在另外一點,如此反覆運動從而結成圓形的繭。由於家蠶頭部運動方向和速度的變化,造成蠶絲纖維在粘結點位置的分子聚集態的不均一性。這一粘結點位置有可能成為蠶絲纖維中最脆弱的點,並且一根長纖維的蠶絲上具有無數個這樣的點,這是影響天然蠶絲纖維性能最重要的原因。」然後,邵正中補充道:「蠶絲被抽出來的速度差異影響到蠶絲蛋白的分子取向排列,從而造成不同的吐絲速度形成的蠶絲纖維性能不同。」
針對這一有趣的現象,生物谷通訊員向邵正中提出:「依據這一原理,能否設計一種方法用於改進生產中蠶絲的質量?」邵正中回答道:「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中卻有很多困難。家蠶幼蟲的身體很軟,頭部的活動性很強,家蠶頭部在擺動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把蠶絲弄斷。我們曾經試驗了很多方法,抽出來最長的蠶絲沒有超過兩米。因此,要想連續不斷地以特定的速度將蠶絲從家蠶的吐絲器中抽出來幾乎行不通。」生物谷通訊員繼續提問道:「全世界有上千種家蠶品系,是否可以從行為學的角度篩選或繁育出能夠生產高質量蠶絲的品系呢?」邵正中點點頭,「或許可以,不同的家蠶品系之間由於體格或者行為的差異很可能影響到蠶絲最終的質量。」
對於提高蠶絲質量的研究,邵正中提出:「由於蠶絲是一種蛋白纖維,相對於其它纖維,具有容易降解的特性。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方法將蠶絲纖維蛋白的一級結構進行修飾,或許能促進蠶絲纖維的穩定性,從而使蠶絲製品能夠達到耐光、耐水的目的。」
蠶絲蛋白越來越多的運用於生物醫學中
近幾年來,以蠶絲蛋白作為生物材料應用到生物醫學中的研究不斷在高水平的國際期刊報導出來。邵正中對此說道:「由於蠶絲蛋白的來源簡單、純度高並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嘗試使用蠶絲蛋白代替常規的生物醫學材料如膠原蛋白等。蠶絲蛋白能夠作為組織工程中提供幹細胞生長的支架材料,也能夠應用於骨再生的支撐材料。蠶絲蛋白也能夠做成微球和生物黏合劑,分別用於藥物分散的載體和手術創傷的縫合。」最後,邵正中說:「目前,蠶絲蛋白作為生物醫學材料在臨床上使用還面臨許多的困難,但是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蠶絲蛋白必將成為生物醫學中廣泛使用的生物材料。」
關於邵正中教授
個人簡介
198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1至1993年於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任講師
1993至1996年於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任講師、副教授(95)
1996至1998年於丹麥Aarhus大學生物研究所任副教授
1999年至今於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 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主任
《化學世界》編委
歐盟Asia-Link項目(ASI/B7-301/98/679-032)總協調人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4)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2004)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2005)
第六屆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 (2006)
*獎勵計劃特聘教授Chang Jiang Scholar (2006)
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2006)
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莊長恭獎 (2006)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7)
課題組研究項目"動物絲仿生製備中的關鍵問題"榮獲得2011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入選2012年度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計劃
代表性文章及著作
Zhang, J. M., Hao, R. W., Huang, L., Yao, J. R., Chen, X., and Shao, Z. Z*. Self-assembly of a peptide amphiphile based on hydrolysed Bombyx mori silk fibroin, Chem Commun 2011, 47, 10296-10298.
Fu, C. J., Porter, D., Chen, X., Vollrath, F., and Shao, Z. Z*.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theraea Pernyi Silk-From Primary Structure to Condensed Structure of the Protein, Adv Funct Mater 2011, 21, 729-737.
Yin, J. W., Chen, E. Q., Porter, D., and Shao, Z. Z*. Enhancing the Toughness of Regenerated Silk Fibroin Film through Uniaxial Extension, Biomacromolecules 2010, 11, 2890-2895.
Gong, ZG; Huang, L; Yang, YH, et al. Two distinct beta-sheet fibrils from silk protei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9, 48: 7506-7508
Fu, CJ; Shao, ZZ*; Fritz, V. Animal silks: their structures, properties and artificial production.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9, 43: 6515-6529
Cheng Cheng, Zhengzhong Shao*, Fritz Vollrath. Silk Fibroin-Regulated Crystal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08:2172-2179
Chuncai Zhou,Boxun Leng,Jinrong Yao,Jie Qian,Xin Chen,Ping Zhou,David P. Knight, and Zhengzhong Shao*,"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block Copolymers Based on Spider Dragline silk Proteins",Biomacromolecules,2006, 7, 2415-2419.
Y. Liu, Z. Shao*, F. Vollra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percontrac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ider silk", Nature Materials, 2005, 4(12), 901-905.
Y. Yang, X. Chen, Z. Shao*, P. Zhou, D. Porter, D. P. Knight and F. Vollrath, "Toughness of spider silk a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Advanced Materials, 2005, 17(1), 84-88.
Y. Liu, Z. Shao*, F. Vollrath, "Extended wet-spinning can modify spider silk properties", Chem. Commun., 2005, 19, 2489-2491
Z. Shao*, F. Vollrath.Surprising strength of silkworm silk. Nature,2002,418(6899):741-741.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本文涉及到的人物(採訪對象或原始作者)的隱私權,其聯繫方式暫不公開,讀者如果有任何專業上、商業上的交流願望或諮詢需求,請聯繫生物谷|BIOONNEWS(editor@bioon.com)代為轉達。